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乡村街巷可食性景观设计研究

2022-07-18 11:19王晋斌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5期
关键词:食性街巷景观设计

高 侨,王晋斌

(1.广东东软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2.广东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1 研究背景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三农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精神,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构建美丽乡村的行动要求,整体改善乡村的居住环境,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出发点,提出有效措施,改善乡村建设设计形式的单一和匮乏、景观改造的形式化以及场所精神缺乏等现状。

作为乡村整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街巷空间是村民生活交往的主要空间之一,与日常活动息息相关,它因历史人文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而逐步发生演变,复杂而独特的街巷景观为风景园林领域提供了极高的学术理论研究价值。在乡村区域发展较为充分的前提下,依据可食性景观特有的经济效益性、科普教育性、互动参与性等价值特点,将可食性景观融入乡村街巷景观设计中,构建街巷空间要素,打造新型场地的空间重构(见图1),为乡村景观的建设提供新的方向。

图1 空间重构推导

2 可食性景观与乡村街巷景观

可食性景观也称可食地景,狭义上主要指由可食用的植物所构建的景观,基于农业生产和景观设计结合而产生;从广义上讲,可食性景观不仅指将可食性植物品种融入某一景观场所进行设计应用,而且是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达到对艺术美感追求的生活方式,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收并产生生态作用的发展模式,是典型的节约型园林。随着其优势的不断显现,可食性景观逐渐成为植物的一种景观语言,被无限拓展以增加表达形式,例如蔬菜花园、农艺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赏蔬菜景观等。

乡村街巷景观是以乡村街巷为载体的区域景观,承担着乡村居民的生活行为和情感表达,体现乡村整体环境的景观性和实用性。就景观性而言,街巷景观在呈现自身较好环境的同时,还需为景观体验的使用者在欣赏周围环境时提供真实的感受;实用性则体现在街巷不只是乡村区域交通功能的第一空间载体,而且还承担着人们日常生活、商业交往和文化表现等多项任务,不但是物质实体,还具有场所概念。

目前,在北京乡村街巷景观中,乡村居民多自发在荒废区域种植日常所需蔬菜,如白菜、豆角等,但缺乏专业指导,出现绿化景观单一、美观性较低的现象,造成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功能性与景观观赏性的矛盾。可食性景观作为一种较新的景观形式融入乡村街巷空间中,兼顾了两者共有的价值,扬长避短、相互配合,能满足当地村民的审美与活动参与需求,成为一种全新的景观设计形式。

3 乡村街巷可食性景观设计理念

1)可食可观理念 可食性景观的食用性主要表现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它以具有明显可食价值和生产价值的植物为主,如粮食作物类、蔬菜类和果树类等。可食性植物的选择与搭配,要在充分满足观赏性的基础上,利用物质产出功能,满足村民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可食性植物一年四季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可及时收割并对植物品种更替,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村落街巷可食性景观的丰富多样性。

2)互动参与理念 互动参与是可食性景观与一般景观的主要区别。可食性景观设计以人为本,注重参与性,强调人与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激发人们自主参与到可食性景观的构建中,将公众的活动行为加入其中,缓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此外,可食性景观构建能够让人们在耕作中互相帮助、交流探讨,从而满足不同感官体验需求,并与可食性景观进行互动,加强人、地联系,满足人们深度体验的需求,同时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创造共享价值。

3)科普教育理念 农业文化是可食性景观的核心表现,可食性景观的多样运用能够让田园生产的旁观者变成感知者、参与者,掌握并了解植物生长特征,丰富关于自然、农业、生态等方面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生态的新关系,起到科普教育作用。

4)乡土文化理念 在进行可食性景观设计时融入乡土文化设计理念,通过准确定位和挖掘该乡村的文化联系,运用乡土植物、乡土材料、乡土物件以及废旧器物等,有效地将乡村生产与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以及愉悦感相融合,与乡村整体区域景观达到统一和连贯,为当地村民打造亲切又充满人情味的空间场地。

5)改善生态理念 相对于一般景观,可食性景观的建设养护成本较低,兼具景观性和实用性,并且可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能够实现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并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较典型的节约型园林。可食性景观的产出涉及食品安全问题,要求在种植以及后期养护管理过程中无污染无公害,促进种植场地成为绿色健康的生态系统,在小范围内改善生态环境。此外,可食性景观可丰富生物多样性。可食性植物位于生态食物链时,随着其成熟,将吸引虫类、鸟类等生物,使乡村环境朝着自然化生态发展。

4 乡村街巷可食性景观营造

根据笔者对北京乡村街巷现场调研情况分析,发现不可将乡村街巷简单地视为一种空间,它是较长时间形成的社会效果。穿行于街巷之中,发现有大量大小不一的空间,它们是由街巷这一线性空间在延伸中出现凹凸、转折以及缩放等变化时产生的休闲、停留场所。依据调研情况,该地区街巷依照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可划分为3种,即点状空间、线状空间、面状空间,包括街巷拐角、交叉口、建筑入口与街巷结合处、广场等。在不同类型的街巷空间中,可食性景观可发挥不同的作用。

4.1 点状空间

点状空间在功能上一般起到连接以及转换空间的作用,部分具有聚合的特征,可食性景观运用点状空间设计有助于街巷功能结构转换和流线组织,增加乡村日常景观氛围。街巷交叉口空间、入户空间以及街巷转角空间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1)街巷交叉口空间 此类场地通常为乡村的核心空间区域,甚至部分可视为该村的几何中心,往往也是当地村民地理空间以及心理上的象征性区域场地。该场地空间的形成受周围建筑的影响,围合感较强,处于人流的交汇处。由于人流量大,可食性景观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该区域较强的功能性、交通性以及公共性上,起到建构交往活动场地的作用,呈现出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乡村可食性景观文化。

2)入户空间 此类场地以整个建筑沿街巷边界后退较为常见,与街巷、建筑山墙、入户路相围合形成半私密空间,领域性较强,主要以生产和观赏为主。在对此场地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其主要功能是为建筑的生活者提供参与农作以及放松身心的场所,同时兼顾可食性植物的产出,多根据住户的实际需求以及对可食性植物的喜好程度进行设计,以蔬菜类、藤本类以及香料类植物为主,同时,可根据入户空间场地的大小选取植物设计素材。

3)街巷转角空间 由于临街巷建筑物的不同,街巷转角空间规模也不尽相同,但一般尺度较小,交通性较强,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自由性,兼具休闲性特点。此类种植空间较小,需确保良好的视线效果,在进行设计时应选择观赏性较强、植物色彩饱和度较低、具有良好参与性的植物,以蔬菜类、香料类植物为主。选用体量较小的植物,如黄瓜、大豆、草莓等,进行一层或两层种植,也可多层结合,达到丰富此处空间的效果。要保证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并达到分割空间、围合场地等目的,明确街巷边界,保证街巷肌理的完整度。

4.2 线状空间

线状空间场地作为乡村街巷中的骨架和支撑,在设计上应该保持景观的连续性,体现当地乡村的地域文化,展现良好的乡土风貌。线状空间场地的选择主要包括街巷与其垂直界面之间的过渡地带以及建筑立面。

1)街巷与其垂直界面之间的过渡地带 此类场地可进行美化工程防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修复街巷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设计时,需把路域景观和乡村整体环境两者之间的协调性放在首要位置。可将观赏性较强的果树如杏树、梨树、柿树等,与可食性花卉如菊花、茉莉等进行配置。果树采用对植、孤植或列植的形式,以此引导景观视线,突出街巷的导向性,可食性花卉作为下层的草本层种植在果树层之下,在竖向上形成丰富的植物层次,保持景观上的连续性。选择合适的可食性景观主题并通过乡土元素的加入,赋予文化内涵,营造景观性好、生态效益强、文化气息浓的氛围。

2)建筑立面 调研发现,部分街巷存在尺度较小、空地不够的现象。可充分结合此立地条件,在两侧构筑物的垂直面上采用可食性植物进行绿化设计,将乡村街巷空间的观赏效果由二维的平面延展到三维的空间,丰富空间环境。此类场地包括但不限于构筑物墙面、围栏、桥梁、围墙等。选择可食性植物时,应较多利用具有攀爬性的藤本类瓜果蔬菜,注意植物的形态变化、构图排列和色彩搭配,利用可食性植物生长周期的变化特点,形成景色各异的空间景观,兼顾一定的经济性与生态性。

4.3 面状空间

面状空间场地作为乡村街巷的一个聚集面,在视觉上与街巷空间成为一体,其不会影响到整体街巷的连续性,在空间的使用上更为便捷,为村民提供一个交流和活动的场所。以北京乡村街巷为例,面状空间的场地形式多为村落入口空间以及广场空间。

1)村落入口空间 乡村的入口空间是辨别此乡村环境的明显标志物以及起始位置,通常与村内主街道相衔接,成为联系村内外的重要场地。在村落入口进行可食性景观设计时,需考虑位置的特殊性,不应占用较大面积,尽可能留出较大空间用于集散及通行,还应表现出公共交流、交易和科普教育功能。可选取本村的乡土植物种类,呈现出较强的领域性氛围并结合植物、影壁等景观要素构建乡村的公共开敞空间,打造具有明显标识性以及可让村民或外来人员亲近自然、体验农业的生态场地。

2)广场空间 广场空间是重要的中心点,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纪念性,承担着人群聚集以及疏散交通的功能,面积较大。广场空间作为乡村的公共空间,其主要是当地居民交流、休憩以及放松的农业参与场所。对广场空间进行可食性景观设计时,由于其空间尺度较大,因此在植物的选择、搭配以及种植形式上具有较多的选择性。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乡村实际进行设计,如结合可食性景观小品满足村民日常休息和交往活动的需求,可选择果树类、蔬菜类以及香料类等植物品种。

5 结语

在北京乡村街巷景观设计中融入可食性景观时,通过对当地乡村特有的粮食作物、蔬菜以及果树等可食性经济植物进行选择和优化搭配,对当地乡村街巷可食性景观可营建位置的确定和设计方法的分析,从而构建完整的可食性景观。经过可食性景观构建后的乡村街巷不同于传统乡村街巷,它是一种具有象征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包含一定的物质产出而具备经济效益,且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使用的景观模式。此外,它还具有较强的科普教育功能、改善生态功能。乡村街巷景观设计是一种多领域、多层次的研究内容,为乡村街巷畸零土地带来新的生命力。可食性景观在乡村街巷绿地中的应用,将助力乡村经济、生态朝着更为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食性街巷景观设计
王纬华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边走边唱
雨中的街巷
盘羊国内研究现状及展望
尧都区花背蟾蜍食性的初步研究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
王彦军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