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蛙鸣

2022-07-11 00:52贺震
翠苑 2022年3期
关键词:西家大塘大队长

“火了!火了!王队火了!”

“王队上热搜啦!太厉害、太厉害了!”

“这个博士级的回复确实妙,各大网站都转了,这下咱们局真出大名喽!”

早上还没到上班时间,江淮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大楼就热闹了起来。

头天晚上,局执法大队王大队长在市局官网上一则关于市民投诉蛙鸣影响休息的回复,一夜间引起了网络的极大关注,各大网站纷纷转载,省市电视台和广播电台都在早新闻节目中播发,微信等自媒体也争相传播,一时刷爆了一些网友的朋友圈。

看着大家兴高采烈的样子,头天加班到很晚,一大早又赶着来上班的王建开心地笑着,那笑容有点羞涩。

任职执法岗位多年,王建已习惯于忍辱负重,低调行事。虽然他环保执法是一把好手,但一些企业的环境违法现象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此,他没少挨批评和抱怨。面对同事的赞扬,他似乎一时有些不适应。

那天上午,一位家住西家大塘附近的居民通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投诉,称其居住小区附近的西家大塘夜晚蛙鸣吵闹,影响休息,要求政府管一管,把这些青蛙捉起来放到乡下河塘去,或者干脆在池塘里投放专治青蛙的特效药,杜绝青蛙在这里安家。

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受理投诉后,把后续处理的任务交给了生态环境局。局里自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分管环境信访投诉的环境执法大队。

王大队长大学里学的是环境工程专业,同时辅修了法律和心理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热心社会公益活动,成为全市知名的心理干预专家,还是市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多个栏目的特约主持人。这些年来,不管是吵架吵到马上就要离婚的夫妻,还是争执到眼看就要动刀子的邻里纠纷,只要王大队长一出马,很快就会平息下来,进而双方和平共处,连警察头疼的社会治安案子也经常找他拿主意。

虽然王大队长富于处理各种信访投诉的经验,但那都是对人的投诉,行政处罚也好,设施改造也好,搬迁关闭也好,总可以找到做工作的对象,从而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受理对蛙鸣的投诉还是头一遭,如何处理,并且处理得让投诉人满意,王大队长这次心里也没了底。以前也听说过其他城市曾有居民投诉蛙鸣、蝉鸣噪声扰民的,但都没听说过处理得让居民满意的。毕竟被投诉的一方并非人类,而是不会说话的青蛙,没办法与它们协商让它们注意影响,鸣叫时声音小一点,或者什么时候叫、什么时候不叫,也不能为青蛙们戴消音口罩。当然,也不能像投诉者电话里讲的那样把青蛙捉走,更不能下药把青蛙毒死掉。因为,这不仅不符合生态环保理念,还违反法律规定呢。

既然有居民提出了问题,那我们就要认真对待,既不能怼回去,也不能置之不理。不然,那还叫啥环保为民,还叫啥以人民为中心?!

为了处理好這个特殊的投诉,王大队长决定亲自出马。

是日下午,王大队长带着大队的同事小周,特地去考察市民投诉的西家大塘及其附近的居民小区。但见,高楼大厦包围的西家大塘,水中荷叶田田,荷花盛开,水边芦苇、蒲草、千屈菜丛生,岸边柳丝轻摇,时不时还有白鹭和水鸟飞翔,好一派难得的都市生态田园风光。虽然盛夏天气炎热,依然有不少市民从空调房间里走出来,到西家大塘旁边休闲。

夜幕降临,华灯绽放,晚饭后的西家大塘及周边更是热闹,许多市民都把这一带当作城市客厅,晚饭后来这里散步,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时不时地几只流萤穿柳飞舞,时不时地一两声蛙鸣,让西家大塘的夜色更加美好。

晚上十点左右,人们渐渐散去,路灯纷纷熄灭。当星星点亮夜空,青蛙开始激情登场,欢快地鸣叫起来。初时,一两只青蛙仿佛试探性地鸣叫几声,接着便有更多的青蛙紧随其后地鸣叫起来,继而连成一片,鼓———哇、鼓———哇!此起彼伏,如波涛汹涌,如万马奔腾,俨然夏夜里一支庞大的青蛙乐队进行激情大合唱。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听着阵阵蛙鸣,王大队长不由得轻声吟诵起唐代贾弇的这首《孟夏》。在诗人笔下,夏季江南水乡萦绕耳际的蛙声,似管弦之乐美妙动听。

在王大队长听来,这阵阵蛙鸣是大自然的声音,这声音是那样的曼妙,那样的悦耳。但在部分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感觉中,却是难以忍受的噪声污染。

该如何处理市民的投诉,并让市民满意呢?以往对待市民的投诉,都是通过行政措施或通过协调,消除市民投诉的污染源,或减轻污染程度。而这次却不能再用这一招了。既不可能顺着投诉人的意见办,还要让投诉人满意。这确实有些难为人。

人已散尽,坐在池塘边石凳上的王大队长与小周还在一起讨论着两全的对策。

两人谈起最近局里在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心中豁然开朗。对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就是指导处理这次蛙鸣投诉事件的理论指南啊。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如同这里的小区是我们的家园一样,西家大塘就是这些青蛙的家园。对这些爱唱歌的青蛙,既不能赶走,更不能剿灭,我们不仅要允许它们歌唱,还要保护好它们,倾听它们的歌唱、欣赏它们的歌唱。

王建想到用人与自然的关系去回复居民的投诉,尝试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对此事做出一个正面解释,希望市民能够理解。

回到办公室,王大队长与小周打开电脑,边起草、边推敲、边修改,给市民的答复很快形成:

人由动物进化而来,人类与青蛙都是地球的主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如同西家大塘周边小区是我们的家园一样,西家大塘也是那些青蛙的家园。夏夜青蛙鸣叫是正常现象,不叫才不正常呢!青蛙在自己的家园里放歌,那是它的自由。我们没有理由限制或剥夺青蛙歌唱的权利,也没有把它们驱离自己家园的权利。不能因为我们人类强势,而欺侮弱小的青蛙。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蛙是受法律保护的两栖动物,蛙声一片是生态环境良好的标志,城区里能听到蛙鸣声声,是我们的福气,是近年来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珍贵成果,展示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当我们转变了心态,昔日听来是恼人噪声的蛙鸣,就会成为悦耳的仙乐,焦躁的情绪就会变得怡然自若。

我们应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请市民朋友对爱唱歌的小青蛙,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子夜时分,王大队长拍板将这个答复稿发到了局网站的群众信访投诉回复栏,同时报给了政府服务热线平台。

在江淮市城区鼓楼广场的东北角、鸡鸣山的北面,古台城与后湖之间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地名,叫西家大塘。

虽然地名叫西家大塘,但从20世纪80年代搬到那一带居住的居民,压根儿就没见过那里有什么大塘,就连一个小水塘的踪影也没有看到过。附近只见一栋栋鳞次栉比的高楼,以及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那里地势低洼,逢雨必淹,小雨小淹,大雨大淹,是每年夏天城里“看海”的绝佳之地。近年来,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发达,西家大塘的“海景”照片传遍网络,知名度大增。周边居民真是遭罪,住在一楼的居民每隔三五年,家里就要进一次水,保险公司也不愿意为那里居民的私家车投水淹险。

如此,西家大塘一带也成了令政府,特别是水务部门的头疼之地。

既然没有水塘,却为什么叫这个水灵灵的地名呢?

地方志资料告诉人们,西家大塘这个地名原来是名副其实的,因为那里曾经真的有一个大水塘。史载,早在宋朝时期,鸡鸣山北侧山下即有一处“足称异境”之地。从山背后沿小径走进,初入无奇,继续前行豁然开朗,但见山岚水色,花草芬芳,霞影绚烂,美不胜收。明代后期,开始有人来西家大塘垦殖。三两茅舍散居其间,宅旁杨柳轻拂,桑麻竟丰,一派田野风光。清末,胥自修沿塘建园,塘内栽荷,塘边植苇,岸圃置菊,远处黛墙,引来众多游人,遂使胥家大塘名声更噪。因“胥”“西”谐音,后来,“胥家大塘”在口口相传中变成了“西家大塘”。到民国年间,因西家大塘土沃水丰,又有培菊基础,遂辟为艺菊花圃。进入秋季,花团锦簇,灿若锦绣,纷彩异常,赏花之人络绎不绝。更有远者乘舟至进香河逾山而下,或骑驴迤逦来游,竞相选购,到晚满载而归,各得其乐。到20世纪六十年代,西家大塘还余有一块颇大的水面,大塘四周垂柳迎风摇曳,数十间平房散落周边,周围田畦种满蔬菜瓜果,一派田园风光。盛夏的西家大塘景色最美,岸旁柳荫遍地,塘边茭白水芹、荻花菱叶,水面荷叶田田,荷风拂煦,池水清冽,白日蝉鸣蜓飞,入夜蛙鸣阵阵,是人们纳凉戏水的世外桃源。

自古以来,西家大塘就是青蛙的乐园。据地方志记载,西家大塘曾经生活有61种青蛙,其中有些还是稀有品种。“西家大塘听蛙鸣”,曾是著名的江淮八景之一。

自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脚步,西家大塘与城里许多其他水面一样被逐步填埋。伴随着一栋栋高楼的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的建成或拓宽,西家大塘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那一汪碧水再也看不到了,曾经的声声蛙鸣消逝在地方志里,只留下了一个水灵灵的地名。

在填掉水面上建楼房,不是顺应自然的行为,大自然是要发出警示的。当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时,填掉燕雀湖建皇宫,后来因地基不均衡下沉,宫城前俯后仰,有些宫殿墙体开裂,以致成为朱棣迁都北京的重要原因之一。

几百年后,这一幕在西家大塘重演。西家大塘片区的楼房在建成二十来年之后,也出现了墙体开裂问题,加之逢大雨必淹,居民意见很大,投诉不断,有好几年夏天还出现了居民集体到市政府寻求救助的群体信访事件。

提起西家大塘片区,一届又一届市政府无不感到头疼。一届又一届市政府也都想解决掉这个问题,但都苦无良策,便一直拖了下来。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观念一变天地新。

生态保护与修复!江淮市政府终于找到彻底解决西家大塘片区问题的金钥匙。

既然当年填掉西家大塘建房子、修马路,悖逆了自然规律,现在咱们知道错了,就下决心改正过来。

结合旧城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政府把原来埋掉的西家大塘恢复到了接近原来面积的旧观,并且堤岸不做硬化处理,保持水陆生态系统的联系。不几年,消失多年的青蛙又回来了,并一年年多起来。

西家大塘,重新名副其实,充满了生机。

夏夜,青蛙鸣叫,那是它们在说话,在交流信息,在谈情说爱。鸣叫,是青蛙的天性。青蛙鸣叫,不是新闻,不叫才是新闻哩。

“大明湖的蛤蟆———干鼓肚”。泉城济南的歇后语,说是大明湖里蛙不鸣。

民国军阀张宗昌曾有打油诗:“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蛤蟆,一戳一蹦跶”。大明湖的青蛙在湖中碧绿的荷叶上蹦来跳去,头仰着肚子一鼓一鼓的,就是发不出声来。看着,都急人。

据说,大明湖的青蛙以前是鳴叫的。乾隆在巡游的时候,嫌青蛙的鸣叫声太吵闹,就下了圣旨让这些青蛙闭嘴。天子生气了,青蛙们吓得瑟瑟发抖,从此再也不叫了。

当然,这个传闻显然是玩笑,真实的原因还有待于科学家破解呢。

西家大塘的青蛙如果通人性,一定会抱怨:嘿!生活在城里真憋屈,鸣叫几声,居然还被投诉。

生态环境局对市民青蛙噪声投诉的回复,可以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富于哲思和诗意,很快引发网络关注,网民纷纷为生态环境局点赞。

消息仿佛长了腿脚一样快速地传遍江淮市,市民们由此都知道了西家大塘的生态环境全市一流。网络舆情引来市民关注,不少市民晚饭后自驾车或乘地铁、公交专门来西家大塘听蛙鸣。夏天的夜晚到西家大塘听蛙鸣,成了江淮市最富特色的夜生活。

西家大塘成了网红打卡地。生态环境局的回复如同为西家大塘附近的房地产做了广告。人气旺了,周边的房产随之也升值,房价上去了,租价也上去了。那位激烈的投诉者如今心里乐开了花,他开设小店卖起了蛙鸣文创产品,收益还挺不错呢。

有的居民做起了生态旅游,并请来专业团队量身设计,角角落落随处可见青蛙元素。

真是复活一片塘,造福半座城。

青蛙是大地的精灵,自然的歌手。多数城里人上数三代都是农民出身,儿时枕着蛙鸣入眠太平常不过了。不曾想,在城里生活几十年,竟然再也听不到了,这蛙声竟成了回荡在记忆里的天籁之声。在许多夏日的静夜,想着就会生发出无限的怀念与美好。

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听一听蛙鸣声声,心情就会格外的开朗。鸣蛙叫得最欢畅的是雨后。每每雷雨骤停,只要有一只领头的青蛙鸣叫第一声,四周就会传来此起彼伏的和鸣。高音,低音,一阵阵,一片片,简直就是绿色海洋里的一场免费音乐会,让欣赏它的人为之陶醉,为之沉迷。

退休的住建局张局长小时候的夏夜,就是在蛙鸣声声中入睡的。退休了,从繁忙的工作中,进入不需要按时上班、开会、批文件、作报告的清闲日子,一下子很不适应。烦躁,失眠,食欲不振,脾气也变暴躁了。得知西家大塘的蛙鸣后,连着几天晚饭后,专门跑到西家大塘听蛙鸣。听着,听着,心情变得平顺起来。不久,他卖掉高档小区的大房子,移居到了西家大塘。

“蛙鸣一枕天然曲,醉醒东窗日影长”。声声蛙鸣治好了张局长的失眠,给他带来了晚年的幸福与快乐。

后来,市政府顺应市民要求,将西家大塘建成了蛙鸣特色主题湿地公园。

附近的中山门小学在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成立了爱蛙小组,通过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宣传。

市生态环境局乘势而上,指导西家大塘所在的锁金村街道联合中山门小学等单位创办生态环保大讲堂,成了全市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品牌,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荷叶田田,荷花娇艳,芦苇摇摇,蒲草袅袅。呱!呱!鼓———哇!鼓———哇!一声声古典而诗意的蛙鸣声响起来,时而雄浑低沉,时而高亢激昂,时而远,又时而近。那悦耳的蛙鸣,如同大自然永远弹奏不完的美妙音乐。

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夏天的夜晚,西家大塘的青蛙———这大自然的歌手唱得更欢了。

作者簡介:

贺震,江苏省作协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研究员、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国环境报特约评论员、国家环保培训师。

猜你喜欢
西家大塘大队长
成语乐园
鸭子大队长
牛奶『过敏』
鄂西走马地区大塘坡组顶部泥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当东家媳妇看上西家男人
画卷苗乡——大塘
心墙
江西大塘客家方言声母[n]的研究
了翁故里访良教——访大塘学校教导主任周基贤
巧识“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