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绿色体育发展践行路径研究

2022-07-26 01:00孙秋菊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理念绿色生态

孙秋菊

绿色体育是科学的健身方式。绿色体育是指对身体无害、无副作用,通过科学适量的中等强度来提高人体体质、体能、免疫力,增强人体机能,提高生命质量,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积极运动方式,是人的生命健康积极、经济、有效的长期投资方式。绿色体育的特征表现为环保、无污染、节能、安全、经济、便利。相反,短视、功利、破坏性的行为方式对人体的伤害是巨大的,可能会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被动、短期、暴力、超大负荷、非体育动作等的行为方式。因此,应积极倡导绿色体育发展理念,促进体育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长期坚持绿色体育锻炼,对人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绿色诠释的是自然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之路。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探讨我国体育绿色发展的内涵厘定与学理阐析,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节能等健康行为,进一步深化我国各项体育事业工作改革,推动形成一种绿色体育发展理念与行为方式,深入研究绿色体育发展内涵及践行路径具有革命性突出意义。

1 绿色发展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1.1 国内相关研究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规模、模式化粗放式发展,人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掠夺,自然资源破坏严重,如工业废水污染、空气污染、气温不断升高等,自然承受不堪,必然反作用于人类自身,人们开始思考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应运而生。绿色发展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探究我国绿色发展的历史进程发现,我国绿色发展分为三各阶段。

(1)第一阶段:初探时期(1971—1991年)。中国对绿色发展的要义阐释为无害的、安全的、无污染的,实施领域主要是在经济系统,其目标导向为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主要研究领域在中国环境问题研究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关系、环境保护路径等方面。(2)第二阶段:拓展时期(1992—2010年)。融入“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核心概念。主要研究领域在绿色经济、绿色发展道路研究、绿色发展观等方面。(3)第三阶段:深化时期(2011年至今)。这一时期学界展开全方位、系统性研究,绿色发展理念寓于顶层设计之中,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导向或行动方案。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部署的高度予以重视。这一阶段主要研究领域在绿色发展理念内涵、外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绿色发展理念的哲学基础、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路径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众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将绿色发展理念研究引向深入。整体上看,国内学界从多学科、多维度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与研究,也产生了一大批颇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丰厚的学术资源和理论指导,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总体来看,从研究的角度看,整体研究较多,更多强调了普遍性和一般性研究,仍需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加以具体研究。从研究的时效性看,研究数据和资料略显陈旧,缺乏十八届五中全会新精神的宏观关照,有待于进行新调研,归纳新经验,提出新思路,指导新实践。尤其在将绿色发展理念与哲学发展观相结合进行研究方面。此外,专门针对绿色发展理念践行路径的研究,更是尚未深入展开。因此有必要设立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1.2 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学界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研究大多是从人类发展与生态的关系进行研究,提法包括“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绿色增长”“低碳经济”等,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1)第一阶段:萌芽时期(1661—1961年)。这一时期自然生态意识开始萌芽,学者对于发展和生态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来自对环境状况及其造成原因的研究。威廉·配第(1662)认为劳动创造财富的能力并非无限,而是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98)提出“资源绝对稀缺论”,认为未来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土地和粮食之间的矛盾。乔治·普尔金·马什(1864)对工业化的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反思。约翰·穆勒提出了“静态经济”的观点,认为自然环境和人口财富之间应当在一个稳定和谐的范围内,资本和土地的不足将是对生产的最大限制。(2)第二阶段:“浅绿”时期(1962—1989年)。工业文明的发展相伴而生的是人类对自然前所未有的索取和破坏。这一时期学者开始了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途径以及地球的未来的研究。蕾切尔·卡逊(1962)出版《寂静的春天》,用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化学农药在农作物中的大肆泛滥,将导致人类自身以及所赖以生存的整个世界毁灭。罗马俱乐部(1972)首次提出“持续增长”和“均衡发展”口号,认为盲目的经济快速增长,将导致人类达到危机水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1987)提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大卫·皮尔斯(1989)首次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并提出将有害环境和耗竭资源的活动代价纳入国家经济平衡表,认为经济发展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3)第三阶段:“深绿”时期(1990年至今)。绿色发展理念覆盖了从生产到消费,从流通到分配,从技术到制度,从发展到文明的各个层次,并深入到可操作的层面,通过构建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来探索人类发展的绿色走向。这一时期戴利《超越增长》、艾尔斯《转折点》、霍肯《商业生态学》、梅多斯《超越极限》和哈丁《生活在极限内》等著作使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从简单的忧虑和感叹走向积极而有效的行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妥善对待环境问题,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约翰内斯堡世界高峰会议(2002)强调实行“全新绿色新政”“迈向绿色经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五届亚太环境与发展问题会议(2005)提出“绿色增长”的概念,将之看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战略,认为绿色增长是“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首次将“绿色经济”定义为“提高人类福祉、改善社会平等,降低环境风险,改善生态稀缺的经济发展模式。”“里约+ 20”峰会(2012)号召全球向绿色经济过渡。

为了迎接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西方学者致力于人类要实现从工业文明范式向生态文明范式的转换,从观念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全方位的视角转变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研究。整体上看,国外专门针对当代中国绿色发展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研究的科研成果较少,他们更多的是从抽象的预设价值和西方具体的社会现实境况出发,在理论上对阻碍绿色发展的根源、特征及功能进行的分析研究。国外研究成果更多地侧重于立法和政策设计和实践探索,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向、资料和经验借鉴。但是由于地域性、政治环境、发展阶段差异明显,就我国绿色发展方面的研究仍然具有局限性。

2 绿色体育发展理念的践行路径

绿色发展理念核心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键是生态自我修复,难点是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重点是自觉践行。

2.1 树立绿色体育发展理念,把握绿色发展新契机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与人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来自自然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类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极大化的天然本性之间的矛盾。树立绿色体育发展理念,要转变思维方式,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是坚持“绿色”问题思维,找准影响绿色发展问题聚焦发力;二是坚持“绿色”创新思维,针对生态环境、资源能源和持续发展等问题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三是坚持“绿色”底线思维,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监测与预警,研判生态风险、严守生态红线、守住环境底线;四是坚持“绿色”法治思维,筑牢绿色生态法治屏障;五是坚持“绿色”系统思维,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产业牵动、生态反哺、民生共赢的发展形态统筹规划推进绿色发展。

2.2 打造体育产业绿色发展,激活绿色发展新动力

一是以“绿色”理念打造体育产业“绿色”发展,把“绿色”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底色,把体育产业变“绿”,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二是以体育产业生产“绿色”产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体育产品制造、设计、工艺规划、材料选择、生产制造、 包装运输、使用和报废处理及体育场馆绿色等阶段,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环境污染最小化,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三是以“绿色”产品满足“绿色”需求,当前我国生态产品极度短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优势在绿色,特色在丰富的产品资源;四是以“绿色”需求创造“绿色”价值,以绿色技术、绿色营销、绿色产品和绿色品牌开拓市场、争取顾客,增强综合竞争力,创造出绿色发展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

2.3 开展绿色体育治理,拓展绿色发展新途径

绿色经济下加快绿色体育发展。坚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治理环境,努力破解环保难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美丽中国的生态和谐之美。政府通过法律既定程序,对自然生态环境、市场经济主体、政府行为以及社会组织和公众实施监督管理。企业在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要肩负起对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义务,将环境利益和对环境的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绿色产业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公众要提高环境意识,形成生态道德自我约束,针对过度消耗消费型生产生活方式进行“自我革命”和“自我绿化”;积极监督不文明的现象,约束污染制造者的不良行为。

2.4 提升绿色体育发展能力,提高绿色发展新水平

培育具有人文环境的绿道体育。绿色发展不仅要实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绿色化”,更要实现人的“绿色化”,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美丽中国的生态人文之美。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和媒体既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者,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者。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起绿色发展主体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扛起绿色发展第一责任人责任,切实把绿色发展责任落到实处。广大干部要自觉提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绿色发展实践。大力实施公众绿色素养培育工程,培育具备系统的绿色知识、深切的生态伦理情怀、深厚的绿色意识尤其是绿色价值观且能自觉转化为绿色实践的“绿色公众”。

2.5 建立健全绿色体育制度,构筑绿色发展新保障

绿色体育政策法规的创建与完善。坚持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补偿的原则健全建立绿色制度,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实现美丽中国的生态公正之美。加快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绿色金融体系和绿色产品体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加快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2.6 创新绿色体育管理体制,激发绿色发展新活力

坚持绿色创新、发展导向和用人导向相统一,建立绿色政绩考核体系。在干部考核评价过程中,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责任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并实现差异化绩效考核。对绿色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作为、乱作为的,依纪依规严肃追究责任。要宽容失误、允许试错、鼓励创新,充分调动和保护各级各方面干事创业、推动绿色发展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开创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局面。

3 结 语

绿色是生命、健康、活力的象征,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坚决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举措。积极倡导绿色体育,鼓励人们践行绿色体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绿色体育活动,自觉践行绿色可持续生活与消费方式,体验绿色生活魅力,建立健全绿色体育体制,创新绿色体育管理体制,激发绿色体育活力,提升人们参与绿色体育的动力,加强绿色体育资源、环境、政策等保障,建议体育、环境、经济、政策、教育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发挥多部门协同效应,实现人、体育、环境和谐共生发展。

猜你喜欢
理念绿色生态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追踪绿色的秘密
盱眙生态藕
再造绿色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