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结构、意义、实践性

2022-07-22 05:33□文│郝
中国出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价值

□文│郝 雨

在传统的经典新闻理论体系中,“新闻价值”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一直是新闻学的重要理论构成。但是,新闻价值问题一直很少被理论界从人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层面进行研究和讨论,也很少从新闻的社会功能以及媒体人的社会历史使命的价值层面进行研究和建设,更乏谈从哲学的高度整体性、体系化地建构新闻价值观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要加大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1]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理论体系,使新闻从业者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树立崇高的新闻理想、坚定正确的方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新闻价值理论与新闻价值观

本文讨论的核心概念“新闻价值”和“新闻价值观”,在字面上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着极大的区别。以往人们一直未进行理论上和学术上的明确界定,所以,使得原本复杂的新闻价值理论尤其显得混乱。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等编撰的《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在关于“新闻价值”(news value)的词条中,除了对其进行定义性的解释以外,还特别做了一些相关的说明:“多年来,想给新闻价值做出更明确定义的尝试数不胜数。但是,若把这些理论编成一个确定而可靠的价值一览表则难乎其难,因为,不同的研究是从不同的立场,使用不同的假定与术语而探究这一完整概念的。”[2]显然,有史以来的新闻学对于“新闻价值”研究的“数不胜数”和“难乎其难”这些形容准确地概括了新闻价值问题的复杂性。

而作为经典的“新闻价值”概念和传统的理论解释来说,如果要追根溯源,其早期形成是西方新闻商业化所带来的产物。大概在19世纪3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遍确立,这时期的报刊已经完成了原来的资产阶级宣传工具的作用和使命。使得之前的政党报刊转变为商业报刊。[3]从此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新闻报刊,也毫不例外地和其他的所有物质产品的生产一样,从机器上“制造”出来。为了能够以新闻这样的特殊产品也可以获取商业上的巨额利润,他们提出了“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样的新闻价值观念。[4]源自于西方的新闻价值理论,也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

1922年,美国新闻学者李普曼在他的《舆论学》一书中,就最先对新闻价值概念进行理论探讨。李普曼认为,新闻价值就是指事变、惊奇、地理上的接近性,个人的影响和冲突。[5]而麦克道格尔在他的《阐释性报道》一书中,提出新闻价值的“五要素”之说——时间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及人情味等。显然,这些对于新闻价值的论述归根结底是为了报纸能够更多卖钱,其本质指的是新闻的“交换价值”。而且,他们所讨论的价值标准,更多还是停留在具体操作层面,即选择哪些事件进行报道的标准,还远远没有触及和上升到新闻价值观高度。

中国新闻学在新文化运动高潮期间诞生,显然受到西方新闻理论的重要影响,新闻价值也一直是中国新闻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在1919年出版的我国第一部新闻著作、徐宝璜编著的《新闻学》中,以专章论述新闻价值问题,给出的一个基本定义是,“新闻之价值云者,即注意人数的多寡与注意深浅之问题也”。[6]这样的表述应该说是最早关注到了新闻的社会影响力与受众接受度。之后学者对于新闻价值的讨论基本上都停留在新闻选择的要素和标准问题上,也并未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高度,将新闻价值观作为新闻人的精神信仰层面的重要准则。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力图扭转这样的偏颇,胡正荣在《新闻理论教程》中就作了这样的表述:“价值就是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表示客体(事物)满足主体(人)需要的一种有用性,事物自身的属性成为(人)需要的价值对象,人的需要则成为事物自身属性的价值认可。人的需要和事物的属性是价值构成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7]从这样的基本认识出发界定和解释新闻价值,可见我国新闻学者大多已经注意到了从两个重要的方面来加以研究和思考:其一,新闻价值的内在要素——客体的属性使之具有使用价值,构成为人所需的可能性;其二,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包括人们对客体的认识、市场交换实现价值、实践结果满足人们及社会的需要。刘建明又进一步提出了“现代新闻价值”的说法,他认为,“现代新闻价值理论应当回归价值的本义,体现对受众的有用性,对其内涵的阐述在哲理上符合认识逻辑”。[8]其中已经较多地注意到了新闻对于社会的整体功能问题,所谓“有用、有益、有效”。这就不仅仅是从个别的新闻事实是不是包含有新闻的“特殊素质”或者仅仅是有没有“交换价值”来认定新闻价值。然而,关于新闻价值的更全面地或者更深入地从哲学层次上的解释还仍然存在问题。

那么,本文所研究的新闻价值观,其意义和内涵又是什么呢?首先,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观点,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每个人的价值观形成,都是要受到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文化水平等)影响和制约。一个人的价值观可以直接影响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甚至是决定一个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人生目标的内部动力。因此,本文所要讨论的“新闻价值观”,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就是指新闻人基于一定的整体社会价值观而产生和树立的对于新闻业的一种信念或理念,也可直接表现为一种坚定不移的新闻理想,是新闻人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基于对新闻社会功能和影响作用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专业新闻工作者来说,要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而自觉树立的思想观念。在学术理论的建构上,新闻价值观力图在哲学层面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不只是判断和衡量某一事件或事实是否可以做成新闻的结构要素和技术标准。新闻人只有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才能更加严格地坚守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等基本规律和规则,因此,凡具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往往反映的是客观现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引导读者(受众)较为清楚地认识现实,了解社会和客观世界,这样,也无疑可以助导全社会明确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研究及其意义

毫无疑问,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整体构成中,最核心部分就是新闻价值观。其实,任何时代及任何阶级或党派的新闻观,归根结底体现在新闻价值观上。所以从新闻价值观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就找到了主旨和灵魂,也是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专题研究推向深化的路径之一。

从整体上回顾我国新闻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研究,主要始于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新闻业务》《新闻战线》等期刊刊载了一些评介马列新闻活动的文章。20世纪90年代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视野更开阔,1993年出版的陈力丹的《精神交往论》,对马恩新闻传播思想进行系统研究。2002年以来,出现了许多总结过去研究成果的论文集和专著。郑保卫的《新闻长思录》第一卷从各个角度研究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开放性、创新性、科学性;陈力丹则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新闻思想成体系研究,于2006年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童兵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于2009年出版。近十年来,我国这方面的论文已发表1200多篇。这一时期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体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喉舌观和党性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提高媒体公信力、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与时发展、中共几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从根本上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当代中国的主体性话语。而新闻价值观理论,必然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进行梳理和建构。新闻价值观核心问题,归根结底是新闻为“谁”和怎么“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方向和方针,以此为灵魂建构整个新闻价值观体系,成为不断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核心内涵。

此外,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体系,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者,形成了一系列新闻思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丰富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体系,就要从整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历史脉络入手,尤其要关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进一步从理论上确立和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当然,我们首先需要以科学方法把新闻价值观问题作出哲学化论证。这是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根本使命。在新闻价值观体系建设方面,如前所述,以往新闻价值理论,一般只把新闻价值概念作为具体的新闻报道过程中选择新闻事实的“标准”,甚至只是作为衡量一个事实能否加以报道的具体“要素”,远未上升到世界观高度,更未上升到新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高度来认识。而我们所要提倡的新闻价值“观”,就是要求新闻人在正确世界观指导下,对新闻事业树立一种终极意义的价值目标,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入渗透和有机融入新闻价值理论体系,构建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成为新闻人必须具有的带有人生观意义的新闻价值观。

研究和提倡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归根结底要在传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推进,这就需要首先必须吃透马克思主义原典,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公共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整体框架内理解价值问题。这样的新闻价值观,更具有马克思主义原本形态,也更适应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语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媒体生态下的新闻舆论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中国化发展和体系化构建提供了丰富内容。追溯马克思主义完整理论体系中的新闻价值观,融汇党的领导人的新闻思想和主张,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体系更完整丰满立体。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内涵结构及实践性

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这一核心和主线,厘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发展的核心性脉络,把握其价值观灵魂——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辐射各个侧面和构成,贯通整个价值观体系,并侧重观照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中国化发展及意义。

首先,全面考察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基本构成及中国化演进过程。对于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一直到我国领导人各阶段提出的新闻“为谁”和“怎么为”的理论内涵,进行深入研讨和系统阐发,尤其是联系我国几代领导人近年来创造性提出和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思想,进一步找到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那就是从马克思一再强调的“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9]到我国的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思想,以及中共十九大以来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并以此支撑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整个体系。其基本结构为:“以人为本”的价值功能论、“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论、“受众中心”的传受活动论、 “社会主体”的媒介素养论、“平民精神”的记者素质论等,从而在全球化和新媒体语境下,更加全面整体地建构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体系,以便我们的新闻媒体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和理念的有效实践和实施。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整体结构和相互关系,可以用图1表明。

按照图1所示,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应处于核心地位。因为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不仅和新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三位一体的,也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的。更重要的是,前文已经谈到,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就是新闻“为谁”和“怎么为”。这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和方向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这样的问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才能抵抗西方的新闻价值观,包括在我国根本就水土不服的“新闻专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内涵和内容结构又是怎样的呢?简要说来,主要包括“精神交往”主通道、“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语)推动者、[10]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社会监督和历史推动力等。而且,从宏观纵向来看,随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也反复强调价值观问题,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构成。

图1 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整体结构

其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层次上阐释新闻价值观。首先把新闻价值观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层次来认识,并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公共性”哲学思想来揭示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笔者的观点和思考逻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而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核心又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因此,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才能全面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只有赓续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精神,才能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那么,这样的新闻价值观就不仅仅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对于新闻价值理论的解释,而是直接与新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密切关联。新闻人以及媒体只有在这样的高度理解新闻价值,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从事人民新闻事业,在市场化环境和新媒体特殊语境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自觉成为党和人民大众“耳目喉舌”。通过这样的研究,把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进一步体系化,从而使媒体和新闻人从理论上进一步增加明确的方向性。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如不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价值观,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就会大大降低。新时代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牢固树立和坚守,有重大现实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明确“新闻价值观”概念与传统“新闻价值”理论有根本不同。传统新闻价值理论只是新闻制作中的一种衡量判断标准,或只从商品交换价值角度认识新闻价值,而本文提出的“新闻价值观”,强调的是带有世界观、人生观意义的新闻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价值观。其次是在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作为最具科学性和实践意义的思想体系,因而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无疑是最具科学性的新闻价值观。本文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核心在于新闻价值观,对于在实践上更加明确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核心思想。这样的新闻价值观更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语境。从实践的层面来看,如果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认识不足,必然直接影响实践上的新闻价值观确立,尤其新媒体时代,价值观问题更为突出。所以,研究和建构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体系,就是要从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体系化,使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媒体生态环境中更加明确地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新闻舆论工作者作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11]是这种职能和使命的承载主体,理所应当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走在前列。而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归根结底,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

注释:

[1]杨桂华.习近平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论述[N].学习时报,2014-11-24

[2]翰·费斯克,等,编.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M].李彬,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85

[3][4][6]郝雨,等.新闻理论问题十讲[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26,14,29

[5]杜骏飞.弥漫的传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3

[7]胡正荣.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45

[8]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00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91

[10]丁燃.马克思的“人的真正的共同体”研究[J].人民论坛,2019:20

[11]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助材料[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6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价值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