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优化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2022-07-19 09:35黎红
高考·中 2022年3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高中化学

摘 要: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当中,化学作为一门学生必修的科目,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物质之间的转化,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理解事物的根本变化内涵。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之下,由于高中阶段的竞争过于激烈,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供学生进行完成。然而,这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作业设计模式,势必会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点探究“双减”背景下优化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高中化学:作业设计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和落实,教学理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当中,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对于作业的理解情况和完成情况,同时也更加关注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体验情况。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学生的学习负担,设计出更加利于学生理解和高效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教师就应当积极探索新型的作业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笔者就从以下几点探析,“双减”政策下优化高中作业设计的有效方法。

一、“双减”政策下优化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作用

仔细分析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由于受到以往教育的影响,化学课堂仍然以传授式和教授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在教授完知识之后,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纸面和练习类的作业,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这种作业的形式虽然有一定作用,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但对学生而言需要消耗大量的课下时间,进行完成作业。这种作业设计的方法,明显没能兼顾到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的长远发展。而在“双减”政策当中,明确指出了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因此,教师需要探寻新型的作业设计方法,在减轻作业量的前提下,让学生主动发掘知识,理解知识。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之下,当前的作业设计正向着高效化和趣味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学生成长和学习而言,具有重要且切实的意义。

二、“双减”政策下优化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方向

(一)作业设计的内容应当向着难度适宜发展

“双减”政策对作业的要求包含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双减”政策对于作业量上有着明确的规定,它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够布置过量的作业占用学生课余时间。其次,“双减”政策对于作业难度上也提出了要求,它要求教师不能设计过多困难的作业,影响学生的思考。基于这两点,教师应当明确,当前的作业设计应当向着难度适宜、数量适中的方向发展,在控制作业量的前提之下,保证作业的难度适合学生完成。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也应当兼顾到作业的数量,要布置典型且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来强化学生的知识点。让学生在难度适宜和数量适中的作业当中,稳定提升自身的化学水平,真正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对于当前教学的要求,在拓宽学生视野的情况下,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作业来满足学生成长,体现出“双减”政策核心的育人思想。

(二)作业设计的内容应当向着趣味丰富发展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上,低效的化学作业往往是机械式单一的练习作业。在低效的作业练习中,学生的思维不能够打开,阅历也不能够增添。这对学生长远学习化学和认知化学而言是极为不利的。而“双减”政策明确指出了要在课堂当中设计新型有趣的作业,多利用探索性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增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当明确化学作业设计内容应当向趣味丰富的方向发展。不仅要使用纸面问答性的作业,还要采用探索合作交流沟通及体验挖掘式的作业,来构建立体式的作业内容。在了解学生喜好的情况下,结合当前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知识点和事物,让学生亲自动手,彼此进行互动,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作业。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压力的情况下,促使学生以自身发展性的思维和探索性的思维去寻找化学知识,真正让多样化的作业起到强化学生化学水平的作用。

三、“双减”政策下优化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设计难度适中的化学作业

在落实“双减”政策为学生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设计难度适中的化学作业让学生完成。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可以从作业的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基于单元内所学的知识和內容,对于作业内容进行有机控制,选择一些典型且包含知识点较多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完成。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复习和巩固自己已学习过的知识,以这种方式能够发挥作业设计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1]。

例如:在进行教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章节时。因为本章节是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当中电子的转移情况和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以一个最简单的化学反应作为课堂导入的内容,给学生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比如说,以最简单的氢氧结合生成水的反应来讲“氧气在氢气当中安静地燃烧,瓶口处产生白雾。在这个反应的方程式里2H2+O2=2H2O。氢气作为还原剂,氧气作为氧化剂。其中氢原子的电子向氧原子进行转移,氢原子失去电子之后变成H+,而氧原子得到电子之后变成O2-两者结合生成水”。在以最简单的反应给学生讲解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作业,让学生找出几个氧化还原反应是利用单线桥和双线桥的方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整个过程。利用这种作业,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的知识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二)设计实验操作的化学作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在化学当中有很多化学现象及其化学反应原理都需要用实验进行展示。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落实“双减”政策当中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要求。教师应当设计一些实践操作的化学作业,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阐述自身的感悟,找到化学反应的实际本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例如:在进行教学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给学生着重讲解氢氧化铁制备胶体的原理。比如说“Fe3+具有极强的水解能力,能够在中性或弱碱性的溶液当中进行水解。水解生成Fe(OH)3。同时,Fe3+呈现红棕色。”在给学生讲解完这部分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布置实验类的作业,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制作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学生将蒸馏水煮沸,然后再加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随后缓慢进行加热,当出现红褐色的物质时停止加热。此时所得到的棕红色液体即为氢氧化铁胶体。在这个实验当中,学生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得到的是沉淀而不是胶体。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可能是因为学生加热的时间过长,导致胶体聚沉,或者是在加热的过程中进行了搅拌,导致了胶体的聚沉。抑或是氯化铁的浓度过高或过低而导致胶体难以形成的问题。以这种实践的作业,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

(三)设计层次分明的化学作业

布置层次分明的化学作业,能够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学习的知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要明确高中阶段学生化学基础的不同,并根据学生的学情不同进行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让学生能够匹配到与自己能力相吻合的作业内容。教师鼓励学生在探索作业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取新的感受和体会,这种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2]。

例如:在进行教学“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的时候,为了兼顾到学生的化学水平和化学能力,教师应当设计不同难度和不同类型的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种类型的作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完成。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硫的基本特性。如“硫的物理特性,颜色气味或者简单的化学特性。”而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寻找有关硫化学性质展现的方程。如“S+O2=SO2,S+Fe=FeS2。”而对于基础较好,认知能力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体现硫性质的小反应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进行演示硫的实验,观察学生对于硫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这种难度不一、类型不一的作业,能够显著提升化学作业设计的作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四)设计开放探索的化学作业

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最起码的课内知识,还要让学生深入生活感受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为此,教师应当在落实“双减”政策为学生作业减压的路途上,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给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探索类的化学作业。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关于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从生活出发,结合文本当中的知识找出答案,最后再进行知识迁移,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教学“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这一章的时候,由于铁这种金属元素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都能够接触到,学生对于铁的性质都有着自身主观的理解,为此教师就应当在课堂的开始,给学生着重教授铁的基本性质,然后再让学生将这些性质运用于生活当中解释一些现象。比如,“铁是一种变价金属,他常见的价态有0价,+2价,+3价,以及+6价。生活中的铁块往往都是0价的铁。在弱氧化剂的氧化下,铁呈现+2价。强氧化剂反应下的铁,呈现+3价。在高铁酸钠或者这种物质当中铁呈现+6价。”在给学生讲解完这些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实际性的作业:让学生去寻找在自然反应当中铁生锈的原因及铁锈主要是由哪种物质构成的,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找到铁的反应并理解铁元素的变化过程。以这种开放性的作业,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设计实践性的化学作业

化学知识存在于人类生活当中的每一处,从这里可以看出化学知识的实用性比较强。然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当中较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便是实践,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从而使学生对化学在生活中产生的影响有更深刻的了解。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作业时,要在作业中融入化学的基本特征,促使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逐步得到加深,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对化学问题展开分析,教师还应该确保作业的实用性,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例如:教师在对“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在对该实验进行作业设计时,首先要求学生对微弱电流的形成过程展开探究,那么有学生选择蜂鸣器,有学生选择了发光二極管,从而整个实验过程变得极其热闹,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到激发,进一步使课堂效率能够有效得到提高,还能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提高,促使学生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六)设计总结性的化学作业

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自学的策略以及方法,以此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在学习完一节新课后,教师应该布置总结性的作业,要求学生试着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教师可以对有提示、有指导的小结性作业进行布置,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例如:教师在对“苯酚”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以下的小结性作业:教师展开列表分析乙醇和苯酚的结构与性质,如色态、溶解性、与HBr、与溴水、与Na、与FeCl3溶液、与NaOH、脱水反应等。教师在对“晶体结构”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对以下总结性作业进行设计:如何能将晶体的类型与性质判断并推测出来?如何能够将晶体所对应物质的化学结构判断出来?教师在设计总结性的作业时,要试着设计成表格,填充式或加入必要的提示语,避免学生写出过于简洁的小结,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不断落实的今天,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在切实履行“双减”政策的要求下,积极探究一些合理的作业设计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也应当明确当前高中化学课堂当中作业设计的不足,通过自身新颖有趣的作业设计方法,去进行开拓和革新。在真正激发学生作业完成兴趣的前提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带着思考性的眼光和总结式的眼光看待作业,以此来实现学生学习化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武博.高中化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探讨[J].新课程,2021(41):34.

[2]陈桂兰.优化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读写算,2021(24):163-164.

作者简介:黎红(1976— ),女,汉族,福建浦城人,福建省浦城县第三中学,中级职称,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