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生物化学教学为例

2022-07-08 10:39张春玉李国庆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线融通生物化学

张春玉,王 烜 ,刘 宝,李国庆*

(1.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2.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3.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改革步伐。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更清晰地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方向和具体做法。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至关重要,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如何利用好专业课堂,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是未来所有高等院校教师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教学改革问题。

一、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如何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同频共振的问题

自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全面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以来,截至 2021年 11月2日,通过“课程思政”“关键词”检索到的知网文献总计23810条。在高级检索中通过按年份检索: 2016 年 212条,2017 年 330条,2018 年 936条,2019 年3458条,2020年8578条,2021年10296条。通过文献可以看出课程思政的研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尤其是2019~2021年期间,课程思政的研究更是成为热点,自2016年以来国家教育部一直倡导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开展课程思政,但是截止目前,关于“双线交互、双课融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研究为0条。尹兰志[1]在她的研究中也提出了目前“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困境之一是各类课程育人存在差异、无法达到共振。

综上,如何做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同频共振是目前课程思政教学急需破解的第一个瓶颈问题。

(二)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如何建立自检自修的长效运行保障模式问题

“课程思政”终极目标是育时代新人,“时代新人”要体现与时俱进,他们不仅仅在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等方面是与时俱进的,而且还要在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价值规范等方面与时俱进,未来的时代新人一定是能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中起到推进作用的。另外,“时代新人”突出强调“新”,因此,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融入的思政元素必须与时俱进。

通过对知网课程思政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这些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集中于教师自己研究领域课程的探索实践,提出自己的做法,另一类是综合现有的实践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实施路径。邢晓春[2]的研究指出目前课程思政的制度保障和评价体系尚未确立严重制约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实施;辛如彬[3]的研究指出互联网为课程思政育人资源整合提供了平台,但引领示范作用还有待增强。李旭芝[4]的研究提出目前研究类综述并且提出的实践路径多为从研究者的角度提出建议,针对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如何建设、如何使用及如何实践的长效运行尚未见有相关研究。因此,如何建立自检自修的长效运行保障模式是课程思政教学急需解决的第二个瓶颈问题。

基于以上对课程思政现存主要瓶颈问题的分析,本研究尝试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生物化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生物化学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通过5年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双线交互、双课融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一)“双线交互、双课融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

以培养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为核心主体,依托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将思政育人教学设计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初步构建 “双线交互、双课融通”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1.双线交互: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将思政育人目标融入第一课堂(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全过程。依据国家教育部课程思政相关文件精神,建立线上精品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用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中,发挥辅教辅学作用。通过线上线下交互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实现第一课堂的思政育人目标即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内化。

2.双课融通:即课内课外联合启动育人活动。在第一课堂思政育人目标达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第一课堂内容设计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学科知识拓展等,通过课内课外育人活动联合启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构建“双线交互、双课融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实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认知到内化,最后到践行落实专业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双线交互、双课融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运行

为了确保“双线交互、双课融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有效实施,依据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相关文件要求,课程组进一步构建双闭环的运行模式,以确保双线交互混合式教学思政育人和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评价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与修正,如图1所示。

图1 《生物化学》 “双线交互、双课融通”

闭环1: 课程思政育人实施的检验与修正

在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依据教育部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相关文件精神,确定了生物化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双线交互、双课融通思政育人模式的教学实施,即从第一课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内化再到第二课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开展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最后通过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评价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立德树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的检验反过来也可以验证最初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是否设计科学合理,并据此反馈与时俱进地依据立德树人目标的变化不断修正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如此循环反复,可以使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实施在闭环1中做到自检自修,确保课程思政育人的有效实施。

闭环2: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价值性和方向性的检验与修正

“双线交互、双课融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施要时时借助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的辅教辅学作用,而课程思政教学的重点是强调育人的价值性与方向性,因此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资源对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了确保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的价值性与方向性,课程组构建了闭环2:即依托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在此过程中会产生课程思政资源库选调的数据,通过对选调数据的分析,能够检验课程思政资源的运用效果,根据这个反馈数据,课程组即可及时依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更新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此闭环可以确保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的价值性与方向性不偏差、不偏航。

三、“双线交互、双课融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

(一)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设计

生物化学是理工、农医等多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依据国家对课程思政分类指导的文件精神,结合课程特点,在资源设计中恰当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生物化学思政点融入设计进行了初步分类归纳。

1.融入“文化传承”思政元素,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饮食、营养和中医药方面具有巨大的成就,因此,将“中国饮食、营养及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以展现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实际案例融入专业知识中,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

2.融入“爱国教育”思政元素,涵养家国情怀。我国生物化学发展历程中有很多具有重大贡献的生物化学科学前辈,如我国生化研究早期的优秀科学家刘思职院士、吴宪先生,他们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投身生物化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张树政院士、王应睐院士等为我国早期生物化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让学生体会学科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浓厚家国情怀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内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涵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3.融入“感恩教育”思政元素,激发 “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丰富的科学史承载着科学探索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段的科学发现都是无数科学家不畏艰难、努力钻研、无私奉献的结果,引导学生感恩科学前辈的贡献,要学习科学前辈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传承精神;每一个科学成果都是建立在前人积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懂感恩,知回馈,并与中国梦的国家责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4.融入“大健康理念”的思政元素,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维护国家政策的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健康中国2030政策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维护健康的重要保障是做到健康饮食,合理均衡营养,生物化学中的糖类、蛋白质、脂类的知识点以及生物新陈代谢与膳食营养息息相关,因此,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自觉从自我做起,维护国家政策的执行。

5.融入“守正创新”思政元素,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用糖的测定中融入鉴别无糖食品和有糖食品的思政案例,引导学生具有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用蛋白质化学引入造假奶粉事件的思政案例,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能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摈弃职业操守;用维生素和辅酶融入消费陷阱的思政案例,引导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用核酸部分引入转基因学术研究及操作的思政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

6.融入“合作共赢”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具备大局观。介绍生物化学的代表性成果时,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引入多国合作的案例;介绍DNA双螺旋的结构时引入沃森和克里克的合作案例;介绍蛋白质的生物学作用时引入2020年新冠疫情;我国生产的新冠疫苗无私提供给世界其他国家,展现大国典范的思政案例。通过以上的案例引导学生要具有大局观,摈弃小我的狭隘意识,世界各国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共赢发展。

(二)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施

1.双线交互的实施:即第一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课前线上导学:实现学生对思政目标的认知。依据课程标准中的思政育人目标,教师在平台学习任务区布置课前导学任务,学生利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的课程思政资源,如科学史点滴、课程思政导学案例、专业微课视频以及学习指南等自主完成预习任务,学生在课前线上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过程,实现了对课程思政目标的认知。

课中线上线下研学:实现学生对课程思政目标的初步内化。教师根据学生课前任务完成的情况,能够掌握学生对课程思政目标的认知程度,据此在课中设计有利于对课程思政目标内化的问题,借助课程思政资源库开展有效的深度互动,引导学生根据预习的基础主动得到答案,从内心深处理解,课中线上线下研学阶段完成了学生对思政目标的初步内化。

课后线上思学:实现学生对课程思政目标的深入内化。课后教师根据课程思政的目标布置拓展性课后作业,学生继续利用平台的各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更深层次地理解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在课后线上思学阶段完成了对思政目标的深入内化。

综上,通过第一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初步实现了学生对课程思政目标的认知和内化。

2.双课融通的实施: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联动的思政育人实施。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继续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开展专业实践如三下乡惠民服务、专业实践如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学科知识拓展如生命科学史竞赛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理解第一课堂的理论认知和内化,通过课内课外学习活动过程的实施,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如上“双线交互、双课融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学生在课内课外活动中做到了学习、观察和实践始终与思考相结合,在深化思辨中提高了认识,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做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内化和践行。

四、教学成效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不仅关注知识的学习成效,更注重学生价值观的持续改造。本研究通过“双线交互、双课融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在科学传承、家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认知与主动实践意识也得到明显提升,如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参加防疫宣传;主动参与三下乡惠民服务,跟随教师走进乡村,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乡村贫困村民开展健康检测服务;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根据专业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做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社会担当。

本研究依托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的建设平台,初步构建“双线交互、双课融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并进一步形成了能够进行自检自修的双闭环,据此开展“双线交互、双课融通”课程思政育人的运行。通过5年的运行检验,结果表明学生在科学传承、家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成效。未来,课程组会继续依据国家政策和教育部相关文件对课程育人模式进一步完善,通过精品在线开放课的共享运行,发挥好课程思政育人的社会服务效果,同时也为其他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猜你喜欢
双线融通生物化学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双线并行,交相辉映——2021年遵义市中考作文《灯火背后》升格举隅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论“双线竹鼓壶”的花器工艺和文化蕴含
一种双线半自动闭塞信号过渡设计的研究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