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发展回眸与展望

2022-07-20 00:35李亮
传播与版权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展望

[摘要]文章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的三個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开始至20世纪末(1978—2000年),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恢复发展并进入正轨,教材由“统编教材”到“一纲多本”;21世纪开始至党的十八大(2001—2012年),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加快发展,教材由“一纲多本”到“一标多本”;党的十八大之后(2012年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数字化背景下,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进入多维发展阶段。文章回顾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的阶段性发展,既梳理成就、总结经验,又启迪未来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回眸;展望

英语教育和英语教材建设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1951年3月,教育部印发《普通中学英语科课程标准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首次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1],但当时全国大多数中小学都没有开设英语课。在这一阶段,有的学校采用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经过改编的英语教材,也有的学校使用地方自编的英语教材[2]。随后,教育部先后颁布《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强调“外国语的学习对于我们的年轻一代具有重要意义”,由此,英语教育被忽视的局面大大改善。

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编写与出版的头部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师在1956—1958年编写了初中和高中英语教材,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通用的首批自编中学英语教材。同时,很多地方也出版了英语教材,如上海地区编写的《新编初中英语》、北京地区编写的《高中英语读本》等[3]。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我国中小学入学人数稳步提升以及对英语教材的需求逐步增加,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61年出版了一套十年制中小学教材。1963年,在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全日制十二年制新教学计划(草案)》和教学大纲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又组织许国璋等英语专家编写了十二年制英语教材,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该教材未成功出版。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为新中国中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奠定了人才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经历了改革开放开始至20世纪末、21世纪开始至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大至今的三个重要阶段,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在每个阶段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家更加重视教材建设,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和出版也将秉持高要求、坚持高标准、发挥高水平,全力推进新时代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高质量、多维发展。

一、改革开放开始至20世纪末(1978—2000年):由“统编教材”到“一纲多本”

1978年8月,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该会议吹响了外语教育改革的号角。1980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颁布,新的英语教材编写也随之启动,此时的英语教材编写重视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和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训练。20世纪8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依据上述大纲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6册(后修订为4册,供小学最后两年使用)、初中英语教材6册、高中英语教材2册(后修订为3册)。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全国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同年国家成立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并通过了《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该大纲规定了中学英语教学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两个起点,因此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该大纲对此前出版的教材做了修订,并出版了新的高中起点英语教材6册。这套“统编教材”不仅满足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小学教育对英语课本的需求,还稳定了英语教学秩序,并一直沿用到20世纪末,是新中国成立后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套英语教材[3]。这套教材的编写弃用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并受到诸多基于结构主义理论编写的国外原版教材的启发,重视基础知识的输入和基本技能的输出,重视句型操练和语法知识归纳,重视模仿和记忆,注意中文和英文之间的比较[4],是一套体现时代进步、满足时代需求的优秀教材。

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中央鼓励地方在国家指导下编写和选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科书,英语教材逐渐从“国定制”向“审定制”转变,逐渐发展到“百家争鸣”的局面[5]。于是,依据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编写的“一纲多本”的“八套半”英语教材在20世纪90年代纷纷出版,即人教版(六三制和五四制两套)、四川版(六三制)、上海版(六三制)、浙江版(六三制)、广东版(六三制)、北师大版(五四制),以及8所高等师范院校合编版(六三制)和河北版(只有小学部分,所以称为“半套”),而人教版的两套教材在全国使用范围最广。这些教材虽各具特色,但基本上都结合了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编写方法,既强调语法及语言学习,又注重技能训练,目的是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公司合作编写了一套九年义务教育三、四年制初中英语教材,后来为了衔接高中课程,中英专家又合编了相应的高中英语教材。这套英语教材开创了中外专家合作为中国学生量身打造英语教材的先河,且教材编写立足中国实际,具有诸多创新性,全国学生使用人数达到1亿,在当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进步与发展[6]。

二、21世纪开始至党的十八大(2001—2012年):由“一纲多本”到“一标多本”

2001年,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思想,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教材管理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建立编写的核准制度,完善教材审查制度,加强对教材使用的管理。同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提出,“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地依据《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并提出“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小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同时强调“加强小学英语教材的管理”。由此,全国小学纷纷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材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人民教育出版社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与新加坡泛太平洋出版有限公司合作编写并出版了一套4册的小学英语课本,一直沿用至21世纪初。

随着基础教育阶段外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新的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制定也加快推进。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其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规定了课程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且对达到这一能力提出了“九级目标”要求。英语课程标准不仅科学调整了中小学阶段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内容,也积极推动了更加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

根据《2009年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经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英语教材有30种,初中英语教材有10种,高中英语教材有7种。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等20余家出版社参与了上述教材的编写。一方面,这一批英语教材有不少是从小学、初中、高中连贯起来的系列教材(如陈琳主编的《新标准英语》系列教材),落实了当时“一条龙”的教学改革的精神。另一方面,这些新编教材体现了由“教学大纲”到“教材标准”、由“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再到“一标多本”的历史性变革。这些英语教材虽然多样化,但是都基本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注重学科融合,配套资源丰富,并重视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功能—结构—话题—任务”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同时英语教材的版式设计质量和印刷质量相比以往有了显著提高[4]。

三、党的十八大之后(2012年至今):数字化时代多维发展

进入新时代,中小学外语教育改革由“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推进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7],相关专家学者主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打下基础[8]。“核心素养”成为新时代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关键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经过长时间调研和审议,2011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上述两个课程标准统筹考虑了义务教育小学、初中与高中的课程设置,提出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四大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新理念,指引了中小学英语教材的更新换代。这一阶段的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取得了多元化、系列化、科学化和数字化四个方面的成就[9]。

在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中,小学英语教材共有27種,其中一年级起点的有5种,其余为三年级起点;初中英语教材共有8种;根据2017年版课程标准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教材有8种,根据2003年版课程标准编写的普通高中英语教材有7种;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有1种;针对体育学校编写的初中英语教材有1种。胡壮麟、龚亚夫、陈琳、王蔷、刘道义等英语教材主要编者都是长期从事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的学者和教材编写专家,他们编写的英语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些教材采取功能、结构、话题和活动相结合的方法,着力提升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注重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融合。这些英语教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和教材数字化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四、新时代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未来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诸多外语人从艰苦开创到积极探索,编写和出版的中小学英语教材由少到多、由借鉴到自编、由规模提升到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材建设之路。然而,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在新时代新发展中也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在教材内容选取、教材研发与出版、教材结构衔接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有所加强,以符合新时代英语教材编写的新要求。

第一,教材内容需要甄选,渗透文化内涵,体现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思政。一方面,英语教材要选取真实、规范、符合时代特点的语料,让英语原汁原味不过时。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材要发挥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作用,不仅要介绍世界多元文化,也要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新一代英语教材应参照2021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要求,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其全面、系统、有机地融入中小学英语教材,多样化地彰显中国元素。

第二,教材研发要发挥多方优势,结合一线优秀教师、学科专家、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和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先进的编写理念,并让英语母语专家参与审读,严把语言关,避免出现错误。另外,教材出版单位也要成为教材研发的组织者、教材编写的参与者、教材出版和发行的主体、教材质量的责任人、教材修订的发起者和教材服务的跟进者。

第三,教材结构要确保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教材的有效衔接,遵循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从语言知识、语法体系、技能发展、情感培养、思想教育、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等方面有机、有序衔接,避免教材难度混乱、内容重复、结构失衡,维护教材的整体性、渐进性、持续性,使教材反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精神,体现学科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英语教材体系。

第四,教材建设要紧跟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教材的研发者、出版者和使用者都要利用好国家中小学网络平台,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数字化并非仅将纸质书转化为电子书,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搭建数字平台、整合数字资源、制作网络课程、创建智慧校园等措施,用数字技术推动英语学科发展,促进教材出版单位在教材的研发、编写和出版过程中革新思路、积极应变、抓住机遇,开创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道义.百年沧桑与辉煌:简述中国基础英语教育史[J].中国教育科学,2015(04):95-133,94,233-234.

[2]刘道义.基础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柳华妮.国内英语教材发展150年:回顾与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11(06):61-66.

[4]刘道义.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英语教材[J].英语教师,2008(10):3-8.

[5]吴驰.回溯与展望: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70年[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9(10):20-26.

[6]中国百年英语教科书研究课题组,张献臣.李雷和韩梅梅,一代人的集体记忆[J].出版人,2015(08):102-105.

[7]王定华,杨丹.人类命运的回响:中国共产党外语教育100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

[8]王定华.改革开放40年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回眸[J].课程.教材.教法,2018(12):4-11.

[9]刘道义,郑旺全.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基础英语教育发展报告[J].课程.教材.教法,2018(12):12-20.

[作者简介]李亮(1981—),男,北京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外语部主任,副编审。

猜你喜欢
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展望
关于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正确处理英语词汇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