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血流的相关性研究

2022-07-15 06:37谷裕陈振东卞栏焰杨玉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屈光度黄斑血流

谷裕 陈振东 卞栏焰 杨玉芳

1东莞光明眼科医院门诊部,东莞 523000;2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广州 510000

随着科技进步电脑手机普及广泛,我国青少年近视患者发病率逐年递增,且年龄趋于低龄化,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目前备受社会关注的健康问题[1-2]。高度近视不仅是致盲性眼病的诱因,也可能会引起近视性黄斑病变、视网膜脱落及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3]。相关文献显示,眼底病变与近视的发展发生有着紧密联系,由于青少年人群近视发病率较高因此对青少年近视人群进行研究有着积极意义[4]。眼科检测中,主要采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A)进行各类测量和检查[5],OCTA具有分辨率高、非接触式及分侵入式的优点,是目前最为先进的诊断工具之一。OCTA可对视网膜的血管形态及血流进行测量和定量分析[6-7],通过分析其三维血流图像来评估患者病情。目前针对近视患者黄斑区脉络厚度与之相关性的文献较多[8],而针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血流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拟采用OCTA技术对不同近视程度的青少年进行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血流情况进行检查,旨在探究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血流指标的相关性,为近视干预及检查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东莞光明眼科医院门诊部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58例,按等效球镜度数(SE)分为低度近视组19例(SE≤-3.00 D),中度近视组21例(-3.00 D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年龄为8~17岁;(2)双眼固视良好且能正常配合相关检查;(3)眼压均在11~21 mmHg(1 mmHg=0.133 kPa);(4)眼前节及眼底正常;(5)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次研究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合并黄斑萎缩、黄斑裂孔等眼底病理性改变患者;(2)眼部曾做过手术;(3)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4)临床资料缺失患者。本研究经东莞光明眼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方法

常规检查: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眼底检查及环戊通散瞳验光测屈光度(最终屈光度折合为SE即球镜度数加上1/2柱镜度数)。OCTA检查:采用德国蔡司公司的Cirrus HD-OCT-5000仪器对患者的血流图像进行采集,使用内注视法检查,嘱咐所有患者注视设备镜头内绿色固视光标3~5 s,并开启图像追踪功能,并通过自带软件进行分析。本次主要进行5个区行1区血管长度密度(VD1)及4区血管长度密度(VD4)和1区血流灌注密度(PD1)和4区血流灌注密度(PD4)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视网膜厚度是测量色素上皮脉络膜的毛细血管复合层和视网膜内界膜间的实际距离。每个研究对象以上数据均连续测量3次,选取一个平均值。测量人员为2位丰富经验眼科主治医生进行测量,若测量结果误差较大,则需要第三方医生参与讨论,直至结果统一。

3、观察指标

(1)对比近视组及对照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2)对比低、中、高度近视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3)对比低、中、高度近视组的黄斑血流相关指标;(4)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血流指标的相关性。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近视组及对照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比较

近视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近视组及对照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比较(μm,±s)

表1 近视组及对照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比较(μm,±s)

注:近视组为青少年近视患者,对照组为视力正常的青少年

组别对照组近视组t值P值颞侧102.44±6.78 87.91±8.33 7.306<0.001例数22 58全周105.43±8.52 93.68±10.25 4.782<0.001上方134.77±9.65 118.63±9.87 6.569<0.001下方133.26±8.08 110.33±10.37 9.339<0.001鼻侧79.43±9.66 57.93±8.14 10.013<0.001

2、低、中、高度近视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比较

低、中、高度近视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依次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低、中、高度近视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比较(μm,±s)

表2 低、中、高度近视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比较(μm,±s)

注:青少年近视患者按等效球镜度数(SE)分为低度近视组(SE≤-3.00 D)、中度近视组(-3.00 D

组别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F值P值颞侧93.55±9.05 87.87±8.11 82.35±7.88 8.297<0.001例数19 21 18全周98.26±8.68 94.35±9.01 88.43±7.95 6.128 0.004上方125.56±10.12 119.55±8.85 110.77±9.12 11.634<0.001下方120.55±8.55 110.28±8.12 100.17±9.69 24.965<0.001鼻侧63.25±5.77 58.89±7.25 51.65±6.84 14.232<0.001

3、低、中、高度近视组的黄斑血流相关指标比较

低、中、高度近视组的VD1、PD1及PD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VD4、FAZ指标,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近视度数变大,VD4、FAZ变小。见表3。

表3 低、中、高度近视组的黄斑血流相关指标比较(mm2,±s)

表3 低、中、高度近视组的黄斑血流相关指标比较(mm2,±s)

注:青少年近视患者按等效球镜度数(SE)分为低度近视组(SE≤-3.00 D)、中度近视组(-3.00 D

FAZ 0.27±0.08 0.24±0.05 0.21±0.06 4.043 0.023组别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F值P值例数19 21 18 VD1 10.43±2.51 10.66±2.34 10.78±2.88 0.089 0.915 VD4 18.26±0.95 17.93±0.79 17.45±0.88 4.017 0.024 PD1 0.24±0.05 0.25±0.07 0.26±0.04 0.598 0.554 PD4 0.46±0.09 0.45±0.11 0.45±0.12 0.056 0.946

4、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血流指标的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FAZ呈负相关(均P<0.05),与VD4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 5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血流指标的相关性

讨 论

近视属于屈光不正的一种常见眼病,相关文献显示,随着近视度数增加及眼轴的扩展会导致患者的视网膜及眼底发生变化,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减少,视盘周围萎缩等,但其具体相关进展机制暂不明确[9-10]。临床资料显示,视网膜组织主要由脉络膜提供氧气及营养,易受到近视相关眼底变化的影响[11]。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视网膜色素的上皮层的间厚度称为视网膜厚度[12],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厚度变化可帮助眼科医生判断近视的进展情况。有资料显示,近视眼小鼠较正常小鼠的视网膜厚度更薄,且视网膜内核层细胞数减少[13]。黄斑中心凹是视界较为敏锐的地方[14],对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参数进行研究,可对临床就诊提供理论依据。OCTA通过基于振幅和相位计算[15],可对血流信息进行更多量化,且其测量结果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近视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低、中、高度近视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依次下降。表明随着屈光度增加,患者的视网膜5个区域的厚度随之变薄,笔者认为,由于眼轴的变长是导致近视眼器质性变化的主要缘由,且受角膜曲率的改变,会延长眼轴导致视网膜厚度变薄,进而使得巩膜细胞的外基质出现病变,因此近视眼的屈光不正,导致了眼球扩张进而使得视网膜厚度变薄。且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呈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随屈光度增大,近视患者的眼轴长度增加,视网膜厚度变薄,导致眼轴增大,进而致使眼球扩张,使得视网膜厚度更窄。同时在黄斑区血流对比中,低、中、高度近视组的D4、FAZ指标,3组差异明显,随近视度数变大,VD4、FAZ变小。既往研究中,脉络膜可能参与了近视的发展和发生,由于脉络膜正常的血流对视网膜的营养和供给较为重要,包括FAZ及视网膜外5层等,影响着视网膜结构和功能,FAZ可间接反映脉络膜的血流情况,FAZ越大说明脉络膜血流越丰富,眼球状况越好。Shimada等[16]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计发现在高度近视眼中,患者的视网膜血流减少、血管直径变小,这也可解释PD4在不同屈光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VD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本文研究结果中,屈光度与VD4无明显相关性,与文献的结果相悖,可能是由于样本量小,也可能是青少年的眼轴在发育阶段,对VD4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近视越严重,视网膜厚度越小,且FAZ越低,呈现负相关性,但由于本文研究样本量受到客观条件约束,无法进行大样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受到影响,在后续研究中,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进行研究VD4、FAZ及视网膜厚度对屈光度的影响,为近视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屈光度黄斑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调整切削屈光度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研究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玩手机会导致黄斑变性和失明?
阿托品与复方托吡卡胺在儿童验光的差异比较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
不同仪器测量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