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体育社团参与体育服务供给的困境与出路

2022-07-14 07:53吴阳文山学院
体育风尚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团供给基层

吴阳 文山学院

基层社团是以促进社会体育事业发展,为提高公众健康、体育技能以自觉自愿为原则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性组织机构,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区。基层体育社团涵盖县体育社团、街道办体育社团、社区体育社团、学校体育社团,其中以社区体育社团和学校体育社团最为常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也因此国民对体育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主体、供给过程等提出了新的个性化需求,这时如果还依然完全依靠政府力量实施的体育服务供给模式,就很难满足大多数群众对于体育服务的需要。因此现阶段我国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来满足群众对体育服务供给的需求,基层体育社团作用也就凸显出来了。

一、基层社团的概念

社团是社会层面不同于行政部门、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团体,国内对于社团的研究较多,但学理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通常通过定性研究标准来评价一个组织是否为社团。学理界人为社团具备五个基本特征,分别为组织型、非营利性、自愿性、自治性和专门性,因此评价一个组织是否为社团、是什么类型的社团也需要从这五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组织型、非营利性、自愿性、自治性和专门性特征对体育社团进行概念界定来看,基层体育社团是一个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团体,其内成员均为自愿参与,该团体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内拥有自由行事的权利,同时基于其命名,该团体是以体育活动为核心的社会组织。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体育社团根据服务覆盖区域有国家级社团、省级社团、市级社团、基层社团的级别划分,其中基层体育社团是我国体育社团的最低级别,也是我国覆盖范围最广、受众面积最大的体育社团组织。

二、基层体育社团的发展困境

从根本上来说,居民对体育服务的需求属于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是行政部门的职责所在。但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政府组织结构仍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尚不完善。从以上基层社团的特点来看,这也不难发现我国基层体育社团在规模、资金、管理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困境,主要问题有:融资难、管理不合理、规模数量低、专业程度低等,这也是国内各个基层体育社团发展中的通病。

基层体育社团具有自治性、自愿性和非营利性特征,社团的加入无须缴纳相应费用、也不会收取相应的活动经费,社团活动大多依靠社团主要管理者自费或赞助商支持,因此很多体育社团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而基层体育社团开展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所以导致基层体育社会发展艰难。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基层体育社团的非营利性特征很难吸引到实力雄厚的企业赞助,另一方面,社团相对松散的管理结构很难发动所有成员进行大范围集资。基层体育社团想要更好地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更好地发挥其在体育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在局限中寻求突破、在问题中寻求改进。

三、基层体育社团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必要性

作为公共体育服务中的基础团体,基层体育社团在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起到了很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其发展的必要性与实施性如图1所示。

图1 基层体育社团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必要性

(一)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截至到2019年底,国民人均GDP首次越过了1 万美元,这说明我国小康社会已初步形成,2020年我国正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从整体来看这意味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群众生存性消费需求被满足的同时仍有剩余的购买力进行发展性消费,在此背景下,国民对于体质健康有了更高需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体育消费为4760.1 亿,2016年体育消费为5936.8 亿,2017年体育消费为7113.5 亿,2018年体育消费为9105.3 亿元,2019年体育消费为11654.8亿,2020年体育消费为15000 亿元,体育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和活力的有效途径,体育服务供给在满足群众体育运动需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基层体育社团是体育服务供给中的主力支持军,对于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图2 2015—2020年我国体育市场消费增长数据(单位:亿元)

体育服务供给属于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其能够有效满足群众对体育活动的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对国民健康、“全民健身”等均有着重要意义。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体育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但有限的体育服务供给和国民庞大的体育需求之间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单纯依靠行政力量提供的体育服务供给无法满足大部分居民的需求,而现阶段我国诸多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能够投入到体育服务供给中的资源相对有限,因此需要引进或挖掘行政力量之外的资源缓解居民需求大和体育服务供给有限的矛盾,为群众提供更加可靠、稳定的体育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居民对体育服务供给的需求。

(二)符合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国家发展、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根据党的十八大相关精神指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公民权利均等,每一个公民均可享受到完整的公共服务。为此,要妥善处理公民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要全面认识体育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广泛联系,发挥好体育服务供给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倡导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体育,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服务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应当处理好城乡间、阶层间、群体间体育服务供给分配不均的问题,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依托、各级社团为根基的现代化体育服务供给机制,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来缓解国民需求和体育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使老年人、妇女、儿童可均等的享受到完整的体育服务,从而发挥好体育服务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符合建设现代化体育治理体系的要求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体系探索和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原国家体委出台了《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提出要抓好体育社会化这一环节,加强社会层面的体育治理工作,避免体育事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受到该文件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了体育事业管理和体育服务供给管理的管办分离,并逐渐将体育服务供给下放至事业单位和分营利性组织负责,逐渐形成多方配合的体育服务供给模式。

从表面来看,我国体育治理模式已发生改变,但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各地区体育治理仍依赖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很多地区的非营利性组织、事业单位“不堪大任”,甚至有些地区的体育治理在离开了政府力量主导后就变得一塌糊涂,种种问题均暴露了我国体育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相关精神指引,未来我国体育治理模式的调整应当与政府职能转变相协调,社会层面的体育治理应当依赖于民间非营利性组织或事业单位,而不是依赖行政力量,政府更多是扮演指导、协调的角色。因此,为建成现代化的体育治理体系,我们要接触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的优势,发挥好其覆盖范围广、受众人员多的优势,实现更高校的体育服务资源的协调与分配。

四、基层体育社团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发展出路

(一)政策引导,推动社团建立

从我国基层体育社团建设现状来看,现在仍处于活跃状态的体育社团大多存在于社区或校园内,服务的对象也以退休的老年人和学生为主,绝大多数人无法享受到体育社团的供给服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政策导向,利用政策指引推动基层体育社团的成立,优化基层体育社团申请的审批流程,为基层体育社团成立“方便之门”,从而推动基层体育社团规模的扩大,以便覆盖更大的范围、惠及更多的居民,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层体育社团在体育供给服务的积极作用。

(二)财政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基层体育社团正是由于经费不足而不再活跃或解散,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我们要为基层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提供相应的保障。首先,可通过适当的财政支持来赞助社团进行活动,可以是直接的经费支持,也可以是与当地体育社团联合举办体育活动的间接支持;其次,为体育社团募捐、拉赞助提供宣传上的便利,如为其提供专门的广告位、允许其公开进行募捐活动等;最后,可将体育社团纳入社会公共服务管理范畴,鼓励以个人或企业的名义进行赞助,具体可参考我国体育竞技俱乐部的招商和经营模式。

(三)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效率

为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满足群众的体育服务需求,要加强公共体育服务管理,提高基层体育社团的服务效率,实现公共体育资源向服务的高效率转化。一是社团本身要依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人事组织管理及责任分配,根据人员特长进行职能划分,可以参考高校学生会组织建制模式,来提高基层体育社团运营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二是鼓励大学生体育社团参与公共体育服务,高校大学生在高校都受到过良好的体育教育,学校可以让大学生利用周六日或是寒暑假的时间来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三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体育社团的监督与管理,预防基层体育社团滥用社会资源、占用公共资源或极个别人利用社团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发生,要真正落实基层体育社团在体育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最终才有效实现高效率的公共体育服务管理。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开始日益的提升,群众对于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有所提高,开始追求享受更多样、更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在行政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基层体育社团就成为弥补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上不足的重要团体和组织,发挥好基层体育社团具有的服务职能,是满足群众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行政资源紧张的有效途径,更是维持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当下相关部门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对我国基层体育社团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实践进行研究,利用利好政策以及财政支持、加强管理等方式,来提升基层体育社团的发展以及服务能力,为群众参与公共体育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体验。

猜你喜欢
社团供给基层
缤纷社团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K-BOT拼插社团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