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与《尼罗河上的惨案》

2022-07-18 02:12邱骊吉
东方电影 2022年1期
关键词:译制阿加莎尼罗河

文/邱骊吉

在一艘华丽的轮船上,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开始了他的埃及冒险之旅。然而,一对佳偶的蜜月之旅被谋杀搅得支离破碎,骇人的追凶事件也随之而来……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曾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在2022 年,它又一次登上大银幕,为观众呈现一出悬疑惊悚大戏。

五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肯尼思·布拉纳,不仅担任了影片的导演,还出演了大侦探波洛一角。观众们熟悉的“神奇女侠”盖尔·加朵则饰演了活泼、时髦、自信的女富豪琳内特。多年来,琳内特因所拥有的财富树敌无数,而对此一无所知的她,在开启蜜月之旅的游轮上陷入了有关利益和爱情的旋涡。这场阴谋与许多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女富豪的未婚夫西蒙、深爱西蒙的杰奎琳,以及同在游轮上的医生、歌手、画家等众多角色,组成了游轮上的众生相。

地中海东部风格的卡纳克游轮是故事的主要舞台。剧组在幕后设计搭建出的游轮,被导演形容为“一座漂浮的宫殿”。这艘船重225 吨,耗时30 周搭建而成,船只的内饰采用了色调明亮的风格,还加入了大量的玻璃。玻璃折射画面造出重影,特别适合用于拍摄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审问片段。

为了表现游轮的巨大和震慑人心的美,导演把演员们第一次看到船时的真实反应拍进了电影里。在一场全员出场的戏里,制作团队费尽心思在演员们到场的那一刻揭晓轮船。布拉纳导演回忆说:“12 位演员在阳光下登船,当他们登上游轮时,就像真的踏上了一段奇妙的度假之旅。我看到他们脸上出现了一种孩子般的快乐神情,就像在圣诞节的早上拆开礼物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剧组还在片场搭建了阿斯旺的卡塔拉克酒店。该酒店的真身坐落在尼罗河畔的努比亚沙漠,阿加莎·克里斯蒂正是在那里开始撰写《尼罗河上的惨案》的。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书迷们誉为“推理女王”。她的创作生涯持续了五十余年,创作的推理小说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畅销。两次世界大战中,她都曾在志愿队从事救护工作。作为一名拥有合法资质的药剂师,她积累了许多有关药物和毒物的知识,在推理小说的创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0 年,随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的发表,大侦探波洛第一次在读者面前登场。他才思敏捷又谦逊低调,对自己的打扮一丝不苟,与精英阶层打了一辈子交道。不同于福尔摩斯,波洛有着颇具亲和力的奇特相貌。根据书里的描述,他“头形仿若鸡蛋,总是倾向一侧。上唇留着笔直工整的八字胡。全身上下保持得一尘不染。”

在中国,波洛的名气不亚于福尔摩斯。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就有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的电影经过上海电影译制厂的精心译配引进到内地,其中包括1978年版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引进的首批外国悬疑片之一,1978 年版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是无数阿加莎书迷心中的经典版本。上海电影译制厂老一辈艺术家的精彩演绎与影片中“舞台剧式”的表演与相得益彰。时隔40 余年,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上映,担任译制工作的依然是上海电影译制厂,勾起了几代中国观众的情怀。

当年在影片中为“西蒙”一角配音的上译厂著名配音艺术家乔榛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一些有关《尼罗河上的惨案》的珍贵回忆。

1978 年版《尼罗河上的惨案》的译制,经过了上译厂极其严谨的译制流程。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初对”。乔榛老师介绍说,上译厂的“初对”是逐字逐句地斟酌电影剧本,研究每一句台词的节奏、长短、乃至语气的停顿是否吻合外语原声、是否符合中文逻辑、是否足够口语化等等。“我们把角色的一呼一吸都编进剧本,每一个停顿都要讲究‘声停意不停’‘声停神不停’。同一种情绪放在不同气质的角色身上,也要用不同的词汇。”

经过“初对”剧本,让配音演员们能够更加自如地为角色“塑魂”。乔榛老师说,上译厂对演员们配音的要求是“与角色同呼吸、共脉搏”,只有真情实感,才能去塑造出角色的灵魂。他现在都能回忆起当时上译厂录音棚里的集体创作氛围,不仅仅是导演会提出“这句配得太过了”或者“收一点”,在场的其他配音演员也都会坦诚地给彼此提意见,一起研究探讨怎样把台词演绎得更好。

时隔多年,乔榛老师现场再现了《尼罗河上的惨案》里西蒙的一句台词——“杰奎琳,路易斯已经知道了。”西蒙感到密谋败露,要将路易斯灭口的焦急心情,浓缩在了这短短一句话中,让听者仿佛身临其境。

上译厂的配音艺术家们讨论《尼罗河上的惨案》时,评价它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群像戏,如果拿京剧来比喻,就是“生、旦、净、末、丑”各种行当都特别齐全,每个角色都有每个角色的色彩,这就要求每位配音者都能鲜明地塑造出自己所配角色的个性。

在2022 年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幕后,原上译厂厂长乔榛老师与现任上译厂厂长刘风一起担任了译制导演,带着满怀热情的新一代年轻演员共同参与“初对”等译制片创作的环节。他们希望,能有更多观众感受到经过严谨艺术创作的译制片的魅力。

猜你喜欢
译制阿加莎尼罗河
尼罗河泛滥节,埃及人兴高采烈
好好活着
气球上的五星期(七) 追寻尼罗河
广西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
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获荣誉
去乌干达探寻尼罗河之源
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60周年活动举行
用一支笔歌唱
“文革”时期的“内参电影”
两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