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

2022-07-18 04:55吴隽彦
全科护理 2022年20期
关键词:胜任专科咨询

吴隽彦

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专科护士与高级护理实践人员已成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世界总趋势。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全民口腔卫生保健[1]。我国的口腔专科护理是在护理学和口腔医学的学科交叉中发展起来的,是研究有关口腔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既具有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又突出了口腔医学的专业特点和特殊的专科护理技巧[2]。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腔健康,护士在口腔诊疗过程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口腔护士的培养势在必行[3]。

国外尚没有对口腔专科护士的统一称谓,如美国称之为牙科助手或者牙医助理[4],新加坡称之为牙科治疗师,日本则称之为齿科卫生士,相关的教育培训也与护理课程有较大不同。就国内而言,相较于其他领域的专科护士,口腔护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协助口腔医生完成病人的口腔治疗,与传统护理教育中的普护教育也存在较大差异,教育与岗位匹配度尚欠佳[5]。而目前我国尚未有健全的口腔护理教育体系,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构建有利于明确口腔护士的角色和定位,并可为口腔护理教育提供参考[6]。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研究的方法科学构建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条目和指标,为口腔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德尔菲咨询的专家均为中华护理学会口腔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或上海市护理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专家纳入标准:①从事临床口腔医疗并担任科室管理工作的医生,工作10年及以上,副高级以上职称。②从事临床口腔护理工作的资深护士,工作10年及以上,副高级以上职称。采用目的抽样法共选取16名专家,其中女12人,男4人;医生5人,护士11人;年龄(47.19±8.44)岁;工作年限(22.44±9.35)年;本科及以下学历9人,研究生学历7人。16名专家分别来自北京市(4人)、上海市(3人)、四川省(3人)、广东省(2人)、江苏省(1人)、湖北省(1人)、重庆市(1人)、辽宁省(1人)等地。

1.2 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初稿和第一轮问卷的制定 广泛检索并阅读国内外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核心能力、工作范畴等研究的相关文献与资料。基于文献回顾的基础,结合专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形成《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初稿》。本研究行为事件访谈法的访谈对象纳入标准:从事临床一线口腔科护理工作的人员,具有5年以上的临床口腔护理工作经验,中级及以上职称。访谈提纲如下。①请您浏览一遍《口腔专科护士工作范畴》[7-8]的内容,并描述下您平时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②基于您的描述,您觉得在这些工作中,需要运用到哪些专科知识和专业技能?③您觉得自己现在能否胜任口腔专科护理工作?还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呢?

基于行为事件访谈法的情况,进一步从口腔科护理管理人员、资深口腔科医生,资深口腔科护士的层面对行业临床专家进行访谈。访谈对象纳入标准如下。①资深口腔科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者:具有10年以上的口腔科工作经验,中级及以上职称;②资深口腔科医生:具有10年以上的口腔科工作经验,中级及以上职称;③符合以上任意一条并自愿加入的对象将被纳入。访谈提纲如下:①大部分医院内都有护士在口腔科工作,您认为他们能成功完成其角色职责时已经具备了哪些岗位“胜任力”?这些胜任力的具体内涵及程度是什么样的?②您认为一位“口腔专科护士”应该在这基础上再具备哪些“胜任力”?具体内涵及程度是什么样的?③您认为“口腔专科护士”和“口腔医师”在“胜任力”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④您认为“口腔专科护士胜任力”与其他领域专科护士的胜任力相比有何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

本研究共访谈了9名业内专业人员后资料达到饱和,以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系统为理论指导[9],将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界定为知识领域、技能领域和态度领域3个维度,并形成了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初稿,包含3个维度、9个条目和45个指标。

1.3 第二轮咨询问卷 第一轮问卷回收后由研究者本人统计分析专家的判断程度系数、熟悉程度系数和权威程度系数,并对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进行一致性检验,整理专家修改意见后与研究小组成员进行分享、讨论。在充分讨论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第二轮问卷后对数据再次进行以上统计处理,最终形成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条目和指标。

2 结果

2.1 专家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 本研究共经历2轮德尔菲咨询,第1轮咨询共邀请20名专家,17名专家同意加入。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5%和100%;第二轮咨询发放17份,1名专家中途退出,问卷回收率为94.1%,问卷有效率为100%。据统计,16名专家的权威程度系数Cr′=0.89,一般认为大于0.70 即为可信。专家判断系数Ca的平均值为0.96,熟悉程度系数Cs的平均值为0.83。可见,两轮德尔菲咨询的专家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好,研究结果可信。

2.2 两轮德尔菲咨询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的集中程度较好,第一轮咨询的各条目得分均值范围为3.69~5.00,仅2条得分均值低于4分,分别为3.69和3.76,其余均值均>4分,同意率>90%;专家共提出25条建议,被采纳22条,采纳率为88%。第二轮咨询各条目得分均值均>4分,同意率100%;专家共提出7条建议,被采纳5条,采纳率为5/7。两轮专家协调系数检验均为P<0.01,说明专家意见达成一致并非偶然,结果可信。见表1、表2。

表1 两轮德尔菲咨询专家协调程度

表2 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情况

经过2轮专家咨询后最终确立《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包括3个维度,10个条目,53个指标。其中维度包括知识维度、技能维度和态度维度;10个条目分别为知识维度4条:口腔解剖生理知识(9个指标)、口腔内科知识(6个指标)、口腔正畸修复种植知识(7个指标)、口腔颌面外科知识(11个指标);技能维度3条:医护配合操作技能(3个指标)、自主操作技能(8个指标)、评估监测技能(3个指标);态度维度3条:价值观念(3个指标)、人际沟通能力(2个指标)、心理调适(1个指标)。

2.3 AHP层次分析法 本研究维度层及条目层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均为通过,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andom index,RI)、一致性指标(consistency index,CI)和随机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CR)值,见表3。

表3 AHP层次分析法的一致性检验结果

从表3可得,本研究维度层及条目层的CR值<0.1,说明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计算所得权重具有一致性。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维度层及条目层的初始权重及组合权重见表4。

表4 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各维度及条目的权重值

3 讨论

3.1 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在充分回顾国内外口腔专科护理人员工作范畴、胜任力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行为事件访谈法及专家访谈法形成了《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初稿。行为事件访谈和专家访谈的对象均纳入的是在口腔护理或口腔医疗领域工作10年及以上人员,这能保证访谈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据相关研究显示,德尔菲专家咨询的人数多在10~50人,本研究最终纳入专家16人,符合人数要求,能保证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基于胜任力初稿,进行了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本次研究所选咨询专家均来自于中华护理学会口腔护理专业委员会或上海市护理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是口腔护理领域的专家,且德尔菲咨询的人员与质性访谈的人员没有交叉,能够保证咨询的科学性。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程度(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5%和94.1%)和权威程度良好(全体专家权威程度系数Cr′=0.89),说明专家对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兴趣和关注程度且研究结果可靠。所有条目的变异系数均<0.25,Kendall′s W值分别为0.24和0.23,χ2检验P<0.01,说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良好,专家意见达成一致并非偶然,研究可靠性好。

3.2 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构建贴近临床 在全国推广专科护士培训的大背景下,口腔专科护士的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我国口腔护士不仅要配合医生完成口腔专科治疗操作,还要承担口腔急诊急救、口腔医院感染防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职责[10-11]。吴学华等[12-14]的研究均显示国内口腔专科护士的需求仍存在较大缺口。基于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国内已有几位研究者作了口腔专科护士能力、工作范畴领域的研究,例如刘晓凤等[15]从专业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教育咨询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专业态度等7方面制定了口腔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张琳等[7]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从病人管理、临床配合、诊室管理和院感防控等4个维度界定了口腔专科护士的工作范畴。林诗涵等[16]从专业技能、个人态度、专业能力、理论知识等维度制定了口腔正畸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总体而言,国内有关口腔专科护士能力指标和体系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现有学者们制定的口腔专科护士工作范畴为指导设计访谈提纲,纳入临床一线口腔科护理人员为访谈对象,保证获取的资料真正贴近临床岗位。其次,在访谈资料的分析和编码过程中参考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17]、《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8]、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考试专业目录以及医疗机构实际分科设置,将口腔专科护士的知识维度划分为口腔解剖生理知识、口腔内科知识、口腔正畸修复种植知识、口腔颌面外科知识4个维度,可对未来开拓口腔专科护理教育校院合作培养模式[19]以及口腔护士专科化培训方案的构建提供真正贴合临床实际的依据和借鉴。

3.3 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制定利于推动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并实现多层次专科护理教育的有效衔接 研究者认为专科护士角色的培训应该基于其岗位胜任力,以岗位为目标、职业为导向,这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将学习与职业进行紧密衔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以来,我国专科护理领域研究日趋丰满,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更是在专科护士课程设置、临床带教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专科护理研究范围的扩大、研究内容的进一步丰富,以培养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为目标所开展的相关研究已从聚焦于急诊[20]、ICU[21]、手术室专科护理[15]等专科方向逐渐扩展至康复护理[22]、器官移植护理[23]、糖尿病护理[24]、伤口/造口护理[25]、艾滋病护理[26]、麻醉护理[27]等专科领域。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核心能力的研究已成为专科护理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由于我国对于专科护士的定位、准入标准、能力要求、课程设置等均未有统一标准,研究者们所制定的能力标准也不尽相同,但仍为我国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国内有学者建议可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模式先进、医疗护理质量过硬、有专科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设立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通过院校合作的模式(即护理学院与医院联合办学)设置专门的“口腔护理”等课程,培养口腔专科护士,使口腔护士培训更规范,缩短培训周期,并促进口腔专科护士的培养与认证[18,28]。这种模式既能注重培训的实践性、系统性,又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研究者建议可依据岗位胜任力条目制定针对性的口腔专科护理培养方案,并在全日制专科、专升本、全日制本科等层次中尝试以定向培养的模式开展专科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也可成为未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储备人才,并最终实现与高层次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途径实现有效衔接。

4 小结与展望

本研究基于文献回顾法、专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初步构建了口腔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包含3个维度、10个条目、53个指标,对于口腔专科护理专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本研究的质性访谈仅纳入了上海地区某家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且德尔菲专家咨询中仅纳入了16位来自全国8个省市的行业专家,研究所得的结果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希望在今后能够进一步在实践中细化并论证研究结果,并尝试将其应用于专科人员的评价和考核,以此不断推进口腔专科护理的发展。

猜你喜欢
胜任专科咨询
浅析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践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服务与咨询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