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隔离病房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构建

2022-07-09 05:27王嘉慧朱玉花张全英张彦平赵成岗
全科护理 2022年19期
关键词:隔离病房函询传染病

王嘉慧,朱玉花,马 林,张全英,赵 佳,张彦平,赵成岗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其多样性、危害性、暴发性等特点,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且极易引起大众心理恐慌[1-3]。面对重大传染病突发事件,迅速、规范地设立应急隔离病房有助于提高工作安全性,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医院感染[4-6]。但由于人力资源不足、紧急成立的机动护理队伍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缺乏等因素,增加了应急隔离病房管理的挑战[7]。目前,我国针对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尚缺少统一、科学的培训体系。本研究采用专家函询法构建突发传染病应急隔离病房护士培训体系,从护士的态度、知识和技能3个方面进行培训课程的设计,旨在满足重大突发传染病应急隔离病房专科护士培训需求,为传染病病人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措施,提升护理人员个人防护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由6人组成,包括2名护理部主任兼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护士长,1名研究生,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课题小组主要负责确定研究主题,制订专家函询问卷,确定函询专家及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

1.2 制定应急隔离病房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初稿 综合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8]提出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理论框架(监测、防控措施、医疗机构应对、风险沟通),以保障应急救治工作顺利开展、避免医院感染为任务导向进行课程培训体系的构建。通过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搜索传染病突发事件医护人员应急能力培训相关文献,检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查询相关政策法规。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11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7号)》等,形成以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一级指标的培训体系初稿,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扩展延伸一级指标内容,形成二级指标。并以目标管理领域的“SMART”原则[9]为指导,从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防能力、应急准备能力、应急救援能力3个方面进一步细化二级指标,初步形成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48个的培训体系。

1.3 制定专家函询问卷 函询问卷内容主要包括3部分。①前言: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及填表注意事项;②专家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从事研究领域、工作单位、联系方式;③专家评定量表:应急隔离病房护士培训条目池,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48个,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进行评价,非常重要计5分,重要计4分,一般重要计3分,不重要计2分,非常不重要计1分。专家对指标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熟悉程度分为5个等级,1.0分为很熟悉,0.8分为熟悉,0.6分为一般,0.4分为不熟悉,0.2分为很不熟悉。条目判断的主要依据分成实践经验、理论分析、参考国内外同行及文献研究、直觉4类,影响程度分为4个等级:3分为影响大,2分为中度影响,1分为影响小,0分为无影响。此外,评定量表中还设有增加、删除和修改栏,专家可对内容进行补充修改或提出其他建议。

1.4 确定函询专家 专家选取标准:①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20年以上相关领域工作经验;②有丰富的传染病护理相关知识,熟悉传染病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发展现状及趋势等;③有较高积极性,愿意配合完成多轮专家咨询。

1.5 实施专家函询 本研究于2021年5月—2021年8月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通过电子邮件及问卷星平台发放、收集问卷,并要求2周内填写完成。由课题组成员对第1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发送给每位专家进行第2轮函询。最终得到意见趋于一致的问卷,筛选后形成应急隔离病房护士培训体系。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21名专家,年龄(45.62±6.14)岁;工作年限(26.90±7.62)年;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1人(52.4%),主管护师10人(47.6%);博士1人(4.8%),硕士18人(85.7%),本科2人(9.5%)。

2.2 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 本次调研共进行了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和83.3%,说明专家参与本研究的积极性较高。专家的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表示,本研究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和0.85,表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

2.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主要用变异系数(CV)和Kendall′s W表示。CV=标准差/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CV值越小表明专家的协调程度越高。Kendall′s W越大则表示专家意见越统一。Kendall′s W为0~1,如果专家意见完全一致则Kendall′s W为1,若完全相反则Kendall′s W为0。本研究2轮专家函询各指标的CV分别为0.000~0.221和0.000~0.222,2轮函询Kendall′s W分别为0.428和0.453,见表1。

表1 2轮德尔菲法专家Kendall′s W

2.4 指标的修改 ①二级指标中专家认为将“护士在防治传染病感染中的责任”“护士在防治传染病感染中的重要性”合并为“护士在防治传染病感染中的责任与重要性”,本课题组经过讨论,认为合并后更精确,故接纳专家意见。②二级指标中专家认为“病人心理护理”“护士自我心理调适”均属于“心理应对”范畴,且均需要对隔离病房护士进行重点培训,可改为“病人及护士的心理应对”,本课题组经过讨论后同意专家意见。③专家认为“暴露于病人血液体液等的应急处理方法”未体现出职业暴露的多样性及处理的专业性,建议改为“职业暴露的处理方法及上报流程”,本课题组经过讨论后同意专家意见。④专家认为在“个人安全防护”中应增加“防护用品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防护”“防护用品穿戴所致职业性皮炎的预防”,本课题组经过讨论,认为压力性损伤及职业性皮炎的防护也是隔离病房护士常见问题,故采纳专家意见。⑤专家认为“合理情绪疗法”“倾诉与转移注意力”要求较高,短时培训难以达到目标,本课题组院内调研后发现隔离病房护士对该项培训需求较低,同意专家意见删除。

2.5 培训体系内容 条目的筛选遵循重要性赋值≥3.5分且CV≤0.25的标准,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汇总、整理与统计分析。按照该指标筛选方法,最终确定的应急隔离病房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见表2。

表2 应急隔离病房护士培训体系指标函询结果

(续表)

3 讨论

3.1 应急隔离病房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构建的意义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需要大量具备应急能力的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且应急隔离病房环境特殊,不仅要求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且需具备专业的应对态度,能为隔离病房病人提供救治和心理辅导等服务[10-12]。研究表明我国护理人员传染病应对能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缺乏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相关经验[13-15]。系统、规范化的培训有助于应急隔离病房护士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急救技能、规范的自身防护,对提升护理人员传染病应对能力有重要意义[16]。目前国内应急能力培训体系大多未得到后续的实践及应用[17-18],因此有必要针对应急隔离病房护士进行科学、严谨的培训体系开发,本研究从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3个方面构建培训框架,内容具体、操作性强,可作为应急隔离病房护士培训框架和培训目标的参考依据,以期提升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促进病人康复。

3.2 应急隔离病房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构建具有科学性、可靠性 传染病应急隔离病房护士培训体系初稿的构建基于前期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研究现状的文献回顾与分析,并以“SMART”原则作为具体条目的拟定标准,使之称为具体可衡量的指标,包括具体性/明确性(specific,S)、可衡量性(measurable,M)、可实现性(attainable,A)、现实性/相关性(realistic/relevant,R)、时效性(time-bound,T)[9]。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培训体系初稿进行修订,专家遴选和专家积极性决定了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本研究通过严格的纳入标准邀请到来自不同地区的传染性疾病相关领域内经验丰富的21名专家,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专家积极性分别为100.0%和83.3%,表明专家积极性高;且2轮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7,可认为权威性较高,咨询结果可靠[15]。Kendall′s W分别为0.428和0.453(P<0.05),表示2轮专家函询对各项指标的评分存在一致性。有学者提出CV低于30%表明专家意见较为集中[19],本研究2轮专家函询各指标的CV均低于22.5%,表明专家的协调程度较高,因此初稿的构建符合医学课程体系构建标准,具备科学性、可靠性。

3.3 应急隔离病房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内容评价 应急能力是指参与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医护人员能够胜任医疗救援工作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相关知识、技能、态度等[20-21]。研究表明护士应急能力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态度呈正相关[22]。一定程度知识的掌握,会促使态度的转变进而采取合理的行为,且应急知识水平越高、救援态度越好,应急救援行为越积极,应急能力就能得到相应提升[23-24]。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设置一级指标,旨在加强应急隔离病房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使之正确认识应急救援的态度,主动学习应急技能,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结合以往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经验,从监测、防控措施、医疗机构应对、风险沟通四方面设置培训体系理论框架。其中有效的监测系统在传染病突发事件爆发前和爆发过程中预警以及确定疫情态势至关重要[25];严密的防控措施是控制传染病疫情最关键的一环,医护人员需在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对病人、疑似病人采取感染防控措施,避免医院感染发生[20];医疗机构积极应对包括对门诊及住院部危重症的照护,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风险沟通指鼓励公众参与卫生保健及社会应对措施,例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另外,由于应急隔离病房的特殊属性,处于此环境中的护士及病人的心理变化值得关注[26]。因此,本研究还加入了对隔离病房病人及护士心理特征相关知识的培训,例如正念冥想等减压技巧的训练,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照护的同时减轻护士心理压力。

4 小结

临床护士培训要达到高质量的培训效果离不开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策略构建。本研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了应急隔离病房护士培训体系,构建方法科学、合理,咨询结果可靠,可作为医院应急隔离病房护士培训依据。由于突发传染性病疾病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复杂,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后续可进行相关质性研究,建立全面的培训体系,开发核心应急能力评估工具。

猜你喜欢
隔离病房函询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广州两名隔离病房高考生双双上线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内医务人员应激(压力)反应与心理韧性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仁心仁术 大爱无疆
函询岂是走过场
函询岂是走过场
朔州市朔城区:严把第一道关口 扎实开展谈话函询
发挥谈话函询『百分百』作用坚决防止『浅谈(函)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