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2022-07-17 12:41徐建敏
今日财富 2022年17期
关键词:管理控制财务事业单位

徐建敏

财务共享模式应用是为了推进高质量、高效率的财务管控,基于这种模式,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需进一步强化。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以财务共享模式为基础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路径。

一、引言

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实行财务共享模式,有效解决原本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会计信息造假问题以及管理条块分割问题,提升了内部控制水平。本文主要是针对财务共享模式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事业单位中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特点以及应用该模式下的内部控制完善方向,包括制定相关制度、完善体系、强化风险评估等,为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奠定基础。

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的意识不足

事业单位想要实现良好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意识是重要基础。而目前的事业单位却表现出内部控制意识不足现象,具体而言包括两点,一是为形成以制度进行管人、管事的意识;二是过于重视单位其他业务经营发展,对内部管理及控制过于忽视,认为内部控制只要达到要求即可,以至于对内部控制的好坏不管不顾,致使一些岗位设置不合理,还有一些事业单位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因此不太关注。

(二)会计控制的建设存在不足

会计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内容,其主要是指针对财务、会计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开展控制,但目前该项控制建设却显现出不足,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模式老套、相关岗位人员配备不乐观,常常会出现一个工作人员负责多项工作内容情况,像是稽核和经办本来是两项独立岗位工作,但若是一人完成,就会出现内部控制形式化情况,难以将内控作用发挥出来。

(三)管理控制的建设存在不足

对于事业单位管理控制建设方面,许多单位领导未给予充分重视,像是未根据内部控制指导文件来强调规范要求,也没有将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放在日常重要工作地位上,一些领导人员认为内部控制都是财务人员的工作,未进行相对应监督体系与审计体系的完善,本单位的部门之间也无法形成互相监督,导致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难以有效落实。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控制特点分析

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还能够有利于资源整合,对于内部控制工作而言,财务共享模式的工作集中化,有利于优化控制流程并减轻工作负担,但财务共享模式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说岗位人员容易脱离核心业务,增加信息管理成本。

(一)财务核算工作趋向于集中化

财务共享模式实施下,内部控制中的财务工作会被集中化处理,打破以往各分支部门独立开展财务工作并制定冗长处理流程的格局。财务共享中心成为唯一具有财务管理职能的机构,同时也加强了对财务的监督水平。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财务数据的集中也更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率,且在财务共享中心,可以获得更多成本效益,提供出更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本单位内部管理结构的整合,为单位的监督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二)财务流程制定趋向于标准化

财务共享中心会对各分部门的财务工作进行统一化管理及控制,為了要应对庞大且复杂的财务工作,财务流程的制定也逐渐趋向于标准化,要制定出合理、适应性强、可公布以及可实施的准则,对各项财务处理步骤进行把控,处理步骤还具有可复制性,财务流程也被尽可能简化,提升信息精准化服务水平。财务共享模式还强调了内控的监督作用,由于财务共享后的风险提升,因此会更加严格地监督每一个信息环节,保证其财务流程更为规范,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三)财务数据趋向于信息化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财务共享中心运用了信息化手段,建设了ERP系统,使得财务数据变成信息化形式,提升了财务数据统计与计算处理的规范性。像是将各业务部门产生的财务信息数据通过ERP系统来汇总,同时也基于该系统进行数据信息发送,有利于实现信息数据的公开。财务数据的信息化可以减少会计凭证的实物流转,从而针对财务业务流程加以优化,减少单据转移时间,还能避免单据丢失,以便于为单位的内部控制提供有效信息。

四、以财务共享模式为基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方向

(一)强化基于财务共享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1.加大内部制度建设力度

事业单位运用财务共享模式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政策性制度,使得无法将内部控制的各项影响因素全面覆盖,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出现很多问题,事业单位实施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建设必不可少。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需先分析内部控制影响的关键点,然后促成关键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制约以及配合。根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分为两类,其一是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事业单位经济良好发展,提升资产的完整性,避免信息出现丢失或错误情况,以此来维护本单位的合法利益,在财务共享模式应用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控制工作体现出集中性,但有效控制并不能只依赖于财务共享中心,需要各个部门积极配合,保证会计业务处理的统一性,不过目前许多单位会计控制制度未针对财务共享中心模式来构建,尽管会计业务集中,但制度具有分散性,无法达到会计控制的目标,为此,需强化会计控制制度,比如说结合财务共享模式特点来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制度的内容应当贯穿编制预算、执行预算以及相对应的监管,保证预算管理的每一项计划都落实好,基于财务共享后的信息数据集中特性,财务人员可提升科学预测水平,掌握预算管理的宏观调控素养。还要建立起审计监督与绩效考评相关制度,这两项内容是内部控制中必不可少的,在具体建设制度时,要遵循可行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同时对于实际制定运行不断反思并总结经验,进一步调整审计监督与绩效考评机制,相关工作职责要落实到人,积极完善财务岗位结构,确保不相容职位的分离,以此来实现岗位互相约束与监督,也避免责任交叉而不明晰,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其二则是管理控制,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控制为保证单位的日常运营与发展计划顺利实施,同时对本单位的具体收益、运营结果、运营质量以及目标达成情况等加以控制,保证与国家相关政策和意图达成一致性,管理控制的重点还在于将资源有效组织、规划、协调以及分配,若事业单位采用了财务共享模式,则有助于管理控制将资金资源进行集中调配,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不过目前事业单位在相关管理控制制度方面也不够完善,需进一步建设,比如在财务共享模式后,管理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都应当做出改变,相关制度也要进行调整,比如说可结合财务共享中心功能建立起预防性控制管理制度以及纠正式控制管理制度,针对管理问题及时解决,提升管理控制的规范性。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还需对内部管理控制提高重视,不可将其看作是财务共享中心人员单独工作,尽管财务共享下不同部门财务信息的获取更为有效,但也需让各部门积极配合财务人员进行管理控制,这也有助于对管理控制实现监督合力。

2.加强建设内部控制体系

财务共享模式下,事业单位的财务共享中心人员会将注意力放在共享服务上,从而忽视了本质业务的重要性,比如说不能够全面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从而导致财务共享中心服务价值的下降,为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基于财务共享模式来建设,主要是设置对应的科学内控系统,在该系统当中要严格进行授权,并保证权责分明,监督各项任务的程序化实施,在岗位的互相制约或分离上科学布置。事业单位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适宜性以及关键性运行,例如,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各个运行岗位人员都应得到约束性管控,保证内部控制每个环节不出错;系统运行的关键性原则是指重点把控关键环节,要结合实际要求,避免产生风险;在内部控制职责与权利方面要保持平衡和稳定,让权责双方得到有效制约,从而提高内控安全水平;事业单位在具体设置内控系统时,还要从自身发展情况、发展需求出发,保证系统设置具有针对本单位的特点,提升系统运行的适应能力。

(二)把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中的关键要素

1.把控内部环境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流程中,财务信息需从下至上逐级传递,而每一个传递过程都需进行审核,而财务共享之后,财务数据都集中进行处理,具有较高复杂性,也会增加财务风险,因此内部控制的质量标准也变得更高,要提升内部控制环境的规范性,以此来避免重大风险。基于财务共享的事业单位,在架构内部控制结构时必须要把控内部环境,环境是实施控制的重要基础。内部环境本身是较为广义的概念,其主要包括单位文化及工作氛围、不同岗位与权责分工部署情况等。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建设过程中,领导人员的作用不可忽视,比如说单位的发展方向、文化定位以及相应风险防范都需领导人员重视和安排,一些责任意识与防范意识的普遍形成也与领导人员能力有关。在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内部控制工作中,控制缺陷问题很可能会联动影响到与其相关的各个部门,那么若是出现风险问题,就不会是单一形式,而是一系列影响下的串联风险问题,为此,在把控内部控制环境时,财务共享模式一定要将风险防范及控制放在首位,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工作,贯彻风险把控的先进理念并在内部控制实践中充分体现,带动事业单位在良好内控环境中高质量发展。

2.把控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管理也是内控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而风险评估体系是基于内部控制工作结果,展开本单位风险的判断与深入研究,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更重视财务开支节约。财务共享也是一种十分新颖的管理方式,其创新就在于风险要素控制,与过去的财务管理手段有着很大差异,在把控事业单位风险评估体系过程中,要结合财务共享特点来设置对应共享模式的风险衡量方式,提升风险判断的客观性与合理性,不仅要做好评估准备,更重要的是要依据评估结构来进一步预测风险、预防风险以及抑制风险。可促进财务共享系统与风险评估相互结合,搭建起全面风险评估机制,财务共享模式为传统的风险评估方式转型提供助力,比如说在财务共享中心,可以针对本单位的相关财务信息资料来集中筛选、识别、分析以及评估风险问题,提升对单位内部风险把控的能力。

3.确保控制工作有效实施

确保事业单位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主要基于上述风险评估体系衡量获得的风险结果,建立起找出风险的完整程序以及相关规定,从而加以有效控制。例如,在财务共享中心当中可布置多层次的审查机制,针对财务造假等风险问题提升审查力度,全面保障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性,与此同时也可出台各种提升内部风险控制的条例,或是采用预算管理手段来控制财务流动。财务共享中心可单独构建起内控组织部门,同时还要将审查与督查性机构与内部控制部门分离开,保证不同工作的独立性,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有效且合规。

4.解决信息与沟通问题

事业单位财务共享模式存在着财务共享中心与单位基层之间的信息及沟通问题,也就是基层部门向其进行单据传递的完整性与规范性不足,导致阻碍沟通并影响到财务处理的工作成效。为此,财务共享中心还应采取信息化手段来进行单据传送,提升沟通的及时性,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增强信息传输质量。此外,财务共享模式的大量财务数据会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来处理,其财务信息系统将保存各部门的财务信息,其他部门在使用时也可以从系统中调取,但在该过程中,也可能会存在系统性偏差问题,即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导致信息出现错误或缺失,这也会导致财务工作的开展出现阻碍,为此,也要进行财务信息存储系统的维护,提高财务共享模式的利用效益。

5.完善内部监督体系

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共享模式后的内部控制发展,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达到目标或是十分稳定,比如可能会出现内部审计不到位的控制问题,单位内部审计可能会站在本单位利益维护的角度来思考,因此独立性被削弱以及客观性不足,导致审计的结果也出现可信度下降情况,为此,还需针对内部审计设置内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以保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逐渐累积经验下发展,不断提升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财务共享模式在事业单位中得到应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受到影响,内部控制工作应找准方向,才能够适应新的财务管理手段,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财务共享模式的特点,并充分了解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从而完善内部控制的各项内容,以财务共享模式为基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方向包括:加大内部制度建设力度、加强建设内部控制体系、把控内部环境、把控风险评估体系、确保控制工作有效实施、解决信息与沟通问题等。

猜你喜欢
管理控制财务事业单位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地铁车辆段场安全行车组织与施工管理控制分析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企业货币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