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湿地保护中的智慧

2022-07-19 09:35
中国科学探险 2022年3期
关键词:六盘水市六盘水候鸟

“在过去,这里一下雨湖水就是浑浊的,到了旱季又会干涸,附近山上都是光秃秃的。”站在青山掩映、湖水粼粼的明湖前,六盘水市林业局调研员李德贵颇多感慨。据他介绍,这片湿地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遭到破坏,自明朝就有记载的湿地生态满目疮痍。那么,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又是如何恢复到如今的绿水青山好风光?湿地保护背后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智慧呢?

湿地做城市之肺

明湖国家湿地公园是由河流、库塘、森林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明湖村,距市中心仅2公里。规划总面积197.7公顷,主要包括龙贵地水库、窑上水库、水城河窑上水库至党校段、明湖湿地及明湖小山峡(一线天)等。这里是六盘水中心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乌江上游重要支流水城河的源头。

面对满眼绿意,难以想象这里一度石漠化严重,本该被森林覆盖的山丘,曾经中层是耕地,下层的树被砍光,空气质量也随之受到影响。据六盘水市林业局调研员李德贵介绍,“我们六盘水海拔高、气温低、土层极薄,导致树木生长缓慢,一旦遭到破坏,恢复比较困难。”

明湖国家湿地公园

为了恢复明湖片区的生态,还自然以本来模样,自2000年后,明湖片区开始退耕还林,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六盘水人从无到有重新培植起围绕明湖的森林带。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工作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的,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根本宗旨,“在培植树木的时候,我们种植了乔木、灌木、草本,达成乔灌草结合,所以生态比较稳定。现在90%以上都被森林覆盖了,春天金黄色的山苍子开花,秋天红枫层林尽染,已知的野生动物有白天鹅、大雁、豹猫、蛇等50余种。”

虽然如今的明湖部分片区已经被划定为保育区,但依然在节假日对游人开放,使得居民们也能深切体味到大自然的美妙。据了解,六盘水市森林覆盖率正在以每年2.5%的速度持续增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目前已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生物治理,寻求新的平衡

行至明湖小山峡片区,一道笔直的景观桥高高架起,这是整个明湖湿地公园少有的几处人工游览设施。“我们的湿地公园不像城市公园具有大量的游乐设施,甚至不提供游船,要让湿地自身能够形成一套自然的水生态系统,这个过程中是不可以有过多的人为干预和打扰的。”六盘水市钟山区自然资源局正科级干部何杉参与明湖湿地生态恢复的建设工作多年,他简洁地总结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宗旨是优先为生态服务,为野生动物服务。

明湖国家湿地公园控制范围为1200亩,规划区湿地类型主要是人工库塘湿地和少量永久性河流湿地。整个公园的建设运用叠水设计让水流慢下来,并通过前期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吸水植物,吸收水中富营养的氮、磷等,使水体得到净化,保证湿地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对于此,何杉解释:“让自然做工,而不是过多干预。我们的工作只是为大自然搭建了一个平台,并起到一定的完善效果。”

在科学的生物治理下,2012年至2015年期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种群开始有了好的变化,禽鸟种类不断增加,候鸟每年往来迁徙。至2018年,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入选贵州省第一批省重要湿地名录。

难能可贵的是,候鸟的到来使得公园有机会面向学生进行科普,再由学生辐射家长,引导更多人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园区还努力杜绝游人向鸟类投食,避免破坏野生动物的食物链、影响候鸟迁徙。

以生态为中心的建设理念并不代表着忽视人的感受,明湖湿地公园的绿化在为六盘水市带来良好的居住环境外,也为居民们带来良好收益:吸引游人带动了周边的餐饮、住宿繁荣发展;公园在湿地的日常管护方面提供一批岗位,雇用当地居民、贫困户等参与进来,真正做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猜你喜欢
六盘水市六盘水候鸟
一线光阴入洞中
山的国度
My Room
诗书画苑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艺术风味-我的人生
“洋候鸟”回闽过年
“0”与世界末日
Effectiv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Achiev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rategic Go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