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教学环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2022-07-18 07:49颜丽霞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腔镜教学效果

颜丽霞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4)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构造精密、材质特殊、价格昂贵的腔镜器械在医院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腔镜器械直接接触人体无菌组织,如消毒防护不当,极易导致医院感染[1‐2]。为使学生与临床护理工作无缝接轨,根据临床新进展,我们在《护理学基础》医院感染防控章节导入腔镜消毒防护内容,并采用5E 教学环教学。5E教学环是一种协同方式组织和顺序化学生潜在学习经历的建构主义探究式教学模式[3]。现总结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19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学生,已具备医院感染消毒防护理论知识,在年龄、平时成绩均无统计差异。其中一个班采取常规教学方法,一个班采取5E教学环教学。

1.2 教学方法

1.2.1 常规实训课程教学

①播放临床操作视频;②教师示范操作流程;③学生模拟操作练习;④教师纠错点评。

1.2.2 5E教学环教学设计与实施

Engagement(引入)、Exploration(探究)、Ex‐planation(解释)、Elaboration(迁移)与Evaluation(评价)是5E 教学环的5 个重要环节[4‐5]。医院感染防控结合临床腔镜消毒维护内容进行5 个环节2 个学时的教学设计,详见表1。

表1 腔镜消毒维护5E教学环教学方案

步骤 探究 解释 迁移 评价课堂活动 目标 方法 课时通过之前创设的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学生:根据自己查阅资料交流讨论,动手动脑,修正、重组原有知识结构。1.学生了解腔镜清洗消毒或保养维护的原则或原理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路,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师辅导10分钟初步构建新知识点学生:发言或上台展示他们的观点或技能。教师:随后,对腔镜保养维护或清洗消毒知识进行详细阐述或操作演示。教师:根据临床腔镜清洗消毒或保养维护问题设置任务,激发应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操作练习,完成任务。1.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2.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3.评价整个学习过程1.学生熟悉腔镜清洗消毒或保养维护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科技能操作2.学生构建自己合理正确的表达CBL教学法、教师操作演示、讲授30分钟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能力通过全面的评价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小组讨论、分组练习、过程考核自评、教师的点评40分钟10分钟

1.3 评价方法

对不同教学方法的两组学生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教学效果评价进行比较。

1.3.1 理论知识

课程结束后利用职教云考试平台,测试学生内镜消毒剂、灭菌剂的选择、内镜从业人员职业防护、内镜感染控制与保养维护注意事项,试题总分100分。

1.3.2 技能操作考核

应用腔镜清洗消毒操作评分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

1.3.3 教学效果评价

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采用无记名问卷星调查教学效果。评价内容如下:课程教学是否有助于提高求知欲、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对两组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判定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结果

2.1 考核成绩

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考核,5E教学环组学生成绩为(186.05±2.69),常规教学组为(177.38±3.09),两组成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理论与操作成绩比较

2.2 教学效果评价

5E教学环教学班级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常规教学组教学效果评价比较,P<0.01,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的比较

3讨论

《护理学基础》是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教学团队坚持护理工作岗位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训课程紧密联系临床护理新进展,使学生下临床即能动手。但大部分还是采取播放视频,教师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5E教学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入、探究、解释、迁移与评价五个环节,串联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条理清晰,易于理解知识点[6]。本次《护理学基础》应用“5E 教学环”,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92.84±1.63)分,技能操作成绩为(93.21±1.71)分,明显优于常规教学组学生成绩,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5E教学环教学过程中,通过腔镜消毒防护不严导致院内感染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学会自我解决问题;通过操作演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通过讲授和纠错,促进学生对腔镜等腔镜保养维护与感染控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的灵活应用是护士处理临床护理工作的必备能力,也是护士的核心素养[7‐8]。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5E 教学环教学组学生在是否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是否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是否提高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方面的教学效果积极评价,明显优于常规教学组学生,p<0.01。这可能与5E教学环各个环节设置的任务和教学方法有关。学生为完成探究环节设置的任务,需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释环节的展示与教师讲解,促使其推断与反思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掌握情况;迁移环节的新任务,可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能力。

5E教学环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动手操作结合教师讲解,形成系统的腔镜消毒维护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操作,促进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5E教学环在《护理学基础》医院感染防控实训课程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可为高职护理实训课程提供借鉴。但受教学课程、时间和样本量的影响,本研究仍有待完善。今后可在5E 教学环教学中增加课时、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求知欲,拓展培训途径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研究。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腔镜教学效果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探究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节中职《护理学基础》优质课的生成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