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研究之物称与人称

2022-07-13 22:43苏佳慧
民族文汇 2022年42期
关键词:人称对比研究

摘 要: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热潮持续几十年,不少专家学者业已从微观和宏观两大领域开展对比研究, 建树颇丰。物称和人称是英、汉语言主语差别的一大显著特征。本文运用对比分析法,从根源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归纳总结二者在英汉语言中不同表现形式,进而指出英汉互译时运用技巧,以期译出忠实、通顺、优美的译文。

关键词:物称;人称;英汉互译;对比研究

一、引言

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Eugene.A.Nida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曾经有如此论断:Each language has its own genius。英语特色是重物称, 而汉语则重人称。本文将从这一差异的根源出发,探究物称倾向和人称倾向在句子中不同表现形式,进一步归纳总结英汉互译技巧,理清英汉语言差异脉络,以期在英汉互译时译文更加地道。

二、差异之源:中西思维方式

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研究英汉语言时, 一定要了解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及在该文化影响下积淀形成的思维方式。英语民族文化源于海洋文明,就决定了希腊人把自然界定义为人及其文化以外的天地万物,严格把外部的客观世界与内部的主观世界区分开来,强调客观性,物我二分。因此,英语民族在使用英语语言时多采取客体思维方式,常常让物以客观的形式表达这也就诞生了英语常用非人称做主语的定论。

相比之下,悠久的汉族文化得益于大陆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优越。他们能够在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养成包容万物的综合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精神”。中国传统哲学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意义和价值的学说,决定了以人为中心的主体思维。因此,习惯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实, 着重强调人对事物或对人本身的作用或影响, 认为任何行为都只可能是由人这个行为主体来完成,汉语的句子常常采用人称做主语。

三、差异之表现形式

(一)英语物称倾向表现形式

1. 无灵主语搭配有灵动词

用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来表示抽象概念、心理感觉、事物名称或时间地点等,使用用来表示人的动作或行为的动词作谓语,往往带有隐喻或拟人化修辞色彩,语气含蓄,令人回味,反应英美民族幽默感。例如:

(1)From the moment we stepped in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re and kindness surrounded us on every side.

2. 被动句

被动句使用和英语物称倾向有密切的关系。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 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英语被动句式往往不说出施动者而让叙述事实或观点以客观、间接和婉转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显示出非人称倾向。例如:

(2)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 are discovered.

3. 用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

英语中的非人称代词“it”的使用具有明显的物称倾向, 因为借助它说话者可以避免提及自己或读者, 避免使用“I”等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常用来指时间、距离、自然现象或虚指情况,它本身没有多大词义, 仅仅用来占一下主语的位置。例如:

(3)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she was so dishonest.

4. There be句式及用不定代词one作主语

英语物称的使用还体现在there be句型及用不定代词one作主语中。两种句型都是采取一种冷静客观的方式来叙述事实,例如:

(4)In 1958, There was a strike participated in by five thousand workers.

(二)漢语人称倾向表现形式

1. 有灵主语搭配有灵动词

汉语注重“什么人做什么事”,往往用人或比较确定的事物作主语,同时又使用表示人的动作或行为的动词作谓语。例如:

(5)我兴奋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utterance.

2. 如果说不出确切的人称时, 则采用上文提及的泛称“有人”、“人们”等;若无法采用泛称,则采用无人称;当人称或泛称不言自喻时,又常常省略人称。例如:

(6)今晚有人在此讲了些不该说的话。

Some things have been said here tonight that ought not to have been spoken.

四、差异下翻译策略

英语物称倾向汉语人称倾向根本上是由于中西思维方式不同,这种差异下在语言中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翻译中, 为了符合英汉各自思维方式, 译出地道语言,需要采用相应技巧,及时转换。

(一)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相互转换

(7)Investigation fathered the baby on him.

调查结果证明,他就是那婴儿的父亲。

(二)被动句与主动句转换

上文提到英语民族的客体思维方式,物称倾向滋长了英语的被动用法,并且不提施事者的被动式可使语气显得客观公正, 使叙事显得简洁、婉转,因此英语常用被动式;汉民族的主体思维方式导致汉语常用主动式。虽然英语的主、被动语态好像只是句法结构的转换, “概念意义”还是相同, 但是细微处的“主题意义”和“交际价值”却不尽相同。英汉互译时,要及时进行主动被动的转换,避免翻译腔,让译文看起来更地道,优美。例如:

(8)This help-the-policy has been suc cessfully carried out.

这项扶贫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三)根据英汉语言特点,英译汉不译“it”形式主语以及“there be”;汉译英时,汉语主语泛称句或者隐称句,要根据情况增加“it”等。如:

(9)It is raining.

下雨了。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对立所造成的英语物称倾向与汉语人称倾向是英汉语言对比的一大特点。通过掌握英汉这些特点无凝对英语学习的提高和从事英语翻译或者教学都是有裨益的。英汉互译中,译者应根据译语表达习惯进行适当地转换,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准备表达原文的意思,又要在遣词造句时把握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引起读者的共鸣。

参考文献

[1]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作者简介:苏佳慧(1995.10.12-)女,汉族,山东省栖霞市,,研究生,外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人称对比研究
暑假大闯关
拼图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