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蕴于形 画藏于书
——中国画书册装帧设计研究

2022-07-22 04:26郑煜川
中国出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装帧中国画

□文│郑煜川

书籍装帧设计横跨印刷文化与视觉文化两大领域。传统中国画作为精神内涵极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在绘画的传播与留存上,主要以卷轴画等形式传播。晚清至民国时期,由于西方技术的引进,现代书籍装帧艺术逐步发展。这一时期为满足书刊普及新知、受众看世界的愿望,各类书册大量出版,绘画艺术类画册开始出现,但受技术限制较难实现艺术还原再现。现代社会,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画书籍画册的印刷质量不断增强。但关于中国画书册的装帧设计鲜有研究,在书籍设计与装帧方面大都集中在书籍整体的“形态”“图形符号”“交互”以及材料与方法上。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画特定书籍设计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形式与意蕴之间的关系,为绘画艺术品书册媒介再现的设计转换提供一些思路。

一、画藏于书:中国画书册的设计实践

传统中国画“缘物寄情,物我两忘”的写意精神主要遵从画家主观的审美意愿,“虚实相生”的布局构图是自然、天地与浪漫思维的融合,“随类赋彩”的笔墨应用亦是水、墨与色的独特创造,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代表之一的中国画在内容与精神上都涵摄了国人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关于书籍装帧的设计历史源远流长,自秦汉,经由简牍、卷轴、册页而演变的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至清代的线装,都有其历史时期的发展顶峰。[1]而“装帧”作为一个舶来词,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日本引入中国,最先开始活跃于出版印刷业空前活跃的民国初期,广泛用于西方译制读物的形态设计,在形式上体现出与旧版线装图书的相异之处。现代意义上的装帧设计指的是书稿在付梓印刷前,综合考虑书目的主题、内容、形式和受众等多种因素,对书的开本、封皮、版权页、书脊、扉页、插图、封底等进行工艺设计的工序。目前中国画专业书籍画册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将传统中国画作品与现代书籍装帧相结合,作品与创作者、书册出版物本体与读者受众即为影响其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

简单来看,中国画作品的创作似乎是人用笔墨在纸上书画,但其内涵却是深厚文化底蕴与技法摹习的结果。徐悲鸿以“西方画乃西方之文明物,中国画乃东方之文明物”来说明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的集中体现。[2]它有着源远流长的辉煌成就和独特造型方式,是艺术家通过描摹外在事物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体现。

对出版物本体的设计,德国著名装帧艺术家冯德利希倡导的理念是:“重要的是按照不同的书籍内容赋予它合适的外观。外观形象本身不是标准,对于内容精神的理解才是根本的标志。”[3]中国画书册装帧设计的最终目标即运用一种画意形式与传统美感,传达出民族性艺术经典的延续。作为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写照,书册中的图和文都应彰显水墨艺术的律动,对中国画书册的装帧设计的探索,不仅是继承和发扬其文化属性的必然选择,也是续写和反映当代语境下人文图景的必由之路。

二、方寸之间别有洞天:中国画书册的三大类别特征

书籍装帧要素之间关系的呈现,其最重要的便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以及大众化与艺术性的统一,这两者所合成的张力空间构筑了书籍装帧最终面貌的可能性。[4]书籍装帧作为一种视觉展现,需要在设计时把握不同要素与重点之间的统一,除了考虑经济成本,还需准确把握书册主题,即作者或编者所要传达的意蕴。笔者将能够体现艺术风格与书画特色的个人作品集册、基于传统卷轴形式或高端收藏形式进行设计的传世名画展示集册与侧重表现传统画谱流传与现代中国画教学背景进行结合的教学用书册三大类进行具体分析。

1.个人作品集册

个人作品集类书册的出版与印刷,很大程度上与艺术家的绘画风格以及出版目的息息相关。在最先吸引读者的封面设计方面,多为艺术家作品的选登,或将能体现其艺术思想的书法文字作为标题置于封面。在开本的选择上,有根据内容进行选择特种纸印刷的异形开本,也有运用普通铜版纸印刷的普通开本,这主要取决于成本。目前个人作品集册的装帧特点是,大型出版社一般在选择出版时会选择名家名画,在设计方面较为注重呈现效果;小型出版社机构出版的个人画册则碍于成本等原因,画册印刷及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可根据绘画者的要求印制装订。

2.传世名画展示集册

“少数精英的绘画风格,最终塑造了所有的绘画形态,这是中国所独有的”。[5]传世名画展示类书册由于画作内容的丰富性和装帧方式的特殊性,需要重点考虑开本大小和装帧形式,如是否需要1:1复制、选择何种开本、是否需要使用特殊纸张或寻求与其他文化品牌的联名等。

在这些书籍中,作为文化艺术普及的集册类是近年来出版较多的类型,大部分开本不大,基本采用高质量纸张进行精装。在图文排版设计过程中,为了使画作适应书册的开本,基本都进行了缩小比例的处理。为了强调中国画的古朴质感,还会故意将画面做旧等,导致画作中很多细节被忽略。但是这种传统实用的编排方式,降低了大众了解中国画的门槛,也便于学习者了解中国画的概况。

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的不断扩大与深入,不少学生与设计师都开始关注画作本身,通过装帧设计提高书册的文化艺术价值,或寻求新媒介,概念书籍设计或装置等进入艺术品行列;或回归古朴,通过对古法装帧的钻研,辅以现代装帧的技术手段,令一些传统图画重现生机。如龙鳞装的“非遗”传承人张晓栋是一位80后手制书艺术家,他发明的经龙装就是通过龙鳞装和经折装两种古法装帧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加之以现代测量仪器的辅助创造出来的。龙鳞装最早出现在唐代,是以页纸鳞次相错粘贴在底纸之上,收起是一个卷轴,打开后页纸呈现出有规律的翘边,因逐页翻飞,形似龙鳞而得名。经折装则是由卷轴装演变而来,以卷子长幅改作折叠,成为书本形式,前后粘以书面制成,规避了卷轴画打开合起费时的弊端。而“经龙装”每一个折页上的图案是单一的,但每一回的图案又是丰富的、不定量的,正反面的绘画不断游走,产生新的视觉律动。张晓栋根据不同的作品所要表达的特质选择不同的纸张,如在制作龙鳞装《三十二篆体金刚经》时选择了绢纹的宣纸(见图1、图2),墨料会渗进纸张,进而产生一种非常古朴、接近于原画作的感觉。他主创的《经龙装清·孙温绘程甲本图文典藏版红楼梦》(见图3)的开合效果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图1

图2

图3

3.绘画教学类书册

中国画绘画有“粉本”一说,是作为绘画学习与临摹的线稿而存在,明代万历年间集结成册的版印书《顾氏画谱》作为粉本被广泛应用。在编辑上,该书右图左文,类似于书画合璧的对开册页。[6]作为“再现”前代名家作品的摹古绘画册,其为观者提供了一个系统了解、学习前代风格的范本。[7]这些画谱中的作品,是将原画临摹后再同比缩小刻版进行印刷而集成册,其作用不仅是艺术史中作品的存稿,还为后世绘画学习起到了临摹参照的作用,这也正是书籍本身留存的意义所在。

当代绘画教学类书册,主要作用是辅助教学,在编排教材内容时注重图文结合,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然,以便学习者能够精准掌握作画的精髓要领。因此重点要考虑如何更好地通过摄影定格的图片进行绘画的分步讲解,如何通过纸张呈现水墨晕染的过程等都是装帧设计过程需要深入考虑的。很多教学类画册出于节约成本等角度考虑,多采用平装、简装等形式,及骑马钉等不同装订方式。平装书便于翻阅,方便学习者携带,造价成本较低,适宜量产。但若需要撕下进行单幅临摹,大开本骑马钉装的画册则更为合适。教学类书册因其绘画种类以及教学方法的不同而呈现多种装帧设计形式。以江西美术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山水画创作60练:技法解析与实例》一书为例,整体编排从实景到作品的图片展示,写生、理论、图例相结合来讲解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步骤,并摘选60个问答对山水画绘画创作进行总结,指出艺术创作要点,相较于以往以临摹为主的中国画教材更具创新性。

进入信息社会,视频拍摄及电子化的储存与传播极为便捷,而以绢布、纸张为载体的中国画如何以更具质感的面貌呈现,依然是装帧设计者的一大难题。

三、意蕴于形:中国画艺术审美的媒介再现

水墨画作为狭义上的“国画”,最能代表中国画的风韵,按照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水墨画讲求“气韵生动”和“以形写神”,重在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感情往往投射在留白之处、画幅之外,给人以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8]中国水墨画不似西方油画那样追求对物体外表的逼真模仿,技法的娴熟与否不是评判中国画艺术价值高低的核心标准,画面之外所表现的思想才是判断一幅中国画艺术价值高低的实质所在。因此在进行中国画书册的装帧设计时,如何保证原画作品的再现,需要从印刷前后环环相扣的多种工序进行全方位设计。

中国画书册装帧设计过程中,对装帧设计的技术与艺术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中国画书册装帧设计应在还原作品的同时,体现出一种东方抽象的美学原理与西方具象的计量科学之间结合的审美。在具体操作中需注意以下几点:印前的摄影与扫描要在保证原作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在这一环节出现损毁、色差、缺漏等问题;计算机处理方面则需注意电子设备本身存在的色彩显示与印刷色彩的不同,要在保留水墨纸印质感的同时,根据原图进行电子图片曝光、透视、角度、污点等问题的处理;在设计师与艺术家进行开本大小、纸质选择、构图形式、封面设计等细节沟通后,在电子设计稿基础上进行印版拼版,避免拼版偏差出现跨页衔接等问题,从而影响画面效果;选纸与试色是力求还原作品的重要环节;装订方式也会影响读者的整体感受。

如今活跃于电子终端上的文字与图画逐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案头阅读逐渐失宠,读书与品鉴艺术看似便捷,却也逐渐变得奢侈。面对当下的社会变革,中国画书册装帧设计更要注意从古法中汲取营养,结合当代的表达方式,创作出新形式的设计作品。设计行业从业者对传统文艺作品进行创新时,还要“眼高手低”,将目光所及的平台、材料、思想与方法多元结合落地到艺术实践中。“艺”不仅蕴含于形,还可表于形;“画”不仅藏于书,还可展现于书。

四、结语

中国画书册集书籍功能与绘画艺术审美要求于一体,既是书籍也是艺术品。其装帧设计不仅是技术工作,也是艺术再创造,除了遵循书籍装帧设计规律,更要体现艺术创作特点;既要注重科学性,也要兼顾艺术性。作为中国画一种新的载体和展现形式,中国画书册如何做到“艺蕴于形,画藏于书,方寸之间,书以载美”,传递中国画的人文思想和审美趣味,并借助书籍方便传播的特点,走进寻常百姓家,使中国画的艺术生命源远流长,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跳出固化思维,开放创新是唯一出路。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装帧中国画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中国画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美学思想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王华清、冯莎书籍装帧设计作品赏析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基于线性视觉流程的出版装帧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