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下肢功能:一项三维步态动态分析

2022-07-22 07:30石广林郄淑燕王寒明谭建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步频步态骨盆

石广林 郄淑燕 王寒明 谭建

退变性腰椎侧凸 (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 ) 是一类累及肌肉骨骼系统及人体生物力学改变的复杂性疾患。随着全球步入老龄化,肌肉骨骼系统疾患结构改变,DLS 患病率逐年增高,65 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最高达 68%。此类疾患脊柱严重退变,机体为保持站立位行走启动脊柱 - 骨盆 - 下肢关节代偿机制,尤其是重度退变患者,骨盆重度后倾 [ 骨盆倾斜 ( pelvic tilt,PT ) ≥ 25°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熟悉 DLS 患者下肢功能状态对此类人群诊疗及康复至关重要。

近年随着双平面扫描全身立体放射摄影术 EOS系统用于临床,医师对脊柱畸形患者影像学有了深入了解,但仅限于静止状态下的研究。Yagi 等通过对成人型脊柱畸形患者步态研究发现,静态下人体重心位置与动态下重心位置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纳入 2016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于我院就诊的65 例 DLS 患者,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记录分析其步态特点,进一步深入了解此类疾患生物力学动态变化及下肢功能状态,为临床医师及康复师提供理论基础,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 1 ) 年龄 ≥ 45 岁者;( 2 ) 资料完整者;( 3 ) 经脊柱外科医师确诊,即影像学诊断标准至少满足下列之一者:a.冠状面侧凸 Cobb’s 角 ≥20°;b.矢状面平衡 (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 ) ≥5 cm;c.PT ≥ 25°。

2.排除标准: ( 1 ) 既往有脊柱外伤史者; ( 2 )脊柱手术史者; ( 3 ) 脊柱肿瘤病史者; ( 4 ) 脊柱结核等特异性感染史者; ( 5 ) 强直性脊柱炎者。

二、一般资料

本组共纳入 65 例,其中男 13 例,女 52 例。年龄 45~79 岁,平均 ( 65.47±7.59 ) 岁。所有患者经脊柱外科医师确诊为 DLS。其中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肺疾病、心脏疾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占 52.3% ( 34 / 65 ),吸烟史 21.5% ( 14 / 65 )。脊柱冠状位侧凸方向比 42∶23 ( 左∶右 ),侧弯顶椎分布:L2 例,L10 例,L13 例,L33 例,L7 例。按 PT ≥ 25° 标准,将患者分为重度组 ( 观察组,= 33 ) 和轻中度组 ( 对照组,= 32 )。本研究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三、实验仪器与测试过程

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 VICON,Oxford,UK )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走过程中的运动参数采集。该系统包括硬件 ( 12 个摄像机、多个标记点 ) 及软件 ( 运动组件 )。

试验过程中所有患者着薄上衣、下身穿紧身短裤。由同一操作者对受试者进行培训、指导。受试者佩戴反射标记,依次置于双侧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大转子突起、股骨外上髁、腓骨小头、外踝、跟骨结节、第一、二跖骨趾璞。每个受试者记录10 个步态周期。

四、DLS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本研究采集了所有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评分( healthy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 ),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 及简述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 short-form 36,SF-36 ) 评分,并将 SF-36 分为躯体功能评分 ( 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 ) 和精神评分 ( 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 )。

五、数据记录与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BMI 及基础疾病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0.05 ) ( 表1 )。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wo groups

二、运动学参数

观察组的步长 (< 0.001 )、跨步长 (< 0.001 )、髋关节活动度 (= 0.001 ) 及膝关节活动范围 (=0.001 ) 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但步频显著快于对照组(= 0.013 )。此外,观察组患者第一个步态周期与最后一个步态周期相比,步长 (= 0.01 )、步频(= 0.003 )、跨步长 (= 0.013 )、髋关节活动度(= 0.019 ) 及膝关节活动范围 (= 0.04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表2、3 )。

表2 两组患者运动参数比较 (±s)Tab.2 Comparison of kinematic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三、生活质量评分对照

观察组的腰背部疼痛 VAS 评分 (= 0.012 )、ODI 评分 (= 0.027 )、PCS (= 0.019 );MCS (<0.001 ) 都差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下肢放射痛 VAS评分 (= 0.787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表4 )。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照Tab.4 Comparison of quality-of-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讨 论

DLS 是中老年人群高发性疾病。由于此类疾病患者年龄大,且疾病累及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及人体生物力学等多个方面,因此,相关诊疗较复杂,至今尚无统一定论。尽管保守治疗仍是DLS 患者首选治疗方式,但既往研究报道手术疗效优于非手术方式。关于此类患者脊柱 - 骨盆序列特点已有诸多报道,但此类研究对象都处于静止状态,对于脊柱 - 骨盆 - 下肢整体代偿机制认识有限。重度退变的 DLS 患者常伴髋关节后伸、膝关节屈曲畸形,对于此类患者的诊疗,熟悉其下肢动态功能尤为重要。

三维步态系统具有全面、精确、客观等特点。因此,笔者利用三维步态系统完成了本研究,成功记录了所有 DLS 患者逐个运动学参数及行走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此外,根据既往研究规定 PT ≥ 25°为重度退变患者,其余为轻中度患者,两组患者相关参数对照分析。

一、轻中度与重度 DLS 患者运动参数对照

DLS 患者退变因素及机体代偿因素引发脊柱 - 骨盆 - 下肢一系列改变,始动因素多为腰前凸减小、胸椎平背畸形、骨盆前倾减小、逐渐变为后倾,从而导致髋、膝关节病理改变,出现各运动参数改变。重度退变患者由于骨盆的前倾极度减小甚至后倾,髋臼前倾角显著增加,髋关节过伸,患者为保持直立位只能屈曲膝关节代偿,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下肢功能。本研究显示重度退变患者髋膝关节屈伸度、步频、步长及跨步长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重度患者由于严重失平衡,不得不减慢行走维持机体直立位行走。有研究报道,患者借助手杖后步态有显著改善。

表3 观察组患者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步态周期相关参数比较 ( n =33,±s)Tab.3 The first and last gait paramete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n = 33, x- ± s )

二、观察组患者试验开始与结束时步态对照

DLS 患者整体失平衡,机体处于过度“耗能”状态,加上老年人核心肌群对机体活动影响,随着行走距离增加,髋膝关节屈伸度减小,步长减少、步频减慢。本研究发现重度 DLS 患者第一个步态周期的运动学参数明显优于最后一个步态周期,验证了上述观点。因此,对于重度 DLS 患者诊疗及康复,更应该加强对其椎旁肌的保护。

三、轻重度与重度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照

DLS 患者生活质量低下,临床工作中常用HRQOL 评估,且既往研究也证实了影像学参数与HRQOL 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中重度退变患者躯体功能 ( ODI 评分及 PCS ) 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此类患者遭受了更严重的精神问题 ( MCS,< 0.001 )。主观疼痛感受方面,重度退变患者有更强烈的腰背痛感 ( LBP,= 0.012 ),而下肢放射痛两组几乎无区别,且评分上看似乎患者下腰痛更严重,可能与DLS 患者多伴有腰椎管狭窄症而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

总之,DLS 患者病程中因退变 - 代偿因素导致脊柱 - 骨盆 - 下肢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其步态发生改变。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度 DLS 患者所有运动学参数均有下降:步频减慢、步长及跨步长均减小,且生活质量低下,遭受了更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对于此类人群,在没有手术禁忌证前提下,建议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纠正其整体失平衡状态,术后康复患者加强核心肌群锻炼,增加腰背肌力量,增强机体协调能力。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重度 DLS 患者下肢功能状态,但由于此类疾患的复杂性,仅对其步态监测远远不够,需要大量研究进一步完善上述结果。此外,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单一中心,存有选择偏倚。

综上所述,重度 DLS 患者存在下肢活动功能异常,表现为步频、步长、跨步长及髋膝关节屈伸度均较轻中度 DLS 患者下降;重度患者活动过程中运动参数迅速减小。此外,此类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低下且遭受巨大精神压力。

猜你喜欢
步频步态骨盆
步态识人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痛经,小心是骨盆歪
能充电并识别步态的新设备
耦合振荡子与生物同步理论对现代百米技战术的影响
步态异常,老人病了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江苏省田径队青年女子四百米运动员全程运动学特征研究
中学生100米跑中的步频与步幅
基于NE555的多功能竞走技术检测器的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