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有碳:宁夏黄河生态保护的见证者

2022-07-11 00:28
宁夏画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石嘴山黄河流域摄影家

他们是来自宁夏的摄影人,他们的摄影作品题材不同、角度有别、风格各异。他们用镜头记录时代,记录脚下的这片土地和生活的人们。一张张图片后面是他们对世界、对社会、对文化、对传统、对生活、对人生的观察、思考、探究与发问。感谢宁夏摄影家协会给予本栏目的专业推介,让更多的宁夏摄影人走入读者视野,用摄影作品响亮地发出宁夏声音。

——编者

芦有碳:宁夏摄影家协会理事、石嘴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首期宁夏高层次文艺人才(文艺名家)研修班学员。多年从事生态和长城题材摄影,反映宁夏黄河流域生态状况的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及自治区获奖。

记者: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一位常年关注生态题材的摄影师,请谈谈关于黄河石嘴山段野生鸟类的生态情况。

芦有碳:宁夏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因黄河而强。宁夏是黄河流经的9个省区之一,自古以来深受黄河的滋养润泽,特别是黄河石嘴山段,水流平缓、水面宽阔、滩涂湿地面积大,是野生鸟类栖息的好地方,并且黄河两岸有大量的农田确保了鸟类的食物来源,因此黄河石嘴山段野生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在全国黄河流域9省区都是数得上的,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黄河流域的鸟类的?能否介绍一下你所关注的情况。

芦有碳: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尤其喜欢拍摄野生动物。2013年11月我在黄河边拍照的时候偶然发现一大群河边觅食的大鸟,通体灰色,叫声明亮,我急忙举起相机拍摄,拍了很多,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鸟,兴奋之余回来一查竟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本以为这群灰鹤是迁徙路过这里做短暂的停留,于是我连续跟踪拍摄,谁知这一拍就是一个冬天,直到2014年4月5日这天灰鹤全部北迁离开。

后来我又咨询鸟类专家,了解到“灰鹤喜冬,夏季飞往西伯利亚,冬季飞到我国北方地区越冬”。据资料记载宁夏灰鹤数量不多,但我跟踪拍摄灰鹤的数量远远大于记载的数量,于是我就每年入冬跟踪拍摄灰鹤,这一拍就是9年。根据我9年的观察,黄河石嘴山段越冬栖息的灰鹤数量每年大约有5000只,全球灰鹤总量也就2万只,石嘴山能占据约四分之一,这个体量在我国黄河流域是少有的,这也是大自然给予石嘴山人最好的生态馈赠。所以作为石嘴山人,我们要爱护、保护这难得的生態资源。

除了灰鹤之外,在黄河石嘴山段还有大量其他野生鸟类,比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黑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以及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豆雁、鸬鹚、赤麻鸭等,因此黄河石嘴山段是极其珍贵的野生鸟类栖息地,也是我区黄河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

记者:9年来,你一直关注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状况,近些年看到的变化是什么,又有哪些体会?

芦有碳:通过这些年对黄河野生动物的拍摄,我从一个单纯的摄影爱好者转变成一个生态保护者,很荣幸。母亲河的美丽重新回到我们的眼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春天已经来临,尤其近两年迁徙的候鸟越来越多,万鸟齐飞的场景随时可见,这足以证明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9年前,我曾拍摄过一张照片《痛》,在全国首届生态摄影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我清晰地记得在拍摄过程中心中的那份沉重与担忧,现在,我想那份担忧已成过去式。

记者:通过个人摄影经历,能否谈下你对生态题材摄影的体会?

芦有碳:摄影师就是发现美、记录美的,绿水青山是每一个从事生态题材摄影的摄影人的向往,只有生态环境保护得好,摄影人才能拍摄出更多美丽的作品,因此我希望能发挥影像的力量唤起更多民众保护生态的意识。

猜你喜欢
石嘴山黄河流域摄影家
1961—2019年黄河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黄河流域需要更多“冬枣式”农业——关于大荔县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黄山老年大学摄影家协会作品选登
石嘴山市“180901”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摄影家胡小平眼中的锦屏
摄影家罗剑平眼中的锦屏
摄影家杨黎明眼中的锦屏
探究适宜机械化收获玉米品种的筛选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