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课堂,高效学习

2022-07-25 03:35许剑霞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乐享

许剑霞

摘要:快乐是学习的动力引擎,是迈向成功的秘诀。教学的艺术在于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乐学善思。优秀的教师擅长快乐教学,让学生快乐着教师的快乐,师生带着欢乐的情绪共同学习。笔者立足快乐教学,缔造乐学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引领他们在数学的海洋中奋力搏击,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关键词:乐学课堂;乐疑;乐说;乐做;乐享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快乐是学习的动力引擎,是迈向成功的秘诀。有人说数学学习是痛苦的,也有人认为数学学习是快乐的,笔者认为,学习没有绝对的痛苦,也没有完全的快乐,真正的数学学习痛并快乐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数学的海洋中奋力搏击,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教学手段,让数学课堂充满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引学生自主学习,孕育学生核心素养。现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乐学课堂”的建构策略。

1    创设趣味问题情境,让学生乐疑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古今中外的教育名人都非常重视“疑”的价值,把“疑”作为求知的切入口,引导学生怀疑、质疑、探疑。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如今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只懂得机械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疑问,几乎没有学生敢怀疑书本、质疑教师。新课程呼唤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倡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善于自己解决问题。

1.1联系历史典故,深度探究

学习并不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而是基于观摩学习众多历史先辈所遗留的知识的再次创造,所以从典故当中领会其中的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历史典故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趣味盎然的教学手段。借助历史典故将枯燥的知识教学融合到先辈们探究数学知识的生活场景中,能够充分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经历典故当中的场景,从而还原该知识点的发现或者创造过程,实现深度探究。比如,在讲解“圆的周长”这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对圆周率π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首先给同学们讲解在我国数学史中圆周率由“径一而周三”到魏晋时期刘徽所提出的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从而使其精度由3改进到了3.1416。之后引导学生基于典故当中刘徽的割圆术自主探究,尝试求解圆周率。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中采用了極限的思想以及任意弧长必大于所截弦长的原理,所以圆内的内接正多边形,每一条边都是一条弦,该弦长小于所对应的弧长,但是当正多边形边长无限大时则可以认为边长之和无限逼近圆周长。基于这一原理,首先让同学们计算一个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经过实际画图分析和探究,同学们会发现此时每一条边与圆心向该边的连线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所以弦长与半径相等,从而得到π的下界是3这样一个结论。之后继续增加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就可以更精确地得到圆周率的数值。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典故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圆周率的计算发展历史,对这样一个具体的不知所谓的数据有了更深刻直观的认识,之后更是沿着先辈的思路重走了一遍圆周率的计算过程,虽然只是计算出了最简单的正六边形的情况,但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的学习趣味不断提升。

1.2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应用

学无疑则嬉,数学学习贵在有疑,有了疑问才会主动思考,才会有创造。乐学课堂是乐疑的课堂,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乐意疑、乐着疑,数学教师不应把问题直接交给学生,也不能把问题解决的方法明示给学生,更不能把问题的答案告知学生。聪明的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懂得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励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让学生乐疑,笔者通过创设趣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驱动学生思考。例如,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笔者创设了冬季旅游的生活情境:“小明准备春节期间出去旅游,妈妈安排他对昆明和沈阳两地的天气情况进行调查,这是小明的调查记录单。”笔者边说边用多媒体展示记录单:2月5日,昆明晴,气温25℃左右;沈阳,晴,气温25℃左右。“老师,小明的记录单有问题!”甲同学看完后提出疑问,“我国南方暖,北方冷,昆明和沈阳怎么可能都是25℃?”“你觉得他的记录有可能错在哪里呢?”笔者继续追问,“沈阳的气温是零下25℃还差不多。”“有道理,零上25℃和零下25℃总不能都用25℃来表示吧。”笔者接着学生的疑问往下引,引入负数的学习中,“那么零下25℃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己从书本中探寻答案吧!”生活化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的疑问和探究。

2    营造愉悦表达氛围,让学生乐说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学生几乎没有自主发言权,课堂上听不到学生的言辞。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等状况知之甚少,教师一般都是按照教学预设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很少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导致教和学的脱节。有效教学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说,根据学生的表达把握学生思维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达到因材施教。

2.1抓住生成资源,顺势而导

乐说是乐学的表现,愉悦情感是乐说的动力,乐说课堂的缔造,教师不仅要赋予学生话语权,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而且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表达氛围,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互动交流、主动表达,使学生敢说、想说、会说。愉悦情感来自和谐的师生关系,来自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自自由的交往互动,从而促进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机。例如,在教学“算24点”一课时,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计算一般比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效率降低。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笔者设计了各种趣味游戏活动,为学生创造愉快的表达环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有师生算24点游戏,有小组间的比赛,有必答题和抢答题,有低分值题和高分值题,花样多变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乐趣,让学生争相表达,促进了学生四则运算的熟练度和算法的多样化。

2.2抓住认知症结,条分缕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根据学生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展开讲解,条分缕析,帮助学生完善相关的知识认知体系,这样才是高效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应加强课堂上的互动交流,通过交流反馈正确地了解学生的认知症结。所以愉悦的表达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乐于表达,从而暴露出问题所在。比如,在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小节时,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通分的概念,并且让其掌握利用通分实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并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布置问题如下:2/5+1/2,找两位同学上台写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其中一位同学给出的过程如下2×5=10,2/5+1/2=2×10/5×10+1×10/2×10=20/50+1/20,写到这里该同学就发现无法继续计算了。在这个错误的计算过程中,该同学混淆了通分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错误地将两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分别乘上了最小公倍数,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两个分式的分母变为最小公倍数。经过再一次细致的讲解,该同学找到了问题所在,重写出计算过程为2/5+1/2=2×2/5×2+1×5/2×5=4/10+5/10=9/10。从而得到了正确的答案。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上台展示计算过程的方式变相地促进了师生交流,促使学生主动表达了自己对相关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切实获取学生对于某些认知存在的症结所在,从而可以针对问题条分缕析地解决,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相关内容。

3    创设快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乐做

数学教学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扬长避短,设法变抽象为形象,发挥学生形象思维优势,化解数学抽象与思维形象之间的矛盾,弥补学生抽象思维的欠缺。费尔巴哈说过:“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学生的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动手做可以支撑思维,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我们可以开展做中学,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实践操作,降低问题思考难度,借助动作直观,依托形象思维,促进抽象理解。

3.1推理实践,理解知识本质

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搭建探究的支架,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让学生快乐实践,有效理解知识本质。乐做的课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实践活动,不仅形式有趣,而且操作简便,乐做的课堂需要教师用心组织引导,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比拼激励,提高学生操作的兴趣和效果。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丰富而有趣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欢快的操作中感知体验。在教学“容量的概念”时,笔者安排学生比较两个水壶的容量大小,并亲手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在理解1升概念时,笔者让学生用量杯和正方体容器装水量一量、看一看,还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一个1升的量器,并用自己制作的量器去测量面盆、水勺等容器的容量。快乐的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助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建构,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2创新实践,寻求最简方法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而且是一种十分高效的学习方法。实践操作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为学生动手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从而可以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尝试自己的想法,实现创新实践,完成数学规律的总结。比如,在讲解“梯形的面积”这一小节时,在课堂上创设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求法。首先教师给出一定的指引,让每位同学准备一张梯形的纸片,观察该纸片能否转化为三角形或者正方形等一些学过的图形。在教师指引下,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使得课堂极具趣味,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地参与进来,力求找出一种创新的梯形纸片切割方法,想方设法将梯形转化为自己已经学过的图形进行面积计算。比如有同学沿梯形的上底两端向下切割,这样可以得出S梯形=2×S三角形+S长方形,其面积公式为S=2×(0.5×(b-a)÷2×h)+a×h=(a+b)÷2×h。还有同学沿一条对角线对折,将其分割成两个三角形,这样可以得到S梯形=S三角形1+S三角形2,所以S=0.5×(a×h+b×h)= (a+b)h÷2。观察这两种方案,可以发现每一种方法都可以最终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但是第二种切割方法明显要比第一种简单,仅需要计算切割后的两个三角形面积即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通过自主实践的方式掌握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可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营造自主实践的机会,给同学们创设动手操作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4    搭建欢乐交流平台,让学生乐享

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在当今开放的大背景下,封闭学习已经落伍,交流分享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互鉴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交流的动力,引领学生展示交流,鼓励学生乐于分享,分享学习成果,分享方法经验,分享内心快乐。

4.1提供时间空间,碰撞思维

乐享课堂是“乐学课堂”的最高境界,乐享既是一种分享的姿態,又是一种享受的追求。乐享以乐疑、乐作为基础,学生不仅愿意分享,而且有所分享,能够把与众不同的观点和实践探究成果主动分享出去,能够给他人以启迪,相互取长补短,真正达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目的。为了实现学生的乐享,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搭建互动的平台,还要当好引导者和促进者,激发和鼓舞学生分享的热情,激励学生踊跃展示,将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和同伴分享。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一课时,笔者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预学单自主探究,在各组充分地合作探究之后,学生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集体交流,展示汇报各自的学习成果。为了激发学生的交流分享热情,笔者给予表扬:“第一小组真厉害,竟然发现了3种不同的特征!”“第二小组全体成员都发表了各自的观点,算得上是五星级合作小组!”赏识点评鼓舞着学生快乐分享,全体学生积极交流、补充、完善,较好地建构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5    结语

学无乐则滞,快乐是成功的副产品,快乐是高效学习的先决条件。让我们缔造乐学数学课堂,创设趣味问题情境,让学生乐疑;营造愉悦表达氛围,让学生乐说;构建快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乐做;搭建欢乐交流平台,让学生乐享。

参考文献:

[1]张春国,李亚东.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8 (16):136.

[2]黄娇艳.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9(03):45-47.

猜你喜欢
乐享
周年供应车厘子(甜樱桃)——北京乐享农庄
周年供应车厘子(甜樱桃)——北京乐享农庄
远离老年抑郁症,乐享幸福晚年
重九时节
狮岭城市广场华润万家盛大开工,合力打造年轻乐享生活主场!
主题航班·乐享云端会客厅
乐享蓝天
随乐而舞 乐享课堂——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
主题航班·乐享云端会客厅
主题航班·乐享云端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