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堑高边坡滑塌成因与综合治理措施分析

2022-07-25 03:52卢金华
福建交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坡体坡顶坡面

■卢金华

(龙岩靖永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龙岩 364000)

龙岩靖永高速公路K3+435~K3+645 段路堑高边坡位于永定区高头乡北侧约600 m 处山坡,地下水发育,水位较浅,上部沟谷常年流水。 该边坡自开始施工后受连续强降雨影响, 出现2 处严重滑塌区,并处于蠕动状态(图1),随时可能造成更大规模甚至扩展到整段边坡或者泥石流的危害,致使该滑坡的治理支护工作迫在眉睫。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及钻孔揭露,该边坡自上而下地层主要为:漂石、残积粉质粘土、黏性土、全风化花岗闪长岩。 场区内发育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与基岩裂隙水,水位较浅,年度水位变化小;且雨水充沛,暴雨集中,地表径流强;遇雨季或暴雨期,排水量成倍增加、山洪冲刷较严重。

边坡坡面植被发育,自然坡度为20°~25°,坡脚(边坡南侧)为正在建设的靖永高速;西北侧为一水泥道路;西侧为山间沟谷,沟内有滚、漂石,并伴有地表水流出;东西侧各发育一条冲沟,未见有变形、开裂迹象,坡面为种植果树梯田。

1.2 边坡支护设计情况

该边坡原设计方案为四级放坡开挖,每级坡高约8 m,中间台阶宽度为2 m,一、二级坡率1∶1,三、四级边坡坡率1∶1.25;坡顶设置环形截水沟,坡脚设置排水沟;坡面防护自下而上(第一级至第四级)分别为:第一级护面墙、第二级锚索框架梁、第三级拱型骨架+植草、第四级种植草防护[1]。

2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2.1 滑塌区一

滑塌区一位于边坡西部垂直线路方向,坡体下错约2.5 m,平面形态下宽上窄喇叭状,滑动面呈圆弧状, 为浅层牵引式+推移式(截水沟断裂汇流灌入)小型土质滑坡。 滑坡后缘自然山坡有3~5 条拉裂缝,裂缝宽度0.5~15 cm,长度2~10 m 不等,坡面有多处裂缝与小台阶(图2),坡体中部出现下沉现象, 坡顶截水沟及原分级平台上的排水沟已变形、开裂、错断。

图2 滑坡现场情况

滑带土为坡积粉质黏土(坡顶上部)、残积砂质黏性土(坡体中下部),多呈饱和状态、软塑状,局部夹有砂砾石。 该处滑坡前缘已经滑停,后缘局部仍不稳定,处于时滑时停阶段,表现为遇雨即滑,如不及时整治,其变形破坏将不断发展和扩大。

2.2 滑塌区二

滑塌区二位于边坡东部垂直线路方向,平面形态呈狭长条带状,上窄下宽,滑动面呈折线状,属浅层牵引式小型土质滑坡。 滑坡后缘下错0.5~1.0 m,两侧受牵引下错1.0~1.5 m, 两侧分布有纵向裂缝数条,宽度0.5~10 cm,长度3~6 m 不等。 坡面多级边坡受牵引滑塌,原分级平台上的水沟错断,变形区域形成一条大冲沟(图3),坡体中部出现下沉现象。

图3 滑塌区二大冲沟现场情况

滑带土为坡积粉质黏土(坡顶上部)、残积砂质黏性土(坡体中下部),多呈饱和状态,软塑状,局部夹有砂砾石。 该滑坡处于剧滑—滑停阶段,具有无雨时稳定,遇雨即滑的特点,如不及时整治,其变形破坏将不断发展和扩大。

3 边坡变形成因分析

根据滑塌区一、二的边坡破坏特征,结合现场地质水文条件和地勘钻孔资料数据分析总结,导致本高边坡滑塌形成的主要因素有[2]:(1)地形条件:边坡所处地貌为丘陵区, 布有一条常年流水的冲沟,沟谷两侧土质松散,易被潜蚀破坏。 (2)岩土体特征:边坡地质主要为残坡积黏性土和全风化闪长岩,岩体风化强烈,岩体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特征明显, 浸水后易软化崩解造成坡体变形、滑塌。 (3)气候、水文因素:边坡场区受高差影响,气候变化明显,雨水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较高。 (4)地下水作用: 场区地下水较发育且稳定水位埋深为0.50~6.30 m,易造成边坡失稳。 (5)人为因素:山坡自然坡度较缓,经削坡后坡角变大、坡度变陡,多级边坡可能存在长时间裸露,施工人员并未及时进行防护加固;坡体内的排水系统及坡顶环形截水沟开裂、变形后未施工人员未及时进行修复加固。

4 滑坡体的稳定性分析

4.1 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该处边坡滑坡,危害程度较为严重,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设计稳定安全系数大于1.30。本次针对滑塌区一、二的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 岩土参数采取反演于取样分析结果互相参照、分析取用的方法, 综合考虑岩土参数和滑带土参数,选取计算的岩土参数如表1 所示[3]。

表1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4.2 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根据边坡变形特征及地形、地貌特征,选取出K3+550 的3 个剖面作为最不利稳定性断面计算滑坡整体稳定性。 考虑到滑坡可能遭遇最不利情况,分别考虑本次滑动面(采用传递系数法)正常工况、雨季工况的边坡稳定性估算,以及潜在滑动面1、2(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雨季工况的边坡稳定性估算。

传递系数法计算公式[3]:

式(1)、(2)中,Fs为边坡稳定性系数;Wi为土条重力;Ti为第i 块段沿滑面的下滑力 (kN/m);Ri为第i 块段沿滑面的抗滑力(kN/m);Ci为第i 块段滑面岩土粘聚力(kN/m2);αi、βi为第i 块段滑面与水平面夹角;φi为第i 块段沿滑面土的内摩擦角;ψi为第i-1 块段的剩余下滑力传递至第i 块的传递系数;Li土条滑面长度。

经计算与分析,该边坡现状处于欠稳定和不稳定性状态中(表2),暴雨工况下边坡产生滑坡的可能性极大,危险性大。 潜在滑动面岩土主要为残坡积土或全风化闪长岩,厚度大于15 m,属中层土质滑坡。 为确保边坡稳定安全,必须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理措施。

表2 边坡稳定性估算值

5 滑坡治理方案

为了保证边坡的安全稳定和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根据边坡各部分的稳定性、推力大小、微地形等特点,综合考虑并结合现场施工条件情况,总结具体处理方案如下:

5.1 应急治理措施

滑坡发生后,应立即对边坡进行应急处治,具体实施步骤为:(1)设置临时排水系统[4]。 滑塌区1坡顶截水沟断裂处上部设置截洪沟,将坡顶汇水与地表排水拦截后往另一侧冲沟内排出。 夯填后缘裂缝, 将坡体出现的裂缝用防水板铺底后用粘土夯填;在已滑塌区两侧边坡开挖临时截排水沟,防止降雨时地表水大量渗入坡体内,进一步加剧坡体的变形。 滑塌区2 第二级边坡出水处设置临时排水沟或外接排水管,及时将水流排出边坡外围。 (2)卸载反压。 临时排水系统设置完后在坡脚前缘进行反压,限制滑体前移。 雨水停止后,清除滑体上的松软土体,并对后缘临空面进行卸载。 (3)坡面保护。 对裸露边坡坡面设防冲刷彩布或防渗塑料膜。

5.2 综合治理措施

针对本滑坡的岩土特征及形成原因, 采取重新设置拦、排、截水和上清下挡的综合治理方案[5]。具体治理方案(图4)归纳如下:(1)边坡第一阶采用6 m 高抗滑挡墙,第二级及以上坡率为1∶1.5,一级平台宽度6.5 m,二级平台宽度14 m,第三、四级平台宽度3 m。 (2)第三阶采用孔径Ф130,4 束的钢绞线锚索框架梁防护;第四阶K3+470-502、K3+522-562 段采用孔径Ф130,4 束的钢绞线锚索。 第二、四级边坡其他部分及第五、六级边坡均采用拱形骨架防护。 (3)地表排水:在边坡坡顶外侧5 m位置设置1 道截水沟, 截水沟两侧必须接入两侧沟谷; 截水沟与堑顶之间部分采用30 cm 的M7.5浆砌片石封闭。(4)地下排水: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工程为边坡平孔排水和支撑渗沟,第二期工程为排水渗井。 一期工程及边坡防护完工后,对边坡进行监测, 边坡存在滑动迹象或者仰斜式排水平孔出水率小于80%时,应立即施工二期渗井工程。 排水平孔在第一、二、五级边坡坡面设置2 道,在第三、四级边坡设置3 道,长度穿过潜在滑动面;第一、二级排水平孔竖向间距2.5 m,横向间距5.0 m,第三、四、五级排水平孔竖向间距2.5 m,横向间距3.0 m,梅花形布置,第一排排水管高于平台高程约1 m;支撑渗沟设置于边坡出水点附近,横向间距5 m。

图4 滑坡工程治理方案示意图

5.3 施工期间变形监测

主要采取地表位移和深孔位移监测,监测频率为:地表位移监测1 次/天,变形剧烈时每天数次;地下位移监测1~2 次/周,变形剧烈时1 次/天。该边坡布置2 个检测断面,6 个监测孔,治理期间的监测数据如表3 所示。

表3 滑坡施工期间监测情况

根据边坡动态变形监测结果并结合地表宏观变形巡查情况,该边坡在整治期间未发现明显滑动变形反应,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6 治理效果

该滑坡综合治理于2021 年9 月底施工完成,而后靖永高速公路于2022 年春节前顺利通车试运营,截至2022 年5 月期间多次遇暴雨天气,坡体均未发生滑移迹象,边坡已基本稳定,坡面美观协调,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整治效果,后期监测数据成果如图5 所示。

图5 监测位移曲线图

7 结语

高边坡滑塌治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排水、支挡、防护及锚固等各项技术的应用。 滑塌发生后选定治理措施前,应再次进行现场实地详尽勘察,认真分析原因,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最终选择因地制宜、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案。

猜你喜欢
坡体坡顶坡面
甘肃和政地区松散层路堑边坡病害防治方案优选
模拟降雨条件下林木裸露根系分布方式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体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深水坡面岩基础施工方法
基于能量的坡面侵蚀性径流及其水沙传递关系
强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垃圾发电厂上的滑雪公园
矿车路线迷宫
矿车路线迷宫
在钻天坡顶看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