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会刻意为谁准备一条歪路

2022-07-11 07:53游游
做人与处世 2022年7期
关键词:脑子里交代熟人

游游

一位熟人在某市政府机关工作,上了十多年班,依然是个普通科员。他满嘴抱怨,有时说领导只看重马屁精,有时说同事勢利,见上捧,见下踩。我逗他:“说句良心话,贵处八个人,你干的事是多于、等于还是少于八分之一?”熟人说:“‘等于’吧。‘多于’不甘,‘少于’不敢,‘等于’足以对得起他们了。”我说:“我知道你为什么不被提拔了。”熟人一脸困惑,但我不想再说下去了。

熟人的抱怨显然没有自知之明。想想看,领导提拔一个人,起码会考虑两点:一是此人吃苦耐劳,不怕多做事,更不怕做难事,能主动为领导分忧;二是他工作上有突出的能力,技术上有水平,可以将分内的事干得漂漂亮亮的,事前有请示,事后有总结。而熟人自己都承认没有比别人做得多,又没有比别人多吃苦,那么他凭什么被提拔呢?

又想起一个曾经的写手,这位老兄说如今的写作圈就是个关系社会,没有熟悉的编辑帮你,作品写得再好也没用,自己十多年以前还投稿,现在早就死心了,写了就贴到网络里,谁也不用求。我特意找了他几篇在网上一贴再贴的“作品”来看,一看标题就平淡无奇,都是《我的生活》《邻里二三事》《多说领导爱听的话》之类的,一眼就可以将内容看到底;句子没有文采,主题值得商榷,写法是流水账式的,明明可以写“我看着他”,偏要写成“我用眼睛看着他”。此君如今的“技艺”尚且如此,当年的水平自然可以想见了。人没有自知之明,就容易活在自己的狭小世界里,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井口大的天,限制了青蛙的眼界,是可悲的!

人人都看重脚下的路,人人都希望自己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抵达无限远的前方和令人仰望的高度,但我们很少扪心自问:在走脚下的路之前,我们是否先走好了脑子里的路。那位熟人,半辈子在政府机关上班,希望能在仕途上风生水起,这是可以理解的。而晋升的最好办法是默默地做事,上级交代的工作,固然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没交代的,只要可以给单位带来声望,同样应该去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是有一双慧眼的,你真的干了比别人多的工作,到了该提拔的时候,不考虑你,他也会觉得自己用人有亏。再说那个写手。写作者希望建立作品发表的“根据地”,这想法没问题,我写文章不也在考虑投向何处吗?但最紧要的是作品过硬,有鲜明的个人写作风格,呈示出新颖、深刻的思想或主题,使得编辑看到你的作品,就不自觉地眼前一亮。写作者要始终相信编辑的专业眼光,人家看的稿子比你写的要多百倍千倍,决不会让珍珠蒙尘的。

所以,仔细一想,“脑子里的路”无非三条:抱怨、躺平和反省。抱怨是下沉,彻底沦落;躺平是停滞不前,不再进步;反省是寻找方向,自我突破。说抱怨是下沉,并非没有道理。其一,抱怨会浪费你的许多宝贵时间。人生苦短,一天能做事的时间只有十来个小时,还要去掉前十年二十年不会做事,后十年二十年不能做事的日子。一个人总是在失败时怨三怨四,那些黄金般的做事时间就被消耗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白白流走了。其二,抱怨会减轻自责之心,让我们习惯于平庸。古人非常重视“镜子对内”,即所谓自省。孔子说过“吾尝一日三省吾身”,岳飞也说“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他们都明白:只有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下次才能做对。一个人一旦习惯抱怨,错的都变成了别人的,自然就不会想要去改变自己,因而也会沉溺于平庸中,再没有翻身之日。

生活从来不会刻意为谁准备一条歪路,一个人若踏上了歪路,都是对自己对周围对未来缺乏正确认识造成的。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脑子里交代熟人
诗是什么
“注水”时代
Life Story
校园“老”熟人,我们的成长大“师”
和熟人相处之道
别忘记跟熟人打招呼
交代
交代
盗墓者的“交代”
《逃往千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