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给杨梅岭换新装

2022-07-12 13:15杨丽芳
湘潮 2022年6期
关键词:蜜橘王震板栗

杨丽芳

1961年冬,王震回到家乡浏阳北盛。在北盛的时候,王震常常夜里无法入睡,想起和他一起同赴湘赣苏区组建湘东独立师的200多名同乡兄弟,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他们的音容笑貌。王震认为有责任把家乡建设好,让乡亲们过上好生活,以告慰这些牺牲的烈士。

王震在自己家里召集全村干部开了个会,他谈了自己的设想,主要是四条:第一条,北盛多丘陵、多水田,可以利用山脚下、渠沟边的零星地,植桑养蠶;第二条,开发杨梅岭,栽植板栗、蜜橘;第三条,生产队没家底,我王震拿点钱,从外地买进湖桑、板栗和蜜橘苗;第四条,希望北盛区马战村带个头,把发展桑蚕和开发杨梅岭的工作做好,如果成功,将来可在北盛区和全县推广。

王震说话算数,1962年2月底,他出资买的1000株湖桑苗、1100株板栗苗和1000株蜜橘苗分别从浙江、湖北和江西如期运到北盛。但由于气候和人为等各种原因,一年后,1000株湖桑仅存活17株,杨梅岭上的板栗苗和蜜橘苗,由于缺水,绝大部分都干死了。王震在1963年秋回家乡时看到这个景象,非常难过,沉思了半晌,他才缓缓说:“这样吧,植桑季又快到了,明天大家到杨梅岭挖一天山脚,准备重新植桑。”

王震想让杨梅岭改变面貌,他要植桑养蚕,以便乡亲能获得一些经济效益,逐渐过上好生活。第二天一早,王震匆匆吃了点早餐,扛着锄头就出发了,全村的群众将要在将军的带领下,进行一场大生产运动。可是天公不作美,王震出门没多久便下起了雨,北风也呼呼刮起来。参加劳动的干部们都为王震的身体担心。区委书记不敢直接跟王震说,于是找到王震的秘书,问是不是先收工,明天再继续干。“明天要去县里,还要赶回长沙,今天不挖就没有时间了。他要干的事,莫说下雨,就是下刀子,也要干的!”秘书很清楚王震的脾气。区委书记听秘书这么一说,也不好再劝下去了。

傍晚,任务完成了。王震和大家一起冒雨劳动了一天,虽然已十分疲劳,但他非常高兴。王震热情地邀请大家到他家吃顿饭,这样,几十人在王震弟弟家欢天喜地地吃了一顿饱饭,人人都体会到了王震那火一般的赤子情怀。

第二年春天,王震捎来书信,说他已经和浙江、湖北联系好了,要家乡派人去那里接运湖桑苗和板栗苗。同时还捎来了他个人到期的2000元公债券,作为建设杨梅岭的资金。

王震还指示湖南澧县农科所的两名蚕桑技术员到浏阳北盛区帮助植桑养蚕。不久他又将4000多元的积蓄和大儿子的转业费及工资寄回家乡用于建设杨梅岭。

在王震的关怀下,杨梅岭正如他当年规划的那样,岭端板栗成林,山坡茶果间作,山下桑苗青青。杨梅岭终于换上了新的盛装。

改革开放后,北盛人不满足停留在出售蚕茧的原始生产上,他们利用国家的大好政策,办起了丝绸厂。王震热情支持北盛建起了一座年产生丝20吨、织绸40万米、产值300多万元、盈利20多万元、拥有400多工人的丝绸厂。

(作者单位:湖南党史陈列馆)

猜你喜欢
蜜橘王震板栗
捡板栗
“要是”的作用
炒板栗
“办”“为”和解
蜜橘园里欢笑多
吃蜜橘
小种子的“挺一挺”
兴隆早熟板栗上市
黄沙坞蜜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