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浪中拖带救助应急处置问题探讨

2022-07-14 11:08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曹坤泉
人民交通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救援船拖带拖缆

文 / 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 曹坤泉

引言

对于海上救助的实现来说,所谓拖带救助,指的是在救助的过程中,通过实现对遇险船以及遇险船员的整体拖带,将其送至安全目的地的海上救助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救助,不仅有助于保障船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对保障目标船只的财产安全也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海域环境的保护。所以在当前实施海上救助活动的过程中,拖带救助是在海上救援的过程中采取的一种遇险船只救援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救助实现上有较高的救助风险。若是海上有较大的风浪,此时采取拖带救助方式,往往就会有较为复杂的救助过程,而且整个救助环节也会有相对较高的实施难度,要求救助团队之间必须保持密切的配合。

大风浪中拖带救助的基础准备工作

在实施大风浪拖带救助前,考虑到该救助方式实施有一定的风险,施救作业单位必须要求救助人员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具体的内容是:

首先是要对遇险船舶以及船舶周边环境的信息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通过清晰了解遇险船只的情况,才能够科学合理进行相应救助方案的制定。具体来说,在这个阶段需要了解的信息主要是船体的情况,船名、船籍港、所属公司、通讯手段、所载货物、遇险人数及状况、巴拿马导缆孔、及缆桩与巴拿马孔的距离大小等。

同时在信息获取上,还要对遇险船只的设备情况做好清晰的认知,了解其油舱情况,以及遇险的原因,做好相应的危险评级。在信息了解上,还要明确遇险船的基本动态等。

其次是结合对遇险船信息的知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拖带方案的制定,并做好相应拖带救援前的准备工作。结合了解的信息,全面进行相应人员的召集,完成对应拖带方案的制定。结合拖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还要进行对应应急预案的制定。

当前结合我国的现状来说,在海上拖带救援的过程中,基本使用的是主拖缆、迪尼玛缆。在具体使用时,需要使用龙须缆套住遇险船的强力缆桩。

一般来说,为了确保救援的速度,在救援船到达救援现场前,就必须要依次排好主拖缆、迪尼玛缆、龙须缆、引缆等,为保障其排序效果,在完成排序后还要做好相应的临时固定,即便是在恶劣的海上环境下,缆绳也不会被弄乱。同时还要做好相应拖带作业涉及到的基础工具和设备。需要救援船的所有成员都必须了解,带缆作业是全体船员的工作。

无论是甲板作业人员,还是驾驶台作业人员等都要相互配合,彼此支持,在保障本职工作完成同时,做好对其他人员的提醒,尽可能保障安全。

第三是做好通信系统的检查,确保在作业过程中始终有通畅的通信系统支持。可能的情况下,要告知遇险人员救助方案,便于被救助人员能够提前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确保救援的效率和效果。

拖带救助行动中的就位带缆

对于拖带救助实施来说,在过程中,还要做好就位带缆操作。

和遇险船靠近时的风险及相应对策

在针对遇险船进行救助作业时,要想确保救助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靠近遇险船。事实上,在具体的救助工作开展上,救助船需要对救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提前的预判和了解。

首先在进行拖带救援时,其本身是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进行救援,若是救援船在救援工作开展上,不具备良好的船体控制能力,就会导致救援船和遇难船发生碰撞,很容易有危险发生。

其次,在风浪的影响下,可能会导致拖缆在使用上难以受到控制,导致拖缆在船尾堆积,从而容易导致有缠缆的情况出现。

另外,在海上风浪较大的情况下,此时进行救援,可能会导致在大风浪的作用下,造成对作业人员的冲击。

为规避这些问题的出现,一般要求在海上拖带救援时,必须做到:首先,若是救援船到达救援现场,要求其必须围绕遇难船至少进行一周的巡视,了解遇难船所处的情况,明确其遭遇的问题。

若是情况允许,此时可以要求救援船尝试和遇难船进行依次靠近试验,并以此了解现场救援过程中相关方面给周边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随后结合试验结果进行船只调整,找寻最佳靠近位置和方法。

在靠近遇难船时,常用的方式包括遇险船船首抛锚、动态靠近法等。要求救援船必须结合现场救援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科学合理进行靠近方法的选择。

救助船就位后的带缆作业规范以及风险规避对策

在大风浪拖带救助过程中,对于救助船的救助工作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首先是救助船就位后的带缆作业。一般来说,要求救助船在提供救助的过程中,首先确保船舶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缩短救助船与遇险船之间的距离。为确保安全,作业时要注意保障撇缆的距离,确保一次成功撇缆。

在大风浪拖带工作开展上,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引缆是否能够顺利上难船。遇险船在获取到撇缆后,要求此时救助船必须科学评估自身和遇难船之间的距离,做好距离的把控,并保证船身的稳定。若是船体有剧烈的摆动,可能会导致引缆出现崩断的情况,给救援带来问题。完成龙须缆琵琶头上桩后,可顶风慢车送出主拖缆。

若是遇险船抛锚,此时要立刻起锚。救助船在救助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对出缆长度的科学把控,同时在后续拖带的实现上,结合目标水域的情况做好相应参数的科学调整。

在带缆作业过程中,会有较多风险因素的存在。大风浪拖带作业本身就有较为复杂的作业过程,作业实施有较高的难度,就会导致在大风浪拖带作业时较高的危险发生概率。要求在操作时要科学做好相应危险要素的把控,降低危险发生概率。

在带缆作业操作时,要提前做好相应风险的把控,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首先是要确保甲板人员的安全。甲板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护,采取正确的站位,要尽可能避开危险区域站位。现场的指挥人员要做好相应情况的观察,尽可能降低操作可能对甲板人员带来的伤害。

其次,在救援的过程中,还要降低救助船以及遇难船之间碰撞的发生。在救援过程中,要做好两船之间距离的观察,始终做好安全距离的控制。

另外在救援过程中,还要规避拖缆在船尾堆积,避免拖缆缠绕在螺旋桨上。这就要求救援船的相关人员要密切观察拖缆的情况,若是有堆积的情况出现,要及时和驾驶台进行沟通,避免危险发生。

大风浪拖带作业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以及预防对策

对于大风浪拖带作业的具体实施来说,在过程中科学合理进行风险的评估,并基于风险作出科学的预防对策制定十分关键。具体来说,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拖带过程中偏荡问题及其控制方案

在实施大风浪拖带的过程中,遇难船在被拖带的过程中,有较高的偏荡情况发生概率。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导致拖缆有不均匀的受力。那么若是其处于紧绷的状态,此时会导致在紧绷的瞬间,其张力超出拖缆能够承担的负荷,容易有断缆的情况发生。在拖救遇难船时,若是不具备较为出色的稳定性,就会诱发横拖情况。在大风浪中,横拖会有较高的危险发生概率和可能。

对于偏荡问题的解决,在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定上,主要是要要求救援船在救援时科学进行拖力的控制,合理进行拖缆长度的调整。若是所遇为正横风或是贴近正横风的情况,就要科学进行航向的调整,或是对拖带方式的针对性作出改变等。

对于拖航以及起航的安全管控措施

拖航的过程中,要确保尽可能保持较慢的速度起拖。起拖时,要求开始采取慢车,以促使拖缆能够保持均衡的受力。

在受力增加的情况下进行停车,随后再次通过慢车方式让缆绳逐步受力。在拖船有了进速的情况下,采取逐步加车方式进行拖带,这样就能避免缆绳在突发张力情况下断裂的情况。

在拖带时候,大角度的转向不可取。同时,在拖带时候,要科学控制两船之间的联系,做好龙须缆磨损情况观察,并做好科学的防护,避免有断缆情况出现。另外,要求所有的值班人员要强化警戒,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在到达目的地后,需要通过对目的地环境的综合评估,做好科学的解拖。

总结

总之,在大风浪拖带作业的实施上,是否能够做到成功拖带,源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这就要求在大风浪拖带作业的实践上,必须确保精良的救助设备、精干的救助人员以及精湛的拖带技术。唯有重视了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把控,方可确保大风浪拖带作业的成功。

猜你喜欢
救援船拖带拖缆
党建引领,铸就“长江‘金’拖带”品牌
拖缆引绳的设计改进
拖缆对水下航行器的操纵性能影响
潜水器水下拖带航行运动响应数值计算与性能分析
越南购俄救援船意在南海
海洋平台工作船深水大型拖缆机选型分析
无动力或舵设备故障船舶在港内的拖带作业分析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水下某型拖带绞车张力控制方法研究
海中救援
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