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雷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2-07-14 09:41章承林肖创伟李绪友李春民李万德万文龙
湖北林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

章承林 肖创伟 李绪友 李春民 李万德 万文龙

摘要:通过对崇阳县雷竹产业现状调研,分析了崇阳县雷竹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基地建设等基本情况,并针对雷竹产业存在的问题,从组织领导、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雷竹;产业发展;崇阳县

中图分类号:S759.3+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3020(2022)03-0076-03

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禾本科刚竹属早竹的变种,出笋早、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它原产于浙江余杭、临安一带,该地种植面积曾接近6.7×10  hm [1]。近年来,浙江产区过度采用雷竹覆盖保温促进栽培技术,尤其是长期连年覆盖雷竹林地,出现了竹林大面积退化现象[2-4],导致优质雷笋需求量持续走高。崇阳县是全国重要雷竹生产县,对崇阳县雷竹产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崇阳雷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雷竹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1崇阳县雷竹产业化发展现状

崇阳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素有“鄂南竹乡”之称,崇阳与湖南、江西交界,地跨113°43′~114°21′E, 29°12′~29°41′N,境内多丘陵冈地[5]。该县雷竹主要种植在海拔8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区和河谷平畈区,土类以红壤为主,兼有黄棕壤和潮土,弱酸性,土层厚0.5~0.8 m。同时,崇阳属农业大县,县域内污染企业少,空气、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均符合国家优级标准,非常适合雷竹生长,造就了崇阳雷笋口感甜脆、壳薄肉厚、洁白粗壮的特有品质。2015年12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崇阳雷竹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崇阳县拥有雷竹种植基地4×10  hm左右,广泛分布在12个乡镇,年产鲜笋6×10  kg,专门从事雷竹生产、种植和加工的竹农有3万多户,市场前景较好。

虽然崇阳县雷竹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与江苏、浙江等省雷竹生产强县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雷竹产业发展规划、雷竹科学研究、销售市场、雷竹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产业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2崇阳县雷竹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

(1)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统筹管理。崇阳县雷竹产业管理机构涉及多個部门,林业局成立了竹产业化办公室,农业农村局有种植业股(农业产业化股),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有工农业科技股,都具有指导雷竹生产、加工、推广职能,但乡镇一级缺乏相应归口管理或服务部门,职能不清晰,导致雷竹产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竹农致富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6]。同时,崇阳县雷竹产业发展规划从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目标过大,可操作性、特色性不强。具体体现在雷竹种植面积上,未能根据雷竹的生长习性、农民种植积极性、种苗与资金来源、雷笋市场需求与可利用土地资源进行适当匹配。例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种植规模达6.7×10 hm以上,中长期发展规模更大,难以预期完成。目前种植规模基本维持在1.33×10~2.0×10  hm2之间,甚至出现萎缩现象。在雷竹产业方面,提出建设雷竹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雷竹产业融合示范园、雷竹产业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但针对性不强,能够落实引进的企业不多,投入的资金有限,产值利税规模不大,同时缺乏配套政策,实施起来难度大,项目建设缓慢。

(2)雷竹科学研究不够深入,良种品种少,项目级别低。崇阳县雷竹良种应用及配套丰产技术研究还十分薄弱,因雷竹品种较多,笋农对雷竹优良品种辨别不清,如用宽叶雷竹、早园竹甚至高节竹等普通品种替代雷竹优良品种,导致雷竹良种种植面积只占总面积的50%左右。另外,没有建立专门的雷竹竹种园;对河滩地雷竹造林及雷竹金针虫、雷竹丛枝病等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不够深入;雷竹无公害种植、雷笋绿色生产缺乏规范化研究,难以保证雷笋的产量和品质,经济效益有待提高。此外,雷竹科学研究项目少,级别低,大多为咸宁市的科技项目,省级及以上林业科技支撑项目较少。在雷竹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雷竹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服务队伍不足,笋农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问题,相当部分雷竹林存在栽后不管的自然放任状态。此外,随着近几年早出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稻草、谷壳的价格一直上涨,肥料和覆盖的人工成本不断增加,1 hm达到15万元左右,高覆盖投入制约着早出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因此,亟需研究稻草、谷壳的替代物或采用其他技术来降低投入成本,进一步降低早出丰产覆盖成本。

(3)销售市场单一,销售渠道不畅。崇阳雷笋主要用于鲜食,价格高的冬笋销售渠道主要依靠浙江省临安市、杭州市余杭区等外地市场,湖北武汉、咸宁等地只有少部分商场和超市有零星销售,没有雷笋专业销售市场;对于产量高的春笋,由于价格低,鲜食销售渠道不畅,存在着笋农卖笋难、贱卖和甩卖的现象。雷笋加工方面,目前仅有瑞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企业从事雷笋加工,尽管生产有“天城”“瑞发”牌雷竹笋系列产品,但辐射范围基本限于咸宁地区,品牌影响力不够。既缺少成熟的雷笋销售专业市场,又缺乏专业化营销团队,春季“有笋无市”的现象时有发生。雷竹造林后 3~4 年才有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因销售市场单一,广大竹农对造林后的预期经济收益存在疑虑,同时雷竹种植机械化设备缺乏,加之劳动力短缺,导致种植雷竹的积极性不高。

(4)缺乏龙头企业拉动,品牌意识不强。崇阳县雷竹生产企业规模小,加工科技含量较低,开发雷笋系列产品影响力不强,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对雷笋的加工需求有限,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很难形成规模化效应,对推动和拉动崇阳雷竹产业作用不大。另外,大量鲜笋以向外销售为主,由于运费、销售成本高,导致雷竹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同时大量鲜笋销往外地,削弱了雷笋就地加工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升值的机会。本地超市销售的鲜笋基本上无注册商标,产品包装过于简陋,甚至无包装直接进入卖场,没有自己的品牌,失去参与国内外雷笋市场竞争的机会[7]。

(5)缺乏雷竹示范基地,示范效应不明显。雷竹示范基地是展示雷竹科技服务活动、提升雷竹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雷竹产业增收增效的科技示范服务平台,其在示范推广雷竹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强雷竹专业合作社成员之间联系、打造雷笋品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浙江雷竹种植能手存在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思想,关键种植技术不轻易示人,尤其是销售渠道不能共享,雷竹示范基地建设不理想,示范效应有限。

3崇阳县雷竹产业发展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雷竹产业发展规划。建议成立雷竹产业化领导小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纽带,以科技为支撑,建立雷竹产业基地,将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各职能部门把雷竹产业发展规划与国家、湖北省、咸宁市的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县、乡(镇)党委和政府把加快雷竹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加快乡村振兴的一件大事进行落实,统筹国家、地方、集体、竹农之间的利益,合理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和竹农生产适销对路、高产优质的雷笋产品,达到生产上可行、经济上高效的目的。

(2)加强科学研究和指导,建立雷竹竹种园。目前,崇阳县雷竹生产上仍然存在品种不清、病虫害严重、雷竹林地退化、竹种缺乏等问题,可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共建“专家大院”,进行科技攻关;开展雷竹生产科技培训,推广雷竹良种、雷竹栽培、栽后管理、早出丰产覆盖、鲜笋贮藏运输等实用技术;大力推动精准施肥、远程智能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雷竹产业中的应用;建立雷竹技术服务档案,指导竹农对雷竹林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竹林的经营管理水平,将“竹园子”变成“菜园子”;建立雷竹竹种园,禁止在雷竹种植基地挖竹做种,推广无病毒竹苗,加强雷竹优良品种资源保护,建立雷竹品种资源圃,发挥竹苗繁育优势,以便实现雷竹资源永续高效利用。

(3)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完善雷笋市场流通体系。一是完善以“政府+协会(合作社)+种植户”为基本运作模式,成立雷竹产业发展协会或雷竹种植合作社,在种植标准化的基础上,以统一的品牌、规格、价格对外销售,增强销售市场的竞争力。二是构建以种植户、协会(合作社)、大型城乡超市、客户为核心的雷竹销售体系,支持大型连锁超市直接对接品牌雷竹生产基地,在超市设立雷笋专区,集中展示销售。三是加大系列产品开发力度,包括鲜笋、干笋、雷笋制品等,实行雷笋产品从鲜食向加工产品的转变,注册有地方特色的雷笋商标,做实“崇阳雷竹笋”地理标志产品,做强品牌,做到产品供不应求。四是针对春笋供求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过窄等问题,着力推动创新雷竹产品流通新模式,积极推进农商互联或对接知名电商平台,以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为重点任务,支持在崇阳县举办雷竹农商互联大会,推动雷笋流通企业与雷笋经营主体全面精准对接,积极发展订单生产。

(4)加大资金投入,扶持龙头企业。雷竹龙头企业是雷竹产业链的“链主”或“领头羊”,具有相应的技术、品牌、人才、管理优势,能带动整个雷竹产业链的发展,甚至可以形成具有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的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产业集群。雷竹龙头企业一般经营周期较长,资金回笼慢,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束缚发展的一大难题。地方政府需增强龙头企业的综合实力,扶持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雷竹企业,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8],多渠道筹措财政资金对龙头企业的支持,例如崇阳县政府出台的《崇阳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崇政办发[2020]8号),通过加大雷竹产业的扶持力度,催生了像孟君雷笋生态家庭农场、浙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以雷笋生产为主的省级种植企业。另外,要引导金融机构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如加大授信力度,提高支持龙头企业的信贷供给能力,要创新金融支撑体系,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

(5)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雷竹科技推广示范区。雷竹示范基地作为集雷竹优良品种、雷竹丰产栽培、雷竹产品加工等先进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可学性以及可操作性[9],对雷竹科技推广有着科技先导、综合服务、产业拉动等作用。建立雷竹科技推广示范区能够将雷竹新技术、新成果以及新品种结合,为农民提供示范,推动雷竹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经过湖北省科研院所和相关高校长期研究,取得了多项雷竹科技成果,通过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的带动,建立了雷竹生产示范基地,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和辐射推广,尤其是通过雷竹早出丰产示范区建设,实现了雷竹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4结语

湖北省崇阳县竹资源丰富,雷竹产业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需要政府、科研院所和雷竹企业共同整合优势资源,在雷竹产业发展规划制定、雷竹科学研究、雷笋市场流通体系建立、雷竹龍头企业扶持和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推动崇阳县雷竹产业化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晶晶.乡村振兴背景下雷竹产业创新发展对策—以江西省弋阳县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9,31(11):127-131.

[2]陶林富.临安市雷竹早衰退化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4(1):30-32.

[3]刘亚迪,范少辉,蔡春菊,等.地表覆盖栽培雷竹林植被退化特征分析[J].竹子学报,2017,36(3):29-38.

[4]高志勤,江豹彪,王新屯,等.雷竹笋用林覆盖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世界竹藤通讯,2019,17(3):26-29.

[5]肖创伟,杨裕振,万丹.雷竹低产林分改造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17, 43 (1) :54-56.

[6]张辉.南江县雷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华东科技,2021(5):449,451.

[7]王海霞,曾庆南,程平,等.江西省雷竹发展现状与对策[J].世界竹藤通讯,2017,15(4):54-58.

[8]宋必成.浅谈应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J].科技资讯,2018,16(1):104-105.

[9]龙娟,伍朝友,施永斌.农技推广实验示范基地建设的作用和意义[J].江西农业,2018(12):132.

(责任编辑:唐岚)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
商业模式是新媒体的核心
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达州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海南省热带花卉文化研究
哈尔滨市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一带一路下产能转移视角的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