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月满西楼》演唱分析

2022-07-23 08:01张婧雯
轻音乐 2022年7期
关键词:西楼词人旋律

张婧雯

一、词曲创作背景

(一)词曲作者简介

歌曲《月满西楼》的词作者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称。李清照早期生活充裕,悠闲自在,所作之词大多清新靓丽,反映少妇之情怀;后期由于和丈夫离别以及金兵入侵中原导致家破人亡,所作之词多悲叹身世,反映忧伤怅惘之愁绪。声乐作品《月满西楼》之词即出自李清照早期所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一词作。彼时词人与丈夫赵明诚正处在分离之中,初婚新妇还未完全感受到情海的温柔就与夫君相别两地,浓浓的思念和滴滴愁绪促使这位女词人写下了这样一首令人动容的作品。

歌曲《月满西楼》的曲作者是中国内地作曲人、音乐制作人苏越。此曲作于20世纪90年代,苏越远赴日本深造,与妻子安雯相隔异地不能相见,此景像极了《一剪梅》中所描绘的情景,苏越为缓解相思之痛便为这首词作创作了旋律,回国后由妻子安雯首唱。歌曲旋律优美且情绪丰富,十分耐人寻味,容易打动歌者和听众,后来被众多声乐爱好者所演唱。

(二)词与曲的结合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数千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古诗词艺术歌曲是音乐与古典诗词相结合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声乐体裁,作曲家们借用这些古诗词创作出了多首艺术性极高的声乐作品,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曲家苏越在汲取我国传统音乐特点的同时,又借鉴西方的音乐理论和创作技巧,既保留了古诗词浓厚的韵味,又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在旋律上,作曲家将词文与音调揉搓交融,吸收古代音乐格调、音律、格式,以及现代作曲的特殊技巧,深刻地表达出了古诗词的内在美[1]。在《月满西楼》旋律中,苏越采用传统的五声音阶调式和离调的手法,深深地体现出了相思之深沉与飘渺,再加上歌者深情婉转的演唱,将古词之情味演绎得淋漓尽致。

二、歌词大意分析

歌词是一首歌曲的精髓,而诗词更是一首古诗词歌曲的本体,要想唱出一首古诗词歌曲特有的韵味,并声情并茂地进行演绎,就要深刻理解这首词的蕴意,分析词所表现的意境和蕴藏的丰富情感。

《月满西楼》之词属于双调小令,分为上下两阕,每句平收,声情低抑。上阕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统领全篇,荷花已败,香味殆尽,冷滑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之意。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亦是悲欢离合的象征,冰凉的竹席是肌肤之觉,亦暗示了凄凉的内心,词人用她的感知方式化抽象为具体,使得微衰的秋境和浓浓的忧思深深契合。“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两句是写词人为排解思念而湖面泛舟之事,离别既已成事实,那就独自击楫以缓解愁绪,期盼着早日能和丈夫相聚。到“云中谁寄锦书来”,原本按压的意脉开始变得豁然,词人远眺天际,期待着丈夫“锦书来”,但是锦书从何而来,于是紧接着下一句“雁字回时”,引出了鸿雁传书的遐想,去慢慢等待那大雁的归来,去悄悄排遣那刻骨的思念。在结尾处,用一个景象描述句“月满西楼”煞然紧收,词人思夫心切,伫足凝视天空直到月满西楼却浑然不知,这种由空间感踱步到时态感的方式,使得画面美感饶有层次,正是这种看似温馨的意境实则衬托出词人孤独惆怅而又深情执着的内心。

如果说上阕是从现实之境隐约透露出相思心意,那么下阕则更侧重于情愫的直接宣泄。开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兼有比兴,它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亦可喻作年华的流逝和人生的离别,流露出来的伤感直击心底,浓厚的思念之意径露纸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词人推己及人,想到这种思念不是单向的,丈夫也一定因离别而充满忧愁,这种独特的构思将词人相思却不能相见的愁绪流诸笔端。下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正因二人相隔异地,词人内心已被这份浓愁所笼罩,故而此情难以排遣。最后这句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升华全文,将思念之情烘托到了极致。全词不加雕饰,直言真情,处处展示出婉约之美,为歌曲演唱奠定了丰富的感情基调。

三、歌曲创作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月满西楼》这部作品是单二部曲式结构,结构方整,调式调性明确,前边引子部分有十三个小节,后边尾声三小节作为补充终止。整曲采用七声雅乐羽调式,这种民族调式调性把歌词所想要表达的忧伤、愁苦和凄凉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扣人心弦的效果。整部作品主题旋律使用了“鱼咬尾”的发展手法,句式相同的采用“同头换尾”的方法,使得作品层层递进、逐步发展。

A乐段共四个乐句,每乐句有两个小节,每小节常以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加一个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再加一个二分音符作为动机贯穿发展,旋律平稳,少有大跳。A乐段乐句中常出现一字多音的旋律,如“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香”和“簟”,一字有三个旋律音,将那种情丝缠绕之感很好的表达了出来,在旋律的循环往复中极富有韵味。紧接着两个小节的二度上下行将A段和B段紧密连接起来,然后就到了歌曲的高潮部分。B段的节奏起伏较大,旋律线条更加清晰,与A段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对比。多处三度和四度的上行跳进以及大附点的运用把节奏拉宽,使得旋律富有张力,大量十六分音符的运用,使得音乐节奏更加紧凑。尾声部分伴随着歌词的最后一句,逐渐变慢变弱直至全曲结束,整首歌曲的乐思由此得以完整的表现。

(二)音乐创作特点

整首作品的旋律与歌词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从“红藕香残”到“月满西楼”,再从“花自飘零水自流”到“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每一种旋律基调都是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的进一步宣泄。乐曲旋律流畅,主题清晰,结合歌词本身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四声特点,音程级进和跳进的综合运用,旋律走向采用水平式、上升式、下降式、环绕式等类型[2],丰富了乐曲旋律,使得忧伤的情绪贯穿始终。间奏部分不断的重复旋律形成缠绵环绕的音效特点,让人心生愁绪,倍感孤独。歌曲将复杂难猜、难以捉摸的内心感受通过平稳而又丰富的旋律表现出来,柔美起伏的旋律映射出浓厚的感伤情调。

从旋律的发展形态来看,歌曲前半部分采用了平稳的小跳加强了叙事性,到了副歌部分则运用更具有广阔、明艳、冲击感的四度大跳把情绪推向了高潮。这种较多的音程跳进的使用,使得旋律此起彼伏,情绪表达更为完整。

全曲采用了丰富的伴奏织体,以规律性的形态先后进行演奏,使音响效果更加饱满,歌曲旋律更加连贯流畅,达到最佳的演绎效果。在歌曲引子部分用琶音的伴奏织体拉开序幕,为主体的出现做好了铺垫。到了A段,伴奏织体多以琶音和柱式和弦为主,烘托出幽怨、感伤的气氛。B段高潮部分则以琶音伴奏织体为主,并伴以强有力的柱式和弦,烘托出更加激情、高昂的情绪。尾声部分在减慢减弱的伴奏下戛然而止,声断而情不断。

四、《月满西楼》的演唱处理

(一)咬字、吐字、字腔的处理运用

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唱准并唱好每一个字是演唱一首歌曲的最基本所在。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要正确处理歌词的每一个词音,讲究字正腔圆,规范性的吐字、咬字不仅能准确表达出歌曲的思想感情,更能加深听众对歌曲的理解。在演唱过程中要将正确的发声技巧和清晰的咬字吐字相结合,并伴以正确的共鸣腔体,在连续的气息支撑下将开口音、闭口音唱得精准无误,字头、字腹、字尾注意连贯,以达到演唱美声歌曲的基本要求。

歌曲开头一句“红藕香残”起音较高,每音都在小字二组上,但开头部分不宜音量过大,否则意境顿无,应该把声音挂在高位置由弱而起,营造一种沉稳而又悲伤的气氛,把听者瞬间拉入歌曲情景中。接着一个“秋”字音转低,但声音要保持前边“玉”的状态,位置不能掉下。有很多开口音需要我们多加注意,如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残”“裳”“舟”“来”“楼”,唱这些开口音时要先立住腔体,喉咙打开,嘴巴微张保持声音高位置,变换咬字,最后注意归韵,这样才能保证声音圆润好听。像“秋”“舟”“楼”这几个字复韵母都是“ou”,归韵时下巴放松,唇部稍着力由“o”逐渐转化为“u”,词音在韵母上微微拖长,最后柔和收音,这样才能把那种感伤凄凉的情绪更好地表达出来。在歌曲前半部分有很多一字多音的演唱,如“香”“簟”“罗”“兰”“谁”“书”“回”“西”,在演唱这几个字时注意要咬紧字头,拖住字腹,稳住喉头,平稳收尾,通过这一字多音的演唱不仅使旋律线条更为流畅,更能把词人的相思之情和内心孤独之感传达给听众。

高潮部分“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飘”既是开口音又是一字多音,更要注意音高位置,咬紧字头,注意归韵,并保持喉头的稳定。“零”字在高音处且是闭口音,非常难以把握,这时就要把头腔打开,松弛地唱,不能越到闭口高音声音越紧[3]。接下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要重点把握“一”的感觉,“一”这个音的时值是半拍,后有一个十六分休止符,因此“一”在接“种”的时候中间要有停顿感、滞空感,做到声断气连,把那种啜泣感和孤独之感体现出来,为接下来的长音“愁”字做准备。这个“愁”字总共唱四拍,独占一小节,归韵也是由“o”转化为“u”,声音延长带有拖腔的感觉,把情绪推向高潮。最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里的“无”和“计”处理方法与前边一样,都需要多加注意。而“才下”和“却上”这两个词要形成对比,做以突出,因此演唱时要加强音量,唱清字音,把相思之情宣泄出来。“却上心头”在结尾处唱了两遍,第一段的重复表达了一种无奈之情,而第二段的重复则是移高音域,加强情感。第二段的结尾重复时要注意“却”和“心”的发音,咬字和吐字都要高位置准确把握,虽然是渐慢渐弱但不能没有声音。声音、伴奏织体、歌词三者要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出相思的悲伤氛围。

(二)气息的处理运用

《月满西楼》歌曲前半部分旋律平稳流畅,速度缓慢悠长,歌词娓娓道来,因此气息不用起伏太大,只需要连贯平稳,将歌词之意轻轻吟唱出来。在这种缓慢平稳的状态下,演唱者有足够的时间来呼吸,所以不用着急,一句唱完之后平稳自然地换气,让声音随着气息的流动送出,将音乐的韵味更好的展现出来。到了歌曲的高潮部分,情绪表达较为强烈,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大量运用,旋律起伏与前段相比变大变快,因此气息要根据歌曲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像在演唱“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时,需要我们有强有力的气息支撑,吸气后保持状态不放松,在控制好气息的基础上把情绪充分表达出来。在结尾的最后一句,音减慢减弱,因此在演唱这一句时要时刻保持着吸气的状态,在稳住喉头的同时放松下巴,控制好气息,把弱音唱得实而不虚,做到完美收声。在科学的呼吸方法下达到自然的演唱,是歌唱的最终目的,只有在自然的气息运用下,我们才能把歌曲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情感的演绎

《月满西楼》之词是作者李清照跟丈夫分别之后所作,词中句句真情流露,令人颇为动容。歌者在演唱这首声乐作品时,应主动把自己带入情景,设身处地地体会词人的情感,经过反复推敲,充分把握每一句词所蕴藏的情义。声乐演唱不仅是一门歌唱艺术,更是一种表演艺术,好的舞台表演不仅有助于歌曲情感的展现,更能为整个演唱过程锦上添花。比如在演唱“云中谁寄锦书来”时,眼睛看向斜上方,头也随着眼神慢慢由左向右转动,就像是期待着空中大雁归来一样。到下一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期盼烟消云散,此刻眼神收回,眉头微皱,双手交叉抚摸胸口,表现出失望的情绪。到了高潮部分,臂膀一直处于打开的状态,双手根据演唱情绪的变化自然随意地抬起落下,直到进入尾声,左手摸着胸口,右手随眼神慢慢抬至右上方,直至全曲结束。《月满西楼》这首声乐作品艺术性极高,演唱者需从各方面做好准备以完整地演绎。

结 语

苏越的创作古今贯通,中西融合,使得《月满西楼》这首声乐艺术作品从词到曲无不体现情感之深、意境之美。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更是要多方面综合考虑,从了解词曲背景到学习演唱技巧,准确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深入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达到完美的演绎效果。

注释:

[1]康 鑫.词随乐动,乐演词风——从《月满西楼》看宋词与音乐之美[J].北方音乐,2017(12):77.

[2]马振磊.浅谈李清照《月满西楼》诗与曲的结合[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3):132—133.

[3]吕 傲.“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的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2019(14):26.

猜你喜欢
西楼词人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春花秋月望西楼
词人的职业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月宫折桂的女子——写给西楼的《穿越白》
浅谈诗词中“西楼”审美内涵的转变
7月,盛夏的旋律
林逋梅妻鹤子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