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学习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创新探析

2022-07-16 11:49何爱玲
红豆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泛在学习教学设计

何爱玲

【摘要】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泛在学习是一种交叉关系。英语备课阶段,应该考虑这一关系,实施一定的设计策略。设计以培养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对接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依托语言情境的教学对话、促进学生自学的学习方法和以基于起点水平的教学过程,能够促成课堂学习对接泛在学习,方便学生在课堂学习与泛在学习之间的自由切换,从而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将导学框架理论借鉴并运用到英语教学,则能够保证上述教学设计策略能够更好落实。

【关键词】泛在学习;教学设计;备课策略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过程,由于时间短、地点固定、教学内容少等局限性,制约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新媒体技术发展,集多元化、智能化和个性化于一体的泛在学习出现了。学生可以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开放、自由、个性化的外语学习成为可能。然而,泛在学习不是与课堂学习并行的两种学习类型,它们应该是一种交叉关系:泛在学习可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课堂教学也能够促进泛在学习。面向泛在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指导方法,首先体现在备课阶段的教学设计上。教学设计既要有利于学生从泛在学习状态进入课堂学习,以课外促课内,又要有利于学生从课堂学习状态,顺利切换到泛在学习状态,以课内促课外。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有能力学习英语。

一、设计培养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

为适应学生泛在学习发展,课堂教学在设置英语教学目标时,应以培养学生英语能力为主,并根据此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例如,在七年级下册“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要有明确的知识目标以及语言能力目标,再以此为基础确定教学策略。如,知识目标为:1)Students can use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to ask one's transportation. and they can use“take the /a …,get/go to…by…”to express the transportation.2)Students can remember and use the words about transport.3)Students can change “take the/a…to…”into”get/go to…by…”语言能力目标为:Students can use the skill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Especially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所以最重要的是应用,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这一部分,学生只是背单词、语法,在英语写作中也只是套用背诵的句型。因此,适应泛在学习的教学目标,应该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说英语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为在课堂更好操作,可以将导学框架理论研制的“约课单”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来。到底通过哪些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可以将其整合成有结构的内容体系,编制成“约课单”。约课单传给每一名教师,发给每一名学生、每一名家长,还可张贴在教室的墙上,学生的书房里。学习任务完成没?完成了多少?看看约课单就知道。一张约课单,汇聚教师的指导,家长的提醒,学生的努力,還有其他相关主体的参与。学生获得了这众多的学习支持,提升语言能力自然更顺利。

二、设计对接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

泛在学习建立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之上。课堂教学中,对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会促进学生在课外尝试使用信息化手段来学习,从而促进泛在学习发展。针对英语知识中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直观化的图片和视频讲解,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同样以“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这一单元为例,可以将新词汇制作成思维导图,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学习新词汇,为课程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学习“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这一则短文的讲解中,可以加入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内容。利用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除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出学习兴趣之外,还可以实现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可以将重难点知识上传至学习平台让学生反复性的观看与理解,这些,无疑为学生对接泛在学习做足了功课。

对接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落地课堂,还需要配合导学框架理论提出的“提取知识”规则落实。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教学手段,不仅是教师教的手段,也是学生学的手段。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学习英语的任何知识都有可能。倡导“有知必取”,就是要让学生更加充分利用这个信息技术,将课堂拓展到课外。

三、设计依托语言情境的教学对话

英语知识的学习不只是掌握英语运用的方式,还能够应用英语进行交流、写作。由于英语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语篇结构、句式组合、词组搭配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英语教师应考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建良好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

以“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聚会情境,指导学生将课本中的聚会对话表演出来或者自行设计对话练习。此外,由于聚会这一概念在中国并不是非常流行,教师还可以借此引入相关的西方文化,让学生在理解了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课文内容。本单元的阅读是邀请信息类,对此可以引入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确派对的举行以及对其他人员的邀请应如何进行。在设置派对情境之后,让学生自由交流,在此氛围下,学生的表达欲望能够被很好地激活,实现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也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在英语交流中的问题,体会说英语的重要性。这种利用语言情境进行指导的教学,非常有利于在生活场景中的重现,能够让学生看到学习对于生活的意义。这样,课堂中的语言情境与生活场景实现互相转化,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之后,更有可能自觉学习,联系生活需要学习,进而步入泛在学习状态。

导学框架理论提出“对话”是教学流程的必然环节。具体包括请教、听讲、查阅等对话形式,每种形式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设计中也必须考虑到。教学中的对话不是被动应答,而是主动发言。只有做到了这点,学生动起来了,尤其是起点水平低的学生动起来了,学生主动与他人对话、与书本对话,与自己对话,设计的课堂语言情境就会发挥出很好的训练作用。

四、设计促进学生自学的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与语文教学模式相一致,同时语言类学习需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掌握新词汇与新语法,从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在泛在学习环境下,教师应着眼于将阅读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引导学生任何时刻都可开展英语阅读。由于课室之外的阅读脱离了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了自学方法以后,才能在课下阅读时高效地阅读及理解阅读内容、掌握新词汇及如何运用。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课堂阅读教学,应该有体现自学为主的模式,让学生熟悉、掌握这种模式。研究中,形成了“三步”阅读模式:第一步,粗略阅读。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从开端处进行粗略性阅读,忽略新词汇与新语法,完成阅读后能够大致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形成表层理解;第二步,理解新词汇与新语法。此阅读过程并不是深入性的理解过程,而是逐句阅读搜集新词汇与新语法并记录,并根据教师的讲解理解,或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帮助理解。第三步,深层次阅读。完成新词汇与新语法学习后,学生再次从头至尾地阅读文章,需要逐字逐句阅读。并在深层次阅读中深刻记忆新词汇与新语法的应用,实现学习质量与效率提升的目标。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有利于迁移,能够促使教学课外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自学。

针对不同的自学内容,可以考虑将导学框架提出的“思行九式”运用起来。例如,可以利用“谈词语”的方式,让学生把一节课要学习的英语单词集中起来,联系课堂内容,谈谈这些词语在课堂中是如何使用的,达到巩固所学的知识,比单独记忆单词效果好得多;再如,可以利用“讲角度”的方式,让学生从基本信息、重要线索、关键问题等不同角度复述课文内容,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是自学的好方法。

五、设计基于起点水平的教学评价

在泛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无障碍地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升学习能力。虽然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获取知识的学习,但是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具有差异化、选择学习资源时没有目标性,导致学生学习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并实施体现学生起点水平的教学评价,让起点水平不同的学生通过课堂训练都能够获得从成功。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先将学生进行划分,根据起点水平划分为卓越、良好、一般三个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学习资源。比如,针对起点水平一般的学生,课堂教学提供的学习资源主要应包括三部分:一是基礎知识学习,二是例子展现,三是实践内容。基础知识中表现为词汇的拼写、发音、含义、可应用于何种语境中,简单的语法知识,教学表现形式应以趣味性为主;例子展现,教师在搜集相关例子时,应站在学生兴趣爱好的角度,提供语言运用内容;实践内容也要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并且有明确的要求,不要提供开放性太大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起点一般的学生打好基础,为泛在学习奠定基础。而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来说,课堂可以设计更多开放性问题,这一类问题无法好到明确的答案,重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促进学生泛在学习,不断思考得出新答案。

导学框架理论将教学最后环节设计为“述得”。即每个学生将自己在课堂的习得的知识呈现出来,以一定的字数表达,作为学习成果进行肯定。英语教学设计中,也可以借鉴运用。不管学生起点水平如何,只要完成了一定的学习任务,取得了一定的以完成字数为形式的学习成果,就予以肯定。进步一点肯定一点,成功一次肯定一次,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信心。有了这样的预设,定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美好体验。

泛在学习以突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和而随时随地学习知识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泛在学习环境下教师在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手段与方式选择以及教学评价预设上,必须注意与泛在学习的对接与融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能力在课堂学习状态与泛在学习状态之间自由切换,运用信息化平台灵活学习和应用英语语言。

参考文献:

[1]蔡娇娇.网络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高校英语泛在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21(12):113-116.

[2]林静.初中英语课例探索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8):54.

[3]孟宇,陈坚林.信息化时代外语学习方式动态演进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9(04):34-40.

[4]谢雨彤.泛在学习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4):95-96.

[5]杨军,蔡慧.导学框架理论建构与实践[J].教育,2020,12(12):22-23.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泛在学习环境下中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指导方法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XJK17BZXX046)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泛在学习教学设计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反馈教学模式研究
泛在学习资源的类型与应用研究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