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里的“中华情”

2022-07-19 13:23马欢
乐器 2022年7期
关键词:胡琴二胡音乐会

马欢

2021年7月9日,时值盛夏,塞上江南凉风习习,宁夏银川河姆渡音乐厅座无虚席,观众们翘首期盼这场期待已久的音乐会。期待的原因有二:第一,近年来,全国范围内胡琴新作品层出不穷,宁夏偏安西北,就地域来说,在宁夏本土创作的胡琴作品寥寥无几,音乐会作品中有两首是何皎以宁夏本土音乐及故事素材为主体的新作。第二,音乐会作品全部为原创,是何皎多年来致力于二胡教学、演奏与科研的成果,其中何皎学生的创作与演奏也集中体现了她优异的教学成绩和“助人成才”的教学理念。整場音乐会激情澎湃,细腻流畅,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花儿”声里谱新篇

何皎师生胡琴新作品音乐会由两部分组成,风格迥异,颇具特色。一共演奏了8首作品,其中有两首是何皎亲自创作并演奏,其它作品由何皎编排,学生创作并演奏。

《花儿·弦语》创作于2020年,以“花儿”作为旋律主基调。作品由引子、快板、广板及尾声组成,曲调既清新甜美又热情奔放,表达了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宁夏各族儿女努力建设美丽新宁夏意气风发和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产生于明代的民歌种类“花儿”,因其深厚的民间土壤,豪迈的演唱特点,喜闻乐见的演唱形式,深受西北人们喜爱,经久不衰,至今仍然流行于陕、甘、宁一带。花儿音乐自由奔放,乡土气息浓郁,唱腔变化多样。“花儿的旋律衬腔比较丰富,气息悠长,旋律线起伏跌宕,富有层次感。①”近年,用花儿素材创作改编的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逐渐登上舞台。花儿曲调丰富多样,唱腔自由,衬腔很多,但是受民族乐器定弦和演奏法的制约与限制,“花儿”素材的声乐作品居多,民族器乐作品却数量甚少。《花儿·弦语》的创作是何皎将二胡演奏与民族音乐相结合的尝试,将二胡演奏技法融入“花儿”声中,通过二胡特有的滑音与揉弦将“花儿”唱腔演绎得惟妙惟肖。音乐会上,何皎的气息与运弓配合默契,在不同的节奏中转换自然,通过滚揉与压揉的结合运用,使得旋律演奏更具流动性。这首作品演绎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为主要的是她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

曾几何时,地处西北角落的宁夏贫瘠荒凉,是一批批支援宁夏的人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把这里建设成美丽富饶的“塞上江南”,这些功劳不仅不能忘记,还要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歌颂他们,教育我们的后代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点滴。《韶华》,就是为支援西北建设的人们而作,表达了作者对全国各地支援大西北建设并贡献自己青春年华的父辈们的敬意。整首作品旋律悠长,既充满斗志又略带对失去年华的感伤。何皎在创作这首作品时说道:“我的父辈来自水乡江南,当年为响应祖国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在宁夏落地扎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像我父辈这样的人还很多,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宁夏的发展日新月异,宁夏已成为父辈们的第二故乡,我要为他们的奉献精神点赞。”慢板像是一位老者对自己年华逝去时内心的一种惆怅,快板表达了热情洋溢、不畏艰难的奋斗历程,散板表达了心中志存高远的理想境界。何皎演奏感情真挚,技法娴熟。慢板部分运弓扎实,音色深沉内敛,快板部分充分显示了何皎扎实的基本功,颗粒分明,音色灵动透亮。在乐曲180~199小节的演奏中,何皎运用了大量的滑音及滑揉技巧,通过合理的分句与力度表达,将此乐段彷徨与呐喊的情绪表达得十分准确。

这两首作品无论从题材上还是从创作技法上,都是在传统基础上对二胡作品的创新。修海林先生曾经说过:“民族器乐的传承,首先是风格的传承。尽管每一代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有所创新,但是对一种具本源意义或流派意义的风格来说,掌握得越好,了解得越透彻,也就会在向其他风格、流派的学习中,更懂得借鉴和学习。②”这句话,不仅是对胡琴音乐的评价,更是对所有民族器乐作品的启示,即无论如何创新,要尊重传统,不能丢弃传统,创新要建立在传统基础上,作品有了深厚的根基,才能够长久。自古以来,经典的作品都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特点才堪称“经典”。何皎的这两首作品亦如此,技法和风格既保留了传统,又有自己的创新,并且把传统与传统紧密结合,即将“花儿”传统民歌与传统民族器乐二胡联系起来,在“花儿”声中谱写了胡琴新曲,这也是本场音乐会一大创新与亮点。

二、“民族”琴韵弓弦吟

音乐会中的第二类作品也颇具特色,是以我国几个民族音乐为素材创作的新作。

《美丽的白云》,原是纳西族传统音乐中的挽歌,来源于纳西古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沙细乐,体现了纳西族人“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生命理想。“纳西族源于古代的氐羌部落集团,是从西北高原迁徙到西南高原的。③”“‘白沙细乐’原是纳西族木氏土司府中的礼乐音乐……‘细乐’即‘丝竹乐’,汉语译作‘白沙细乐’。明初时大量中原移民迁入云南,将中原各地的音乐文化带到了云南,演变成为云南彝、壮、傣、纳西等各民族的土司礼仪音乐。文献所载曲目,多与元代南、北曲以及明代的时调小令曲牌相同。④”能够将胡琴与纳西族古老的“白沙细乐”结合起来创作的作品少之甚少,曲作者用它创作了这首胡琴四重奏,以原曲的曲调为主题,中部又有舞曲风格的小快板段落,用丰富的音乐语言表现了纳西族歌唱生命的赞歌。同时,也是胡琴类作品创作风格方面的探索与创新。

作品开始段落的织体和主题是模仿纳西族传统多声部民歌白沙细乐的形式。在演奏这个特征性的段落时,首先需要四个声部的演奏员具有相同的内心节奏律动,和在演奏时有效的交流,从而保证八分音符节奏运动的平均和规律。第二,针对每一位演奏员,在演奏连续二八节奏连线的节奏型时,右手运弓的弓段较短,换弓较频繁,需要通过手腕来微观调节弓速来减少换弓的痕迹。短弓段与换弓技法的结合可以塑造出连绵不绝的运动感,符合音乐性格的特点。

在乐曲的17~24小节,一声部与四声部都以跳音的技法演奏。一声部演奏的音区处于旋律线条之上的高音区,通过高音区的短促音符来作为旋律的调色,为线条状旋律增加明亮、跳跃的色彩,所以在演奏时需要右手手指对弓毛的弹性力来控制弓子。而四声部的跳音位于低音区,作为旋律线的支撑,需要演奏员右手手臂的稳定力量来演奏跳音。

《吉祥欢歌》是一首藏族音乐风格的胡琴四重奏作品。乐曲围绕着藏族的民间歌舞——锅庄,运用抒情的曲调表现人们心中美好的期盼,也用欢快跳跃的节奏描绘了藏族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图景。作品具有藏族锅庄舞曲风格的特色主题,节奏整齐而快速。这样较长时间的快速分弓乐段在弓法上需要通过手腕与前臂的配合,使力量在延续中又有顿挫,从而在准确演奏出短促节奏型的同时,又能保证乐句整体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小快板的速度要求左手在换把时做到快、准、稳,这需要手臂和虎口对换把距离的精准把控和熟练度。旋律中音区的大跨度变化可以靠右手的换弦技术来便易地实现,但同时要求演奏者换弦时右手中指向外顶弓杆,无名指向内压弓毛这样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灵活快速转换来达到换弦无痕、清晰的效果。

以乐曲57小节为例,高胡、二胡1声部同度演奏旋律,二胡2与中胡则以短促的十六分音符点出旋律重音。这样点线交织的重奏织体需要四个声部演奏员间的默契配合。对于点重音式的演奏,要求演奏员右手手腕带动前臂拉出瞬间的爆发力,同时控制弓段的长度在较短的范围之内,这样可以达到在有爆发性的同时,又不会让音量过强,干扰到主旋律的主导地位。

《花打令》是朝鲜族传统舞曲,所用曲调属于朝鲜族传统民谣中的“抒情谣”。作品用胡琴三重奏的形式表现了《花打令》歌词中所描写的“绚丽多彩的话,仿佛对你嫣然一笑,处处盛开爱情之花。”

《草原的诗》是一首蒙古族音乐风格的胡琴四重奏作品。乐曲开头运用了蒙古族传统民歌中长调的元素,缓慢悠扬;中段主题融入了现代元素的音程与节奏,快板用短调整齐紧凑的节奏表现人们骑马驰骋在草原上热情洋溢的景象。1~18小节的第一段落整体是在弱的力度下展开。营造这样开阔、安静、辽远的意境需要将长音持续通过气息和手腕的调节来达到稳定又不刻板的效果。演奏者此时气息速度如运弓速度一样缓慢,且如演奏力度一般较弱,另外,手腕的出和收的动作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换弓的痕迹,使整体情绪统一。

作品中也通过胡琴三度打音的左手技术来模仿内蒙古民歌中颤音的特色演唱方式。演奏三度打音时,演奏者左手指距增大,为了使打音更生动,避免机械化,可以加入微小的向上抹音的手法,来模仿演唱中的滑音。

在作品37小节之后,中胡的两个声部负责加强节奏律动,此处的八分音符演奏的弓段并不是均等分,应在每小节第一个音处用稍长的弓段点明重音,与后面音符做出微妙的长短对比,从而避免让固定的节奏型循环陷入机械化的重复效果。

《再唱阿里郎》是著名的朝鲜族歌曲,此篇再唱阿里郎是一首胡琴四重奏作品。向各位前辈致敬,分别用二胡、高胡各一把代表阿里郎故事中的男女主角,一把中胡表现强权地痞、另一把高胡代表四起的流言。全曲由“情”“侵”“追”“诚”四个主题构成,表达人们不畏艰难捍卫美好生活的决心,对情郎的思念以及忠诚爱情的向往。

《巴郎达》是一首新疆音乐风格的胡琴四重奏作品,是纪念69岁的新疆奇台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养育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而作。乐曲开头运用了“龟兹乐”音乐元素,独奏乐句浅浅述说表达孩子们对母亲的思念。主题四重奏不同段落的展开表现出阿尼帕老人抚养孩子们的艰辛,孩子们童年成长的美好时光以及像太阳一样热情的“金马赞”精神。同时也表达出民族团结是和谐之花的美好祝福。

这几首二胡重奏新作是何皎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案例,两位二胡演奏背景的研究生执笔创作。民族器乐自独立发展以来,就有“创作+演奏”不分家的传统,像:刘天华、阿炳等民族音乐家既是演奏家也是作曲家,创作与演奏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何皎认为:创作与演奏的反哺与提升必须相互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型发展。这6首作品何皎带领学生们反复排练和演奏,从和声、旋律走向、乐句布局、演奏法等给创作学生提出了大量的修改意见,不仅有效且及时地的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反馈,也促使学生在演奏技法和听觉体验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这6首作品在本场音乐会上的演奏,学生们配合默契,演奏可圈可点,时而激昂向上,时而温文尔雅,学生们认真演绎,朴实表达,虽然在技术层面上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但是就尊重原创的角度来看,学生们的演奏还是值得肯定的。

三、一腔热情倾注事业

何皎,北方民族大学教授、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从教近20年,致力于民族器乐教育科学及系统化研究,为适应人才发展需要,近年下大力气建设合奏重奏课程以着力培养器乐专业学生合奏与重奏能力,成立民族弓弦室内乐团——“西夏风”胡琴室内乐团,是北方民族大学民族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她带领乐团及胡琴室内乐团获国内外专业比赛30余奖项。

举办本场音乐会的初衷有四:第一,何皎自己想在音乐创作方面做些尝试,立足宁夏本土素材,创作出两首二胡独奏曲,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当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北建设的父辈们的敬意。第二,本着为人师的角色定位,引導、帮助和鼓励有一定编创能力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以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为立足点,编创出六首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胡琴室内乐作品,且都是胡琴四重奏,不但弘扬了民族文化,还为胡琴四重奏丰富了作品。第三,打通创作与演奏的桥梁,把原创作品植入课堂,让学生参与一首作品从创作到舞台呈现的全过程,提升学生舞台二度创作的能力和编创水平。第四,音乐会胡琴作品以少数民族音乐为创作素材,既反映了各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同时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思想和理念。在作品的演绎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胡琴声拉近了人们,激动人心的音乐让在场的每位演员和观众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何皎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把这份浓浓的“中华情”赋予胡琴声中播撒在我们心里。

以上就是这场音乐会的价值和意义。整场音乐会座无虚席,掌声如潮,展现了当下宁夏胡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看到了胡琴音乐的与时俱进与包容开放。“文化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民乐作为最能够代表中国音乐文化的艺术品种,它的发展关乎中国音乐文化的走向。⑤”同样的道理,音乐会也代表了宁夏胡琴音乐的发展水准和方向。总之,音乐会不但展示了何皎的演奏和教学水平,更突出了何皎对专业的执着和热爱。

注释:

①江明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②修海林.承师风学本源行民族风---张尊连二胡独奏音乐会随感.[J].人民音乐.1994.12期32页。

③④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97

⑤智凯聪.弦舞飞扬 浓情贺春——记吴玉霞、宋飞民乐民家新春音乐会.[J].人民音乐.2021.4.28

猜你喜欢
胡琴二胡音乐会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胡琴
二胡悠悠
失败的音乐会
官中胡琴与角儿胡琴
当代语境中民国胡琴之多维品鉴
一把二胡
森林里的音乐会
新年音乐会
诗的精灵,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