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相关因素对胃癌旁肿瘤沉积的预测价值

2022-07-19 02:12高涵陈伟志雷振徐娜王巧丽
放射学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病理学影像学胃癌

高涵,陈伟志,雷振,徐娜,王巧丽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1]。目前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有TNM分期、HER2状态、残存病变(R0、R1、R2)、肿瘤部位、年龄、切除范围等[2]。在结直肠癌中,肿瘤沉积(tumor deposits,TDs)被包括在TNM分期中,因为其已被证明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3-4]。并且,术前准确地判断TDs对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但由于证据有限,TDs在胃癌TNM分期中的价值尚有争议。在第8版AJCC癌症指南中,TDs被认为是原发癌淋巴引流区内的不连续的肿瘤结节,其内没有可识别的淋巴结组织、血管或神经结构[6]。多项研究表明,TDs阳性的胃癌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7]。目前CT影像学检查在此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主要探讨CT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对胃癌旁TDs的预测价值,旨在为临床诊疗及患者预后评估提供更多帮助。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癌126例,其中男87例,女39例,年龄45~92岁,平均(63.8±8.2)岁,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贫血、消瘦,部分患者出现黑便、呕血等。收集所有患者的CT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入组标准:经手术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胃腺癌;患者术前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CT平扫、动脉、静脉及延迟期扫描均为薄层扫描,并将所有图像上传至通信系统PACS;患者术前未进行放疗及化疗;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包括原发肿瘤、TDs或淋巴结。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非胃腺癌患者,如鳞癌、神经内分泌癌等;临床病理资料缺失;CT图像伪影,无法进行后处理;肿瘤最大厚度<5 mm,肿瘤体积较小,影响兴趣区(ROI)测量;合并其它恶性肿瘤及相关治疗史。

2.CT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在根治性胃切除术前接受CT检查,为了确保胃腔充分扩张,检查前禁食至少6 h,在检查前10~15 min肌肉注射山莨菪碱(654-2)20 mg,并饮水1000~1500 mL。采用Philips 128排CT,在单次屏气期间,扫描范围为膈顶到脐平面,患者处于仰卧位。平扫(0 s)后,检查员使用自动注射器以2.5~3.0 mL/s的流率向患者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碘伏醇(350 mg I/mL),剂量1.5 mL/kg。注射对比剂后,分别在40、70和240 s获得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图像。图像存档并上传至PACS系统。

3.图像分析及影像资料获取

由2名具有腹部影像学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从事影像诊断工作20年及5年)选择肿瘤最大层面并进行分析,若不能达成一致,双方讨论决定。窗位(WL)和窗宽(WW)分别设置为60 HU和360 HU。2名医师在显示原发灶最大层面的截面上手动勾画兴趣区(ROI),ROI距离肿瘤边缘1 mm,不包括血管结构、坏死、胃腔、伪影。记录平扫、动脉、静脉及延迟期ROI的CT值。此外,为了消除对比剂差异等混杂因素,两位医师还在同一层面上测量了主动脉的CT值,并算出校正后的CT值比值R、R动脉期、R静脉期、R延迟期,ROI的选取范围约90 mm2。算法如下:R为平扫期肿瘤最大层面CT值/平扫期同层主动脉CT值;R动脉期、R静脉期、R延迟期为(增强各期最大层面CT值-平扫CT值)/增强各期同层主动脉CT值。

评估内容包括:①术前肿瘤T分期(参考第8版AJCC胃癌指南);②静脉期肿瘤强化是否均匀(本研究将静脉期肿瘤内斑片状低强化区面积高于同层面肿瘤面积的25%视为不均匀强化);③横轴面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肿瘤最大层面校正后各期CT值比值。

4.术前临床资料、术后病理学资料获取

由1名放射科医师查阅患者的电子病历获得相关临床特征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和CA12-5、甲胎蛋白(AFP)以及病理学指标(病理学N分期、脉管侵犯及神经侵犯)。

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位阅片者之间的一致性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ICC值≤0.2表示一致性差,0.21~0.40表示一致性一般,0.41~0.60表示一致性中等,0.61~0.80表示一致性较好,≥0.81表示一致性很好。计数资料采用χ2或Fisher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旁TDs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多因素变量预测TD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 果

1.CT影像学表现一致性分析

两名医师测量的影像学T分期、肿瘤厚度、静脉期强化是否均匀、R、R动脉期、R静脉期及R延迟期的ICC值分别为0.887(0.839~0.920)、0.889(0.842~0.922)、0.894(0.849~0.925)、0.886(0.838~0.920)、0.956(0.938~0.969)、0.917(0.882~0.942)和0.946(0.924~0.962),均大于0.81,测量结果一致性很好,选择高年资医师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TDs与CT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126例胃癌患者中,TDs阳性患者35例,检出率为27.8%。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像学T分期(图1~4)、静脉期肿瘤强化不均匀(图5、6)、术前CEA、病理学N分期及脉管侵犯与胃癌旁TDs相关(P<0.05,表1、2),而肿瘤静脉期厚度、平扫及增强三期CT校正值、性别、年龄、CA19-9、CA12-5、AFP及神经侵犯与胃癌旁TDs无关(P>0.05,表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像学T分期(OR=5.196)、病理学N分期(OR=5.259)及脉管侵犯(OR=3.991)是胃癌旁TD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表3)。

图1 T2期胃癌。肿瘤侵犯固有肌层,浆膜面完整(箭)。 图2 T3期胃癌。肿瘤局部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箭)。 图3 T4a期胃癌。肿瘤侵犯浆膜,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箭)。 图4 T4b期胃癌。肿瘤侵犯浆膜及邻近器官(箭)。 图5 静脉期肿瘤强化均匀(箭)。 图6 静脉期肿瘤强化不均匀(箭)。

表1 TDs阳性组与阴性组的CT影像学表现单因素分析 [n(%)]

3.ROC分析结果显示

影像学T分期预测TDs的AUC为0.68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91.4%、45.1%。病理学N分期预测TDs的AUC为0.72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77.1%、67.0%。脉管侵犯预测TDs的AUC为0.73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85.7%、60.4%(图7)。

表2 TDs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单因素分析 [n(%)]

表3 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多因素分析

图7 影像学T分期、病理学N分期及脉管侵犯预测TDs的ROC曲线图。

讨 论

TDs最早由Gabriel在1935年于直肠癌中发现[8],经Puppa等[9]报道,TDs不仅限于结直肠癌,而且在其他类型的肿瘤中也很常见,包括胃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许多研究显示[10-11],TDs的存在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其可以作为胃癌疾病进展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指标。本研究中TDs的发生率为27.8%,符合既往研究TDs的发生率10.5%~35%。研究显示[11],T分期越晚,出现TDs的风险性则越高。随着恶性肿瘤的不断发展,肿瘤穿过肌层,突破浆膜层,并发生血管侵犯从而导致这一结果。Anup等[12]研究认为TDs的形成与T分期有着密切的关联并认为TDs更适合被认为是浆膜侵犯的一种形式,建议将TDs纳入TNM分期的pT4期中。丁平安等[11]研究也显示T分期是TDs的独立预测因素,本文CT影像学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结果与之相符。由此可见,CT影像学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可以为预测TDs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T分期愈晚,则表明患者发生TDs的风险愈大。

有研究显示[13],随着N分期的增加,TDs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一致。胃周淋巴管丰富,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的常见转移途径,这可能与TDs的发生密切相关。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TDs的发生和脉管侵犯有着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从TDs的形成来讲,Belt等[14]认为TDs可能反映了“中转转移”,即癌细胞由淋巴管扩散,开始生长并在到达最近的淋巴结之前形成TDs。Puppa等[15]则认为TDs起源于淋巴结转移的包膜外扩展,TDs首先侵袭邻近淋巴结,受侵淋巴结的癌细胞向外侵犯邻近血管、神经及淋巴管,进而增殖、播散形成TDs。另有研究显示[15],无论是否发生血管侵犯,肿瘤中TDs的分布相似。该研究认为TDs可能是一种累及血管和血管周围结构的新生、截然不同的破坏性侵袭。虽然现在无法确定胃癌旁TDs是何来源,但可以确认的是,TDs的发生与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当肿瘤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肿瘤生长快速,血液供应不及时,肿瘤则多呈不均匀强化。本研究显示静脉期肿瘤不均匀强化在预测TDs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本研究入组时没有对病灶的大小进一步分层有关。有研究表明,灌注CT对肿瘤血液的评估有一定价值,能否用灌注CT对TDs进行预测分析需要进一步研究[16]。另外,在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静脉期厚度及各期CT校正值与胃癌旁TDs无明显相关性(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胃腔属于空腔脏器,肿瘤的厚度受其充盈程度影响[17]。王志聪等[18]研究显示CT肿瘤体积与术后病理 T、N分期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能否利用CT测量原发肿瘤的体积来预测TDs的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空腔脏器内气体及液体的容积效应也会影响各期CT值的准确性。利用双能CT中碘对比剂含量的区别,来定量分析原发肿瘤的病变情况从而预测胃癌旁TDs是否可行仍有待探究[16]。

本研究显示,影像学T分期、病理学N分期及脉管侵犯可以作为胃癌旁TDs的独立预测因素。相对于胃癌旁TDs在CT影像学的研究,结直肠癌旁TDs的研究则更加成熟。罗锦文等[5]研究显示,CT影像学中TDs病灶多较大,且有分叶、毛刺等形态学改变,其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值及长短径比与转移淋巴结均有差异。后续笔者也将通过术前影像定位、术中结节追踪、术后病理确定,实现结节"一对一"对应,利用CT影像学的直接征象进一步预测胃癌旁TDs的存在,以便为临床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策略和最佳手术类型。

本研究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少,分析因素不够全面,可能不能完全反映TDs与CT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TDs在影像学T分期、静脉期肿瘤强化不均匀、术前CEA、病理学N分期及脉管侵犯中均有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像学T分期、病理学N分期及脉管侵犯是TDs的独立预测因素。笔者希望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强调胃癌旁TDs在CT影像学和临床病理学中的重要性,尽管胃癌旁TDs的起源及如何纳入TNM分期尚有争议,但TDs的存在确实预示着患者预后不佳,不应被忽视。

猜你喜欢
病理学影像学胃癌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胃癌筛查首选胃镜
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