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变求新·笃行致远*
——大庆版画发展之思考

2022-07-22 02:00陈秀煜陈彦龙大庆师范学院大庆市文化馆
艺术品鉴 2022年18期
关键词:大庆版画群体

陈秀煜 陈彦龙(.大庆师范学院;.大庆市文化馆)

大庆版画形成发展至今经历了五六十年的时间。从历史的角度看,其发展历程成功地诠释了“民之所向无往而不利”的现实意义。当区域发展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之时,区域文化的发展在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区域文化融入民族国家的发展当中。大庆版画的形成与发展是开内外因作用的结果,即符合天时地利人和。

一、大庆版画的萌芽期

(一)形成与发展的契机

契机之一是时代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国家百废待兴。急需有意义、有特色的题材作为一个典型,在全国范围内发挥影响作用。大批画家积极地走出画室,寻找歌颂新中国,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题材进行创作。

契机之二是发现并开发大庆油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为了摆脱“贫油”的帽子,全国各地展开地质勘探,找油,探油,采油。

20 世纪50、60 年代终于发现大庆油田,并举全国之力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伴随着这场大会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画家们纷纷来到大庆,写大庆,画大庆,大庆题材绘画创作拉开了序幕。

契机之三是党中央的号召。在中共中央“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大庆题材在那个时代具有了典型的代表性,同时大庆题材绘画创作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艺术的大会战”

大庆题材绘画创作初期的活动可以说是在全国范围内“招兵买马”,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参与,因此称之为“艺术的大会战”。1964 年秋,中国石油部党组计划在北京举办“大庆展览”,开展了有组织的早期大庆题材绘画创作活动。以宣传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初期的光辉业绩,成立了美术创作组,黑龙江任组长、白兴荣任副组长,由15 位作者组成,其中有7 名美术工作者来自玉门、辽河、大港、新疆、胜利油田。1965 年,展览工作移至北京进行,人民出版社先后派出了多位画家对展览创作进行指导,张丁、吴冠中率中央工艺美术学院30余名学生协助创作,期间版画家李玉良和一些熟悉版画语言的作者以套色木刻的形式进行了创作,大庆题材的版画作品出现了,我们称之为大庆版画的萌芽时期。

创作活动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极大地鼓舞了创业者们的信心和斗志,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遗憾的是这种良好的势头被按下了暂停键。

(三)早期的风格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党的方针政策引导下,确立了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方向:“革命化、大众化、民族化”。大庆题材绘画就是面向大众的创作,主要是叙事性、再现性的作品为主。由于生产建设需要,作品宣传的目的性很强,并形成了早期的大庆题材作品整体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其画面内容具有感染力,写实的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

二、大庆版画的培育期

(一)大庆版画的奠基者

1971 年美术创作组恢复美术学习与创作,白兴荣、李延斌、于美成、温崇辅、黑龙江、马敬稳、王大为、吴景行、张少杰、苏文艳等作者集体完成了套色木刻样式的组画《大庆在前进》发表于1972 年《连环画报》,并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活页。1971 年以后,古元、李桦、杨先让、宋源文、陈遵三、全显光、晁楣、张作良、张祯麒、杜鸿年等全国著名画家先后到大庆体验生活,对大庆版画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74 年,黑龙江版画领军人物,北大荒版画学派创始人晁楣先生在大庆举办了大庆美术创作班,也进一步加快了大庆版画创作群体的形成。所有这些在那个时期对大庆版画创作给予引领和扶持的版画家前辈们,都是大庆版画的奠基者,他们为大庆版画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大庆本土版画家群体的形成

由于大庆城市建设内部的需求,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和帮扶下,越来越多的大庆本土的版画作者涌现出来,大庆本土的版画家团队逐渐形成。早期的创作人员多数都是业余时间从事创作活动,很大一部分是各厂矿里有美术创作基础和有绘画兴趣爱好的干部、工人或是当地中小学校的美术老师等。虽然群体的组织形式相对比较松散,但是在政府、社会各界的合力作用下,却形成了一个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具有凝聚力的大庆版画早期的创作群体。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大庆题材版画创作具有执念,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经过考验,终成为大庆版画光辉业绩的缔造者。

(三)北大荒版画对大庆版画的影响

在黑龙江版画研究过程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北大荒版画是黑龙江版画的主体,早期的大庆版画创作群体,受北大荒版画影响较大,有北大荒版画形式语言的影子。北大荒版画以表现北大荒的自然风光与下乡青年的劳作、生活场景为主。它改变了我国自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以来,黑白色为主要色彩的版画艺术表现手法,而更多地使用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增强了套色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开创了我国现代创作版画风格流派的新格局。大庆版画作者,将大庆工业题材与北大荒版画的套色木刻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现代工业版画风格特征的大庆地域特色的版画形式。如黑龙江省美术馆馆藏作品,1973 年回眈的版画《油田之夜》,1974 年韩承霖的版画《夜以继日》。

(四)文化思潮的改变对大庆版画的影响

20 世纪70 年代后期,作为时代的反思,出现了“伤痕美术”的概念,从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转向悲情现实主义与平民主义,促进了审美意识的转变,冲破了艺术政治化虚假再现模式,将现代艺术语言和观念纳入其中。“伤痕美术”影响了一大批年轻艺术家的创作观念,从此艺术创作个性化的时代开始了,也正是这个时期,大庆题材绘画创作整体面貌也进入了新的历史转折时期,从叙事、再现艺术转向了绘画本身的审美语言的研究,更多的个性化的、抽象的语言符号出现在版画当中。

三、大庆版画的成熟期

(一)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和研究

20 世纪80、90 年代大庆题材绘画创作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大庆版画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此时频繁的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和研究也促进了大庆版画的发展。1980 年古元访问大庆油田,与大庆创作者进行座谈,并做了“美术创作规律与其他”的专题讲座;1984 年,大庆版画十余人的作品首次以群体面貌出现在国家级和省级举办的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当中,并获得好评。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印证了这支队伍的艺术风格有了较成熟的发展,印证了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思想情怀紧跟时代潮流,已经融入现代艺术语言和观念的专业版画创作团队体系当中,成为其中的一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的艺术家们多次莅临大庆进行创作指导,为进京展给予很大的帮助,中国版画家协会组织国内著名版画家、美术理论家在大庆召开“全国工业题材版画创作观摩研讨会”。1986 年,晁楣、范垂宇两位先生在大庆举办版画创作班。几十年间,大庆工业版画从无到有,再到拥有独特的“大庆”工业文化符号,在国内外版画展览中占据一席之地。1987 年大庆版画叩开了中国美术馆的大门,此后迎来了大庆版画创作的春天,陆续有140 余幅作品入选全国性展览,其中有二十多幅作品分别获得国家级金奖、银奖、铜奖等奖励,并被中国美术馆和人民大会堂收藏。在此期间,先后230 余幅作品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黑龙江省美术出版社还出版了《大庆版画集》,与此同时,大庆版画也走出了国门,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展出,多幅作品被国外的画廊、收藏家收藏。

大庆市政府成立后,1990 年大庆市在地市级城市中率先成立了版画院,从此有了专业的机构,对版画家的创作给予大力的支持,使大庆版画创作影响力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1993 年,大庆被文化部命名为“版画艺术之乡”。同年大庆版画院首任院长范垂宇先生,在全国文艺群体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大庆版画群体的一员,代表黑龙江省介绍了版画群体的创作经验。从此大庆版画成为大庆的一枚文化名片,也是黑龙江版画的一支重要队伍,肩负起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任。可以说此时是大庆版画最辉煌的时期。

(二)大庆版画的传承与发展

进入21 世纪,大庆版画创作群体依然延续着20 世纪的整体面貌,在传承和发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以及大庆地域文化内涵方面,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在国内外大展中屡获嘉奖,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2019 年是我国的“大庆之年”,全国各地的文艺创作活动都紧紧围绕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而展开,而这一年也是大庆油田发现60 周年、大庆建市40 周年的重要年份,大庆版画群体围绕这些重大主题结合大庆题材开展了积极地创作,多人在各级美术展览中获奖,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同年12 月15 日,在现任大庆美术家协会主席陈彦龙的大力推进下,大庆版画群体迎来了二次进京展,随着“时代·印记”中国大庆工业版画作品邀请展在北京完美收官,大庆文化的独特魅力,再一次引起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这是继1987 年以范垂宇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大庆版画群体作品进京以来,时隔32 年再次亮相京城。大庆版画群体从形成之初到发展至今,经历了老中青几代画家们的传帮带的更替,形成了整体的发展风貌,创造了光辉业绩。主要的代表画家有:范垂宇、马洪文、陈彦龙、刘军、许向东、周泗、郭万林、齐国军、何乃庆、墨建杰、蔡醒善、董鸣等。

(三)大庆版画发展现状反思

大庆版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40余年的快速发展期,成绩斐然,而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需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强理论研究,落实艺术实践。

反思问题之一,在文化艺术大发展的新时代,大庆版画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传统表现形式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艺术创作大环境的改变,大庆版画创作发展必然需要适时地改变,做出准确而快速的反映和判断,避免故步自封或冒进的局面,转变思维,拓展思路,创新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时代到来,艺术也从线下走向线上,使展览形式、创作形式、传播方式、认知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当今是“艺术大爆炸”的时代也不为过,在各种突如其来的互联网艺术的冲击下,人们很更容易迷茫不知所措,传统的绘画形式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唯有“思变求新·笃行致远”才能在发展中很好地践行务实创新精神,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反思问题之二,大庆版画团队的梯队建设,需要后续人才引进与培养。发展需要人,版画团队的梯队建设需要人才补充,需要年轻的,有朝气的,有发展后劲的,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新人来补充力量。随着60 年代出生的大庆版画家们退休年龄的到来,大庆版画群体急需新生力量,创业容易守业难,大庆版画的传承与发展为成大庆版画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能否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取决于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不断地加强大庆版画群体自身的专业能力建设,具有创新意识,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准确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以及版画前沿发展现状,判断实时动态,同时也要努力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外部社会生态环境,争取多种形式的扶持力量,如:项目扶持、技术扶持、资金扶持等等。

反思问题之三,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庆版画的未来需要新的发展定位。在信息时代,各种艺术资讯、艺术思想以最快速便捷的方式进入艺术家的生活中来,这无形中极大地扩展了艺术家的视野。大庆版画可以尝试在更广阔的艺术领域里寻找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艺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转变,如作品形式,展览形式,传播形式,值得深入研究,大庆版画的发展,要扎根地域文化的同时,敢于突破地域文化的局限性,大力拓展多元化发展,使其艺术生命力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四、大庆版画“思变求新·笃行致远”

反思、定位与发展是我们对大庆版画发展理论研究的新的思考。我们沿着“思变求新·笃行致远”的这一思路,层层剖析大庆版画形成与发展进程中的现象、问题,反思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指出得“一切影响社会、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的心声”。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庆版画需不断地审视内部和外部的生态环境变化,以人民的需求为根本,以艺术创新为目标,以创作实践为方法。在艺术研究中,反复实验,不断总结经验,循序渐进地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当代的大庆版画坚持以传承和发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为指导思想,寻求多元化的创新发展,彰显更多层次的文化底蕴、文化内涵,使地域文化在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大庆版画群体
版画作品选登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
讲价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中间群体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送你一块砖
穿错了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