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

2022-07-15 10:29
学周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素养传统

张 鹏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最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向,提升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要求教师必须从“知识型”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增添文化目标,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围绕新课程背景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渗透策略进行了研究,契合当下语文教学方向,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一)文化目标在教学理念和评价中的缺失

在促进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多数语文教师并没有及时作出积极改变,依然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渗透模式下,学生虽然在成绩提升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学习中往往难以真正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甚至还会在学习中滋生出厌烦情绪。此外,受“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一些教师实施教学评价时,常常局限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并将自身作为评价的主体。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的理解,难以真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二)传统文化渗透效果不佳

纵观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虽然语文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拓展了教学面,但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内容缺失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时,常常将教材作为唯一的选择,渗透的传统文化内容也基本来自教材本身,并未进行拓展和延伸,致使传统文化的渗透出现了形式化,并未达到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此外,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局限于古诗词、文言文,忽视了传统文化在其他方面的渗透。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效果。

(三)情感教育并未受到关注

新课改明确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时,必须要尊重高中学生的实际内在需求,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知识积累中,还应关注高中学生的情感教育。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优秀文化时,基本上都是以古诗文教学为例,默写、鉴赏、分析也常常停留于浅层表面,并未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主要原因是高中语文教师长期束缚在应试教学的观念中,并将语文教学的重点集中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应试技巧、如何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等等,并未对传统文化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进行深化和拓展,难以产生积极的价值。

(四)师生对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认识不够精准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强调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等素养,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一些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时,常常集中在会读会写、划分段落、明确主旨、解答题目等方面,忽视了对语文性质的研究。此外,一些高中语文教师自身知识能力有限,甚至对核心素养内容、教学内容研究不够,致使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难以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这严重制约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一)研究分析教材,树立传统文化教学目标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内容也随之进行了改编。可以说,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其内容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精挑细选出来的文章,不仅用词精准,语言优美,其中还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以及深刻的道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解放出来,充分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应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精准捕捉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文中倡导的思想价值等作为教学重点,也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出发,指导学生在课文的注释、分析和比较中,深层次把握文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另外,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确保挖掘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的宣传效果、社会价值,在此基础上对文化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如此才能真正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为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渗透,高中语文教师还应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犹如“牛鼻子”,是最为关键的因素。通常,教学目标不仅明确了课堂教学方向,也是确保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更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任务下,教师必须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科学设计语文教学目标,以使传统文化真正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具体来说,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文言文的句式、文化常识、字词等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汲取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养分;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传统文化渗透目标时,必须有意识地对现代文阅读文本进行传统文化的转化,创造性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

(二)营造契合传统文化的良好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例如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体现出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研究表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唤醒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了解传统文化,更好地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并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长廊中,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材料展示出来。例如,将古代名家的书法作品、画作、诗词等张贴在教室内,给学生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以便于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真正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结合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等不同的教学内容,立足于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开展课堂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融入传统文化故事,指导学生自动收集资料,或者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这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教育和激发,真正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三)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促进传统文化渗透

为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渗透,高中语文教师还应着眼于课堂教学过程,借助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不断提升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渗透效果。

首先,利用项目活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在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例如在讲解高中语文课文时,如《鸿门宴》《林黛玉进贾府》等,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角色演绎,感悟、理解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效果。

其次,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为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教师还可以结合既定的教学内容,借助短视频、图片等方式,将与其相契合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出来。与传统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手段相比,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唤醒学生的内在欲望,使其在直观展示下,对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从而真正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来寻求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合作探究教学法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真正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也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搜集、整理其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如此不仅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也能促使其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内涵形成更加深刻的感知。

(四)组织特色活动,做好课外拓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很多,具备极强的教育价值。因此,在促进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堂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单纯依靠语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在课堂教学之余增设特色活动,对语文课堂进行拓展和延伸,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首先,学校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可以邀请专业的汉语言文学教授,以古典诗词文化作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讲座,以便于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积极开展诗词鉴赏大赛、成语大赛等,给学生提供一个诗词活动平台,以便于学生通过参与感悟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探索,例如汉服活动、民俗探访活动等,以便于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并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来渗透传统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不同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前的思想观念、道德价值等。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时,还应灵活借助不同的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在搜集与传统文化节日相关的资料、风俗习惯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最终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开展阅读学习,促进传统文化渗透

阅读是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促进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教师应从课内、课外两个方面,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学习,使其在阅读中品味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积极开展课内阅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某个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或课间十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学生完成传统文化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心得、个人观点等展开分享、交流,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形成更深的理解,以更好地感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

其次,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为了促进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教师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不断增加高中生的阅读量。具体来说,教师应结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传统经典著作,将其作为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方法,借助“精读”“略读”等方式,促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六)开展主题式练笔,在写作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面对学科素养下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目标,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写作教学的价值,促使学生在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练笔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在主题式练笔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补充相关资料,或者引导学生在课后搜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使学生结合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料,整理写作思路,开展主题式写作训练。针对这一点,教师在完成“戏曲”这一单元的课文学习之后,就可以以此为主题,引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戏曲入手,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围绕其开展写作训练。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主题式练笔中,对“戏曲”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在思考、写作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文字运用能力也随之能够得到提升,从而真正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综上所述,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高中语文学科素养的要求,教师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时,还应该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唯有深挖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树立传统文化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氛围,更新和优化课堂教学手段等,才能真正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效果,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素养传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