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摄影ABC

2022-07-27 07:09图文张恣宽
照相机 2022年6期
关键词:白平衡红外线波长

图文|张恣宽

利用红外摄影感光设备、红外线胶片与红外滤镜进行的摄影,统称为红外摄影。它是一种较为另类的拍摄方式,有别于传统的黑白、彩色摄影,拍出的画面色彩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与新奇感,让人耳目一新。

数码相机所采用的感光元件本身能够接收到红外线的波长,只需配以红外滤镜即可拍摄红外照片及动态影像,走进奇异的红外世界。在了解红外摄影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红外线。

太阳光中,肉眼可以看见的一部分称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380~780nm(纳米,波长单位)。而此外的部分是肉眼不可见的,比如红外线、紫外线。

波长低于380nm(1μm微米=1000nm纳米)的就是紫外光波段,波长高于780nm的就是红外光波段(这是大致的区分,实际上红外线和可见光波长有一定程度的重叠)。红外摄影实际上利用的是近红外波段中的一部分,大约是780~1000nm这部分红外线。

A 红外照片拍摄器材的选择

因为红外线不是可见光,所以人眼无法直接看到红外线,但是数码相机(包括摄像机)使用的感光元件却能检测到近红外线波长(也只能感知到近红外波长)。这些红外线对数码相机的成像起到了干扰作用,是成像光线中的有害光。为此,绝大部分数码相机都在影像传感器前加了一块低通滤镜来阻挡红外线的进入,以提高成像质量。不过,低通滤镜并不能百分百地阻挡红外线,这就为数码相机拍摄红外照片提供了可能。

数码单反相机安装红外滤镜后,取景器中看不清拍摄的景物很难对焦。可以采取先构图、手动对焦,然后再安装红外滤镜拍摄。无反相机采用的是电子取景,可以自动增益取景器亮度,是红外摄影的最佳相机。

有以下3种方法可以实现红外摄影:

1 拆除相机CMOS前的低通滤镜,换上自己喜欢的某种波段的红外滤镜。

由于取消低通滤镜,快门短,手持就可以拍摄,自动对焦等功能不受影响,适合对影像品质要求较高的红外摄影师。

种波段的红外滤镜。需要专业相机技术人员来拆除低通滤镜,数码相机改装后无法拍摄正常的彩色照片。

2 拆除相机CMOS前的低通滤镜,换成透明玻璃,拍摄时在镜头前加各种波段的红外滤镜。

可以更换任意不同波段的红外滤镜,以达到不同的红外效果。

由于镜头前装了红外滤镜,单反相机取景时看不清。同样需要专业相机技术人员来拆除低通滤镜,数码相机改装后无法拍摄正常的彩色照片。

[卡色滤镜公司专门做了一款蓝色(低通)滤镜,不拍红外照片时,装上蓝色(低通)滤镜,可以正常进行彩色摄影。]

3 在可以进行红外摄影的数码相机镜头前直接安装红外滤镜拍摄。

对数码相机不会造成任何影响,是最简单又便宜的方法。

通常曝光时间很长,正常光线下,快门多在5~30秒之间,甚至达到几分钟,需要使用三脚架。由于镜头前装了红外滤镜,单反相机取景时看不清,拍摄题材上也有所限制,只能应用在静物和风景等题材上。

目前常见的红外摄影滤镜波长有590nm、630nm、680nm、720nm、760nm、850nm、950nm几种。这些标有不同波长的滤镜有不同的色彩效果。

例如,720nm红外滤镜的意思就是这个滤镜阻挡的是720nm波长以下的光线进入,只允许720nm波长以上的红外光进入,这样就阻挡了可见光和小于720nm波长部分的红外线。

590nm、630nm、680nm、720nm的红外滤镜可以允许一部分可见光进入,与红外光混合成像,因此可以拍摄有趣的半彩色红外照片。

720nm是个分界点,既可拍半红外照片,也可拍纯粹的红外照片(黑白)。760nm、850nm、950nm的红外摄影滤镜拍摄的则是纯粹的红外照片。

笔者在使用不同波长的红外滤镜拍摄中发现,波长越短,植物的叶子越黄;波长越长,植物的叶子越白,这也是红外摄影最明显的规律。

目前大多数无反相机、数码单反相机基本上都没有低通滤镜,这就更适合采用在镜头前加装红外滤镜的方法来进行红外摄影。建议想拍摄半彩色半红外图片的影友,使用680nm、720nm波段的红外摄影滤镜。如果想拍纯红外图片,建议选择760nm、850nm、950nm波段的红外摄影滤镜。

B 红外照片的拍摄方法

红外摄影有别于普通的摄影,要想获得一张成功的红外照片,在拍摄的过程中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

自定义白平衡

对于红外摄影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定义白平衡。很多摄影人没有成功地进行红外摄影,大部分是因为白平衡问题。自定义白平衡的方法是:将相机上的白平衡设置为自定义白平衡,相机会提示拍摄一张参照物,将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对准当时拍摄光线下的绿色草地或植物绿叶,并让绿色充满取景器,然后在镜头前安装某一波段的红外滤镜,用手动曝光拍摄,作为自定义白平衡用的标准照片。不同品牌相机自定义白平衡的方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类似(请参阅您使用的相机说明书)。

使用三脚架

如果是直接在镜头前安装红外滤镜进行拍摄的话,因为曝光时间较长,必须使用三脚架。建议配合使用快门线或遥控器,防止按快门时引起抖动。

手动对焦、曝光

修正焦点主要是针对在镜头前安装红外滤镜的拍摄方法而言,因为红外线经过镜头后聚集点和可见光不同,在拍摄近景时必须考虑用手动对焦。

如果拍摄的是远景大场面,并使用F11左右的光圈可不考虑焦点的问题。单反相机因加装红外滤镜后无法看清画面,所以应该先对好焦点,然后改为手动对焦,再小心安装好红外滤镜,进行拍摄。

适合表现的题材

红外摄影对光线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对于在镜头前加装红外滤镜的影友来说,晴天中午拍摄较为容易。因为强烈的红外线不仅可以缩短曝光时间,而且可以增强红外效果,所以最好选择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之间。对于改装相机的影友而言,拍摄时间几乎没有限制,阴天、傍晚甚至夜晚都可以进行红外拍摄。

拍摄时采用顺光、侧顺光能更好地发挥红外摄影的独特效果。逆光拍摄时,光晕会显得很夸张,除非需要营造特殊效果。

《一串光束》(图1)拍摄于合肥逍遥津公园,普通的场景,由于镜头进入光,产生了炫光及一串美丽的光环,为宁静的画面增加了动感。

图1 《一串光束》索尼α7R相机(拆除低通滤镜,加装680nm红外滤镜),索尼24~105mm镜头24mm端,自定义白平衡,ISO160,光圈F11,快门1/320s,下午15:59手持拍摄

红外摄影最适合表现的元素是蓝天、绿色植物及水面,如果蓝天中有朵朵白云则更是锦上添花。阴云密布的情景也非常适合用红外线来拍摄,它能使云的层次得到更好的表现。此外,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力,雨雪天、雾天一样能拍出意想不到的画面。

《童话世界》(图2)上午8:40分拍摄,在后期调整中,即正常使用红蓝通道互换,只是将小屋及倒影重新调整色彩,造成这种色彩的对比,使作品营造出一种宁静、梦幻如童话世界般的意境。

图2 《童话世界》尼康D200相机(拆除低通滤镜,加装680nm红外滤镜),14~24mm镜头23mm端,自定义白平衡,ISO200,光圈F8,快门1/640s,上午8:40拍摄

《局域光影》(图3)在坝上草原拍摄日落时回头看见这一场景,天空乌云密布,一缕阳光照在一棵黄色白桦树和一群摄影人身上,我迅速拿起红外相机拍下,调成纯红外黑白照片后,乌云的层次丰富。

图3 《局域光影》尼康D200相机(拆除低通滤镜,加装680nm红外滤镜),14~24mm镜头24mm端,ISO200,光圈F8,快门1/350s,下午16:30手持拍摄

红外线风景摄影最大的特点是,大自然中的绿色树叶和植被在红外照片中会呈现出通透的白色。所以,进行红外摄影时,拍摄的对象最好是以草地、树木、碧水、云霞、山峦、建筑等层次比较丰富的景物作为主体。

《湖中的小树》(图4),那天去巢湖岸边,先用富士GFX 100S相机拍摄了这一棵小树,灰蒙蒙的天气,感觉画面效果很一般。又取出卡色720nm红外滤镜,安装在该机镜头前,从取景器中看到效果特好,别具一格的影调,使红外滤镜更胜一筹。

图4 《湖中的小树》富士GFX 100S相机,32~64mm镜头32mm端,外装720nm红外滤镜,自定义白平衡,ISO100,光圈F11,快门28s,上午8:54三脚架固定拍摄

分析原因,因为红外滤镜具有穿雾功能,常规的拍摄天空看不到淡淡的云彩,加之红外线快门长(28秒),水变成丝绸般的光滑。后期采用红蓝通道互换、反差等调整。

常规拍摄出现审美疲劳时,拍摄红外照片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作品《电子捕鱼》(图5)是用红外线拍摄的人物,红外线的人物摄影作品,人物的肤色因红外线的原因,很难调成正常的肤色,而稍带紫色。在这幅作品中,呈现出白色的水草,蓝色的水面与现实场景差距较大。

图5 《电子捕鱼》尼康D200相机(拆除低通滤镜,加装680nm红外滤镜),70~200mm镜头70mm端,自定义白平衡,ISO250,光圈F11,快门1/80s,下午15:23手持拍摄

利用红外线的特点,可以拍摄各种花卉。我特喜欢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如何用摄影来表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作品《荷塘月色》(图6)是我找到的一种表现形式,红外线下的荷花。红外光照射在荷花、荷叶上,一股从容淡定、静谧的气息扑面而来,“荷塘月色”下的荷花,更显得安宁、祥和、与世无争。

图6 《荷塘月色》尼康D200相机(拆除低通滤镜,加装680nm红外滤镜),适马150~600mm镜头600mm端,自定义白平衡,ISO400,光圈F8,快门1/450s,上午6:31手持拍摄

图9 《绿荷》索尼α7R相机(拆除低通滤镜,加装680nm红外滤镜),索尼24~105mm镜头80mm端,自定义白平衡,ISO320,光圈F11,快门1/4000s,上午7:53手持拍摄

图10 《家园》索尼α7R相机(拆除低通滤镜,加装680nm红外滤镜),索尼24~105mm镜头63mm端,自定义白平衡,ISO320,光圈F11,快门1/40s,下午17:46手持拍摄

图11 《游园》索尼α7R相机(拆除低通滤镜,加装680nm红外滤镜),老蛙9mm镜头,自定义白平衡,ISO200,光圈F8,快门1/640s,上午10:13手持拍摄

《柳絮飞扬》(图7)巢湖岸边风很大,30秒时间的长曝光,使岸边的绿色柳树叶呈现出白色的虚影,后期直接调整黑白纯红外效果,没有做任何后期特技,但画面类似“中途曝光”(萨巴蒂效应)艺术效果,如梦如幻,别具一番风味。

图7 《柳絮飞扬》尼康D800相机,尼康24~70mm镜头35mm端,外装850nm红外滤镜,自定义白平衡,ISO200,光圈F11,快门30s,下午15:53三脚架固定拍摄

《晨练》(图8)拍摄的是小区里晨练的老人们,怪异的色彩,礼帽、长裙,让人感觉这些人是从上世纪初欧洲穿越而来,给人以陌生化的感觉。

图8 《晨练》富士GFX 100S相机,32~64mm镜头32mm端,外装720nm红外滤镜,自定义白平衡,ISO6400,光圈F5.6,快门1/8s,上午8:54手持拍摄

艺术来源于生活,必须高于生活,有别于生活。我尝试通过后期将白色的植物调整成多种色彩,以增加红外作品审美情趣的一种探索。如作品《绿荷》、《家园》、《游园》。

C 红外照片的后期

如果使用的是720~950nm波段的红外滤镜,拍摄的是纯红外照片,那这类波长的图片适合调整成黑白。后期处理方法较为简单,可直接在Photoshop或Lightroom中打开,调成黑白图片即可。

如果使用的是720nm波长以下的红外滤镜,拍摄的是半彩色半红外照片。要想获得“半红外”的彩色效果,再将蓝天进行还原(红外摄影能将绿色植物变成白色,而其他的物体基本是一个色调),这类照片的后期处理必须使用“红蓝通道互换”的方法,才可以实现。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红外滤镜看起来就像一块深色红的镜片,所以拍出来的图片基本是红色调。

1.在Photoshop中,打开照片。击活“调整”调板,单击“创建新的通道混合器调整图层”图标,在“属性”调板中,打开“通道混合器”对话框,见图12。

图12

2.在“输出通道”选择“红”,并将“红色”100%改为0%,将“蓝色”0%改为100%,见图13。

图13

3.在“输出通道”中选择“蓝”,将“红色”0%改为100%,再将“蓝色”100%改为0%,完成红蓝通道互换。可以看到蓝天已经恢复为蓝色,见图14。

图14

合并可见图层,执行 “滤镜/Camera Raw滤镜”菜单命令,对图片进行色彩调整。在“基本”选项卡中,调整色温使蓝天更接近于真实。并调整基础曝光参数,使画面观感更为自然。

猜你喜欢
白平衡红外线波长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杯中“日出”
物品寻找器
技术橱窗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率的研究
你的白平衡准确吗?
准确的白平衡管理
让色彩更精准
红外线的成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