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2-07-16 03:11董朝华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小说课文

董朝华

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根据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独占课堂,以“灌输”为天职,似乎讲少了就“对不起”谁了;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很难有真正的阅读实践,更难于有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这样做的结果,除了收效甚微之外,更大的危害是淡而无味的灌輸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久而久之,则产生隔膜乃至厌恶情绪,语文教学因而会陷于恶性循环之中。

这里有思想认识问题,也有方法技巧问题。阅读不仅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而且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中心环节地位。因为阅读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学习形式。阅读既是认识语言的过程,同事又是实用语言的过程。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反过来,头脑积累的信息、知识越多,越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阅读还可以为写作提供多方面的营养。我国历来非常重视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读书,坚持先生指导下的学生自读,其实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关于阅读的深刻见解和宝贵经验。这本来是很值得认真总结的借鉴的。我们搞过“以写作为中心”“读为写作服务”的教学模式,也曾“以讲为中心”,连教材规定的“自读课”“课外自读课”也要非讲莫属。这样,阅读教学的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变成一句空话。

为了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阅读,我想首先要多方面、多角度地使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当然,解决认识问题,靠简单的反复说教是不能奏效的,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其次,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要求学生对一篇文章先通过认真阅读,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识,哪怕是浅显的认识,然后再通过课堂讲评。这样对学生的思维才能有所触动,从而使学生有被动转为主动,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讲授一篇文章前,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课后练习题自己阅读,并根据课文特点有目的地布置思考议题,课堂上再组织学生议论。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根据小说特色,我让学生阅读时思考“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议题。上课时,先检查学生完成阅读情况,然后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尽管小说人物形象逼真,内涵丰富,但学生起初回答的却很简单、直接,大多以“好人”“坏人”作评价。经过我提示和引导,一个倍受封建主义毒害的既懒惰又自负甚至堕落到偷窃致残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和以往单纯由教师分析讲评相比,学生了解一篇小说的人物形象,忽视小说的环境及矛盾冲突,简单地以“好人”“坏人”作结论,是不切实际的。孔乙己悲剧的发生是和他所出的时代息息相关的。课后,我又结合这篇小说的学习,布置学生阅读选入中学教材的其他小说,并要求把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相互比较。结果学生阅读情绪很高,连日常闲谈也都时时提及这些人物的语言、肖像、动作等;同时也使学生初步掌握了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这个道理。学生读得多了,自然地就会从各方面得到提高,诸如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自然学科的理解。一名理科状元,绝不可能语文课学得很差劲。所以在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正确指导。除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觉阅读外,我特别注意利用第二课堂,组织自学阅读小组,突破教材局限,拓宽阅读领域,定期交流,取长补短。学校组织的诗朗诵会、故事会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觉阅读能力也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都鼓励并组织学生踊跃参加,通过自学阅读为此类活动做充分的准备。

认识了自学阅读的重要,又有了满腔的热情,自然就希望得到了一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讲授郦道元的《三峡》,引导学生先通读,再精读。一定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章内容,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水”,学生可以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阅读,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同学读夏水,有的同学读春冬之水,都可以读出相应的特点,读完之后学生自然总结出它们的区别,收到良好的效果。

叶老曾说:“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是通过课前读、圈、画、勾、注、查等方式,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新词,通读句子。“初读感知”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弄清楚课文写了什么,有哪些主要人物,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再读理解”,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熟练,并弄清文章的结构,找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重要词语及中心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查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生预习前,也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预习的情况有的放矢的教学。

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使学生提前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读懂了故事情节,初步理解了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反应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上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这样学生学习轻松,课堂效率高。

让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语文课“三分讲、七分读”朗读能力十分重要。高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小说课文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