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otch信号通路的中药对心肌缺血影响研究进展

2022-07-17 10:25杨梦胡思远李琳钟森杰王梓仪杨漾胡志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心肌细胞新生心肌

杨梦,胡思远,李琳,钟森杰,王梓仪,杨漾,胡志希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量减少、供氧量降低,导致心肌代谢异常,不能维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Notch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主要涉及心脏发育、血管重塑等,已成为现阶段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在心肌缺血恢复过程中,Notch信号通路发挥主要作用,表现在促进血管新生和心功能恢复、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抗炎及减轻氧化应激等。中医辨证论治心肌缺血经验丰富,具有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近年基于Notch信号通路治疗心肌缺血的中医药研究正逐渐增加。兹就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中医对心肌缺血的认识

中医古文献虽无明确病名记载,但根据症状和体征,心肌缺血可属“胸痹”“心痛”等范畴。《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痛,两臂内痛。”《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正式提出“胸痹”病名,其病机为“阳微阴弦”,治以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其后,《类证治裁•胸痹论治》认为“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即胸阳不振,阴寒侵袭,心脉痹阻。《证治准绳》失笑散、《时方歌括》丹参饮及《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至今仍广泛用于心肌缺血的治疗。

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与五脏相关,生理与病理上相互影响。心主行血,肺朝百脉,人体血液运行有赖心肺之气的推动。若心气亏虚,或胸阳不振,血行瘀滞,心脉不畅,可见心胸疼痛、痛有定处、胸闷等;心病及脾,脾失健运,津液不布,遂聚为痰。郁怒伤肝,肝郁气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则致血行不畅,痰瘀交阻,胸阳不振,临床可见心胸满闷、隐痛阵发、时欲太息或胸闷重、痰多气短、肢体沉重等,即“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也。《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有“总之七情由作心痛”,心为君火,肾为水脏,藏相火,心肾水火既济,若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则心阴虚火旺,若肾阳虚衰,阴寒痰饮乘于阳位,则心阳不振,临床可见心胸憋闷、心悸盗汗、腰膝酸软或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四肢欠温等心肾阴虚或阳虚之象。因此,相应的治疗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益气养阴为主,并得到文献统计数据的支持。

2 Notch信号通路与心肌缺血

Notch信号是一种主要的细胞间短程协调机制,在整个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介导细胞增殖、存活、凋亡及分化等过程,对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该信号通路主要由相关蛋白(Notch 1-4)及5种配体(Jagged-1、Jagged-2、Delta-like 1、Delta-like 3 和Delta-like 4)组成,是心血管发育和体内平衡的重要调节因子,如Notch1具有保护心肌作用,可减轻心肌损伤程度,改善心功能;还可参与冠状动脉血管生成,即从心外膜间质形成原发性血管雏形,以及血管生成,这些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Notch/Jagged-up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Notch信号通路的活化需经3个阶段:①该信号受体在内质网合成,移至高尔基体,在弗林蛋白转化酶作用下,行第1次酶切,形成成熟的Notch受体;②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在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DAM)作用下,行第2次酶切,使受体释放细胞外亚单位;③最后在γ分泌酶作用下,行第3次酶切,释放胞内细胞成分(NICD)入细胞核,结合转录因子RBP-J,且募集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P300/CBP)和共活化物,对下游基因(Hes及Hey家族)进行调控,以发挥生物学作用。

心肌缺血发病机制复杂,与炎性反应、活性氧、钙超载及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可导致蛋白质、DNA、线粒体等损伤,最终引起细胞死亡及心输出量减少等病理改变。Notch信号通路在缺血心脏的保护和愈合中具有关键作用,可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纤维化,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及增加新生血管。如Notch1信号通路激活后,NICD表达显著上升,可减轻心肌梗死后缺血性损伤范围,改善心脏功能。Jagged-1水凝胶移至梗死后的心脏,可使Notch信号通路激活,从而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纤维化,增加内皮血管面积,以减轻心肌损伤。炎性反应、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密切相关,Notch信号通路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以减轻缺血损伤程度,如敲除Notch基因后,可使心肌梗死边缘区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炎性细胞及巨噬细胞表达增加,加重其病理过程。Notch还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存在串扰,通过激活这2条通路,减少细胞色素释放,上调Bcl-2含量,抑制细胞凋亡,缩小梗死面积。还可活化Notch信号通路,增加下游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a基因表达,促进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炎症及心肌纤维化的发展。

Notch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脏保护机制复杂,主要涉及不同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包括成熟和未成熟心肌细胞、心脏祖细胞(CPCs)、骨髓源性细胞(BMs)及血管细胞。BMs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MSCs),当心肌损伤后,BMs可被动员并招募至心脏以修复心肌。如Li等发现将BMs移植到心肌梗死后的心脏中,能促进心肌修复,其作用机制与Notch1介导MSCs增殖、迁移和募集到梗死边缘区,增加新生血管形成有关。其次,该通路还可通过分泌/旁分泌方式促进VEGF表达,增加血管新生及血管内皮细胞数量,以改善心肌供血。心脏含有干细胞特征的细胞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自我更新并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Notch1可调节CPCs命运,刺激未成熟心肌细胞增殖,限制心肌细胞肥大反应程度。如Notch1配体激活后,可促进CPCs转化为平滑肌细胞,参与缺血性心肌病冠状动脉再生。故维持或重新激活心肌细胞Notch信号可作为预防心肌缺血的治疗靶点。

3 中药对心肌缺血的影响

3.1 单味药及有效成分

Notch信号通路对心脏发育及新生血管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参与多种炎症及氧化应激过程。中药可通过调控此通路的相关蛋白改善心肌缺血,恢复血液供应。目前临床研究较多的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可分为活血化瘀药(丹参酮ⅡA、姜黄素)、补虚药(黄芪、黄精多糖)、清热药(小檗碱)、杀虫止痒药(蛇床子素)等。其治疗心肌缺血的机制可归纳为:①调控Nocth信号通路蛋白(Notch1、Jagged-1及Hes1)。蛇床子素可减轻AMI大鼠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上调心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Notch1、Jagged-1及Hes1表达。小檗碱属黄连的有效成分,具有抗心律失常等作用。研究表明,小檗碱可显著改善心肌凋亡与坏死,提高心功能,其机制与活化Notch1/Hes1信号及调控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Akt通路有关。姜黄素可通过活化Notch信号通路,保护缺血性心肌。②促进血管新生及干细胞分化。黄芪和丹参为常用药对,临床多用于防治心肌缺血性疾病。研究显示,该药对可上调心肌梗死大鼠血清中Notch、NICD表达,保护心肌细胞,疗效优于丹参或黄芪单独应用,其作用机制与Notch信号传导和动员干细胞向心肌梗死边缘区移动,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有关,亦说明Notch1/NICD可参与新生血管生成,促进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黄精多糖是黄精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可通过上调心肌梗死边缘Notch1 含量,与Dll4 配体结合并激活Hey2,促进梗死区血管新生,修复缺血心肌。③减轻炎症、氧化应激反应及抑制心肌凋亡。丹参酮ⅡA为丹参的脂溶性成分之一,可保护心肌并改善其缺血缺氧状态。其机制是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活化,降低心肌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细胞凋亡,减少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总之,Notch信号通路可能成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潜在靶点。

3.2 复方及制剂

中药复方或相关制剂治疗心肌缺血相关的方药以活血化瘀类为主,包括加味丹参饮、心痛泰颗粒、益气活血方等。其作用机制可归纳为:①调控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促进心功能恢复。加味丹参饮(含丹参、檀香、赤芍、川芎等)可通过抑制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中Notch1、Hes1、HIF-1α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而保护心肌,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otch信号通路有关。益气活血方(黄芪、人参、当归、川芎、三七)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与修复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Notch3有关,且长期服用疗效甚佳。川芎嗪注射液可通过激活Notch通路相关蛋白(Notch1、Dll4、Hes1),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反应,发挥保护心脏的作用。参参康心胶囊(含人参、水蛭、三七)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修复受损心肌细胞,改善心肌缺血,其作用机制与调控Notch通路相关蛋白(Notch1、Jagged1、Hey1、Hey2)有关。②与AMP 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存在串扰,改善能量代谢。益气活血方(黄芪、人参、当归、川芎)可通过改善AMI大鼠糖脂代谢,保护线粒体结构及功能,减轻心室重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Notch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交叉对话有关。③促进血管新生。Notch信号通路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可动员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到缺血组织,降解基底膜,诱导EPCs分化为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新生。如补肾活血方(含熟地黄、当归、菟丝子、丹参等)可动员MI大鼠EPCs,促进血管新生,从而修复受损心肌,其机制与激活Notch通路有关。通心络可改善心肌供血,保护血管结构及功能,抑制纤维化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与活化Notch1/Jagged/VEGF 通路及抑制HIF-1α/TGF-β/Smad2/CTGF通路有关。血府逐瘀汤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干预Notch/Delta信号通路,上调AMI梗死边缘区Notch1、VEGF表达,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心痛泰颗粒能增加AMI 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Notch1、Dll4 蛋白表达,促进血管生成,以保护心肌。宣痹通瘀方(含酒延胡索、三七、川芎等)能显著改善AMI 大鼠心肌缺血面积,其机制与调控Notch1表达,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4 小结

综上所述,单味药及其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及相关制剂治疗心肌缺血疗效显著,具有多靶点、多向调节等特点,可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调节相关蛋白及促进梗死边缘血管新生,以减轻缺血面积,恢复血液供应,抑制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反应,发挥保护心肌作用。这些中药具有以下特点:①单味药及有效成分多具有活血化瘀、补气、补阳、清热等功效;②复方及相关制剂以活血化瘀类为主,部分具有益气、补肾等功效;③分子机制以单味药、中药复方研究较多,注射液涉及较少。

目前相关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①心肌缺血归属中医学“胸痹”范畴,临床可分为心血瘀阻证、气滞心胸证、痰浊痹阻证、寒凝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及心肾阳虚证等,除血瘀证外,其他证型涉及甚少;②以AMI为主,对其他心肌缺血性疾病及相关中医证型研究较少;③以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为主,尚未进行系统性研究,如该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与其他通路存在串扰现象等方面尚未探讨;④中药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及通路多,存在药代动力学不明,以及安全性未得到保证等缺点。建议今后可借助中医理论、现代医学技术及循证医学,为心肌缺血的防治提供理论及实验指导。

猜你喜欢
心肌细胞新生心肌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重获新生 庇佑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