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活动 助力高中物理教学

2022-07-13 21:36王阳阳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活动课堂教学

王阳阳

摘要:物理是一门抽象、难懂的学科,很多教师沿用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谈物理色变,影响着学习效果的提升.为了扭转这样的教学局面,教师可以巧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他们探索新知的内驱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成效.文章就高中物理课堂中如何有效引入活动进行积极探索,旨在建构更加高效的物理课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活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2)18-0082-03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致使课堂效率不高.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融入学习活动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使高中物理课堂更加精彩.

1 巧用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是枯燥的,尤其高中物理知识的难度更是突出,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可言,没有兴趣的学习,注定是低效的

.基于这样的情况,高中物理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创设活动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1.1 巧用演示活动,激发参与热情

新课标要求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活跃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才会有眼、脑结合的学习过程,学习效率才会高.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演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融入课堂,进行新知探索.

如在教学《力的合成与分解》一课时,教师结合所教内容为学生创设了实验活动,先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马拉耙梨犁地的情形,

马用绳子拉着耙梨时绳子是倾斜的,这里拉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要产生同样的作用效果,拉力要怎样分解呢?方向怎样?这时教师拿出了电子台秤、木块(固定有绳子),告诉学生这是用来模拟马拉耙梨的情形,学生看着教师拿出的这些器材,参与的热情很快被激发了出来.教师把木块放在电子秤上,让学生观察电子秤的读数,接着教师用力斜向上拉绳子,

斜向上的拉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斜向上的拉力就可以用这样两个力来代替,这就是本节课所讲述的力的分解的内容,让学生自然地进行了新知探索中.

可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演示活动,把学生引入课堂学习中,成功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在内心更愿意亲近物理、学习物理.1.2 巧用动手活动,激发学习欲望

灌输式的课堂,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新课标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探索物理知识.而动手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

如在教学《重力与弹力》一课时,教师安排了动手操作的實验活动,教师先为学生准备好了弓箭、靶子,让学生亲自动手射靶子,让学生对弹力有了初步的认识,

箭射出后弓绳又恢复了自然状态,说明弓绳发生了形变.接着教师又给学生拿出了橡皮泥、橡皮筋、木板,教师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看看这些物品在发生形变时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当放开手后橡皮泥上清晰地显现出手握的样子;当放手后橡皮筋又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好像木板在压力的作用下没有发生变化.三件物品都动手操作了之后,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橡皮泥和橡皮筋都有形变,木块好像没有形变;但是橡皮泥形变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橡皮筋形变后可以恢复原状,教师顺势提出弹性形变的概念,教师接上学生提出的木板形变问题,教师给学生两个固定有底座的小镜子、小灯(线光源)、一根标尺.学生明白了当用力压木板时,木板也发生了形变,只不过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出来,教师告诉学生木板其实发生的是微小形变,而且也是弹性形变,至此,在学生的动手实验中,将弹力产生的条件之一就解决了.

2 巧用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有其重难点的,这些重难点就是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障碍,只有突破这些重难点,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物理知识,才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可见重难点的突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难以理解得透彻.因此,教师应优化教学策略,可以巧用活动,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1 巧用经验引思,导学教学重点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点,结合所具备的教学条件,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出发,巧用经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的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重点的突破中来,主动分析、讨论,降低学习的难度,成功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深入.

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课时,重点是分析生活中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教师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小时候玩的四驱跑车在弯曲轨道上的运动,提出拐弯时哪个力提供的向心力?

接着教师又给出火车在铁轨上行驶的视频画面,并把轮缘和铁轨接触的位置做了放大,明显在拐弯处铁轨有严重挤压的情况,学生很快明白了是由铁轨给的支持力、火车的重力二者的合力提供的.至此,学生对向心力的来源有了清楚的认识:指向圆心的力在提供向心力.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巧用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辅助下,主动地思考,顺利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2 巧用衔接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最难跨越的是知识难点的突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如果不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拔节和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设计衔接活动,带领学生分解学习内容,逐步解决,随着问题的解决,击破教学难点,实现新知的吸纳,融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不难发现,衔接活动设置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难点突破的难易,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如在教学《抛体运动的规律》一课时,教师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就利用了衔接的活动,教师一只手拿平抛运动仪,另一只手用小锤敲击小球,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析,归纳出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化解了学习难点.

3 巧用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中,无论教师的講解多么细致、精彩,学生都不能进行灵活运用,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应将学生的眼光从课内引向课外,为学生设计课外活动,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真正从“课本教学”走向“生活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3.1 巧用研究活动,提升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抓住课上时间,更要着眼于课外时间,在课外为学生适当安排一些物理研究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充实学习能力,还能有效地提升思考力和创造力,为后续学习和应用物理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完《机械能》一章节后,教师设计了课外研究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想办法测量一下本地的重力加速度.有部分学生提出根据重力的公式,用天平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再用台秤测得物体的重力,就得到了g值.还有部分学生提出利用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打出的纸带,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加速度(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为恒量)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还有学生提出根据自由落体课后的习题,让水滴一滴一滴的下落,测出几滴下落的时间,得到一滴下落的时间,再测得水滴下落的高度,就得到了.学生一致认可这个测量方法,认为简单可行,误差小些.

教师巧用课外研究活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将学生的眼光自然地从课内引向课外,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融入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3.2 巧用实践活动,培养探索意识

物理知识是抽象、复杂的,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实践出真知.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物理知识,灵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让物理学习更加高效.

教师巧用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从物理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体验学习物理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教师要从新课标和“双减”理念出发,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巧设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活动中内化新知,沉淀基本的活动经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卫华.活动为媒思维为翼——高中物理教学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思考[J].物理教师,2020,41(10):35-36+47.

[2] 运军国.高中物理课堂个性化教学的实践[J].江西教育,2021(33):34-35.

[3] 吕春峰.高中物理组织分层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J].高考,2020(30):101.

[责任编辑:李璟]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活动课堂教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物理实验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