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飞机发展史

2022-07-12 04:28刘俞灵
人民交通 2022年12期
关键词:运输机机型战斗机

本刊记者 / 刘俞灵

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参加检阅的飞机仅有17架,周恩来总理表示,“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而在七十年后的阅兵仪式上,人民空军战鹰呼啸划过苍穹,不同机型列阵蓝天,气派非常,不禁让人感叹,这盛世已如周总理所愿,国富民强,海晏河清,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

纵观中国飞机发展史,从新中国建立刚刚起步的艰难,再到取百家所长向空军装备国产化的转变,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百炼成钢的精神让中国迈入世界先进飞机国家的行列。

回望新中国军用飞机发展史,基本形成了以歼击机、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为主的一系列军用飞机,他们先后列装了中国航空兵部队。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一一介绍我国不同飞机的发展历史。

歼击机

中国歼击机又称空优机,主要用来歼灭空中敌机和其他空袭兵器的飞机,其特点是速度大,上升快,升限高,机动性好。战斗机在国家航空力量的发展中尤为重要,是衡量一个国家武装实力及科技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对歼击机的探索从未停歇。

1956年7月,中国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歼击机——歼-5的首飞成功,顺利揭开了中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新篇章。歼-5的设计灵感来自米格-17F,体积小,重量轻,低空机动性能好。该机型1954年研制,1956年批量生产,1959年停产,共生产767架,战功赫赫。1967年8月21日,美国A-6A攻击机侵入广西境内,中国空军十八师2架歼-6起飞迎敌,随后两架美机被击落。

歼-5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生产喷气战斗机的国家之一,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向中国申请援助后,中国发挥乐于助人的民族精神,向近十个发展中国家对歼-5进行了出口。

在歼-5成功启用后,中国航空制造者夜以继日对该机型进行修改与研制,在融合了米格-19的设计理念后,战果最辉煌的中国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二代机歼-6应运而生。该机型于1960年批量生产,1983年停产,共生产5205架 。歼-6的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也最长,服役期间共击落20多架各型飞机,而自己没有一架被击落。除此之外还有780 架歼-6出口到十几个国家,供他国学习使用。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天安门上空,出现了七道绚丽的彩烟,这是由1架空警-2000预警机和8架歼-10飞机组成的领队机梯队正在接受检阅。歼-10是我国的第三代战斗机,具有自主产权意识,由我国自行研制,是战斗机历史上的里程碑。

第三代战斗机歼-10于1998年3月23日首飞成功。歼-10战斗机是高性能、多用途的第三代战斗机,具有高可靠性、高生存力和高机动性能的特点,其机动灵活,航电设备先进,作战半径大,起降距离短,攻击能力强,综合作战效果能达到国际同类战斗机先进水平。2008年11月5日该机型在珠海航展上首次对民众亮相。

五代战机歼-20于2011年横空出世完成首飞,该战机采用两台国产涡扇10B发动机,是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隐形第五代制空战斗机,也是解放军研制的最新一代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用于接替歼10、歼11等第三代空中优势/多用途歼击机的未来重型歼击机型号,该机将担负中国空军未来对空、对海的主权维护任务。

回想49年的阅兵仪式上,我国参与检阅的17架战斗机中,最为先进的是9架美国产的“野马”战机。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研制出属于自己的战斗机的能力。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风起云涌,沧桑变幻,我国已成为能够自行研发五代战机的三个国家之一,这离不开历代航空人坚持不懈的奋斗。

轰炸机

如果说航母是海军的代言人,那么轰炸机就是航空领域的战略核心力量。为了让我国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不输他国,中国航空建造者们一直在不懈努力着。

说起轰炸机,空军迷们最为熟悉的不得不说是轰-6了,这款轰炸机是诞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于1968年底完成首飞,并于次年2月开始服役。作为中国的第一款中远程喷气轰炸机,轰-6的诞生极大的增加了中国海军和空军的作战范围以及战斗能力。经过设计人员的不断努力,我国首款核航弹试验机轰-6甲诞生了,并先后进行了原子弹和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而后,我国又继续对轰-6甲进行改良,具有较强自卫能力的轰-6丙问世了,并顺利投入了我国的侦察任务当中。

1980年到2000年,轰-6机型的设计进入了转变时期,1984年轰6-丁交付于我国海警,其定位是搭载反舰导弹的战机,在245型雷达以及自动领航火控系统的辅助下,轰6丁为我国海军提供了较强的空中火力保障。除此之外还有轰6-F和轰6-H,都是经过改良后衍生出具有不能同功能的轰6机型,轰6-F使用了当时最为现代化的装备,例如巡航设备等,而轰-H所搭载的鹰击63巡航导弹让我国空军具有了更高的精准打击能力。

迈入21世纪后,为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也为提高我国自身的军事实力,轰-6迎来了技术上的大改时期,初代的轰-6一直被航程短、载弹量小等问题所困扰,在设计者的不断努力下,能够改良这些问题的轰6-K面世了,轰6-K使用的是D-30KP-2涡扇发动机,在该发动机的推动下,轰6K的航程已经从过去的5000多公里增大到如今的8000公里以上,大大提升了其滞空能力,经过改进后的轰6K还可挂载约10枚长剑10巡航导弹,其机身的隐身涂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轰6K的低可探测能力,我国空军的战略打击能力进一步提升,威震四方。在轰20面世前,轰6K一直是我国战略打击的中坚力量,它们在蔚蓝的长空中一代又一代的执行着自己的任务,坚定的捍卫着国家的尊严。

在不久的将来,轰-20正式投入使用后,将为中国带来更强的武装实力,与轰6一起,捍卫祖国的蓝天。

运输机

运输机,顾名思义,是用来执行运输任务的飞机,它就像是一个移动的安全屋,具有在恶劣气候条件以及简易机场上起降的能力。运输机主要用于空运兵员、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等,在更高、更快、更强的现代战争中,后勤保障也是重要战斗力,因此,运输机的发展也就越来越收到重视了。

1957年12月,运-5运输机完成首飞,这是中国第一种自主研制出的运输机,其原型为苏联40年代设计的安-2运输机。运-5具有飞行平稳,费用低廉的特点,因此被大量投入使用,至今仍在服役。但在当时,我国的军工研发能力仍处于弱势,运-5作为轻型运输机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当时的运输任务主要还是以由苏联引进的安-24、安-12中型运输机为主,运-5等轻型运输机作为辅助。

运输机是国之重器,其研发技术十分复杂,在当时即便是能够完全自发研制轻型运输机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的,但中国人拥有着攻坚克难的精神,在克服了技术复杂、金额高昂等困难后,大力神运-8计划启动了,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西北工业大学、空军第1研究所等机构570名科研人员汇聚一堂,1969年于西飞的前身172厂组建研发团队。在项目开展初期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但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安-12B运输机的逆向解析与运-8的最终方案形成了。

由于设计方案给出的速度太快,运-8的生产武装厂房还未搭建完成,没有窗户,也没有水电;但国产运输机的生产等不起。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在简陋的环境下,建设者毅然决然的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宵衣旰食、夜以继日,用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对完备我国武装的决心对抗寒冷与疲惫,终于,“大力神”逐渐在建设者的手中成型,并于1974年末以昂扬的姿态顺利飞向蓝天。

运-8的顺利升空,宣告着中型运输机并非美苏的专利,更宣告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自主研发中型运输机的国家,1986年,运-8正式投入了空军使用中。

运-8的诞生只是中国运输机发展史的一个起点。由于运-8是首次逆向工程中型运输机,再加上国产发动机的动力不足,其性能较美苏运输机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后设计者对运-8进行了改良,于1990年生产出一款新的运输机取名为运8-C。

运8-C的设计有意打入民用市场,为日后的民航客机打下基础。因此,运8-C与运-8有很大差距。首先是将运8的非气密货舱更换为全气密舱型,自此,运-8运输机终于可以运载士兵和活物在高空飞行,而不用担心氧气泄露和气压的问题。而且,运-8C的舱门结构也从内开改为外开式坡道舱门,由于新的坡道舱门可以和装卸机对接,运-8C的运输空间明显增大,装卸效率因此明显提高。运8-C的诞生凝结了无数中国飞行员的努力,在高昂报酬面前仍有他国飞行员因危险而拒绝登机,例如在危险的载重失速实验时,聘请而来的他国飞行员临阵脱逃,最终还是我国试飞员邹延龄不辱使命,完成了此次实验。

运输机家族枝繁叶茂。在运8-C之后,我国又接连推出运-8D对外出口型,运-8F货机型以及运-8X海上巡逻型,运-8G电子战版本等民用出口和特种改型等多种机型。在不断地改良之后,运-9的出现大大提升了我国运输机的实力。对比运-8、运-9,无论是机身结构还是动力系统乃至航电设备,都有天翻地覆的变化。运-9运输机的最大载重相比过往型号从60吨提升至80吨,最大载重则从20吨提升至30吨,最大航程更是从3400公里提升至5000公里,这象征着中国已经在中型运输机领域实现对美国的赶超,大批中型战术运输机的投入使用意味着着我国的空军力量再上一个台阶。

直升机

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过飞向天空的幻想,公元前400年我国已有竹蜻蜓出现,旋转的蜻蜓翅膀像极了今日的直升机螺旋桨,承载着人们对于天空的美好愿望。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时我国还没有掌握自主研发直升机的能力,而是在苏联的帮助下,仿照苏联送来的直升机米-4,制作出了当时国内最为先进的直升机,起名为直-5。直-5是我国生产的第一种直升机,也是中国直升机研究的开端。直-5总共生产了558架,虽然较外国先进直升机而言,直-5有很多缺点,但他依然保有“我国产量最大的国产直升机”记录,并有86架作为外援送给了当时的友好国家。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社会动荡,导致直-6与直-7的研发十分不理想,还造成了人员伤亡,未能投入使用便被放弃了。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尼克松访华,中美友谊进入蜜月期,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也都有所缓和,中国从法国购入多款直升机,并挑选出其中的“超黄蜂”直升机仿制出了我国的直-8直升机,选出法国的“海豚”直升机仿制出了我国的直-9直升机。其中直-8的起飞重量为13吨,是我国国产直升机最大的。而且,直-8是单旋翼带尾桨多用途直升机,在标准状态下有较大的功率储备,具有飞行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飞行安全,操纵容易,使用维护方便,应急时可在水面起降等特点。而直-9则是一款轻型直升机,在我国直升机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今直-8与直-9都有了庞大的衍生家族,至今依然是我国国产直升机中的中坚力量。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与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加,对直升机的建造也从模仿他国来到了自主研发阶段。2012年在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中,一架代号为“霹雳火”的武直-10直升飞机首次曝光。这是我国第一种专业武装直升机和亚洲各国第一种自研专业武装直升机,它结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长期依赖法国海豚直升机的改型兼当武装直升机的历史,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的航空突击与反装甲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2012年亮相的代号为“黑旋风”的武直-19,其名字取自《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黑旋风”李逵,象征这种武装直升机也如同梁山好汉一般英武非凡。武直19是直-9衍生而来的产物,与直-10形成高低搭配,进一步增强我军作战能力。

直-20服役后,我军空中突袭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并将在高原地区运输、抢险救灾等领域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直-20海航版在海军未来的计划中,将成为航空母舰及两栖攻击舰的舰载机,可以执行运输、携带导弹和后勤支援等任务,负责警戒、侦察和补给,亦可在驱逐舰执行巡逻、反潜、救援等任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从未停止对航空领域的探索,不同机种机型的飞机不断完善,航空战备力量也在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与聪明才智蕴藏于一架架翱翔蓝天的战机之中,犹如一条条巨龙,英武的盘旋在世界东方。

一去遥千万,来回日月天。云飞轻快路,四海任游旋。

猜你喜欢
运输机机型战斗机
苏-35S战斗机
国内主流机型客舱声品质表现分析
约旦大力神运输机
不可小觑的4K机型,着重亮丽的色彩还原 光峰A300
渐趋成熟的旗舰机型 艾洛维V10
40T刮板运输机尾辊的修复与应用
C-17运输机
歼-5战斗机
蚋式战斗机
Scania公司的2款基本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