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2-07-14 03:07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高婷
父母必读 2022年7期
关键词:孩子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高婷

孩子最期待的暑期来啦!什么才是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当然少不了玩耍,但假期也是帮助孩子全面提升能力的好时机。

因为此时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孩子也有更多进行自我规划和进行新鲜体验的机会。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什么样的放松方式才算是积极休息?如何让孩子高效地完成作业,避免“鸡飞狗跳”?

如何通过一次露营“看见”孩子、“看见”自己?如何和孩子在漫长假期里好好相处?安全意外发生时,如何做应急处理?……

假期规划+学习提升+自然体验+亲子沟通+安全提醒让假期的含金量更高,让孩子在假期里有更好的成长。

规划出一个更有意义的暑假

受访专家︱洪明

和孩子一起规划假期,不仅能让假期更有意义,同时也能提升和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暑 假是孩子最期待的日子,但也可能是父母最头疼的日子,因为管教孩子的重任都落在了父母身上。其实父母不妨换个思路,在暑假一开始就带着孩子一起规划假期生活,这样既能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又能训练和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明确暑假的意义:积极休息!

和孩子一起规划暑假,首先就应该让孩子了解暑假期间要做的事情。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想一想为什么会有暑假。

忙碌了一个学期,孩子需要通过休息调整状态,这样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学期的学习之中;暑期天气炎热,不适合集中学习,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假期。那么暑假的第一要务当然是休息好。但休息并不等于一直躺在床上睡觉、看手机、玩游戏,我们应该倡导让孩子积极休息,比如培养一项兴趣爱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都是不错的休息方式。

除了休息以外,孩子还需要完成暑期作业,而且两个月的时间很充裕,孩子能做很多想做的事情,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对整个暑假进行规划,让假期变得充实且有意义。

任务清单:和孩子协商完成

假期内孩子能做的事情大概分为三类:

●学习类

包括与学科知识相关的作业、任务等;

●爱好休闲类

比如体育、音乐、游戏等;

●生活实践类

比如家务劳动、志愿服务等。

父母可以先让孩子列出所有想干的事情,再列上必须要完成的和父母希望孩子完成的任务,列好后分别放到不同的类别之下,形成假期的任务清单。

任务必须要和时间联系在一起,任务量也必须明确,即写清楚单位时间内要干多少事。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可以明确让孩子每周做2顿饭,每天洗1次碗。再比如父母会趁着假期带孩子外出旅行,那就让孩子带着具体的任务去,以参观故宫为例,让孩子观察、记录房檐上的神兽数量、种类、名称等,回家后再通过查资料,完成一篇假期游记。

列好任务之后落实任务之前,父母还要引导孩子按照轻重缓急对任务进行分类。具体从重要性和紧急性2个维度进行分类:重要又紧急的事情,要放在优先的位置,重要但不太紧急的放在第二位,既不太重要又不太紧急的放在第三位。对孩子来说暑假作业应该是在第一位的,其他的活动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家庭的整体安排,和孩子一起协商完成。

制订计划:培养了不起的本领

列好任务之后,接下来就要根据任务,引导孩子制订计划。定计划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本领,是督促孩子实现自我管理的有力工具,能受益终身。计划又分为三大类:总体计划、专项计划和每日计划。

结合任务清单,父母要和孩子统筹完成假期的总体计划,包括要做哪些事情,完成到什么样的程度,用什么方法达到目标,什么样的时间段完成等。

在所有任务当中,有几件事情特别重要,需要单独拿出来做一个专项计划,比如阅读计划、数学补差计划、做饭技能提升计划等。以阅读计划为例,暑假孩子计划读10本书,具体书目是什么,是每天都读1小时还是3天集中读1本,读完之后写读书笔记还是进行读书分享,都要提前和孩子一起想清楚,并写出来。这个专项计划只针对特别重要或者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任务,不用每项任务都设置专项计划。

为什么孩子上学的时候非常有条理,这是因为学校都有每天的课程表,也就相当于每日计划。假期生活里,我们也需要协助孩子做好这个每天的计划,包括作息时间表,一天内具体的时间安排等,可以把任务清单的内容合理安排在每一天之中。

每日计划可以做成表格的形式,贴在孩子的书桌前,每完成一项就画一个钩。这个钩既是对孩子完成任务的评价,也是对孩子的激励,好像在说:“你真棒,又完成了一项任务,继续加油。”

落实:有具体的方法

辛辛苦苦做好计划,就要坚决落实计划,而且计划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是关键时期。为了保证计划的落实,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原则:

●做好计划后孩子要承诺完成,孩子和父母都要签字,并标注日期。

●计划要公示并张贴出来,时时刻刻地提醒孩子。

●父母和孩子要各自保留一份假期计划表,尤其是父母要清楚孩子计划的内容,便于后期督促孩子的完成情况。

●计划可以根据每天的实际情况进行临时调整,但孩子需要及时告知父母,同步信息。

父母也可以写育儿日记,观察和记录孩子的变化,反思自己的教育,这也是一种了解孩子,加强亲子关系的方式。

监督:目的是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不仅要完成计划,而且要帮助孩子把每项计划都能做好,所以父母还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监督检查。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先自查再由父母检查。检查时从多检查到少检查,从每天都检查到隔一天检查,从普查到抽查再到免查,逐步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检查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检查完之后不能简单地说作业完成了或者没有完成,而是应该评价一下孩子完成的怎样,完成时的态度是怎样的,比如孩子做完了今天的作业,可以这样说:“宝贝,你今天的作业不仅完成了,卷面还非常干净。本来是1个小时完成,你还提前了10分钟,你真棒。”

父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归因,核心在于引导孩子产生自我效能感,认为他可以管住自己。比如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可以这样说:“你今天做得非常好,作业非常高效地完成了,这都是因为你的自觉性也提高了。”即使孩子表现不好,父母也不要发脾气,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今天玩了2个小时游戏,我非常理解你,因为玩游戏很容易上瘾,但是戒除是很难的,不过我相信你是有自控力的,咱们看明天能不能少玩半个小时,最后慢慢达到我们共同约定的时间,每次不超过40分钟?”

另外,还可以请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尤其是没有按照计划完成任务的时候,目的在于引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体验,从而督促他能主动战胜自己,约束自己。比如今天孩子玩了2个小时的游戏,可以问问他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可能会说很开心,但作业没完成,也有点内疚。这样的内在感受很可能督促孩子第二天主动地减少玩游戏时间。

当然我们也要排除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任务制定得太难了,所以计划表一定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协商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所副所长、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

真的能“弯道超车”吗?

受访专家︱田宏杰

在假期里,父母并不是“人钉人”地让孩子写完暑假作业就能提高孩子的成绩,而是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长线学习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暑假真正帮助孩子实现“弯道超车”。

暑 假到来,学校学习告一段落,学习节奏整体放缓,孩子的自主时间也比较多,所以正是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好机会。这时候父母要清晰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明确知道孩子在假期中需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掌握哪些知识;另一条是暗线,即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这里可能就包括学习方法、自主性和学习动力等几个方面。

学会放手,改变陪孩子写作业的方式

平常父母可能会紧钉着孩子的作业,督促孩子一项一项地完成,但到了假期,父母可以改变方式,学会逐步放手。但放手并不等于完全让孩子做主,孩子的自控力还不足,让他完全做主可能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到了晚上10点,还有好几项作业没做,这可能会进一步强化父母的想法:“看,还是需要我管着孩子。”

所以,父母可以改变督促孩子写作业的方式,从一直钉着孩子写作业变成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下孩子任务完成的情况,比如上午10点和12点各查一次,下午3点和5点各查一次。这也是锻炼孩子自我规划能力的好时机,孩子的专注度、自控力等各项能力也都会得到锻炼。

只要孩子能在时间段内完成相应的任务,父母就可以慢慢放手,进一步减少检查作业进度的次数。到了晚上再和孩子一起复盘,今天遇到了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调整,明天尝试用新的办法。一个假期下来,孩子不仅能把作业完成好,而且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到位了。

摆脱磨蹭,帮助孩子提升效率

提到写作业,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写作业磨蹭,其实磨蹭问题的背后是效率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效率。

有些孩子担心父母会不断地给自己加码,所以为了避免写更多的作业,干脆就边学边玩。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确定好每天的任务量,并明确地告诉孩子,剩余的时间孩子可以自主安排。

父母要先观察孩子能专注多长时间,比如孩子能专注学习20分钟,那么孩子每次开始学习的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定一个20分钟的闹钟。每学习20分钟,就让孩子休息一会儿,然后再集中精力学习20分钟,以此循环。其实只要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用不了几个20分钟就能完成任务。这个定时器不仅能让孩子看见时间的变化,还能了解自己20分钟能完成多少任务,也是帮助孩子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和了解自我的契机。

假设孩子用2个小时完成了今天的作业,那剩下的2小时拿来做什么呢?这是孩子最关心的问题,他当然希望能把这些时间都用来玩游戏。所以父母尽量不要承诺孩子作业完成后可以自由地安排,如果孩子一直玩游戏,这也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孩子很聪明,他可能会为了有更多玩的时间而潦草地完成作业,比如写字龙飞凤舞、不认真审题等。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把剩余的时间进行再规划,把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安排进来,同时安排运动、阅读等项目,并明确每个项目的时间。比如很多孩子爱玩电子游戏,那就把电子游戏安排在内,并在限定的时间内,允许孩子尽情地玩。

克服难题,培养相应的学习能力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难题,趁着假期,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慢下来,了解这些难题背后对应的是哪些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暗线关注的学习能力。

比如孩子数学题一直算不对,那就可以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找到孩子出错的规律。出错可能是因为知识点没有完全掌握,也可能是因为注意力不稳定,还有可能是孩子没有正确把握题目的意思,最重要的是父母要认真地观察孩子,发现孩子出错的原因。只有找对了问题,分析明白了,再加上不断地练习,才能改进。

学习能力是通过一个小小的行为提升的,每遇到一个困难,解决一个困难,就相应地培养一种能力,慢慢地孩子就有了关于背诵、写字、读题、检查错误等能力,这些能力构成了孩子整体的学习能力体系。

重建信心,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很多父母反馈说孩子不爱学习,假期也是帮助孩子激发学习内驱力和自主性的好时机。如果把学习理解成一个广义的概念,所有有趣的、新鲜的、一学就立刻有效果的事情,孩子都有积极性,从这个角度看,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但是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为什么孩子会不感兴趣呢?这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挫折,他发现自己经过多次尝试都达不到目标。这样的情况多了之后,孩子可能就会认定自己不行,在头脑中形成了我做不到,我学不会的想法。这种情况也被称为习得性无助。

这时候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克服挫败感,重新建立自信。具体做法是给孩子设置一个更加容易实现的目标。以写字为例,孩子说写字太难了,每次写4行字都要花费2个小时。难道是孩子不爱写字吗?当然不是,只是可能孩子觉得一口气写4行字太难了,这时候可以通过拆解目标,降低任务的难度,比如把4行字拆解为2个2行字,或者8个半行字。

同时,父母也要了解孩子能接纳的任务量,比如孩子能接受每次写半行字,那现在的目标就变成了半行字,孩子很容易就完成了,每写完半行字就打个钩,等8个钩打完了,任务也就完成了。每打一次钩就等于给孩子增加了一次信心。

另外,做好计时工作,计算孩子每次完成任务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完成4行字的时间一定会缩短,这时候父母要把孩子的进步反馈给孩子,比如可以这样说:“之前我们要用2个小时才能写完,今天只花了1小时50分钟,比之前缩短了10分钟,而且没有之前那么费力了,你今天表现得真棒,明天继续加油。”看到自己的进步,孩子也会特别开心,还可能会主动提出明天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一来孩子会逐步建立对学习的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加,孩子可能就从不爱学习变成爱学习。

家庭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一起去看流星雨

文、图︱肖翠

父母可以利用暑期带孩子进行一些独特的体验,比如到野外去露营、徒步,感受大自然,汲取自然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我们还能发现和平时完全不一样的自己和孩子。

每 年的7-8月,英仙座流星雨都会如期而至,在夜空诠释浪漫。在这个时间段,地球轨道和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Swift·Tuttle comet)的轨道相交时,地球撞上了其中的灰尘和岩石碎片,于是就形成了我们能看到的流星雨。

去年暑假,几个朋友早早计划好自驾去内蒙古草原看流星雨,后因故临时取消。好在后来我们在北京的最高峰灵山,如愿看到了英仙座流星雨。借着这次机会,我也有幸从侧面观察了几组家庭在自然中的成长。经过一次露营和徒步,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看流星雨,与苍穹对话

活动的组织者是两个孩子的爸爸柱哥和平总,这两个人都是户外的深度爱好者,而且认为:应该把孩子扔到野外“放养”,所以经常组织带孩子外出游玩的活动。

一天,柱哥在微信群里一声吆喝:12号和13号灵山露营看流星雨,徒步登山顶,有感兴趣的吗?可以自行接龙。我经常在自然中行走,深深懂得组织一次户外活动所承担的压力和风险,但柱哥就像吸铁石,瞬间把大家都吸引过来了。不一会儿灵山小群就建立起来了,陆陆续续有8组家庭加入,共7个孩子,其中最大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最小的孩子上幼儿园小班。但能不能在北京看到流星雨,还是个未知数。不过,孩子们已经欢呼雀跃,灵山,我们来了!

我们到达露营地江水河村时天已快黑了,其他家庭早早到了。车刚停稳,几个父母就赶紧帮我们搬帐篷、拿睡袋、照顾孩子(我跟老公带了三个小娃娃),人多力量大,三下五除二,两顶帐篷已经搭建好。见我们还没吃晚饭,柱哥帮我们烧热水,弄自热米饭……一顿操作后,已经将近晚上十点。孩子在帐篷里打闹嬉戏,大人们围在桌子旁,喝红酒、嗑瓜子,聊着天。

这时候,天文老师柱哥开始组织大家看星星了。“孩子们,穿好衣服,最好披上睡袋或被子,带上凳子,坐到这里来。咱们大人现在尽量关灯,把手机收起来。大家坐在凳子上抬头望天空,我们的眼睛一般适应黑暗需要15分钟,大家尽量不要再制造光,眼睛盯着天空看,用余光尽可能大地拓展视野。仰着头仔细看,一会儿就会有惊喜!”柱哥的一段专业讲解,使周围安静下来了。大人、孩子都老老实实地仰望星空。

晚上十点多,海拔1500多米的灵山脚下,薄雾飘得很快,并不影响大家凝视星空。开车走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我的耳朵里都是嗡嗡嗡的发动机的声音。在抬头仰望星空的瞬间,似乎按了清零键,一下安静了。无边无际的苍穹,星星或远或近地眨着眼睛。这时候我想到了小时候在陕西老家的楼顶,和小伙伴们一起坐在凉席上看星星的经历。那时候的满天繁星就是一抬头的距离,而现在的孩子看星空需要到100多公里之外的山野中……

“流星!流星!我看到一颗流星。”有个小朋友喊起来。可能因为我思想开小差,居然什么也没看到!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刚才那颗流星的方向、亮度。我擦擦眼睛,尽量让自己聚精会神,心里念着流星流星,准备了几个愿望要许!我的大女儿可可乖巧地坐在爸爸怀里欣赏夜空,但4岁的妹妹和弟弟完全就是打酱油的,他们对流星毫无兴趣,支起来的帐篷是他们的玩伴,蹦啊、跳啊!随他们吧!出来了,就让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撒欢。

从晚上十点到晚上十一点半,时不时有流星划过。因为我要照顾两个小朋友,最终没在这个时间段看到流星。帐篷外时不时传来大家的欢呼声,5岁半的可可也骄傲地跟我说:“妈妈,我看到一颗很亮很亮的星星掉下来。”

据说下半夜是看流星雨的最佳时间段。我准备哄睡孩子之后来看下半场。凌晨三点半,我被帐篷外的声音叫醒,“十,第十颗了!”帐篷外是柱哥的声音。我瞬间清醒,身子留在帐篷内,脑袋伸出帐篷,平躺着,像是躺在了小时候老家的屋顶上一样。我用柱哥的方法,盯着天空,余光尽可能囊括更大的苍穹。果然,一颗流星划过,还没来得及许愿,已经转瞬即逝。那一刻,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伤感。人如沙尘,那么渺小;人的生命那么短暂。何必和自己较劲呢?瞬间的释怀!放过自己!没来得及许愿,却把自己多半年的状态和心结打开了。我就这样一个人静静地躺着,对着星空。

从凌晨三点到五点,天慢慢亮起来,我一共看到了10 颗流星。10只是个数字,而看这10颗流星的过程,这两个多小时与天空的深情对望,自己思绪的变化,自己与自己在原野中的深层对话,更加弥足珍贵!很多烦心琐事,在这个过程想通了,面对苍穹,还有什么打不开的心结?应该不只我自己,也许迷恋自然的大人,都是在贪恋自然中的自我对话过程吧!天微微亮起来,充电完毕,头缩回帐篷,再睡一会儿,还要陪着孩子去登山。

爬灵山,不断超越自我

既然是在山脚下,所以肯定少不了爬山的任务。这次一共有7个孩子参与,一路上,我给孩子们讲讲植物知识,一起做游戏、聊天,一路上见证了孩子实实在在的成长,而这几个孩子也在教大人更好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行。

鲲鲲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他对自然很感兴趣,知识面很广,也善于表达。可能跟父母平时的家庭教育理念有关。鲲鲲本来是一点也不娇气的,但可能是因为受凉,翻越第一座山后,他在补给时吐了,本以为他可能就止步于此,但鲲鲲却摇了摇头,站起来跟上队伍继续走。鲲鲲爸爸似乎也不在意,他也没有说过多鼓励的话,只是微笑着,默默地陪着儿子在后面挪动,在孩子实在走不动的时候抱着他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了一段。下山途中,鲲鲲因为疲惫到极点,在休息的大石头上睡着了,鲲鲲爸爸就守在旁边,等着孩子恢复体力。在活动分享时,鲲鲲的发言令我印象最深刻:“虽然我在路上有一些不舒服,但我现在好了。我感觉我爬上主峰是没问题的!”鲲鲲确实做到了!原来他在心里一直在跟自己较劲,自己给自己打气呢!真是好样的!

可乐是柱哥家的孩子,他常跟着爸妈在自然中行走。他是那个在爬山时最游刃有余的小精灵,跳跃前行,永远跑在第一个,爬山就像是在平地上奔跑一样。自由,洒脱,随性。虽然他只有6岁,却已经是一个不让爸爸妈妈操心的小小男子汉了。可乐总是在更远的地方随意奔跑,柱哥和爱人就在后边手拉手走着。放飞孩子,也是父母的一种养育智慧。

壮壮上小学五年级,是几个孩子中年龄最大的,平时户外运动较少。壮壮妈妈推掉两天所有的工作,一个人开车,带着儿子直奔灵山。但壮壮也是给我们惊喜最大的宝藏男孩,他经历了刚开始的兴奋,到有些排斥、闹情绪,再到后面一点点地调整自我,最后与可乐结成同盟,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下山时也一路领先。壮壮妈妈说:“要不是儿子在前面带路,我可能很早就打退堂鼓了,感谢儿子用行动鼓励和鞭策了我。”

丝丝上小学三年级,是个害羞的女孩,她由爸爸陪着上山。一路上,我给孩子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讲解着周围的生物,品尝山楂叶悬钩子酸甜可口的果实,观察有毒植物乌头的花朵,探究翠雀传粉的秘密,讲白桦林中用树皮写情书的浪漫故事……丝丝一直挤在我身边,她虽然不说话,但一直在仔细听,仔细看,认真参与。经历了看流星雨的一夜和一起爬山的艰辛,她逐渐和我们建立起了信任,话匣子也打开了,在下山途中,丝丝明显地放开了自我,和同龄人滔滔不绝地说笑、讨论。

天天和优优一家是在第一座山的补给点跟我们会合的。柱哥开玩笑地说:“你们能上来,简直是奇迹!”优优妈妈回道:“我从生完优优都没运动过,要不是优优在前面带路,打死我也上不来!”下山途中,这个4岁的小小男子汉依旧鼓励着妈妈,一路平安下山。

可可是我的大女儿,她去过很多山川,也算是常在山中行走的孩子。柱哥一个劲儿地说可可太厉害了,能爬到山顶让他惊叹。我礼貌性地点点头,但内心却在细数可可的问题:为什么一直拉着妈妈的手,为什么活动总结时不单独发言,为什么一直在找昆虫,为什么不走在最前面……瞧,大人们总是想要更多!所以,我马上抛开这些苛求的念头,开始为自己的女儿骄傲!我跟老公20多岁爬上去的山,我们的女儿5岁半就爬上去了。我发现,在大自然中,我们似乎更容易“清醒”过来,反思自己的问题,并及时纠错。这就是所谓的父母的成长吧!

这次活动就像一个过滤器,置身野外,把烦躁、焦虑、懒散都过滤掉了,大人们虽然身体疲惫,但每个人都神清气爽;孩子们更成了“永动机”,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活力和潜在的巨大能量。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在读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擅长以植物为入口,探索自然的神奇之处,关注儿童自然教育,提倡推广中国的家庭博物旅行,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践行者。

悠长假期,好好沟通

受访专家|刘丹

假期里,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待在家里,和父母之间的互动很多,但也更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如何才能与孩子好好沟通,打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呢?

好 的亲子沟通模式,并不是天生就存在的,需要父母好好练习。

一天不超过10个要求

在同一时间内,孩子接收的信息是有限的,就像电脑同时打开多个网页时,处理信息的速度就会降低,甚至可能会死机,父母对孩子提出过多的要求也会让孩子的大脑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宕机”。

所以父母每天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要超过10个。曾经有父母做过实验,录下晚饭后父母和孩子的对话过程,结果发现父母在一小时内向孩子提出了50个要求,这远远超过了孩子能接收、可处理的范围。

父母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或者回顾一下与孩子的对话过程,检验自己是否做到了这一条。而且家里的2个或4个大人可能会对孩子轮番教育,这10个要求如果分摊到每个人身上,那每个人能提的要求就会更少。

使用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

人类沟通,并不限于语言沟通这一种方式。除了语言以外,表情、手势、动作、行动等都是沟通的方式。人类在学会使用语言以前,一直都是通过表情、手势等沟通的。另外,有研究表明,在沟通的过程中,语言传递的信息只占对方接收信息总量的7%,但声调传递的信息占38%,身体语言传递的信息占55%。这也就是说给孩子一个拥抱比对孩子说“我爱你”传达的效果更直接、更有效。

所以父母要学习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对着镜子,练习不擅长的表达方式,反复练习三遍。对于越小的孩子,父母就要用更多的动作表达,可以拉着孩子的手一起做运动,比如一起散步、踢球,在家里也可以一起做事,比如下棋、玩亲子游戏等。

夸奖和批评做到“5+1”

每天最多给孩子一个建议或批评,而且每给孩子的一个建议或批评,就需要相应地给孩子准备5个赞美或认同。

要注意的是,赞美一定要是正面的,不要使用负面的语言,应该把“今天你没有给大人惹麻烦或者没有让妈妈生气”改成“今天你让大人很骄傲或者你让妈妈很开心”。同时,赞美的事情无论多小都可以,比如肯定孩子下楼的时候顺手倒了垃圾;回来的时候把钥匙放在了固定的位置上;今天跟大人说话的时候态度很温和。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可能会觉得很不容易,但坚持做就会有效果。而且最好把这些赞美的话写出来,贴在显眼的位置,这不仅是对孩子的鼓励,也是父母对自己的提醒。

给孩子绝对自由的时间

绝对自由时间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孩子能自主安排。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设置绝对自由时间的时长。在这些时间内孩子享受绝对的自由,前提是要保证孩子的安全,避免做伤害社会或他人的事情。

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如何安排这段时间,比如上下午各一次,每次半小时。曾经有父母在幼儿园孩子身上做过实验,每天上下午分别允许孩子有15分钟的绝对自由时间。孩子每天都特别期待这段时间的到来,整个人也变得特别开心,虽然有时候孩子什么也不干,但却很享受这段时间的自主权。而且父母还惊奇地发现,孩子在一天中的其他时间内,都很乐于和父母合作。

了解系统一与系统二

每个人都有两套系统,分别为系统一和系统二。在系统一的情况下,我们会自发地做出逃跑、攻击或僵化3种反应。比如老虎出现了,如果经大脑判断自己能打得过老虎,那就会下达攻击的命令,否则就会命令自己赶紧逃跑或像小虫子一样为了活命而装死。

很多时候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无论怎么说,孩子都不听。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父母一直强迫孩子分享,孩子可能就越不愿意分享。这时候其实孩子进入了系统一。

孩子什么时候会进入系统一呢?比如老师在课堂提问,父母询问考得怎么样,好朋友不理自己,上课前连接不上网络,在这些时候他会肌肉紧张、呼吸急促,注意范围也特别狭窄,无法与父母沟通。

这时候父母要引导孩子进入系统二。人在系统二的状态时,呼吸是放松的、缓慢的,肌肉是放松的,注意力是广泛的,思维是开放的。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让自己呼吸慢下来,这样也能带动孩子放慢呼吸。

如果孩子很紧张,父母可以抱抱他,让他喝口水,坐下来,给他一个靠枕抱着。

即使孩子今天考试考了59 分很生气,父母这时候仍然要说:“我看到你一直在努力,但是你没有考好,你也很内疚,很自责,我会陪着你,支持你的。”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讲太多道理!

只有引导孩子从系统一进入系统二的状态,亲子之间的沟通桥梁才能搭建好,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原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博士,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学组常务副组长,德国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副主席。

扫码听刘丹老师更加系统、详细地介绍家庭亲子沟通的理论和方法

快乐过暑期,安全不放假

受访专家|张成晔

暑假期间,带孩子快乐玩耍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安全。父母应该提前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学会一些正确的急救处理方法。

暑假里孩子参与的户外活动会比较多,所穿的衣服又比较少,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问题。提前了解,可以帮我们防患于未然。

溺水

比如没有游泳标识的河流、水库等,水下的情况是无法预知的;比如水域深浅不一,有些地方水特别浅,有些地方特别深,而且游泳时很容易被水草缠住,从而导致发生意外。

即使是带孩子去游泳池游泳,虽然能提前了解水况,但孩子还是有可能因为游泳圈脱落或者站在水底脚底一滑就出现淹溺的问题,所以父母也要加强监护,不能让孩子脱离大人的视线。

假期很多父母会带孩子到海边玩,但要特别小心离岸流,这是极具冲击力的海流,能把孩子带离岸边,带到深海处,从而导致意外发生,所以父母要时刻牢记安全意识。

把淹溺者救上岸后,要先评估他的意识、呼吸和脉搏(一般较易触及的是颈动脉)的情况。

如果淹溺者有呼吸、脉搏正常,把他的头和身体侧向一边,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他把刚才喝入或呛入的水吐出时误吸入气管。接着帮助淹溺者清理口腔内的水草等异物,帮助他保持呼吸道通畅,让他的头轻度后仰、下颌微抬。

如果淹溺者失去意识,没有自主呼吸,也触摸不到大动脉搏动,这时候就是出现了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应该马上呼救,示意周围的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同时立即开始现场心肺复苏,等待专业人员到来。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需要为淹溺者做倒水或控水的动作。

烧烫伤

不要把热水瓶、暖水壶等放置在比较高的桌子上,也不要在桌子上铺桌布。孩子可能会因为拽桌布打翻水壶而被烫伤。

孩子被开水烫伤之后,需要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第一,迅速脱离热源,尤其注意要把盖在孩子烫伤部位的衣物、毛巾等迅速地去除,对于袖子和下肢的衣物要用剪刀剪开,而不能用拽的方式,因为拖拽可能会把松动的表皮一起拽下来。

第二,要立刻进行局部冷却降温处理。有条件的话可以从冰箱里拿出冰块,用薄布包住冰块进行冰敷,尽量不要用-4℃以下的冰。也可以把孩子受伤的部位放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冲洗时间一定要达到20~30分钟。

第三,如果创面较大,要及时送医处理。如果创面出现水疱,不要碰破水疱;注意保持创面的清洁,找一块尽可能干净的布盖在上面;不要往创面上涂抹任何东西,否则不仅会污染伤口,还会影响医生对烫伤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对于伤情的愈合,对皮肤破损的黏膜和皮肤没有任何好处。

摔伤、擦伤

如果孩子因为摔倒、剐蹭等原因造成了皮肤损伤,首先要彻底清洁伤口,洗掉损伤皮肤表面的污草、污泥和灰尘。有条件的情况下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如果没有生理盐水可以用未开封的矿泉水替换,再者可以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相对而言流动的自来水含菌量较少。

其次,要观察伤口,根据伤口的情况进行处理。如果伤口浅,不需要涂抹药物,只需要保持清洁,注意一周内不沾水;如果伤口偏深,用双氧水再清洗一遍,在创面及周围涂碘伏,但尽量不要用酒精涂抹创面;如果伤口深或渗血不止,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对伤口进行止血、包扎,并评估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

小心音乐喷泉

小区或公园的音乐喷泉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要让孩子在喷泉内穿梭玩耍。像音乐喷泉这种水电混在一起的设施特别容易发生漏电情况;另外,在湿滑的地面嬉戏玩耍,很容易滑倒,导致扭伤、骨折等,甚至使头部受到撞击。喷泉的水流变化多端,如果水压突然增高喷发水柱,孩子可能被高压水柱顶起继而跌落,造成下身损伤或撕裂。

饮食安全

夏季是消化道疾病高发的季节,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孩子患上胃肠炎。

●不要给孩子吃过多的冷饮和凉的食物;

●冰箱里的食物不宜存放过长时间,尽量不让孩子食用隔夜的西瓜。

如果孩子患了胃肠炎,一方面要减少孩子的饮食量,给肠胃减轻负担,另一方面要注意补充电解质和水分,或者到药店购买口服补液盐,避免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

交通安全

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单独骑自行车上路,16岁以下的孩子不能骑电动自行车上路。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儿科急诊和危重症的诊治,经常参与小儿常见病和急诊的科普知识宣传。

猜你喜欢
孩子
你们这群寂寞如雪的女(男)孩子!
五招搞定孩子的磨蹭
那些特别“听话”的孩子……
顽皮的孩子
孩子的画
Hey Blue!蓝孩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