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的英语师范专业听述课程教学的探析

2022-07-13 06:27程景鑫
现代英语 2022年3期
关键词:师范线下文本

程景鑫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沈阳 辽宁 110034;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圣路易斯 密苏里州 美国 63121)

一、引言

英语听述课程作为英语师范专业教师教育基础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语语言综合知识的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本科英语语言基础阶段教学一般分别开设听、说课程,且英语听力课程教学主要是教师借助黑板或者多媒体设备等工具向学生播放音频、视频等有声材料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课后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加强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内容、资源相对单一,教学环境相对封闭,互动缺乏灵活性,教学相对缺失针对性等弊端,使得英语听力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加时时和灵活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教育的各个阶段也在越来越多地向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结合的模式快速转变。

二、信息通信技术(ICT)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教学中的信息通信技术指的是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支持、增强和优化信息传递的教育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针对世界范围内基于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统计表明,信息通信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课程的教学。通过不断深化信息通信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储备,增进了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学生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访问课程材料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和教师参与学习和教学提供了灵活性,教育教学更具包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从课程资源中获得必要的材料,根据自身不同的速度和风格进行有效的学习。另外,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通信技术需要,例如,解释和证明使用这一技术来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学生需要讨论、测试和推测他们将使用的各种策略。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促进了合作学习活动,进而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还激发了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的模式,使知识传递和学习过程更加愉快,多样的在线学习活动激励学习积极性,即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知识习得。

三、英语听述课程线上+线下结合式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的英语师范专业英语听述课程教学,采取线上“学习群”和线下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充分突出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项目课题的形式开展英语听述学习。初期由教师解释说明合作学习模式和任务,以及线上学习平台的使用方式,提供示范案例,由学生在进行试运行后,提出反馈建议,并逐渐发展为以学生为主选取项目课题的合作学习模式。下图为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英语师范专业英语听述课程教学模式的概念图。

图1 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英语师范专业英语听述课程教学模式的概念图

四、研究设计与方法

研究以某师范院校的英语师范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小组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参与这一教学模式的英语师范二年级学生,共计25名。鉴于研究采用定性研究的思路框架,研究对象数量能够满足研究的需求。在研究对象招募阶段和正式开始之前分别向参与者说明,包括访谈的目的、过程、个人信息保护,在研究数据收集过程中随时可以退出,参与研究与否、退出与否都不会对个人的成绩造成任何影响等事项。受访者被随机分成5个小组,每组访谈持续时长约为1小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通过提出更多开放式问题与受访者进行讨论,而不是直接的问答形式,促进双向交流,受访者和采访者可以更大限度地提供信息和获得信息。在征得每组全体受访对象的同意后,对采访进行录音,使用音频文本转录软件进行文本转录。访谈转录文本采用主题分析法(thematic analysis),通过在数据中精确定位、检查和记录主题或模式(patterns)与研究问题相关联,适用于对数据进行丰富的描述。

五、结果与讨论

通过主题分析法对生成的共计五份英语师范二年级学生小组访谈文本以及访谈记录笔记的分析,得出四个主题:学习参与度、自主学习意识、知识技能习得和课程设计。

(一)学习参与度

小组访谈文本中体现出引入移动网络学习平台,构建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有促进作用。如:“QQ和微信都是我平时常用的手机软件,偶尔也会用来传递文件材料,方便快捷。听述课使用这两个App我觉得挺好的,也不需要另外下载新的软件。项目验收时需要向全体同学做课堂汇报,我们团队会开会商讨流程和发言稿,每个同学都很积极参与,出谋划策,我很喜欢这样的合作气氛。”和“我们组其他的成员都很积极,也发掘了不少好的听力材料,有成员提出在听力材料选择方面要考虑内容的多样性,这样学生们在听述的同时还可以学到英语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我看到大家都很投入的样子,自己也不想落后,积极参与。”

通过这些小组访谈文本中的片段可以看出,参与课程的英语师范专业二年级学生,随着线上学习群提供的更灵活的学习环境以及作为知识资源的提供者,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从而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自主学习意识

小组访谈文本中体现出引入移动网络学习平台,构建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学习者有促进作用。如:“我们同学自由组合成为学习小组,自行分工进行项目材料收集、分析和上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各司其职。因为是团队的成绩,我在完成自己部分的工作时会格外注意质量,也会和团队其他成员沟通,避免内容衔接和报告撰写时的不统一情况。”和“我们同学自由组合成为学习小组,自行分工进行项目材料收集、分析和上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各司其职。因为是团队的成绩,我在完成自己部分的工作时会格外注意质量,也会和团队其他成员沟通,避免内容衔接和报告撰写时的不统一情况。”通过这些小组访谈文本中的片段可以看出,参与课程的英语师范专业二年级学生,随着线上学习群提供的更灵活的学习环境以及作为项目课题任务的合作者,激发了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从而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学习者和积极合作者。

(三)知识技能习得

小组访谈文本中体现出引入移动网络学习平台,构建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听述课程知识技能习得有促进作用。如:“为了完整展示项目课题的内容,一个音频材料的查询范畴就扩展到了需要从背景知识到语言点知识进行准备,在这个过程里,我自己的词汇量和知识面都增加了。跟大一的时候相比,能听懂的内容变多了,觉得音频材料的语速也不是那么快了。不过,新闻材料的听解对我来说还是有难度。”和“小组项目课题展示,老师要求小成员每一个人都要参与presentation,还要设置问答环节,和全体同学互动,我们都需要反复练习。另外,听述作业是音频形式上交,自己听了自己说英语,才发觉发音和语调有需要持续改善,随着不断完成作业,现在感觉自己的发音有所改善。”通过这些小组访谈文本中的片段可以看出,参与课程的英语师范专业二年级学生,随着线上学习群提供的更灵活的学习环境以及同时作为项目课题任务的展示者和评估者,听力能力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英语语言文化和知识习得也随之不断加深。

(四)课程设计

组访谈文本中体现出引入移动网络学习平台,构建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对课程设计环节也提出了在评价反馈、项目课题材料评估、角色分工等方面进行完善的需求。如:“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作业老师评价。听述课有老师提供的互评表,里面列出了评价范畴和评价标准,每一个部分都需要详细填写评分理由,还要给出改进建议。这样的方式让我看到了其他同学的优秀和自己可以进步的空间。对评价反馈出现争议的时候,我们都是找老师讨论。其实,也可以增加一个汇总环节,同学老师在群里一起讨论。”通过这些小组访谈文本中的片段可以看出,参与课程的英语师范专业二年级学生,在线上学习群学习环境中发现项目课题角色分工和评价反馈仲裁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在促进课程设计环节方面进行完善的同时,体现出了引入移动网络学习平台,构建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主动思考,反思能力方面的提升。

六、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引入移动网络学习平台,构建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现良好的知识和技能习得效果,也对教学设计和实施提出不断完善的要求。学生和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可以更灵活、实时地访问课程材料、交流沟通,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到课程设计环节的整个过程,提升了包括评估、计划和反思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合作学习的活动,也促进了学生在语言能力、协同能力、思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质性地深化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即学生的知识习得。在课程设计上,还需进一步完善,针对学生访谈提到的项目课题角色分工和评价反馈仲裁等方面的建议,可以采用组内、组间轮换制和集中讨论活动以促进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活动。研究对某师范院校的英语师范专业二年级英语听述课程教学引入移动网络学习平台,构建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探析,对英语师范专业基础阶段专业知识的培养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师范线下文本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物理师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Comments 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y Younghee Sheen
ONE⁃M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