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卓绝看紫砂
——从紫砂壶《幽赏》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

2022-07-16 14:25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禅房艺术作品紫砂

周 渊

江南宜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风景秀美、物华天宝之地,7000多年的陶瓷艺术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诗书传家的良好风俗让这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书画之乡”“教授之乡”。在过去,江南鱼米之乡的富庶可以让人们更多地去读书识字,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那种流传千年的文化脉络,如同涓涓细流汇成大河一样,不断地影响着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开拓创新,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艺术体验和情感的共鸣,特别是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之中,这样的放松享受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幽赏壶》的原型其实名头很响,是我们紫砂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巨匠陈鸣远比较少见的光素圆器之一。众所周知,陈鸣远在花器、杂件等等方面的造诣非常之高,但是流传下来的圆器很少见,而《幽赏》就是其中之一,深刻地反映出陈鸣远的艺术审美风格和当时光素器的艺术特征。此壶壶身线条优雅,层次分明,腹部鼓起,两端微微收拢,壶底的设计也融入了一些铜炉的元素,使其更加的端庄雅静。壶嘴弯流,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相呼应的壶把也简洁自然,圈卷舒适,壶的肩部处理更是张力十足又恰到好处。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上面的壶钮如同珠玉一般的圆润,和谐自然。原来的壶底阴刻铭文写道:“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其来源出处为诗仙李太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其中的意思是说幽雅景色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一派祥和自然的氛围。所以采用了“幽赏”二字作为壶的名称,一直流传到今天。这样的器型在今天并不是人们所熟悉的,因为看起来简单,其实制作起来需要很高的传统技能和对紫砂艺术的审美水准。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幽赏》,作者很好地把握住了经典的艺术特征,在力求简约的基础之上,把紫砂传统的一招一式的制作技艺都呈现出来,尽管欣赏这样的作品,需要一定的基础,起码是在紫砂行业已经浸淫许久的壶友或者行家,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这件艺术作品之中的精髓之所在,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艺术魅力。

宋代诗人叶适在名为《幽赏》的诗中这样写道:“禅房里花窠,静与水石会。春禽更语默,夏日递明晦。纷然众窍殊,趺坐凛无对。”小小的一首五言,描写了夏日禅房之内的观景,画面感十足,同时作者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通过水声衬托出禅房的安静,还有鸟鸣使得说话更加的沉默等等。从其中可以看出,古人在欣赏景物雅器的西施,喜欢在幽静的氛围之中,主要突出的是环境的清幽,同时也注重内心的平静和心情的幽静,这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我们古代的文人雅士喜欢在自己的书房之内布置一些赏玩之物,但都是特别的素雅简洁,看着令人心情很平复,不会是那种大红大绿的刺激。在紫砂艺术之中,特别是从明代艺术审美延伸而来的紫砂光素器,和传统的江南园林、苏作家具等等元素组合起来,共同营造出中国文人艺术审美的另一座巅峰,也是我们在今天一直很受欢迎的“新国风”潮流的蓝本。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幽赏壶》正是作者多年紫砂艺术不断临摹专研的真实呈现,也是师古而不泥古的精彩实践,这样的艺术作品一方面很好地说明了紫砂传承之中,有许多的匠人坚守本初,没有哗众取宠,而是踏实地创作;另一方面也对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提出了新的要求。

结语:紫砂的质朴之雅,就需要全手工的成型工艺来慢慢地打磨,也需要我们广大壶友来慢慢地欣赏,只有在足够时间的打磨之下,才能够呈现出紫砂最好的一面,这也是紫砂艺术在今天遇到的最大挑战,值得庆幸的是,还是有着许许多多的紫砂艺人依然延续着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紫砂精品。

猜你喜欢
禅房艺术作品紫砂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无相
刘墉的一盘棋
刘墉的一盘棋
刘少白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