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博物馆向虚拟展示空间转变的应用需求研究
——以“数字敦煌”文化展示空间设计方案为例

2022-07-12 01:44江之乔付智晓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参观者敦煌虚拟现实

江之乔,付智晓

(1.湖北美术学院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205;2.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当前,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模式受外界环境影响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学习、办公、参观、浏览等,成为特殊时期保持沟通和互动的基础平台。为顺应国家政策要求,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音乐厅等公共文化场所,也因为当前的局势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和虚拟平台的建设。各大博物馆开始创办线上的文化展览,并采用终端APP的形式,营造“展览+商业产品+文化传递”的形式,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文化交流和运营服务。本论文在APP营造“展览+商业产品+文化传递”的形式中,以敦煌文化在特殊时期的推动和发展作为虚拟展示空间的创新设计项目,通过敦煌文化的历史背景、虚拟展厅体验、文化角色扮演、艺术符号创新、文创产品营销等方式,达到特殊时期下坚持传递敦煌文明的目标,为敦煌文化的传播建立数字化平台,提供面向广泛大众的基于敦煌文化的跨地域、跨时区的文化交流机遇。

1 虚拟展陈的概述

1.1 当下的虚拟展示空间

虚拟的数字线上展览被通俗地称为线上展览、虚拟展览、云端展览等等,在虚拟的展示空间中,有实体展示空间中所拥有的模拟空间,同样具有策展、布展、观展和撤展等展陈的步骤。在特殊时期中,许多展览的首次推出均在虚拟网络空间进行,实现了虚拟展陈的常态化运行。在数字信息蓬勃发展的现下,世界各大博物馆和艺术展览馆已经创建了自己的“虚拟展览世界”。博物馆运用虚拟现实的展示手段不仅可以提升观众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而且使展示的内容获得了更多的普及度,在观众心理层面和认知层面上起到不错的观展效应。目前,我国的部分大型博物馆已经实现虚拟展陈的数字化平台搭建,其他的一些博物馆也在尝试建立虚拟现实展览。

1.2 博物馆虚拟展示设计的特点

博物馆空间根据参观者的使用功能,可主要划分为展览空间、收藏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其中对展品及展品信息进行展示的展览空间,是博物馆的主要空间功能。在博物馆的虚拟展示设计中创建模拟真实参观的路径时,不得不考虑到参观体验流程的数字化转换,并模拟真实展陈空间中可获得的体验情境,这为博物馆虚拟展示空间的建设提出了高于信息陈列的要求。博物馆虚拟展示空间的主要形式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图形目录、主要展品、动态模型、互动相册、云数据库等板块外主要线上参观流程,主要通过二维图像和动画实现信息传播和互动;第二类是基于实景地图、场景建模、真实场景再现等虚拟现实的方法引领观众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进行全景漫游。这两种虚拟展示空间的构建并不对立,目前诸多博物馆在线上展览馆部分都会结合这两种方式,为不同需求的线上参观者提供了不同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文化互动体验。

2 虚拟展示空间的体验特征

2.1 传统策略的基本原则

无论博物馆用哪种媒体进行虚拟展示,“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回顾近年来的展览,除了信息的陈列,人性化的服务设计成为虚拟展示空间设计中技术开发板块的重点。特别是依靠网络传播的虚拟展览,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云虚拟数字显示模式以互联网信息架构为基础,为参观者提供了获取知识的便捷渠道,和一种更愉快的虚拟互动体验。

2.2 内容与形式的高品质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新媒介,在展示的过程中,把静态的文物进行数字化转变,让内容本身呈现出动态的情境。很多传统手段无法清晰表达的效果,或者现实中无法直接表达的内容,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再创造可以赋予其活态化的语言,使博物馆的虚拟展览更好地发挥教育和娱乐作用。虚拟现实展示模式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展示内容的体验感会越来越人性化,同时在对信息越来越高的需求上,提升虚拟展示空间中参观者的信息获取效率和质量。

3 虚拟展示空间的建设需求

3.1 活态化的线上参观体验需求

虚拟展示空间有别于静态的和无声的实体博物馆展示环境,它的关注点是基于界面中可以实现的自主操控、智能操作和随需求而不断变化的,具有将内容进行活态化呈现的虚拟展示空间。因此,虚拟展陈开始关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情感设计和服务体验板块,这也是虚拟展示空间在交互设计中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在博物馆虚拟展示空间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对虚拟的线上参观产生主要的视觉影响,关注用户体验过程中的舒适度,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然后关注应用程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2 文物与文物展示的数字化保护需求

博物馆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中扮演着守护者和传承者的角色,这同时也是虚拟展示空间建设的基本前提。因此,将文物与文物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保存与传播,成为虚拟展示空间的重要运行目的。保护文物的数字化资源是虚拟博物馆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实物的现场展示,还是基于模拟场景中图像,都是文化遗产的一种留存、表达和延伸的方式。尽管虚拟展示空间对于线上参观者的体验感受依靠VR和AR等技术,但对文物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和保护应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开发更高质量的数字展示内容,以有效保护和传承文物资源为前提,形成基于线上平台的文化传播平台。

4 虚拟展陈数字化创新的方式

4.1 打破常规的空间布局

在传统博物馆的参观中,因为受到空间流线的规定与限制,参观者必须按照相应的秩序穿梭于流线组织的路线里,让参观的过程以时间轴的方式顺应叙事的发展。虚拟博物馆中的展示空间,采用数字模型和模拟摄像机的方式呈现物品及场景,虽然这个空间不一定有可以触摸到的实体,但是进入它的人可以通过技术处理来感受到它,整个场景空间可以用三维的交互形式获取。在虚拟展示空间的运用中,参观场景和流线的途径被赋予了更多自由和选择的可能性。虚拟展示空间给予了打破常规和固定思维机会,参观者拥有更多对于选择空间动向的主动权。

4.2 虚拟角色的代入感

博物馆的虚拟展示空间多以文化遗产、文物展示、历史知识等内容为展示对象。有别于传统实体博物馆中的展柜、展架、展板、沙盘模型等实物和道具,虚拟展示空间本身具有可数字化转换、可多样化选择的优势,除了提供展示信息外,更多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元素可以包容到界面服务和趣味性游戏设计中。提供符合虚拟展示主题的历史人物或现代人物为角色背景,邀请参观者扮演所选择的人物,赋予其外貌、个性、特点、能力等特征,带着角色的视角融入到虚拟展示空间的主题中,从而获取体验历史、感受文化、融入情境的参观过程。

5 “敦煌趣味历史展览馆”设计方案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博物馆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中的分析,博物馆加上互联网之路将是大势所趋。在特殊时期的状态下,博物馆的虚拟展示空间建设迎来的不仅是基本的线上陈列需求,而且呈现出对线上参观品质的高要求。设计方案“敦煌趣味历史展览馆”(如图1所示)旨在利用游戏观感的优势,完成线上与线下展览的结合,将敦煌历史文化通过游戏交互的手段与参观者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交流与推广。线下主要以实体空间为主,展陈内容根据敦煌文化的展示内容进行空间规划,除了传统观展以外,观众可以下载手机端小程序进入博物馆设置的游戏小程序界面,该界面与博物馆的交互设备相连接,让参观者在离开博物馆以后仍然可以继续根据兴趣追踪展览信息并参与到新的线上虚拟展示的环节中。在表现上,游戏的情景体验会结合空间借助故事板的模式进行说明,采用非线性的叙述模式,同时与线下的敦煌文化博物馆设计相契合,以实体展示空间的建设为依据,实现虚拟展示空间的设计创新。

图1 敦煌趣味历史展览馆设计方案图

6 结束语

虚拟展示空间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设备许可的条件下进行跨地域、不限时的文化传播、教育和研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外博物馆纷纷选择暂时关闭以尽可能减小疫情的影响范围,虚拟展陈空间的数字化优势表现的立竿见影。在此期间,通过虚拟展陈空间举办的线上展览和文化活动呈井喷式增长,大力推动了博物馆新业态的高速发展。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后疫情时代下的虚拟展陈空间面对的不仅仅是互联网的便捷和极速增长的用户群,还有与机遇并存的竞争。本论文探讨的虚拟展示空间所要面对的不仅是当下虚拟展示空间建设的需求,还有后疫情时代下“云观展”的发展机遇,挖掘博物馆在特殊时期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对互联网竞争中能够获得的实质性突破和创新。

猜你喜欢
参观者敦煌虚拟现实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最美的蝌蚪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亮丽的敦煌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绝世敦煌
脑洞大开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