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象防灾减灾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2022-07-24 12:10刘鹏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6期
关键词:气象部门防灾减灾

刘鹏飞,田 颖,闫 军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a.教务科;b.培训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灾减灾抗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中国气象局局长庄国泰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部门职工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是气象培训机构的一个重要课题。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性强、效果显著的教学方式,被应用于各行业培训中,气象部门为提升职工防灾减灾能力,以气象行业干部培训为实践体,探索案例教学式的干部培训,自2009年起,中国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及各分院相继开发了如广东4·17暴雨事件、舟曲泥石流事件、湖南极端降水历史个例等防灾减灾系列案例教学课程,将传统的面授培训方式提升到以学员主导为主的互动课堂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员对课程的兴趣,提升了培训效果。2017年起,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为提升干部培训实效,开始在系列干部培训班中引入案例教学,并邀请中国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的教师前来授课,而对于教学案例的开发处于空白状态。基于此,培训学院立足于内蒙古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现状,调研挖掘具有代表性的灾害天气事件,组织开发适用于我区气象部门的案例,并形成教学课程,以期提升学院教育培训软实力,为基层领导干部气象防灾减灾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撑,为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作用提供参考。

一、开发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提升教学效果、增强课堂氛围的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法律、医疗、教育等多领域学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最早是由哈佛大学于1870年开创的,直至192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和医学院正式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之后各个涉及培训与教育的行业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也使得其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更新。气象干部培训属于成人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干部职工个人能力,以期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而成人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的工作能力有机结合,更有力地推动工作的开展。案例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以学习者为中心,能够充分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需要学员工作中的经验,又需要学员引申思考,在学员互动的过程中,达到互相启发、补充、协作的作用。因此案例教学法既满足气象干部培训教育的需求,又契合了成人教育的显著特征。案例教学课堂不仅能够提升学员的专业知识,更能进一步提高学员独立思考、团结协作、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基于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既提升教学质量,又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气象部门基层干部培训班中。

(二)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之后,生态文明思想逐步确立,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面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为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气象服务保障。极端天气事件对国民经济、生产安全、生活出行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017年8月2日—8月3日,通辽市奈曼旗全境遭遇历年罕见的大部分地区大暴雨、部分地区暴雨和特大暴雨袭击,降水中心出现在青龙山镇,24小时降水量达到373.3mm,最大雨强达到52.6mm/h(土城子、3日02时)。此次暴雨灾害导致奈曼旗16个苏木乡镇场街道108个嘎查村23619户51232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8亿元。

此次强降水过程,奈曼旗青龙山站日降雨量突破了历史极值,具有较强的案例分析代表性。围绕此次极端降水天气应对全过程,系统分析灾害预防、灾害监测、灾情处置、灾情调查评估等多阶段气象部门的服务保障情况,对不断完善全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层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需要

本次开发的教学案例已应用于自治区旗县副科级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班中,旗县级副科级领导干部为一线基层领导核心,既要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又要拥有判断、处理事情的能力。旗县气象部门作为气象防灾减灾建设的根基,必须夯实基础,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防灾减灾能力,才能为基层气象部门的防灾减灾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四)学院“软实力”建设的需要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作为提升全区气象部门职工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的主阵地,首先要加强自身软实力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为自治区气象干部职工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提升教学能力的培训手段,能够为学院培训能力的建设“添砖加瓦”,因此,学院打破案例教学开发空白的状态,积极谋划,以2017年通辽市奈曼旗特大暴雨为载体,构建适用于应对内蒙古自治区灾害性天气的工作机制教学模型,深入分析灾前监测、灾中预报预警、应急处置、灾后调查评估全流程的应对情况,挖掘此次强降水应对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形成教学课程,为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基层干部应对灾害天气提供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进一步提升学院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

二、教学案例开发过程

(一)开展调研,收集素材

为突出精细化气象防灾减灾模式案例教学定位和教学目标,围绕青龙山特大暴雨天气过程预报预警及气象服务情况、降水致灾的应急处置工作、灾后评估及重建工作等关键环节,通过实地调研,查看历史电子资料的方式,了解2017年8月3日特大暴雨过程中的气象预报预警及服务情况、气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应急处置联动情况,以及当时气象部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情况。

(二)剖析事件过程,挖掘教学点

(1)以收集到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通辽市气象台、奈曼旗气象局三级气象部门监测、预报、预警情况;(2)分析决策气象服务过程,气象部门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是否发挥,分析决策气象服务效益情况;(3)对应急处置情况及灾后调查评估结果从教学的角度进行剖析。

(三)完成案例文本撰写,设计教学

按照应对暴雨时间前、中、后各环节工作,包括预防、预报预警、信息报告、信息发布、应急响应和处置、灾后评估重建全流程,完成案例文本撰写,结合培训学员实际,设计教学环节,制定教学手册,完成教学在培训班中的实践。

三、案例教学实践

将此次开发的案例于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科级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班进行推广应用,共有来自自治区、盟市、旗县气象部门的从事业务、服务、管理岗位的55名科级领导干部参与案例教学活动。

(一)教学分组

教学分组的目的是便于学员间开展研讨,这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基础工作。教学开展前,将学员按照工作单位、工作性质穿插分为4组,每组设立小组长,及发言人、记录员,有助于组内讨论工作的流畅性。

(二)小组研讨交流

研讨交流是案例教学的灵魂,也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结合案例思考题目,小组成员结合自身防灾减灾工作实际,深入交流研讨。此次培训班86%的培训学员工作于基层一线岗位,因此教学研讨的参与度相对较高,交流的效果比较显著。

(三)教学总结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学员的角色,要站在学员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学总结对教师能力要求极高,既要对整个教学进行把控,又要与学员共同研讨,总结归纳研讨结果,填补研讨空白。本次教学课堂,教师分2次进行研讨教学总结,结合学员研讨情况,抓住主线,梳理要点,总结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时事政治,列举实例,凸显气象部门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中的重要程度,引导学员建立防灾减灾的工作思路。

(四)应用效果

根据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教学反馈的情况得知,学员对本次案例教学的教师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和效果满意度均为100%。

四、本次案例教学开发的创新点

(一)突出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服务特色,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防灾减灾的真实案例为载体,将灾害性天气应急处置、管理能力建设、部门沟通与联动等教学内容融入案例解析各个环节,挖掘气象防灾减灾案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引导领导干部深入思考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思路与措施,增强学员的学习自主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与“学学相长”,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推动符合内蒙古区情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模式构建与发展。

(二)探索案例开发模式,对继续开发内蒙古自治区特色教学案例具有示范作用

以需求为导向,挖掘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业务服务典型案例和优秀经验,发挥科研带动作用,强化教学研究、案例开发与培训业务的有机结合,基于多部门、多层次的实地调研与总结,灵活采用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研讨方法,探索教学案例开发与应用模式,将对自治区气象部门继续开发实践气象为农牧业服务、公共事件媒体沟通等主题的案例教学具有重要的示范推广作用。

五、案例教学的改进探讨

(一)挖掘典型案例,建立防灾减灾案例库,提高教学效果

要继续开展好案例教学,就要多渠道、多方面收集典型案例,建立具有质量高、容量大、利用率高及更新机制完善的教学案例库。目前,学院仅自主开发了以2017年奈曼旗青龙山特大暴雨为例的案例教学,还不能够满足自治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案例教学的需求,需要继续深入挖掘,丰富典型案例,逐步建立气象防灾减灾案例库。案例项目组要在编选案例的过程中,紧密切合中国气象局党组和自治区气象局党组防灾减灾的工作思路,教学内容要与实地具体工作相结合,采用“实地+”多种方式,加大案例调研力度,获取案例素材,实现案例过程的完整性。

(二)提高教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把握好开发案例、案例讨论和案例总结三个环节。开发案例阶段,教师作为整个案例开发的“设计者”,要全面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握中国气象局、自治区气象局党组关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部署要求。基于此,教师要做好调研工作,掌握第一手调研资料,了解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需求及工作经验,为下一步深入剖析案例、帮助学员总结经验打好基础。案例讨论阶段,教师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激发学员讨论的兴趣,把握好教学主线,这就要求教师对整个案例的背景及事件过程具有非常透彻的了解,并且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案例总结时,教师不但要对各环节进行总结,还要对案例本身进行总结,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案例过程进行深入剖析,在总结学员观点的基础上,发表个人的见解。

(三)以学员需求为导向,激发学员的兴趣

学员既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又是案例教学的受众者,要想高质量地开展案例教学,在教学设计开发时,要以学员的需求及兴趣为导向,谋划教学。一是要切实掌握学员的基础,调查了解学员目前亟待提升的能力;二是以需求为导向明确案例设计的角度;三是案例教学的相关材料要提前发给学员,让学员对案例有充分的了解,也能够有充裕的时间挖掘案例中的教学点,为案例的教学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四是案例教学课堂上的学员研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激发学员的兴趣,切实抓住重点,解决学员存在的问题是案例教学课程成功的关键。

结语

案例作为一种教育、教学和教材资源,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案例教学作为实践问题理论化、系统化的重要载体,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各教育培训领域广泛应用的教学形式,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也应抓住机遇,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系列教学案例的开发,这既是落实中国气象局、自治区气象局党组工作部署的重要手段,又是丰富培训形式,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培训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处于高质量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攻坚时期,自治区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作为助推气象业务现代化发展的教育培训主阵地,理应发挥部门优势,从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不断创新,以满足全区干部职工培训需求。案例教学作为提升教学能力行之有效的手段,应长期坚持开展,加强调研,收集案例,构建案例库,提升教师能力,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案例开发体系,建立规范的可操作性的案例教学课堂模型,全面提升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的软实力,为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培训支撑。

猜你喜欢
气象部门防灾减灾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防火防灾”大作战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
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县级气象部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