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肠恶性梗阻的效果

2022-07-12 08:55李燕梅李丽冯丽娟孟宪静邵建富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4期
关键词:肠梗阻结肠导管

李燕梅,李丽,冯丽娟,孟宪静,邵建富

结肠恶性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2]。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是肠梗阻常规治疗方法,通过降低小肠组织压力,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达到治疗效果,但患者治疗时间较长,其炎症反应明显,需要在治疗期间控制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提高其治疗效果[3]。本次研究探讨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结肠恶性梗阻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结肠恶性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0.61±5.39)岁,平均病程(1.41±0.73)年;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0.22±5.76)岁,病程(1.56±0.7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以《结直肠良恶性梗阻诊治策略》[4]为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结肠恶性梗阻患者;②具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停止的典型肠梗阻症状;③患者均有较高的治疗意愿,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肾、脾等器质性疾病者;②意识不清或精神异常者;③需行急诊手术的肠梗阻(血运性及绞窄性肠梗阻,疝气、肠套叠等所致的肠梗阻);④可疑上消化道穿孔或穿孔的急性期患者,胃、食管化学性烧伤的急性期患者;⑤患者合并有绞窄性肠梗阻或剧烈疼痛、发热等症状;⑥患者合并有恶心呕吐、肠管压迫等情况;⑦不能耐受肠梗阻导管或鼻胃管者;⑧脊柱严重畸形者或因各种原因不配合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方法为:

1.3.1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 患者取平卧位,清理鼻孔异物,在胃镜引导下将鼻肠梗阻导管经鼻腔置入胃内,导管内可预置导丝,其长度略低于导管,将导管置于空肠上段,避免直接接触梗阻处,缓慢退出胃镜及导丝,采用蒸馏水充实水囊,将体外段导管连接到负压吸引器上,并固定于鼻翼旁,指导患者每日带管站立,在重力作用下冲洗肠道,促进肠道通畅,若持续梗阻情况,可采用造影观察方式,观察其疾病状况。

1.3.2 生长抑素治疗 本次研究选择醋酸奥曲肽注射液(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国药准字H20090948),皮下注射,8 h/次,0.1 mg/次。

治疗24 h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评价其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1.4.1 肠道功能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唾液酸(SA)、铁蛋白(Fer)水平;记录两组患者腹胀腹痛,排气情况。腹胀腹痛缓解率=腹胀腹痛缓解例数÷总例数×100%;排气恢复率=排气恢复例数÷总例数×100%。

1.4.2 机体炎症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1.4.3 生活质量 治疗前后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4 不良反应 收集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肠瘘、肠穿孔、出血等症状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肠道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SA、Fer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Fe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胀腹痛缓解率、排气恢复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肠道指标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机体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SigA、CR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机体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明低于对照组的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结肠恶性肠梗阻是指恶性肿瘤发生于结肠组织并引起肠梗阻情况,据流行病学显示,超过20%的结直肠癌患者伴随有肠梗阻症状,多发生于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多为左半结肠梗阻,梗阻呈闭袢性,起病急,导致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机体免疫力、健康状态较差,无法进行肠道准备,导致急性期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预后质量低,因此,急性结肠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也受到广泛关注[5-6]。

在传统急性结肠恶性梗阻患者治疗中,常采用肠胃减压法治疗,通过置入胃管至梗阻处,起到缓解肠胃道压力的效果,但由于其导管长度较短,仅能降低胃和十二指肠近端压力,对其小肠的减压效果不理想,不利于患者后期治疗[7-8]。近几年,鼻肠梗阻导管在临床应用范围明显增大,其导管长度明显增长,且内部有导丝,可控制其导管置入位置,在胃镜观察中可将其导管置入至梗阻处,对梗阻周围肠腔内容物进行抽吸,降低小肠组织压力,以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也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的充足的就诊时间,以改善其治疗效果,部分患者经肠道解压后,其肠道准备效果较高,手术治疗能够避免造口,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9-10]。分析鼻肠导管临床应用特点显示,其导管的亲水性较高,在导丝引导下能够置入梗阻周围,患者保持带管站立冲洗、吸引,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到达梗阻近端吸引,缓解梗阻情况,改善肠道梗阻、水肿情况,应用效果显著。但在治疗中发现,患者随着肠梗阻时间延长,其梗阻处、腹腔内炎症反应越明显,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治疗难度明显增大,也提示临床需快速缓解患者梗阻情况,改善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以提高其预后质量[11-13]。

生长抑素是一种抑制性生长激素,作用于患者机体内,能够结合垂体生长素细胞,降低胃肠道细胞中Ca2+和cAMP含量,以抑制平滑肌收缩,对胃肠道内激素分泌起到抑制效果,从而缓解胃肠道梗阻处的液体聚集,控制炎症反应,促进胃肠道血液循环,改善患者预后质量[14]。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其主要成分为醋酸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衍生物,具有作用时间长、选择性高的特点,能够抑制机体生长激素、胃肠胰内分泌系统肽分泌,达到较高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生长抑素在肠梗阻疾病治疗中,能够抑制肠血管活性肽,控制肠道内液体分泌减少,以减少液体的外渗和丢失[15-16]。

SIgA是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重要球蛋白,能够直接反应患者肠道炎症反应,水平越高说明患者机体免疫水平越高,炎症反应控制效果越好[17]。CRP、IL-6是临床时常见的血清炎症因子,CRP是由干细胞合成的急性蛋白,随着患者机体炎症水平可迅速升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用于检测患者机体炎症反应,IL-6直接参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过程,其炎症情况越严重,患者IL-6水平越高[18-19]。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结果与邵建富[20]一致,也体现了联合治疗干预下对患者机体炎症水平的控制效果。

在肠功能指标分析中,采用血清SA、Fer指标分析其肠道功能情况,采用腹胀腹痛缓解率、排气恢复率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SA、Fe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腹胀腹痛缓解率、排气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治疗下,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理想,临床症状控制时间较短,治疗效果更显著,与汪斌[21]研究结果一致,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腹胀腹痛缓解率、排气恢复率与对照组相差不大,可能与病例数过少有关。此外,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治疗安全性较好,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结肠恶性梗阻患者来说,临床采用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能够快速缓解梗阻症状,控制肠道炎症,为后续治疗提供便利,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肠梗阻结肠导管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医用弹性导管定长切割系统研制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