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流体辅助中性γ-CD-MOF载小白菊内酯工艺优化与体外释放评价

2022-07-12 09:11郭静雯何远志张永太冯年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载药白菊二氯甲烷

郭静雯,何远志,张永太,冯年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 201203)

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是一种天然倍半萜内酯,主要提取自菊科、雏菊科、木兰科植物,可从小白菊(Tanacetumparthenium)中大量提取[1]。小白菊作为传统中草药,可用于驱热、驱虫、镇痛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PTL为其主要活性成分。PTL结构中的反式α-亚甲基γ-正丁内酯环及环氧结构可与细胞特定蛋白的亲核位点结合,调节细胞生长增殖状态,为其活性位点[2-3]。近年研究表明PTL单体具有抗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抗炎[4-5]、抑制肿瘤细胞增殖[2,6-8]及逆转耐药[9-10]等多种药理活性。但PTL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均较差,限制了其作为药物的开发应用。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为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作用与有机配体自组装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具有高孔隙率及高比表面积,三维网状结构可为药物附着提供充足的空间,提高载药效率并高效递药。作为药物递送载体,MOF可增大难溶性药物的表观溶解度和溶出速率[11-12],改善药物生物利用度[13],提高药物稳定性[14],其尺寸与内部孔径的可调节性也有望实现药物的控释释放[15],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纳米载体。如以K+离子与γ-环糊精(γ-CD)自组装形成的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γ-CD-MOF),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16]。

为除去CD-MOF网状结构中残留的反应物及有机溶剂,可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Fluid,scCO2)置换CD-MOF孔隙内杂质,最大化其载药空间[17]。scCO2具有液体的优良溶解性和气体的易扩散性[18],使用scCO2流体技术辅助PTL载入CD-MOF,可加快PTL渗透进入载体的微孔结构中,提升载药效率[19],同时避免有机溶剂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本研究以K+离子与γ-CD制备γ-CD-MOF,中性化处理得Neu-γ-CD-MOF,作为PTL的载体,改善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优化了scCO2法的载药工艺,并对载PTL的Neu-γ-CD-MOF(PTL@Neu-γ-CD-MOF)进行系统表征,评价载体的体外释药行为。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

超临界细微粒子装置(ZSCF-300,南通睿智超临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速离心机(MiniSpin plus,德国Eppendorf);台式冷冻离心机(5810R,德国Eppendorf);激光粒度仪(Nano ZS90,英国Malvern);高效液相色谱仪(1260Infinity,美国Agilent);pH高精度测试笔(PH220,乐清Cnoble公司);万分之一电子天平(BSA224S,德国Sartorius);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BT125D,德国Sartorius);X-射线衍射仪(Smartlab 9kW,日本理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Nicolet iS 5,美国Thermo);扫描电子显微镜(QUANTA FEG 250,美国FEI)。

1.2 试剂

小白菊内酯对照品(O0920AS,大连美仑生物);小白菊内酯原料药(南京春秋生物工程);无水乙醇(分析纯,G73537F,上海泰坦科技);甲醇(分析纯,G75851C,上海泰坦科技);甲醇(色谱纯,215927,赛默飞Fisher);二氯甲烷(分析纯,G81014K,上海泰坦科技);乙腈(分析纯,UN1648,德国Merck)乙腈(色谱纯,20211123,北京沃凯生物科技);聚乙二醇20000(H2130299,上海阿拉丁试剂);γ-CD(80F14,广州市泰龙生化科技);氢氧化钾(20181212,国药集团化学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小白菊内酯含量测定

2.1.1 色谱条件 检测波长:210 nm;色谱柱:Platisil ODS(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超纯水(60∶40,v/v);流速:1 mL·min-1;进样量:20 μL;柱温:30 ℃;保留时间:8.2 min。

2.1.2 样品配制 ①对照品溶液:称取小白菊内酯对照品约5.00 mg,精密称定,置1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溶解并定容,摇匀得浓度约为500 μg·mL-1的储备液,备用。②待测品溶液:称取PTL@Neu-γ-CD-MOF粉末约5.00 mg,精密移取5 mL稀释液溶解,即得。③空白MOF溶液配制:称取Neu-γ-CD-MOF约5.00 mg,精密称定,精密移取5 mL稀释液溶解,得空白Neu-γ-CD-MOF溶液。④稀释液配制:水∶乙醇 1∶1(v/v)混合涡旋即得。

2.1.3 线性与范围 取适量储备液稀释配制成浓度分别为1、5、15、50、100 μg·mL-1的小白菊内酯系列对照溶液。将配制的各浓度对照溶液离心(12 000 r·min-1,10 min),吸取上清于棕色液相小瓶中,经HPLC检测,记录测得峰面积,根据峰面积(A)对小白菊内酯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

以PTL对照品浓度(C)为横坐标,对相对应的纵坐标峰面积(A)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A=53.305C+21.281,r=0.999 9。相关系数表明PTL在1~100 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1.4 专属性与精密度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别对100 μg·mL-1对照品、待测品及空白Neu-γ-CD-MOF溶液进行测定,考察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结果表示Neu-γ-CD-MOF与溶剂均不干扰PTL含量测定,表明该方法的专属性良好。

将小白菊内酯储备液加稀释液稀释得浓度为1、50、100 μg·mL-1的对照溶液,进行HPLC测定,重复进样6次,记录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并计算RSD。重复进样的样品峰面积以及保留时间的RSD值均小于3%,重复性良好,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

2.2 γ-CD-MOF的制备与激活

2.2.1 溶剂热法制备γ-CD-MOF 以γ-CD∶KOH反应摩尔比为1∶8称量投料(γ-CD 6.48 g,KOH 2.24 g),超声溶解于200 mL纯水中,经0.45 μm滤膜滤过,滤液加入120 mL甲醇,恒温水浴50 ℃,澄清后继续加热20 min。取出后立即加入8 g·L-1的PEG2000甲醇溶液320 mL,静置过夜。反应液离心(4 000 r·min-1,5 min),弃上清,沉淀加入甲醇、无水乙醇洗涤各3次。

2.2.2 Neu-γ-CD-MOF的制备 沉淀加入醋酸5 mL,并加入无水乙醇至45 mL使之分散均匀,混悬液离心,下层沉淀加无水乙醇,洗涤3次,检测pH应为7.0±0.2,沉淀于50 ℃真空干燥箱内干燥过夜。

2.2.3 scCO2流体技术干燥激活Neu-γ-CD-MOF scCO2流体技术激活Neu-γ-CD-MOF的制备干燥前步骤同溶剂热法,用二氯甲烷(DCM)200~300 mL浸泡洗涤后的沉淀72 h,每24 h更换溶剂,浸泡后离心去上清,沉淀置于超临界细微粒子装置结晶釜中,在20 MPa压力条件,50 ℃干燥6 h。

2.3 γ-CD-MOF理化性质表征

2.3.1 粒径分布 以甲醇分散γ-CD-MOF,配制成5 g·L-1混悬液,超声10 min分散均匀,室温(25 ℃)条件下,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

2.3.2 扫描电镜观察 将γ-CD-MOF均匀地涂布于导电胶表面,对样品进行喷金处理,制样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分析,在适当的放大倍数下观察样品的形态。

2.4 PTL@Neu-γ-CD-MOF的制备及载药条件优化

2.4.1 溶剂孵育法 分别称取0.06、0.10、0.12 g小白菊内酯原料药溶解于2 mL无水乙醇中,得30、50、60 g·L-1药物溶液,待药物溶解后加入0.06 g Neu-γ-CD-MOF,置于磁力搅拌装置水浴加热50 ℃,转速50 r·min-1条件下搅拌2 h,离心(12 000 r·min-1,10 min),沉淀置于烘箱中50 ℃干燥3 h,。采用HPLC法测定小白菊内酯含量,计算载药量。

2.4.2 scCO2技术辅助Neu-γ-CD-MOF载药 称取0.30 g的PTL原料药溶解于10 mL无水乙醇后置于超临界细微粒子装置结晶釜内,加入scCO2干燥激活的0.60 g Neu-γ-CD-MOF,在20 MPa,50 ℃条件下载药2 h,离心(12 000 r·min-1,10 min),沉淀置于烘箱中50 ℃干燥3 h。采用HPLC法测定小白菊内酯含量,计算载药量。

2.4.3 γ-CD包合物制备 采用饱和水溶液沉淀法制备PTL@γ-CD包合物。配制0.17 mol·L-1(近饱和)的γ-CD水溶液10 mL,将0.42 g PTL溶于少量无水乙醇中,缓慢滴入到γ-CD水溶液中,50 ℃水浴加热,搅拌转速为300 r·min-1,包合6 h后室温放冷,置于4 ℃冰箱,沉淀析出,抽滤,用无水乙醇滴加洗涤滤饼3次,将滤饼放入50 ℃烘箱干燥即得。

2.4.4 PTL载药量测定 精密称取5.00 mg载药样品于10 mL容量瓶中,加入稀释液溶解并定容,稀释适当倍数使之浓度在标准曲线范围内,经HPLC法测定,记录测得峰面积。样品总质量记为W总,样品中测得PTL的质量记为WS,载药量=WS/W总×100%。

2.5 PTL@Neu-γ-CD-MOF理化性质表征

2.5.1 粉末X射线衍射 取一定量粉末平铺于载玻片上进行CuKα靶衍射,仪器的管电压与电流分别为40 kV,40 mA,扫描的角度范围是340°,扫描的步长为0.02°,扫描的速度设置为每步0.1 s。

2.5.2 傅里叶红外光谱 将样品与溴化钾按照1∶10(w/w)的比例混合,研磨成均匀粉状,取适量于压片器中进行压片,测定样品在波数为4 000~400 cm-1范围内的红外吸收光谱。

2.6 表观溶解度

分别称取过量PTL原料药以及PTL@Neu-γ-CD-MOF、PTL@γ-CD样品,加入2 mL超纯水使之达到过饱和状态,固定于气浴摇床中,设置温度为25 ℃,转速100 r·min-1条件下振荡72 h后取上清液过0.22 μm滤膜,滤液经稀释后用HPLC法测定PTL浓度,计算表观溶解度。

2.7 体外释放评价

2.7.1 溶出方法 裁剪透析袋(截留分子量8 000~14 000)至合适长度,置于500 mL含NaHCO310.00 g、EDTA 146.12 mg煮沸15 min,清洗干净,置干净去离子水中保存。根据载药量精密称取11.32 mg PTL@Neu-γ-CD-MOF、23.23 mg PTL@γ-CD、3.00 mg PTL原料药置预先加入1 mL溶出介质的透析袋中,装入含释放介质30 mL的离心管中,置气浴摇床,100 r·min-1,(37±0.5) ℃,于溶出开始后的0.5、1、1.5、2、3、4、5、6、7、8、10、12、24 h分别吸取2 mL(同时加入2 mL相同温度的溶出介质),经0.45 μm滤膜滤过,采用HPLC法测定PTL浓度。绘制溶出曲线。

2.7.2 溶出介质 pH 7.4磷酸盐缓冲液:取PBS磷酸盐缓冲剂(含NaCl,Na2HPO4·12H2O,NaH2PO4·H2O),加去离子水溶解为1 000 mL。

3 结果

3.1 粒径分布

粒径及多分散系数值(PDI)见于表1。相比于二氯甲烷激活,scCO2激活所得γ-CD-MOF PDI更小,分散更均一。二氯甲烷活化γ-CD-MOF经中性化处理组(二氯甲烷激活Neu-γ-CD-MOF)粒径比未中性化组(二氯甲烷激活γ-CD-MOF)增大近1倍,而scCO2激活γ-CD-MOF经中性化处理组(scCO2激活Neu-γ-CD-MOF)的粒径比未中性化处理组(scCO2激活γ-CD-MOF)仅增加18.24%,提示采用scCO2活化有助于γ-CD-MOF晶体的分散和稳定。

表1 不同干燥方式制备γ-CD-MOF的粒径Table 1 Mean size of γ-CD-MOF prepared by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3.2 扫描电镜观察

二氯甲烷激活与scCO2激活γ-CD-MOF的晶体均呈均一的立方体(图1),与马尔文粒径仪测得结果相符,表明超临界反应釜内20 MPa的高压环境对其形态无影响,且scCO2激活γ-CD-MOF聚集成团块的情况较轻,以马尔文粒径仪测得其PDI值明显小于二氯甲烷激活组(表1),提示scCO2激活γ-CD-MOF的粒径分布更均匀。

注:A.二氯甲烷激活Neu-γ-CD-MOF;B.scCO2激活Neu-γ-CD-MOF

3.3 Neu-γ-CD-MOF的制备及载药条件优化

3.3.1 载药浓度考察 对Neu-γ-CD-MOF进行不同载药浓度的载药考察(50 ℃,2 h),见表2,在常规载药方法中,载药浓度提高能增加载药量,但达到一定载药浓度后载药量提升并不显著,可能与载药接近饱和有关。

表2 载药浓度考察Table 2 Drug loading of Neu-γ-CD-MOF processed

3.3.2 scCO2技术辅助Neu-γ-CD-MOF载药 载药浓度相同(50 g·L-1)时,使用scCO2技术干燥激活制备的Neu-γ-CD-MOF与溶剂浸泡激活的Neu-γ-CD-MOF相比具有更高的载药能力,scCO2辅助Neu-γ-CD-MOF载PTL的载药量可以达到(26.58±0.43)%,显著高于常规载药以及环糊精包合(表3)。

表3 不同干燥方式制备Neu-γ-CD-MOF的载药量Table 3 Drug loading of Neu-γ-CD-MOF processed

3.4 PTL@Neu-γ-CD-MOF纳米粒理化性质表征

3.4.1 粉末X射线衍射 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图2)可以看出,二氯甲烷激活Neu-γ-CD-MOF在4.1°、5.8°、7.1°、13.5°以及16.8°处有显著的衍射峰,scCO2激活Neu-γ-CD-MOF也同样具有上述衍射峰,且其在13.5°以及16.8°处的衍射峰显著增强。说明scCO2激活Neu-γ-CD-MOF的晶体结构稳定且结晶性更好。

图2 Neu-γ-CD-MOF激活前/后和scCO2载药后XRD衍射图谱Fig.2 XRD of PTL, Neu-γ-CD-MOF, scCO2 actived Neu-γ-CD-MOF, and PTL@Neu-γ-CD-MOF

PTL原料药以稳定的晶型存在,在9.6°、15.3°、17.14°以及19.1°有显著的衍射峰,而载药后PTL@Neu-γ-CD-MOF中PTL特征衍射峰消失,提示PTL以非晶态形式存在于Neu-γ-CD-MOF中,超临界载药后Neu-γ-CD-MOF的特征衍射峰依然存在,说明载药过程中Neu-γ-CD-MOF结构稳定。

3.4.2 傅里叶红外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图3)表明PTL在1 754 cm-1和1 655 cm-1处具有特征红外振动吸收,为PTL的不饱和羰基v(C=O)的伸缩振动,经scCO2辅助载药后PTL的特征红外吸收峰完全消失,说明PTL成功包载于Neu-γ-CD-MOF空腔内导致其特征伸缩振动消失;而Neu-γ-CD-MOF载药后其特征吸收依然存在,说明在超临界载药过程中Neu-γ-CD-MOF结构稳定。

图3 Neu-γ-CD-MOF、PTL以及PTL@Neu-γ-CD-MOF的FT-IR光谱Fig.3 FT-IR spectra of Neu-γ-CD-MOF, PTL,and PTL@Neu-γ-CD-MOF

3.5 表观溶解度

表观溶解度结果(表4)表明Neu-γ-CD-MOF对PTL具有增溶作用,其在水中的表观溶解度比原料药提高2.2倍;γ-CD包合物在水中对PTL原料药仅增溶1.5倍。

表4 PTL原料药、PTL@γ-CD及PTL@Neu-γ-CD-MOF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Table 4 Solubility of PTL, PTL@γ-CD,and PTL@CD-MOF in water

3.6 体外释放评价

溶出曲线(图4)显示PTL@Neu-γ-CD-MOF纳米粒在0.5 h释放了24.93%,而原料药组仅释放了4.69%,表明纳米载体显著提高了PTL的释放速率。24 h内PTL@Neu-γ-CD-MOF组药物的累积释放度可达98.32%,PTL@γ-CD组累积释放77.58%,而PTL原料药组仅释放44.80%。以上结果显示,PTL@Neu-γ-CD-MOF比PTL@γ-CD和PTL具有更快的药物溶出速率和更高的累积释放度。

图4 PTL@Neu-γ-CD-MOF、PTL@γ-CD、PTL在PBS中的溶出曲线Fig.4 In vitro dissolution curves of PTL@Neu-γ-CD-MOF,PTL@γ-CD, and PTL in PBS

4 讨论

本研究利用scCO2流体技术激活γ-CD-MOF,并优化其载药工艺。使用中性化γ-CD-MOF为载体,可避免PTL受碱性MOF影响而降解。以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对比了溶剂孵育法以及scCO2流体辅助法制备的PTL@Neu-γ-CD-MOF,scCO2流体辅助Neu-γ-CD-MOF载PTL的载药量可以达到26.58±0.23%,显著高于常规载药以及环糊精包合物,显示scCO2流体技术可利用其高溶解度及高扩散性加速PTL进入Neu-γ-CD-MOF的载药微孔中。

采用扫描电镜对scCO2激活前后的γ-CD-MOF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采用scCO2流体技术激活更易得到单分散的γ-CD-MOF晶体,比溶剂激活法更高效且绿色无有机溶剂残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FT-IR和PXRD图谱中,PTL特征吸收峰与指示晶型的特征衍射峰在载入Neu-γ-CD-MOF后消失,表明PTL以非晶态存在于Neu-γ-CD-MOF中,同时载药前后Neu-γ-CD-MOF晶型结构无显著变化,说明载药过程不影响Neu-γ-CD-MOF的晶型,载药后仍能保持完整的晶体结构。

PTL原料药在水中饱和溶解度为(549.02±0.69)μg·mL-1,以非晶态载入Neu-γ-CD-MOF,可解除PTL晶格能的束缚,同时MOF与PTL药物形成包合物或纳米团簇,对PTL具有一定的增溶作用,其在水中的表观溶解度比原料药提高2.2倍。体外释放评价显示PTL@CD-MOF纳米粒溶出特征明显优于PTL@γ-CD及PTL原料药。环糊精包合物可通过药物PTL与环糊精之间形成络合物,增强氢键作用而增溶,而Neu-γ-CD-MOF增溶机制为PTL药物分子既可在Neu-γ-CD-MOF的双环糊精分子中形成PTL的环糊精包合物,又可在γ-CD-MOF的空腔内形成药物纳米团簇,凸显了Neu-γ-CD-MOF的递药优势。

猜你喜欢
载药白菊二氯甲烷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与传统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的中央型鳞癌的临床疗效对比:一项回顾性研究
会有吃不完的胡萝卜吗
会有吃不完的胡萝卜吗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眼科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131I标记壳聚糖/明胶—拓扑替康载药膜对SK—OV—3腹腔荷瘤鼠的治疗效果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塑料以及塑料制品中多环芳香烃的研究
二氯甲烷/石蜡油回收装置技术方案优化
小白菊
白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