减肥陷阱

2022-07-08 10:03亚历珊德拉·西夫林
海外文摘 2022年7期
关键词:霍尔节食体重

亚历珊德拉·西夫林

和大多数人一样,凯文·霍尔曾认为长胖的原因很简单:“为什么不少吃多动呢?”在物理学家出身的霍尔看来,减肥就是摄入热量和燃烧热量之间的关系。不过,他通过研究最终证明自己的观点是错的。

霍尔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名科学家。几年前,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开始看电视真人秀《超级减肥王》,他说:“那些人一周就减掉了20磅。”这个节目符合大众对减肥的认知:锻炼强度极高,饮食要求也十分严苛。不过,一周减掉20磅确实惊人。为了理解这些人是如何做到的,霍尔决定研究14名节目选手,并为此撰写一篇论文。

在真人秀节目里,选手的体重的确在短期内大幅下降。一季节目过后,选手们平均每人减掉了127磅,体脂减少了64%左右。霍尔认为,如果他的研究能够从生理层面揭晓这些选手身体上的变化,那么或许就可以为庞大的超重人群带来帮助。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即使拥有在电视上看似完美的减肥条件——严厉但指导有方的教练、形象美好的医生、严格的饮食计划和高强度的训练,但长期而言,身体总会拼命长回那些减掉的脂肪。在霍尔研究的14名选手中,有13人最终恢复了他们在节目上所减掉体重的66%(平均值),有4人甚至比参加节目前更胖了。

即便是再有動力的节食者,在得知这个令人沮丧的事实后也可能萌生退意。“人们可能会想,何必呢?”霍尔说。但在当下社会,减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医学界普遍认为,多余的体脂会极大地提高重大疾病的患病风险,包括2型糖尿病、心脏病、抑郁症、呼吸问题、癌症以及生殖障碍。2017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在美国,肥胖比吸烟导致了更多的早期可预防死亡。以上因素催生了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减肥行业,其产品从减肥药到饮食计划,再到健身房会员卡,无所不包。

相关研究也大幅增长。这些研究有助于科学家理解关于减肥的诸多问题:为什么节食如此困难?为什么长期维持减肥效果更难?为什么关于减肥的常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科学家的这些发现能够为1.55亿超重的美国人带来新的希望。例如,研究人员一致认为,锻炼虽然对健康有益,但长期而言并不是一种可靠的减肥方法。此外,“摄入热量和燃烧热量”这个简单的不等式也逐渐被一种更复杂的理论替代:维持减肥效果的是饮食结构,而不是靠运动燃烧脂肪。

科学家还认为,对你最有效的食谱很有可能对你的邻居毫无用处。同样的食谱——从低脂饮食和纯素食到低碳水和原始人饮食——会对不同的人产生迥异的效果。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心血管疾病预防医学教授弗兰克·萨克斯说:“有的人靠节食减掉了60磅,并且维持了两年,有的人按照同样的方法节食,体重却增加了5磅。如果我们能理解其中的缘由,就能极大地帮助需要减重的人群。”

霍尔和萨克斯等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减肥的关键似乎是个性化的饮食,而不是时下流行的节食方法。虽然减肥不易,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人都可以达到健康的体重。

布朗大学精神病学和人类行为学教授蕾娜·温一直在美国国家体重控制登记中心工作,追踪那些成功减肥并维持效果的人群状况。温的合作伙伴詹姆斯·希尔是科罗拉多大学肥胖症研究员,他说:“最初,社会普遍认为,几乎没有人能减肥成功。我们不相信,却无法证伪,因为我们没有数据。”

国家体重控制登记中心的登记门槛是减重30磅以上并维持至少一年。如今,该中心的名单包括来自全美50个州的1万多人,平均每人减重66磅,且维持了5年以上。最引人深思的一点是,名单上所有人都减掉了大量体重,但方法不尽相同:其中约45%的人说,他们是靠节食成功减肥的,另外55%则参加了系统性减肥项目。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人存在一些共同之处:98%的研究对象调整了饮食方式,其中大多数人减少了每天的食量;94%的研究对象增加了运动量,而最受欢迎的运动形式是走路。“他们做的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温说,“有的更注重运动,有的遵循低碳水饮食,有的只吃低脂肪食物。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对自己每天的日常行为作出改变。”

在被问及如何维持减肥效果时,大多数研究对象说自己每天都吃早餐,每周至少称一次体重,每周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10小时,平均每天锻炼1小时。此外,大多数研究对象认为自己不是进取型性格(这种人好胜心强、竞争性强、急躁、缺乏耐心、有时间紧迫感),这说明,并不是只有执着于规划的人才能坚持节食。许多成功的节食者自称“晨型人”。研究人员还发现,能够长期维持减肥效果的人,其动力往往不是纤细的腰围,而是对健康的忧患意识,或是对长寿以及与所爱之人长久相伴的渴望。

国家体重控制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这些研究对象并非天赋异禀,更容易减肥,毕竟他们减肥时也经历过多次失败。秘诀在于,他们具有强烈的动力,愿意不断尝试不同的减肥方法,直到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减肥成功并维持效果是很难的。”希尔说,“但同时,这件事绝对是可能的,而且一旦开始行动,生活就会变得更好。”

希尔、温和他们的同事一致认为,最鼓舞人心的经验或许恰恰是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在1万多名真人“超级减肥王”中,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减肥方法一模一样。

加拿大渥太华肥胖症医疗研究所便是基于这种观点而成立的。在其减肥项目中,所有参与者从同样的六个月节食和运动计划开始,但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适当偏离计划,在医生的指导下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减肥方式。这项减肥计划采取“完整之人”方法,即每个人的减肥计划都受到行为、心理、预算和生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主管尤尼·弗里德霍夫说:“我们的计划包括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等物质,但我们不必拘泥于此。我们试图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作出调整。每个参与者的方式都不太一样。”

减肥的关键似乎是个性化的饮食。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需要尝试多种不同的计划,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52岁的朱迪·金斯生活在渥太华,是一名信息技术项目主管,她从小就超重。在2007年来到肥胖症医疗研究所时,她体重240磅。虽然她20多岁时通过慧俪轻体减肥机构取得过一些成效,但后来的失业压力导致她暴饮暴食,体重又回到了原来的水平。每周一,金斯起床后会下定决心开始节食,再也不碰甜品,但总是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后就放弃了。她说:“除非你特别胖,否则你无法理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但别人总觉得是你自己的错。”

2017年3月的一项研究发现,把肥胖带来的羞耻感内化的人更难维持减肥效果。因此,专家认为,把努力方向从体重秤上的数字调整为健康目标会产生更好的效果。霍尔说:“如果你只关注体重,可能会放弃一些有益的变化。”

金斯在研究所花了5年时间减掉了75磅。之后,她注意饮食量,记录摄入的食物,坚持少食多餐,又将减肥效果维持了5年。她认为自己减肥成功得益于缓慢稳定的节奏。虽然她的运动热情不太高,但每天记录食谱以及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纤维——而不是依靠寡淡的青菜加雞肉——对她来说十分有用。“我是个吃货,”金斯说,“如果让我每天吃同样的东西,对我就是一种折磨。”

31岁的娜塔莉·卡萨格兰德和金斯参加了同样的减肥项目,但弗里德霍夫及其同事为她打造了另一种方式。卡萨格兰德的体重长期处于波动状态,为了快速减肥,她尝试过不少危险的减肥方法,比如故意挨饿和长时间运动。有一次,她的体型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从14号缩到了0号。在报名参加研究所的减肥项目时,卡萨格兰德体重173磅,身体质量指数大于30,这意味着她患有肥胖症。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始减肥后,卡萨格兰德也记录下了自己每天摄入的食物,但和金斯不同,她并不享受这个过程。她真正热爱的是运动,她可以随时在日程中加入锻炼,而且动力十足。在和研究所心理学家交流后,卡萨格兰德得知自己患有慢性焦虑症,这正是她情绪化饮食的原因。

卡萨格兰德在三年间尝试了三次才成功减肥。在一次反弹期间,她体重增加了10磅。她调整了计划,把重点放在心理健康方面,然后再次尝试减肥。如今,她的体重是116磅,并且已经维持了一年。“需要经历反复的试错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她说,“不可能每一天都是完美的,但我之所以能够达成目标,是因为我熬过了艰难的日子。”

弗里德霍夫说,了解对每个个体而言最重要的因素,比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食谱更重要。他说:“如果我们还是向人们推荐那几类饮食方式,而不考虑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就可能遇到麻烦。”因此,他与患者见面时谈论的大多是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健康。“遗憾的是,这并非常态。许多医生在了解患者方面的努力远远不够。”他说。

弗里德霍夫和霍尔在《柳叶刀》上共同撰写过一篇文章,呼吁科学界把研究重点放到如何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寻找减肥食谱上。他们写道:“某种食谱一旦产生些微效果,就会有人对其大肆吹捧,这种行为只会过度夸大食谱的重要性,却无济于事。”

科学家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食谱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是本领域最大的未解之谜。”霍尔说,“我要是知道谜底就好了。”

有人认为答案在于基因。过去几年里,研究人员发现了近100种似乎与肥胖或超重有关的遗传标记,而且对部分人群来说,基因的确在分解热量和储存脂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专家认为,导致人们容易发胖的基因在30年前甚至100年前就已经存在,这意味着基因不足以解释近年来快速上升的肥胖率。

此外,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是否携带肥胖基因对这个人的减重能力毫无影响。“我们认为这是好消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人类营养学教授约翰·马瑟尔思说,“携带肥胖基因可能会让你体型偏胖一些,但不会影响你减肥。”

一些科学家还在探索肥胖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之间的关系,比如罐头盒涂层和收银机收据中含有的二酚基丙烷,沙发和床垫中的阻燃剂,食品中的杀虫剂残留以及塑料和化妆品中的邻苯二甲酸盐。这些化学物质的共同点在于,它们能模拟人体中的激素。一些科学家担心,它们可能会扰乱激素和新陈代谢,损害我们脆弱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脂肪堆积。

科学家正在研究另一个问题:微生物群,即存在于人体内和皮肤表面的数以万亿计的细菌,是否会影响人体对某些食物的新陈代谢?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个性化营养项目研究员伊兰·伊莱纳夫和伊兰·西格尔认为,减肥食谱之所以对不同的人效果各异,原因可能在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对不同食物的反应不同。

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西格尔和伊莱纳夫给800个受试者分发了测量装置,要求他们在一周的时间内每隔5分钟测一次血糖。这些受试者在问卷调查中填写了自己的健康状况。研究人员收集了他们的血液和粪便样本,对他们体内的微生物群进行了测序,还用一款手机应用记录了他们的饮食、睡眠和锻炼情况。

研究发现,受试者饭后体内的血糖水平差异很大,即使他们吃的东西一模一样。这表明,笼统的饮食建议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点让我们很惊讶。”西格尔说。

研究人员用收集的数据为每位受试者开发出一套算法,可以根据每个人体内的微生物组准确地预测这个人对某种食物的血糖反应。因此,伊莱纳夫和西格尔认为,减重科学的下一个前沿在于肠道。他们相信,他们研发出的算法最终可以帮助医生根据每个人对不同食物的反应开具高度个性化的处方。

毫不意外,已经有企业开始尝试将这个想法付诸商业实践。一些保健品公司在网上兜售高度个性化的益生菌片,有顾客称服用这一产品后成功减肥。不过,迄今为止,证明益生菌片有减肥效果的研究十分稀少,声称能够帮你判断哪种饮食方式更适合你的基因检测也是如此。

在被问及理想的身材时,很多人希望减掉的体重是医生推荐的三倍。这个目标太难实现,难怪这么多人干脆放弃减肥。实际上,大多数人不用减重太多就能改善健康状况。研究表明,只需减掉10%的体重,血压和血糖就会有明显的改善,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降低。

对渥太华的金斯来说,调整期望帮助她最终以健康且可持续的方式成功减重。她说,在别人看来,她可能还有减肥的空间,但按照医生的标准,她目前的体重十分健康。“你得接受自己永远也不会像模特那般弱柳扶风的事实。”她说,“我现在的体重刚刚好,我很满意。”

[编译自美国《时代周刊》]

编辑:要媛

猜你喜欢
霍尔节食体重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双重性格的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简介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亲 妈
体重
减肥
数码节食
节食的奖励
美士兵写反战歌曲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