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于琉璃烧制技艺传承的儿童小说

2022-07-14 09:34戴荣里
出版人 2022年7期
关键词:窑厂琉璃技艺

文|戴荣里

王新生 著接力出版社出版:2021年10月定价:35.00元

在儿童文学领域,近年涌现出不少“非遗”题材的小说,如王璐琪的《锦裳少年》(昆曲)、孟宪明的《第二十六张古琴》(古琴)、吴新星的《锦绣芙蓉》(刺绣),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都荡漾着和作品所写的技艺一样的典雅美。而我最近读到的《琉璃爷爷和琉璃小子们》以琉璃烧制技艺为题材,令我十分惊讶,作者竟能够将这种听起来像是属于粗犷匠人、一般人都不熟悉的技艺写进儿童小说,而且还写得饶有趣味。

接到老作家王新生的《琉璃爷爷和琉璃小子们》时,我一时不敢妄评。一则,作者是我敬重的老作家,年长于我,且笔耕不辍,如我评论不慎,怕贻笑大方;二则,此文为获奖作品,评论者多为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我之评论言语,不可能超过人家,也有狗尾续貂之嫌。但面对一位老作家的书,学习过了,不说几句,也有不恭之意,权且拉杂写一点儿文字吧!

《琉璃爷爷和琉璃小子们》是个不错的关于手艺人的故事。北京人、北京事、北京话,显示出作家作为老北京人的看家功夫。王新生并没有因为驾轻就熟而信口开河,题材精挑细拣,语言贴近人物,全文考虑儿童心理接受能力,可谓匠心独运,读来别有味道。作者身为爷爷,日常观察孙子的言行,将其移植到具有历史感的作品当中,现时与彼时交织,让这篇儿童小说颇具可读性。

文学作品缺少历史文化,犹如人的骨头缺钙。市场上能讲述历史文化的儿童小说不多,作者大概看到了当下儿童文学领域的短板,所以选择了带有历史韵味的题材。故事讲的是民国初年北京西郊琉璃局村的故事。有传言说琉璃窑厂的掌门琉璃爷爷家藏着天下无双的宝贝,接下来就怪事连连:飞天大盗攀檐走壁,鬼祟货郎寻东问西。琉璃爷爷担心五彩琉璃失窃,更忧心琉璃烧造技艺失传,计划让孙子传瑞继承家传,进窑厂学艺。传瑞果然不负爷爷期望,苦学琉璃烧制,用计谋挫败了贼人偷盗五彩琉璃的阴谋。小说围绕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展开,逐渐演化出人与情、善与恶、美与丑、技与物。它们互相映衬,使作者描摹的故事呈现出多维视角。故事贯穿着历史,历史中蕴含着劳动、苦学、与坏人斗争的智慧,对当下的小读者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份难得的精神食粮。

小说开头的两段引子,用洋溢着自豪感的老北京腔调,简明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京西琉璃局村,专门给皇家烧制琉璃瓦的地方。随后,故事拉开序幕:私塾里的二狗透露了琉璃爷爷的一个大秘密。但这个秘密究竟是什么,作者一直没有完整交代。紧接着,房顶上的黑影和神秘货郎的出现,更给故事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这样悬疑丛生、吊人胃口的叙述方式颇有说书的味道。爷爷感觉情况不妙,终于决定让传瑞进窑厂学艺。传瑞人小志气大,除了学技术,更要学耐性,不同于别的学徒,他熬过第一个“三年零一节”还不够,还要熬出第二个。传瑞有勇有谋,既敢直面假扮成货郎的日本商人,又能设计生擒贼人“蝎拉虎子”(北京方言中的“壁虎”)。传瑞还对文化的传承颇有见地,说服爷爷将祖传的九龙壁烧制技艺传给外人,大家合力将它发扬光大。

这部小说里,每一节都是一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牵前挂后,互相照应,给小读者一种期待的快感。地道的北京话,让故事中的人物充满情感和语言的张力,读来饶有趣味。全文细节丰富,结构精巧,犹如精美的琉璃制品,给当下的小读者们带来重温历史、亲近传统技艺的体验。作品从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中搜寻滋养现代儿童的养料,却又能够贴近当代儿童的心理和审美,自然能赢得更多小读者的喜爱。■

猜你喜欢
窑厂琉璃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江西景德镇御窑厂遗址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发掘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法门寺里的琉璃
大山深处是琉璃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八角琉璃井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