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科类本科生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探析

2022-07-19 09:34郑华斌唐启源李迪秦黄敏王慰亲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4期
关键词:毕业实习社会需求乡村振兴

郑华斌 唐启源 李迪秦 黄敏 王慰亲

[摘 要] 为满足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针对毕业实习模式方式单一、过于集中,实效性不强,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不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等问题,从提高毕业生职业规划效果的角度出发,提出面向多元化社会需求,建立点对点、分散化、有针对性、专业性更强的毕业实习模式,从学校教学规划和实践课程入手,以适应就业为目标进行有效调整;重点在于依托学校已有的教学基地及其数量众多的“土专家”,与科研院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部门及行政村联合建立科研合作型、实体经营型、技术推广型、基层综合服务型的毕业实习模式,优化评价方式,进而促进毕业生快速走上工作岗位。

[关键词] 农科类本科生;毕业实习;社会需求;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项目(201910537008gg);2018年度湖南农业大学教改课题“基于多元化社会需求的作物类本科生毕业实习模式的再探索”(B20180604)

[作者简介] 郑华斌(1982—),男,湖南永州人,博士,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水稻高产生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4-0120-04 [收稿日期] 2021-08-04

农科专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突出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1]。这样的人才既具有较深厚的知识基础、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将理论知识加以转化和应用的实践能力,以及在其从事领域的创新能力[2-4]。此外,随着农业向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面向农业、面向農村、面向农民”,直接服务于农业一线生产、管理、经营和技术推广的应用型人才[5]。现代农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包括专业口径的拓宽、知识面的拓宽,外语、计算机、法律及人文社科知识的强化,实践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的提高,以及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等[6]。

农科类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首选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3]。通过对河南农业大学2016级本科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涉农专业整体就业率乐观,高于各专业平均水平;但农村背景毕业生就业率明显低于城市来源的毕业生;同时,涉农专业认可度有待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信心仍需加强[7]。从对本科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毕业实习环节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性。回顾前人研究结果,以“毕业实习”和“本科生”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发现,共有125篇论文,大部分文献都是涉及临床、药学、园艺等要求实践技能熟练的专业[8-12]。这与农科类专业的本科生要求非常相似,只是实践面向的对象、产业有所不同,但对如何根据农科专业本科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开展行之有效的毕业实习的理论体系构架和实例验证相对较少[13,14]。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寻找适宜岗位的能力,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在本科生毕业实习环节,开展基于社会需求的毕业实习新模式的再探索,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毕业实习的主要形式及其不足

现有的农科类本科毕业实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其一是“分散模式”,即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根据指导教师科研项目需求进行毕业实习;其二是“集中模式”,即集中一起,在教育单位教学实习基地,根据所在专业要求进行毕业实习。但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样的毕业实习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其主要弊端体现在。

1.有限性。教师在学生较多时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僧多粥少”,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科研活动和实践技能的机会,完成毕业实习。

2.无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期望,在现实与学生兴趣爱好间的无差异性情况下,统一参与科研项目,完成毕业实习,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起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特长。

3.实习时间和作物生长周期不完全吻合,导致难以形成对农作物完整生长周期的了解。农作物自然生长周期较长,农科类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相对较为固定,难以与农作物的完整生长周期吻合,从而导致实践效果打折扣。

4.缺乏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学生就业规划模糊不清晰导致毕业实习缺乏明确目标。许多毕业生对就业情况不甚了解,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或者随波逐流没有去到适合自己的实习地,或者没有明确的就业意向只想考研等回避实习,导致毕业实习效果不佳。

5.与社会多元化需求间的矛盾。由于有一半以上的本科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从事的是非专业性的工作,这种过于单一的知识面、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加大了学生就业难度。

6.毕业实习指导教师知识结构、生产经验有限,难以全面指导学生按照社会需求完成毕业实习,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实践经验与技能。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这样的毕业实习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这些模式现存的主要问题是方式单一、过于集中,不利于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个体、不同用人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的最终目的无法实现,也无法达到农科专业本科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

二、毕业实习改革的总体思路

毕业实习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两个根据一个确定”。即为了提高实习实效性,根据农科类本科毕业生自身实际与职业规划、根据农业植物生长习性,在毕业生明确就业方向、加长毕业实习周期(将教学实践和毕业实习有机融合)的基础上,确定实习方向和实习场所,以提高毕业实习的实用性,为毕业生未来就业提供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1.明确毕业实习目的,做好自身专业与兴趣有机结合的职业规划。农科类本科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去向较多。哪些更适合毕业生,要充分结合毕业生的专业、特长与兴趣点。教师要做好毕业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梳理自身情况,明确毕业实习的重要性,选择更符合职业规划的实习方式。

2.提供多元化的实习场所,更精准地满足毕业生实习需求,以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公司或农业庄园已不再是单单的种植业或养殖业,更多的是同时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及观赏农业或休闲农业的综合性农业企业,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15]。同时,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了对农科类本科毕业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因此,面向多元化社会需求,建立点对点、分散化的毕业实习,依托学校已有的教学基地及其数量众多的“土专家”,与科研院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部门及行政村建立广泛的合作培养,优化评价方式,进而促进毕业生快速走上工作岗位。

三、构建新型农科类本科生毕业实习教学模式

1.提供多维度的毕业实习方向和场所,多元化满足毕业生实习需求。(1)科研合作型。进一步打造培养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研究型人才。农科类本科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科研院所合作培养型毕业实习不仅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学生通过在科研院所参与科研,参加各项试验的观察记载,在试验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实体经营型。培养新型农业经营实体的经营型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如作为湖南省优秀实习教学基地和國家农科教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实习基地,每年面向种子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平台,使学生在基地进行杂交水稻制种关键环节实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公司最先进和行业最需要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实践操作技能和爱岗敬业精神,学生参加工作后适应性强,能够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3)技术推广型。打造服务农业生产一线的技术推广型人才。农技部门是推广农业技术的重要机构,是引进和推广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机具等的主体,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才能全面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并进行技术和方法属地化。因此,农技部门跟帮带式毕业实习,能够让毕业生了解现有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及其方式方法,且在跟帮带过程中运用和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的技术需求,有效提升学生的业务能力和素质。(4)基层综合服务型。培养服务于“三农”的复合型人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是行政自然村,囊括了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涉及面广,需要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而这类人才的培养,具备农业基础知识是首要前提。学生通过了解农村各种组织的运作流程,参与村级事务,深入了解“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品牌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等问题有感性认识和初步了解,方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策略,为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和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2.开展以专项实践为核心的实习方式。为提高学生的毕业实践能力,毕业实习不仅可以通过考虑未来的工作方向和场所的形式,还可以选择通过专项实践的方式提高毕业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将以课题要求为导向,自行选择适合的实践场所,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全环节(生产实践)过程的接触,以开放的形式,由学生自行设置实践体系、做出实践安排、使用设备仪器等,充分将教学理论内容融入实践。这种毕业实习方式,充分发挥了毕业生的实践积极性和能动性,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将知识积累充分转化为实践。

3.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将教学实践和毕业实习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对农科作业全过程的实践参与。教师应以就业所需知识的积累为教学导向,毕业实习是学生进入职场的关键衔接阶段,如果该项工作仅浮于表面又实习很短时间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例如农作物的新品种培养,如果学生的实习仅从种植开始参与月余,学生的实习效果只能停留在对种子植保和萌芽阶段生长情况的认识,很难对整个农作物培育过程有全面的了解,这将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综合考虑学生实习的知识构成需要和时间,根据学生毕业实习的方向提前拟定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知识学习和实习实践积累。同时,为了使实习真正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应尽可能地延长实习过程,可将日常教学实践与毕业实习相结合,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内容相连环环相扣的实践形式,一方面可提高教师的传授过程和学生知识积累的连续度,将教学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习单位对学生有足够的考查时间。

结语

本文在经济社会需求多元化及农业转型期背景下,对农科类本科生毕业实习模式进行再探索,根据学校农科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毕业实习改革的总体思路,并提出构建新型的毕业实习体系,以期助力“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农业人才培养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要求农科院校从教学任务和教学实践入手,并辅之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根据毕业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提供各种毕业实习场所和模式,提高毕业实习的实际意义,为毕业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当然,这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我们将继续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胡黄卿,陈菲莉.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硅谷,2008,(11):62.

[2]段丽君,李国元.地方本科高校农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37-39.

[3]刘犇,刘苏铭.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农科专业办学的困境、挑战与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238-239.

[4]聂志平,张贤木.农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困境和出路[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29(10):71-74.

[5]刘在洲,徐红,李应军.农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局限及改革思路[J].高等农业教育,2011(7):3-7.

[6]范守信.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高等农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6.

[7]闫怡宁.省属高校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6.

[8]王晓丹,张美芬,张利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81-83.

[9]杜卓,刘飞蝶,吴剑峰,等.我校大三藥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观念及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7,28(12):1588-1591.

[10]金越,孙慧君,吕莉,等.多元化模式构建创新型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0):67-70.

[11]张菊平,李秀珍,陈双臣,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园艺专业毕业实习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8):140-141.

[12]卢碧玉,马志军,杜卓,等.药学本科生在毕业实习前的观念及心态调查[J].广州医药,2016,47(5):57-59.

[13]谢春琼,魏兰芳,张乃明,等.农科院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初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68-71+88.

[14]刘芳,魏战勇,吴华,等.提高农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94-95.

[15]胡宏祥,徐启荣,何方,等.农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2010(2):114-115.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Graduation Practice for Agricultural Undergraduat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ZHENG Hua-bin, TANG Qi-yuan, LI Di-qin, HUANG Min, WANG Wei-qin

(College of Agronom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 and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graduation practice, such as the mode of graduation practice is single and too concentrated, and it cannot meet the talent needs of different majors, different students and different employer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face the needs of the diversified social needs, establish a point-to-point, decentralized, targeted and more professional graduation practice mode, and make some adjustments in the teaching planning and practice courses of our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employment. We should rely on the existing teaching bases of our university and a large number of “local experts”. We should work together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partments and villages to jointly establish a graduation practice mode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substantial operation, the technology promotion and the grass-roots comprehensive service, optimize the evaluation method, so as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undergraduates; graduation practice; social needs; rural revitalization

猜你喜欢
毕业实习社会需求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工科专业生产(毕业)实习体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浅谈高校药学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
基于过程方法的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