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化物所固体超滑体系创新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2-07-15 09:12
航空制造技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异质石墨摩擦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发中心纳米润滑课题组在固体超滑新体系创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研究人员采用“摩擦+催化”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不依赖薄膜沉积工艺,通过外部“催化”调控摩擦的新体系。利用金属催化作用在碳膜摩擦界面形成石墨烯包裹的金属颗粒。同时,石墨化外壳起到电子屏蔽效应,消除界面黏附强度,实现了宏观超滑(~0.008)。石墨化包裹和电子屏蔽是摩擦催化诱导超滑产生的本质原因,也是判断催化导致超滑实现的主要依据。

研究人员利用类富勒烯碳膜超弹性,基于微观尺度接触应力分散,实现了高承载超滑的新型摩擦配伍体系。超弹性分散了施加于二维材料上的接触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引起的二维材料起皱、褶皱或结构破坏,维持二维材料结构完整,并减弱了环境化学作用,最终实现了高承载(15N)、环境稳健(RH~40%,~0.009)、宏观尺度超滑。超弹性配副解决了结构超滑低承载和环境敏感等问题,对推动超滑新概念技术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提出摩擦限域调控能量耗散的方法,即通过利用磨合期高能量,促进摩擦限域化学发生和结构演变,实现了稳态近零能量耗散。

该研究为在工程粗糙和磨损表面上实现超滑提供了一种简易方法,也为合成与石墨烯相关的各种异质结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同时为设计具有超滑性能的分层异质涂层指明了发展方向。该研究工作与瑞士巴塞尔大学Ernst Meyer教授、瑞典吕勒奥工业大学史以俊副教授共同完成。相关成果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 (2021),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2) 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2)上。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等项目的支持。

左图为摩擦限域促成鲁棒性超滑示意图。

猜你喜欢
异质石墨摩擦
石墨系升温球的实践与应用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基于异质分组的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
修饰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味觉传感器的制备应用
石墨烯桑蚕丝变身传感器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对赌”语境下异质股东间及其与债权人间的利益平衡
“电力杀手”——石墨炸弹
摩擦是个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