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历史长河里的童心

2022-07-14 09:34张家鸿
出版人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学史童心儿童文学

文|张家鸿

梅杰 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2022年1月定价:68.00元

让史料说话,对史料进行客观、理性的运用,是《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最鲜明的特点。以此为前提,梅杰把中国儿童文学史分为八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古代的史前期、清末民初的孕育期,而后是诞生期、发展期、挫折期、新生期、断裂期,最后是以1999 年为截止时间的重建期。中国儿童文学史是一条河流,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一条布满暗礁、河汊纵横的河流。船行其中,对河道无法一目了然,亦不可能一帆风顺。故而撰写中国儿童文学史,搜寻、剔除与梳理之功是免不了的。因此,最大限度地占有史料、运用史料是撰写的必然前提。占有资料需要勤快与运气,运用资料需要智慧与见识。这部厚重的《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体现的正是作者求真的学术精神。以求真为基础,借助资料的梳理与作品的评价还作家、作品以应有的历史地位,正是梅杰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的学术追求。

梅杰善于挖掘作品,比如陈衡哲于1917 年创作的《小雨点》就是值得重视的作品,在梅杰看来理由有三:第一,它通篇使用浅易的白话;第二,它是中国第一篇童话作品,也是第一篇科学童话作品;第三,它是儿童本位的童话作品。关于第三个理由,梅杰进一步论述道:“中国儿童文学在诞生期出现的第一篇作品,是儿童本位的,不是现实主义的,纯然是作家自然地无意中写出的。这一点意义十分伟大,充分说明真正好的文学创作,一定是作家发自内心的自由书写。”如此说来,《小雨点》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至少是里程碑式的作品,而作者长期“失踪”于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不能不说是遗憾。寻找文学史上的失踪者,是梅杰多年学术研究道路的方向之一,在这部新作中亦得到鲜明体现。

儿童本位的有无,为一部作品是不是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依据。儿童本位应是一切儿童文学作品创作的出发点。时光倒回到一百年前,这并不是所有作家的鲜明意识,甚至可以说只是个别作家的认识。中国儿童文学从孕育到诞生,从发展到经历挫折,从新生到断裂直至重建,儿童本位意识的从有到无、从弱到强,是不可忽视的评价标准。被归入发展期中的凌叔华与丰子恺就是有自觉的儿童本位意识的代表作家。基于此,凌叔华的《小哥儿俩》与丰子恺的《小钞票历险记》都是带有标志性与启发性的作品。从1978 年起至1999 年的重建期里,作家的创作一路往“低龄”读者方向倾斜。“这其实也是儿童文学作家们更深刻认识到儿童文学本质的一个过程。”读者年龄越小,创作的难度就越大,儿童本位的意识就更加明显。横贯于全书之中的评判标准,正是儿童本位论。

梅杰的求真,不仅指向于挖掘史料,采用儿童本位标准,更指出作品的局限性。张天翼于1932年创作的几部长篇童话,在梅杰看来,长期以来代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最高成就,甚至标志着童话文体走向成熟。然而,其主题先行的创作模式,有悖于儿童本位立场,无法得到儿童的真正喜欢,且呈现一部比一部弱的趋势。郑渊洁师承张天翼并将肆无忌惮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使中国儿童文学创作进入更加自由的创作境界;可当他把游戏精神推向极致之后,却常堕入无趣、寡味之境地不能自拔。梅杰都进行了自己的剖析。

学术探索中的求真意识,未尝不是童心洋溢的表现。真乃童心第一特征,小小的童心有着丰富的内涵。于此,不管是创作作品,还是学术研究,都以童心为导引,并最终回归童心。研究者梳理并考证史料的案头工作,与儿童文学作家通过自己的想象与虚构创作出作品一样,皆以熠熠生辉的童心作为精神源头。梅杰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正是在历史长河中,以一颗童心打捞无数颗童心之作。■

猜你喜欢
文学史童心儿童文学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辩证理解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真实性”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