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瓷》: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绘画的实践探索

2022-07-16 14:25胡耀瑶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立体主义毕加索景德镇

胡耀瑶

广西艺术学院 南宁 530022

一、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的形成因素和主要特征

(一)形成因素

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叶,结合历史时代的大背景分析其形成因素。立体主义的形成因素具体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第一,塞尚的影响。如果要谈起立体主义的起源,有一个人是不能不提的,他就是法国后印象主义派画家——保罗·塞尚。正如于艺妹在她的《浅谈塞尚的绘画艺术对我创作的影响》中写道:“他的艺术作品及思想为十九世纪艺术观点向二十世纪新艺术世界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他被认为是连接十九世纪末期印象派与二十世纪初立体主义之间的桥梁。”[1]塞尚对物象的诸多要素进行多视点、多层次的剖析,拆分并重组,这些物象重组后,伴随主观理念艺术形象的画面呈现在他去世后的一次纪念展览上。其中,塞尚在晚年时期创作的一幅《圣维克多山》以其独特的几何化形式和重构画面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使立体主义的创始人乔治·布拉克和毕加索都深受启发,并逐步开启了立体主义的时代。第二,新技术的诞生与应用。汽车、飞机、无线电报等新技术产品的产生与出现,尤其是照相机和电影制片中多重画面技术的应用,让画面描绘随时间的变化成为可能,改变了人们之前对时间和空间概念的认知。第三,X射线的出现,使二维和三维之间的区别变得不再清晰。第四,四维空间观念的盛行与学习。数学家、哲学家的思考使人们对四维空间的观念及对其在空间中或时间中的运动的含义着迷,如闵可夫斯基的四维空间概念、柏格森“持续时间”的观点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1907年,普林斯顿给毕加索和“洗衣船”的其他成员们阅读亨利·庞加莱的著作《科学与假设》,其中就包括了非欧几何与第四维空间概念,他还向毕加索赠送了埃斯普利特·约弗雷的《四维几何论》一书,描述了超立方体和其他四维多面体,以及将它们投影到画布的二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加索《亚维农少女》的创作。[2]

(二)主要特征

立体主义创作的主要特征是从不同视角去观察物体,并在画面上将一切物体形象破坏和肢解,然后再加以主观的拼凑、组合,以求所谓立体地表现出物体的不同面,也就是在平面上表现出二度和三度空间,甚至表现出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和时间(四度空间)。这种特征是源于立体主义画家们在观察物象的不同面时,随时间的流逝所观察的物象会发生改变,画家的视角也随之改变,所以以此方法进行观察和表现,物象会在画面中呈现出空间和时间的延续性,即“同时性视象”(simultaneity vision)。“同时性视象”的表现方式呈现出一种空间的多维度和时间的延续性。它是多视角,也是持续性的。打个比方,通过立体主义的表现方式画出一幅女人在房间里面忐忑不安的状态,那么可以将这个女人站着、坐着、靠窗边、躺着、照镜子等不同视角的形态,通过解析、拆分再重新塑造到画面中的同一形象之上。总的来看,在二维画面上表现出空间的多维度和时间的延续性使得二维的画不再是平面、单薄的表象,这更像是在述说一个故事。

此外,为更加直观地表达,立体主义通过几何化的形体来表现物象,还创新性地将字母和拼贴手法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极大地压缩了物象的深度,以至于呈现给公众抽象化的视觉效果。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以一种多维度、过程性的视角观察并融合画者的思想进行分析和描绘物象,给人类带来一种全新的认识自然、描绘世界的方法,引发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最重要的一次艺术变革。

二、对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绘画语言的理解——以毕加索作品为例

立体主义中的“同时性视象”是艺术家通过对物象空间的探索,对时间的延续,在画面中描绘出超越感知、超越表象的世界。它早期起源于塞尚的几何化画面和非洲原始绘画元素以及庞加莱的非欧几何与第四维空间概念,之后便是毕加索、勃拉克、格里斯等人对画面形体的解析重构和多角度描绘以及综合绘画材料的运用,使得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绘画有了基础的框架。这些艺术先驱者为立体主义的技法形式提供了最初的构想,后人在他们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将立体主义绘画形式与生活、传统文化、自我思想相融合。

就拿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之一毕加索来说,他的立体主义创作是从《亚威农少女》(如图5-6)开始。这幅画的主体人物形象来源是他青年时代在巴塞罗那的“亚威农大街”所见的妓女形象,图中的五个女人完全没有古典主义那样完美的人体形象和传统女性独有的美,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呈现出一种粗狂、野性的画面形象。毕加索用菱形的表现形式塑造出右边三个曼妙女郎的形态,与左边两位鬼魅而又严肃的女人做出强烈反差,在中间的两个女人手向后弯曲,以此来突出裸露的身体,面部和身形用线条简单勾勒,黑大的眼睛略带倦意地注视着前方。最右边的两个女子面部尤为野性,像是被挤压过的,前面的女子双腿跨开,动作极其浮夸,后面的女子则略显胆怯,拨开蓝色的布帘向外观望,所以脸上会有黑色的线条。最左边的女子单手扶墙呈站立姿势,面部颜色较暗,好似带了副模具,侧着脸泰然地观望。很显然这是有意而为之的,毕加索抛开传统的观察和表现手法,从多视角进行描绘人物形态,利用几何化形体将画面解析再重构,展现出空间的多维度。

图 5 -6《 亚威农少女》毕加索1907 243.9cm×233.7cm油画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图 5 -7《 格尔尼卡》毕加索1937 7.76m×3.49m油画 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

这幅《格尔尼卡》(如图5-7)同样是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当我们了解他创作此画的时代背景后也就能看懂这幅画的绘画语言了。这幅画的创作时间是1937年,正值纳粹空袭西班牙古镇格尔尼卡,残暴杀害无辜人民,画中所表现的战争气氛与悲惨场景一目了然。如:五官可怖的牛象征法西斯;抬头嘶鸣的马象征战乱中的西班牙人民;高悬的眼睛形态的灯象征和平的曙光和希望。再加上画面最右端写着毕加索的一句话——“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以及整幅画面完全压抑的黑、白、灰作为全画的主色调,写实的象征性手法使观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能感受到纳粹的残酷和格尔尼卡人民的痛苦。画面中简洁线条割裂的空间、扭曲的形体、黑白灰惨淡的颜色无不展现了毕加索对法西斯残酷而丑恶嘴脸的极力批判的思想。从画面线条和色彩组成的形象来看,毕加索更想表现的是自己作画时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画面本身,这种独特的绘画语言把画面展现的内容由二维空间跳跃式地跨入到人的心灵感受中,就仿佛这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故事。

立体主义的“同时性视象”彻底推翻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直使用的“焦点透视”原则,创造出一种对形体进行多视角、多维度观察和描绘时间持续性的方法。它的出现撼动了西方绘画传统的思维,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那种极力追求客观真实的复制式绘画模式,它掀起了全新的造型艺术革命,尤其是从画师到艺术家身份转变的根本性的变革,为全人类发掘出一块思想领域的新大陆。另一方面,它与狂野的野兽派、印象派、学院写实派或是抽象派都截然不同。它表现出极强的唯理性,认为他们大多是对于自然的模拟,是表现性的艺术,而立体主义的意义则是在于空间与时间处理的新观念、新视角,可以说,它是主宰20世纪艺术中抽象和非具象的绘画流派的直接源泉。

当然,立体主义的影响力不仅在绘画、雕塑方面,还对建筑、设计、文学、音乐、电影、服饰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这些革新也奠定了它成为20世纪至今最伟大的艺术运动的历史地位。尽管它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期间诞生出了数不尽的现代艺术的先锋,它以独特的、开放的、多元化的思想滋养各种艺术形式,集百家之长重塑着绘画理念、革新思想,让科学与艺术交融,持续地拓展着艺术领域的边界。

三、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绘画的实践探索

(一)题材、内容及构图

立体主义的创作内容与题材,主要与艺术家个人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和经历有关。我认为,立体主义艺术家创作内容的多少不仅仅取决于眼睛看到多少事物,更多的是取决于想象空间和对事物运动过程的理解程度有多少。对于立体主义艺术创作而言,是要用画笔或其他艺术材料表达出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意志,去使观者真真切切地了解艺术家的思想,而不是为了让观众喜欢而去创作。于简简单单的艺术品而言,画家所表达的思想更为可贵,创作的题材要紧贴画家的个人经历和真实情感,这样才能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所以,我创作的内容和题材是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思想去进行,去探索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现实世界,才能最全面地体现我的思想,才能创作出富有情感和灵魂的立体主义作品。于是我选择了陪伴我大学四年生活的千年瓷都——景德镇为创作题材,并以当地人文和陶瓷文化为创作内容,创作出《景·瓷》(如图5-1)。

图 5- 1《 景·瓷》胡耀瑶2020 2.85m×1.82m油画 景德镇学院校美术馆

图5 -2画面构图

图5 -3四大名瓷

这幅画的创作来源于我在景德镇生活四年以来的所行、所见、所做以及所感,并结合景德镇人文和陶瓷工艺进行创作的。画面主要分为四个大块面,整体构图原形来源于中国古代折叠式四屏风(如图5-2)。每个屏风里都有一件精美的瓷器样式,寓意景德镇四大名瓷玲珑瓷、粉彩瓷、青花瓷和颜色釉瓷(如图5-3),而每个主体瓷器以及周边里都蕴含着景德镇人文和陶瓷制作的工艺,从左边起第一组瓷器内的场景是高岭土加工过的棒料,第二组圆盘瓷器前两只手扶持着转动的拉坯场景,第三组展示的场景是轮釉,第四组右边的场景是取自古窑窑神童宾的雕塑形象,左边寓意的是浮梁茶。

图5 -4制 瓷工艺

图5 -5景德镇标志

其中,每一个屏风主体物周围都有我所见过的有关景德镇人文和陶瓷的场景(如图5-4)。另外,我分别用一些景德镇的标志物构成画面元素,如画面中景德镇市的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昌河汽车、御窑厂的龙珠阁、陶溪川以及景德镇的窑厂烟囱(如图5-5)等等。

(二)画面分析和“同时性视象”绘画语言的应用

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和《格尔尼卡》之所以被世人所追捧,正是因为他将生活经历和情感感受以及思想融入到绘画语言之中。这种绘画语言是真实的,是具体的,是对空间维度的扩展,也是对时间延续性的表达。我的创作理念与这种绘画理念不谋而合,所以我从他的作品中学习如何创作有灵魂的作品,如何呈现出“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景德镇的生活场景、传统文化、自我思想相融合,并加以创新。

在创作立意上,我想创作出一幅表现景德镇人文和陶瓷制作工艺、具有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绘画语言、有灵魂和思想的创作作品,来记录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反映出景德镇人文和陶瓷制作工艺,传达出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工匠精神。在主体物形体塑造上,我结合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中的画面形式,通过直线、曲线、弧线等线条形成的不规则图形,将景德镇人文和陶瓷制作工艺场景解析、拆分,再重新组合在主体物为瓷器样式的形体中。另外,抛开传统绘画透视学的技法,将各个物体以不同的角度交错叠放在几何块面中,给人以极强的形式感。在画面色彩表现上,我这里主要选取四种主要色彩为画面主体色彩,从左至右分别是黄、红、蓝、紫,以简明轻快的色彩来调动画面整体韵律。黄色是金色的光芒,象征人才济济、光芒四射,表现当今的景德镇不仅是器成天下走,更能工匠天下走;红色象征景德镇瓷器产业蒸蒸日上,千年不衰,以及景德镇当地人的热情好客;紫色象征景瓷的高贵、华美,表现景德镇作为世界瓷都地位名誉海内外;蓝色象征景瓷的宁静、淡雅气氛,表现景德镇这一依山傍水的秀美古镇形象。在画面背景处理上,我特意选取沈怀清《窑民行》中的“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这两句意境中的画面来结合背景进行衬托,左边选取的是景德镇天青色烟雨的气候——天时,右边是景德镇得天独厚的高岭土——地利,再加上画面上陶瓷生产环节上各色的能工巧匠形象——人和,以此来表现景德镇传统瓷业的长盛不衰,千年瓷都的风情面貌,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加以设色,以暗色为主,来突出整幅画面的纵深感。在整体画面表现上,是学习了毕加索《格尔尼卡》的绘画构成和绘画语言,由每个元素组成有机的块面,每个块面又相互交叉、渐变,共同组成一幅具有思想和情感的画面。这些画面元素的处理和色彩的运用,我是在长年累月的观察和感受景德镇文化,探究其历史人文和陶瓷制作工艺后,通过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将景德镇人文和陶瓷文化融合、拆解,再重塑,从多层次、多维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使景德镇的人文和陶瓷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同时也给予人们在看待景德镇时能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三)反思

我在进行立体主义创作中发现,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绘画更加注重艺术家本人的情感与思考,不需要为观看者而徒添喜好元素,是可以最大化表现艺术家活的灵魂的绘画形式。在表现形式上不拘一格的创作手法,其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每一根线条、每一笔色彩都承载着艺术家的思想与意志。在立体主义创作中不需要受制于二维画面定格了的时间、现实空间的桎梏等因素的影响,只需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表现物象最全面、最完整的艺术形象。

立体主义创作也许看起来难以理解,但追根溯源其是来源于“同时性视象”绘画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来源于艺术家对空间维度和时间延续性的探索,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和艺术家的情感表达。此外,立体主义艺术家在艺术领域进行绘画创作中的思想理念同样也可以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其他领域。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绘画创作的思想理念和形象构建的方法以及在艺术领域的开拓方式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和思考的。

四、结语

本文首先是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总结出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的形成因素和主要特征,其次叙述了自身对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绘画语言的理解,最后进行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绘画的实践探索——《景·瓷》,系统地从创作题材、内容及构图、画面分析和“同时性视象”绘画语言的应用及反思三个方面来阐释关于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的实践探索与领悟,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的理解,对我今后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我想,艺术创作的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异曲同工,艺术创作最原本的思想就是达到“心中所想即是画中所现”,通过立体主义“同时性视象”的应用展现出超越现实空间维度和延续时间的艺术形象不失为一个更好的方式。总之,笔者以自身的实践探索为例进行叙述,一方面是想提升自身的艺术造诣和思想境界,另一方面是想为立体主义继往开来。

猜你喜欢
立体主义毕加索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梦》和毕加索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立体主义迷宫
毕加索之夏拾遗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看不懂没关系
用几何体表现自然
行走的贾科梅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