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猕猴桃产业技术高质量发展分析

2022-07-27 08:07李岚欣赵泽众刘帮迪姜微波
保鲜与加工 2022年7期
关键词:保鲜猕猴桃加工

李岚欣,孙 洁,辛 奇,3,赵泽众,刘帮迪,,*,姜微波

(1.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125;2.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产后处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21;3.河北工程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4.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近十年来,我国猕猴桃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猕猴桃产业由传统农业经营型果蔬种植业向现代化果业快速转型。猕猴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在推进产业转型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上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持续推进猕猴桃产业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对促进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有着重要意义[1]。

我国猕猴桃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而贫困地区猕猴桃果树栽培面积占全国猕猴桃栽培总规模的46.4%,已成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产业兴旺的重要产业之一[2]。猕猴桃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逐步凸显,已经形成育苗、种植、保鲜贮运、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加工利用、多链条销售、科技研发等全产业链,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研究者提出,未来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应该立足于产业自身发展优势,提高猕猴桃栽培管理水平,提升食用果品质,提高商品果率,拓展猕猴桃鲜果销售模式;发展猕猴桃深加工技术,研发附加值高的加工产品,更充分地利用猕猴桃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传统产业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目标[3]。尽管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迅捷,但产业技术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猕猴桃生产、技术研发、消费现状等情况,分析了我国猕猴桃产业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技术现状,梳理了猕猴桃生鲜及加工业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猕猴桃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1 我国猕猴桃产业现状

1.1 我国猕猴桃生产和消费现状

近10年来,全球猕猴桃栽培面积和产量的增长速率分别为71.25%和55.58%,已经跻身于世界主流消费水果之列。近5年来,我国猕猴桃产业规模连年增长,年均增幅达22.14%[4]。截至2019年底,全国猕猴桃栽培面积达29.07万hm2,总产量达300万t,挂果面积和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同时,猕猴桃产业也是助推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据统计,我国贫困地区猕猴桃栽培面积达到11.14万hm2,占全国猕猴桃栽培总面积的46.4%[5]。

图1为1997—2020年国内、国际猕猴桃消费总量和人均年消费量统计图,从两项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猕猴桃表观消费量逐年提升,由2014年的约200万t增至2020年的约290万t,年总消费量跃居各类水果销量第6位[6],仅次于柑橘、苹果、葡萄、香蕉和梨5大类大宗水果。猕猴桃人均年消费量保持着持续上升的态势,截至2020年,我国猕猴桃人均年消费量已经超过2 000 g,实现对国际猕猴桃人均年消费量的反超[6]。由于我国猕猴桃的消费趋势持续向好,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一类种植量、生产量和消费量都十分庞大的新大宗水果。虽然表观消费数据良好,但我国猕猴桃消费方式仍有待提升,目前我国猕猴桃消费主要以鲜食为主,根据统计,鲜食消费猕猴桃占我国猕猴桃总产量的70%以上[5]。猕猴桃加工产品的消费量仍然较低,并且消费者对于猕猴桃加工品的消费认知较低。如表1所示,根据淘宝销售平台的数据统计,猕猴桃干、猕猴桃果汁和猕猴桃脯3类主销售产品在2021年9月销量超过1万单的店铺仅有2家,3种猕猴桃加工品销售量超过5 000单的店铺仅有3家。而鲜食猕猴桃的月销量超过5 000单的店铺有49家,超过1万单的店铺有42家,其中还有2家店铺猕猴桃月销量超过10万单,可以看出鲜食猕猴桃的消费量仍然压倒性地多于猕猴桃加工制品,这可能是由于猕猴桃果实不如苹果、桃、葡萄等更适宜于果干、果脯和果汁的加工。虽然猕猴桃加工品消费量不高,但我国的猕猴桃消费逐步呈现向多元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除上述传统、简易加工产品外,猕猴桃非浓缩果汁、猕猴桃籽油、低糖猕猴桃脯干等新型加工产品也陆续出现在网络平台和直播销售渠道,这类果业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对乡村振兴、农业农村融入城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图1 1997—2020年国内、国际猕猴桃消费总量和人均年消费量统计图Fig.1 Statistic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tal and annual per capita consumption of kiwifruit from 1997 to 2020

表1 淘宝平台2021年9月猕猴桃鲜食和加工制品销售情况统计Table 1 Fresh kiwifruit and processed products sales statistics in Taobao e-commerce platform during Sep.2021

我国猕猴桃产业除消费量稳步上升外,也出现了一批猕猴桃相关品牌。近年来我国猕猴桃除了在“三品一标”公众品牌不断提升影响力之外,还出现了“佳沃”“悠然”“十八洞村”“阳光味道”等众多商业品牌。商业品牌的猕猴桃产品更贴合年轻化群体的消费习惯,也更适合网络销售渠道,据统计消费者利用京东、淘宝、拼多多、抖音等知名电商平台选购猕猴桃占全年猕猴桃总消费量的比例越来越大,显著高于其他水果产品[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猕猴桃生鲜商品化处理、产地初加工及精深加工产品比例逐步增大,这对猕猴桃产业更多元地融入经济双循环和乡村振兴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近年来,随着猕猴桃加工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加大,猕猴桃果汁、果酱、果酒、糖制品和干制品产量逐年增加,我国猕猴桃精深加工产品由2014年的4.3万t增加到2018年的11.7万t[7]。此外,猕猴桃还具有较高的加工废料综合利用价值。研究表明,猕猴桃种子中的粗脂肪含量超过25%,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酚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猕猴桃种子加工副产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目前已陆续在医药、保健品和美容护肤品等高经济附加值的行业及领域被开发和使用。

1.2 生鲜猕猴桃产地初加工和保鲜贮运现状

猕猴桃鲜果作为一种初加工的农产品,其生产消费数量占我国猕猴桃产业整体产量的2/3[8],国内各渠道销售价格普遍在5~15元/kg,且消费者对猕猴桃作为高品质水果的认知接受度高,与我国苹果、香蕉、梨、柑橘等大宗水果相比拥有更高的销售前景和溢价空间。目前,猕猴桃产地初加工及商品化处理主要包括猕猴桃清洗、分级和保鲜贮运3个方面。

猕猴桃由于表皮包围着一层毛刺,在销售及食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不良的消费体验,且猕猴桃果实商品体态均一性较差,为满足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需求的升级,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猕猴桃分级、表皮毛刺清理技术及装备的专利申请。如表2所示,近5年来我国猕猴桃清洗、分级装备和技术专利授权量为77篇,与其他主要生鲜果蔬相比,其初加工处理技术专利的申请量增速明显高于苹果、柑橘等大宗水果。这些专利主要集中研究了猕猴桃无损伤脱毛、猕猴桃清洗、猕猴桃分级和贮运等方面的技术。杨涛等[9]针对我国猕猴桃分级方法单一、分级成本高等问题,用K-means聚类分割算法对其表面缺陷进行分割,再通过颜色对比判断是否为残次果,随后提取正常果的形状特征并设计了SVM分类器进一步判断其所属等级。该方法具有成本低、算法简单、运行高效等优势,为水果分级开拓了新思路,对于促进我国水果分级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一项猕猴桃的清洗设备专利中,研究者利用猕猴桃的自重和惯性滚动与毛料进行摩擦,再结合水帘状的水流进行全面、低损失率的清洗,可显著提高清洁效率。通过将处理器后端略微下调,利用辅助斗可辅助猕猴桃进行另一方向受力摩擦清洗,不但提高了清洁效果,还可收集清洗后的猕猴桃[10]。

表2 2017—2021年我国公开的猕猴桃清洗、分级及贮运专利数量统计Table 2 Kiwifruit cleaning,grading,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patent statistics in China from 2017 to 2021

作为全球第一的猕猴桃产业大国,我国拥有较完整的生鲜猕猴桃保鲜贮运技术流程研究体系。如表3所示,近5年猕猴桃保鲜贮运及包装技术专利申请及授权量明显高于产地商品化处理技术。猕猴桃保鲜、贮运、包装和抑菌专利技术的申请量达到379篇,其中猕猴桃包装专利技术占总专利量的65.96%。包装专利技术中涵盖了外包装、内包装、防撞包装、电商包装、气调包装等方面,这也侧面证实了我国猕猴桃产业正积极地融入到不同销售链条中。

表3 2017—2021年我国公开的不同猕猴桃保鲜贮运技术及装备专利数量统计Table 3 Kiwifruit preservation,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patents statistics in China from 2017 to 2021

近年来,我国猕猴桃保鲜技术研究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猕猴桃产业链条中的保鲜方式主要分为3类:物理保鲜、化学保鲜及生物保鲜[11],同时衍生出低温、气调、化学保鲜剂、新型生物保鲜技术等。猕猴桃产业化的物理保鲜技术主要有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两种。低温贮藏是多数果蔬现行使用的最有效且最易实现的保鲜方式之一。研究发现,“亚特”猕猴桃在0℃的低温贮藏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耐贮藏性,并且伴随温度降低,猕猴桃贮后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12]。也有研究指出,低温保鲜虽然能够延缓猕猴桃成熟衰老进程,但不同品种猕猴桃对温度的灵敏度不同,盲目使用统一低温贮藏条件容易造成贮藏品质差异大、不可控等结果,甚至出现冷害现象[13]。而与常规低温贮藏相比,气调保鲜的猕猴桃果实能够更好地保持其硬度、色泽等重要的商品性品质[14]。王亚楠等[15]研究发现,在一定比例O2与CO2复合气体条件下可更有效地抑制“红阳”猕猴桃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延缓果实细胞壁果胶、纤维素的降解与果实的软化。便携性气调保鲜包装也是气调保鲜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罗政等[16]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自发气调包装袋包装红心猕猴桃,结果显示,气调包装袋能够在猕猴桃后熟期间控制O2体积分数低于13%,CO2体积分数不高于5%,并将猕猴桃的呼吸高峰出现时间推迟2 d以上,使其后熟的过程更充分,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除低温和气调两种最常见的贮藏保鲜方法外,也有许多研究者采用磁场、电场、光照等新型物理技术对猕猴桃保鲜效果进行探究,但保鲜效果没有被广泛地证实。黄天姿等[17]利用电子束辐照对不同品种猕猴桃进行处理,结果显示,适宜剂量的电子束辐照能抑制猕猴桃贮藏期间果实的质量损失,延缓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提高类黄酮含量,在贮藏前期提升多酚类物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硬度、抗坏血酸含量经辐照后均有所降低,并且发现不同品种的猕猴桃对电子束辐照的耐受度不相同。

除物理保鲜技术研究外,使用化学技术对猕猴桃保鲜的研究也十分常见。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与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ClO2)处理是化学保鲜中较为普遍的方法。有研究指出,1-MCP在不同的贮藏温度和浓度下都能有效地延长猕猴桃的贮藏期,维持贮藏后果实商品品质,大幅度地降低猕猴桃腐烂率,并且1-MCP结合低温贮藏效果更为明显[18]。但对猕猴桃使用1-MCP处理时,也需要注意品种之间耐受度的差异,1-MCP浓度过高会对果实造成逆境气体伤害。有研究发现,经过1.5 μL/L 1-MCP处理的“秦美”猕猴桃贮后不易成熟,导致商品特性和食用品质下降,不符合消费者感官预期[19]。ClO2是世界卫生组织允许使用的光谱抑菌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贮藏和果蔬保鲜等领域[20]。适宜浓度的ClO2溶液能够更好地保持猕猴桃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猕猴桃的呼吸强度,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延缓其后熟衰老速度,延长货架期[21]。

此外,伴随国内外新型生物保鲜剂的研究增多,利用中草药中的活性物质进行抗菌保鲜的研究也逐步增多。Hua等[22]研究发现,姜黄素可以抑制体外和猕猴桃果实上灰霉菌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的生长,显著抑制猕猴桃病害的发生,并且不影响果实的商品品质,其原因是经过姜黄素处理的菌丝体对渗透胁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抑制了菌丝穿透植物细胞壁的能力,且参与灰霉菌菌丝营养生长、渗透性应激和致病性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基因bmp1、bmp3和sak1下调表达。Kaya等[23]研究发现,壳聚糖涂膜能降低猕猴桃果实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和质量损失,有效地延长猕猴桃的货架期。祝美云等[24]采用不同配比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和卡拉胶制成新型可食性生物复合膜对猕猴桃进行涂膜保鲜,有效地抑制了猕猴桃保鲜过程中的质量及VC损失,并有效抑制了其呼吸强度,延长了猕猴桃的贮藏期。壳聚糖还可显著抑制猕猴桃中的灰霉病和蓝霉病,从而降低贮存猕猴桃中霉菌的繁殖能力,这可能与其诱导的宿主防御机制有关[25]。

1.3 猕猴桃精深加工技术现状

猕猴桃质地柔软,口感酸甜,营养丰富,风味鲜美,但不耐贮藏的特性促使猕猴桃产业朝着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猕猴桃产品及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浓缩果汁、果酒、果酱、果干、果脯等传统加工品。如表4所示,近5年我国猕猴桃精深产品加工的专利技术申请量达到281篇,其中果酒的申请量占50%以上,其次是果汁加工专利,占总申请量的16.7%,猕猴桃果干和果脯近5年专利申请量均低于20篇,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消费水平的提升,对果脯、果干等传统基础加工产品的需求量逐步下降,这个结果可以侧面证明我国猕猴桃精深加工产业技术研究正逐步向高品质、高技术支撑的方向发展,并且猕猴桃精深加工专利发展方向与“品质、创新优先”的消费习惯保持一致。

表4 2017—2021年我国公开的猕猴桃精深加工产品技术及装备专利数量统计Table 4 Kiwifruit high-tech and deep processing patent statistics in China from 2017 to 2021

猕猴桃果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酶解法在猕猴桃汁上的应用、猕猴桃混合果蔬汁的开发、猕猴桃汁色素保护及功能性成分探究等。随着酶解法在猕猴桃汁加工中的研究越来越多[26],其在工业生产中也逐渐被广泛应用。猕猴桃果汁酶解处理主要使用两类酶:第一类主要是纤维素水解酶类,在果汁的生产过程中通常用于水解果实中的纤维素,增加浆果类果实的出汁率[23],此外纤维素酶还能够显著提升果汁的抗氧化特性;第二类酶主要是果胶酶类,用于水解果胶,达到使果汁澄清的效果。张颖等[27]使用优化后的果胶酶对猕猴桃果汁进行澄清处理,提高了猕猴桃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透光率,提升了猕猴桃汁的品质。在猕猴桃清汁加工中,除了可以使用酶解法使果汁澄清外,研究者还经常使用复合澄清剂澄清果汁。杨平等[28]在猕猴桃果汁稳定性的研究中以CMC-Na∶卡拉胶∶果胶=2∶1∶1的比例添加复合稳定剂至猕猴桃果汁之中,能够得到更高澄清度和均匀度的果汁,以解决猕猴桃果汁色泽暗沉的问题。目前,猕猴桃复合果蔬汁类产品研发越来越多,猕猴桃混合果蔬汁产品也已经广泛出现在线上线下的销售平台。李珍珠等[29]以苹果、猕猴桃为主要原料,研制出的饮料质地均匀,颜色稳定,存放过程中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未发生改变,色泽亮度增大,浊度变化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趋于稳定,但酚类和抗坏血酸含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吴秋雨等[30]在秋葵猕猴桃复合果蔬饮品的研究中,不仅对果汁中的秋葵汁、猕猴桃汁、糖添加量和柠檬酸添加量进行了优化,还研究了果胶、瓜尔豆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复合稳定剂在猕猴桃浊汁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复合饮料稳定性得到极大提升。此外,对猕猴桃汁色素保护的探究也是猕猴桃果汁研究中的一大类,猕猴桃叶绿素含量丰富,且在果汁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氧化褐变和美拉德反应,严重影响猕猴桃果汁的商品性。因此,不少国内外专家对猕猴桃汁的护色技术展开了研究,在猕猴桃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护绿技术主要是碱液护绿、金属离子护绿、高温短时热处理护绿等[31]。班燕冬等[32]针对芒果、猕猴桃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褐变、伴随营养物质流失的问题,采用柠檬酸、抗坏血酸、亚硫酸钠作为护色剂对果茶进行护色,起到了较好的护色结果。

目前,猕猴桃果酒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①发酵过程中单一或混合菌种的使用。汤高奇[33]使用高活性干酵母发酵,缩短了发酵时间,且果汁利用率得到提高。金海炎等[34]以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与安琪果酒酵母混合菌株发酵猕猴桃果酒,较单菌发酵显著提升了果酒的抗氧化活性。②对猕猴桃果酒发酵原料的研究。传统工艺的猕猴桃果酒常用成熟猕猴桃果实打浆后进行发酵,而张新义等[35]在含有部分未成熟猕猴桃的果浆中加入抗氧化剂和果胶酶,充分分解果浆中的果胶,然后加入复合糖化酶和发酵菌,发酵制得猕猴桃酒,该研究有效解决了猕猴桃低成熟度果实无法应用、催熟技术不完善、催熟程度不易控制等问题,极大程度地扩大了青熟猕猴桃果实的可加工范围。③对猕猴桃酒功能性成分的探究。黄佳[36]对猕猴桃酒发酵及陈酿过程中多酚及多糖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探究,结果发现,猕猴桃酒中富含多酚类和多糖类活性物质,且不同品种的猕猴桃酒中黄酮类及类黄酮物质含量有显著差异。在陈酿期间,猕猴桃酒中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含量不断增加,阿拉伯糖的含量不断减少,而多糖类组分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猕猴桃果酱的研发历史悠久,近期研究者主要对猕猴桃果酱的加工原料进行了探究,除了传统工艺直接使用果肉进行猕猴桃果酱制作外,更多采用工业果渣进行产品制作,这不仅可以减少生物污染,还可以增加猕猴桃果实的经济价值。向丽萍等[37]以猕猴桃酒渣为主料,以葛根、魔芋、菠菜、蛋白糖等为辅料,研制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低糖营养型复合果酱,所制得的果酱抗坏血酸质量分数为0.848%,自由基清除率为65.4%,显著高于猕猴桃果肉加工果酱。另外,随着消费者对低糖饮食的重视,一些低糖猕猴桃果酱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陈诗晴等[38]采用猕猴桃与其他水果、蔬菜复合研制果酱,发现可以在糖浓度为25%~50%甚至无糖的条件下制得果酱,为果酱研发技术和销售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随着猕猴桃产业的不断发展,猕猴桃精深加工产品层出不穷,从最开始较为简单的果汁、果脯到复杂的果酒,越来越多的产品类型被开发出来。但不同的产品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各类产品的加工工艺及技术方法还需要不断探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猕猴桃精深加工产业将不断激发新的活力,猕猴桃产品也会越来越多,猕猴桃产业也将越来越完善。

1.4 猕猴桃功能成分综合利用价值和现状

随着保健品和药物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多食品研发和植物源农产品加工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提取植物化学成分应用于药物制剂开发应用领域。猕猴桃营养丰富,在消费者中被冠誉为“水果之王”,猕猴桃植物化学成分丰富且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较高,因此在营养和保健品行业具有极高的开发前景,被国内外植物学和食品营养学专家广泛研究。目前通过实验室手段,研究得到的猕猴桃功能性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黄酮类、三萜类、多糖类、甾类、酚酸与木质素等。

国内外研究中广泛报道了猕猴桃在营养和医学上的功能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猕猴桃内生物碱类物质和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特性。有研究者发现,毛花猕猴桃根的乙醇-乙醚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而其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及水煎液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尤为显著[39]。②猕猴桃表皮、果肉和籽内多酚类物质具有抗辐射作用。左丽丽等[40-41]主要针对猕猴桃内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并关联分析检验了其抗辐射能力,发现随着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升高,培养的HepG2细胞和Huvel细胞抗辐射能力增强。并且在小鼠培养实验和模型建立中也验证了猕猴桃多酚对60Coγ射线的辐射有明显的抵抗作用。③猕猴桃多糖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免疫增强剂[42]。研究者从SD大鼠的体重、脏器与体重比值、细胞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4方面对猕猴桃多糖的免疫活性提升能力进行验证,发现猕猴桃多糖在促进大鼠生长、促进免疫器官生长、增强大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与细胞免疫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作用。④猕猴桃果实、茎皮、籽油内均含有各类抗氧化物质,主要包括多糖类、多酚类、VC、类胡萝卜素和VE等[43]。

尽管猕猴桃的提取物被证实拥有多种功能特性[44],但我国猕猴桃功能成分的利用现状主要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产品十分有限。表5统计了2017—2021年我国公开的猕猴桃功能成分综合加工利用的专利数据,可以看出,相关专利技术研究和申请量与保鲜、精深加工相比极少,近5年共24项,并且仅能检索出6个主要方向的关键词。此外,根据对阿里巴巴等网络采购平台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猕猴桃功能成分的加工产品还停留在猕猴桃籽、猕猴桃籽油、猕猴桃根水溶提取物、醇提取猕猴桃功能提取物等初加工产品状态,缺乏各类工业化的分离、纯化、微囊化、胶囊化的精深加工产品。

表5 2017—2021年我国公开的猕猴桃功能成分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专利数量统计Table 5 Kiwifruit functional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by-products patent statistics in China from 2017 to 2021

在科研层面,猕猴桃籽油、猕猴桃抗氧化活性物质和猕猴桃果胶受研究者关注较多。猕猴桃籽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α-亚麻酸[45],这两种脂肪酸被称为人体必需脂肪酸,能够提高皮肤膜磷脂含量以达到保湿功能[46]、改变皮肤通透性以达到抗老化功能[47]、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达到祛斑功能[48],起到提高皮肤抗刺激剂和抗炎症的效果[49]。因此,猕猴桃籽油产品已经逐步在提取工业中广泛生产并添加至护肤品中[50],但关于猕猴桃籽油的提取技术研究还相对较少。李小艳等[51]对国产多个品种猕猴桃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指出猕,猴桃果皮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活性物质,且显著高于果肉。大量研究人员针对猕猴桃果皮、果汁、果肉、果籽的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技术开展了研究[52-53],但猕猴桃果皮果渣的多酚类物质提取技术应用并不广泛[54]。猕猴桃作为一种功能性价值极高的水果,其功能成分的加工利用水平并不高,但在科研和技术研究层面已经被广泛关注。

2 我国猕猴桃产业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2.1 鲜食猕猴桃保鲜贮运技术研究与应用脱节

鲜食猕猴桃是我国猕猴桃最主要的消费方式,但鲜食猕猴桃在保鲜贮运技术研究和市场应用中尚有脱节的现象。国内外猕猴桃采后保鲜、贮运物流技术的研究论文极多,但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方式仍然仅有1-MCP和低温贮藏技术。一些新颖的物理保鲜方式存在成本高、安全性存疑的问题,而新型生物提取物和化学保鲜剂受到副作用、上市许可的限制。因此,建议技术创新深度融合产业实际,从产业需求中找问题,从传统的“研学产”模式真正逐步向“产学研”转变。鼓励高校、研究机构和我国主要猕猴桃产区进行产业指导合作,开展猕猴桃栽培管理、采后果品保鲜、贮运及加工等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生产加工水平。集成一套综合管理技术示范应用,加大对猕猴桃生产加工关键适用技术的科研力度,特别是猕猴桃果品品质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使猕猴桃产业能够实现高品质发展,产量和品质均得到显著提升。

2.2 猕猴桃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方向陈旧

猕猴桃精深加工产业尚未实现规模化、集群化。虽然我国自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通过推动“产业强镇”“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链”等项目,以期巩固各地方优势和特色化的农产品产业发展,但我国猕猴桃产业尚未形成全国性的领头产业集群能够牵动全国猕猴桃朝“品质”“创新”“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此外,猕猴桃精深加工主体还停留在作坊、农村合作社、小型加工厂等小规模加工形态,缺乏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由于农户资金、运营模式、销售渠道等因素的限制,这不利于科研单位在猕猴桃加工技术上的实际落地和成果转化。建议各地政府部门加强规划引领,确定最佳适宜种植区,不盲目扩大生产范围。对现有优势种植区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开展猕猴桃优势产区的发展规划编制,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支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科技、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等政策,引导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向猕猴桃优势产区聚集,推动形成一批国家优势猕猴桃品牌。结合电商交易平台建设,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支持培育与农户联结紧密的经济组织形式,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的产业化组织模式,既能避免自由市场竞争带来的不利因素,也能更好地推动猕猴桃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3 猕猴桃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和功能性物质提取工程技术欠缺

近年来,依托我国的互联网销售和加工产业链优势,国产化妆品、护肤品、食品、日化产品品牌和研发力量逐渐崛起,伴随的是植源性提取、农产品加工废料综合化利用等轻工原料产业异军突起。根据报道,苹果、蓝莓、柑橘、辣椒、番茄等大宗和特色果蔬在副产物利用、植源性提取产业已经涌现出大量的产品,例如越橘花色苷提取物、番茄红素提取物、辣椒红素提取物、熊果酸提取物、苹果咖啡酸提取物、芦丁提取物等。这些植源性提取和农产品加工废料综合化利用产品具有高经济价值、高科技含量、高技术壁垒的特点,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背景,并有效地延长了低值农产品产业链条,提升了整体产业经济转化率。但猕猴桃产业整体欠缺植源性提取物分离纯化工程技术、加工废料综合化利用技术等核心技术。并且猕猴桃产业没有提出一项明确的核心功能性成分,更没有品牌化、产业化的综合利用产物。因此,未来应鼓励猕猴桃主产区政府、猕猴桃生产主体、猕猴桃加工企业引进植物提取、纯化、分离工程技术,对猕猴桃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进行可行性研究,如提取皮渣中的膳食果胶,研发有减肥功效的猕猴桃健康产品;探索猕猴桃特有三萜类、黄酮、多酚等提取物的功能性,并在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中进行产品开发应用,不断拓宽猕猴桃植源性功能成分的提取加工应用渠道。这样既能有效解决猕猴桃加工产生的下脚料废弃物处理问题,实现猕猴桃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也能为以猕猴桃植源性功能成分作为原料研发食品、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提供理论基础。

2.4 品牌培育不完善导致产品低端化竞争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猕猴桃产地,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理应具有强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但实际上,我国猕猴桃进出口量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猕猴桃高端优质果品比例较小,缺乏良好的选品制度和技术设备。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全国涌现出众多猕猴桃商业品牌,但这些品牌没有引进国外猕猴桃企业的优秀经验,缺乏产品销售层次的划分,也没有与科研单位、高校进行相关技术研发,较新西兰“佳沛”等国际性品牌的影响力和技术支撑相差甚远。因此,应加强品质监管,推进企业和地方形成优势产区猕猴桃的专有选品标准,重视国际性品牌培育和营销战略,不断提高国产猕猴桃果品品质和国际市场竞争力。随着猕猴桃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品牌化和网络化,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发展趋势,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除栽培管理、保鲜贮运环节外,还应高度重视产业其他环节的高质量发展。在销售环节,要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果品分级分选制度,做到优质优价。针对猕猴桃不耐贮存的特点,结合市场调研情况有序投放市场,避免由于集中上市导致低价压价、恶性竞争。要树立国际品牌意识,借鉴新西兰猕猴桃的成功经验,自主研发猕猴桃新品种,在国外注册品种权并授权商业化种植,逐步打破新西兰猕猴桃垄断市场的国际贸易格局,提升国产猕猴桃的国际竞争力。

3 结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包括5个振兴,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乡村产业振兴”。我国猕猴桃产业就是站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个冉冉升起的大型产业。它对于我国广大猕猴桃生产区域的农户和农村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提高和社会效应影响都是极其显著的,提升猕猴桃产业发展质量,带动猕猴桃产业人群收入也是未来几年我国猕猴桃产业需要攻克的难题。当前,面对全球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和不确定性,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猕猴桃出口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经济“双循环”,在我国猕猴桃产业中培育优质品牌、优势产区、龙头企业和消费者认同都至关重要。第一,需要整合资源优势和科研力量,继续加强基础性研究,在新品种选育、提升果品品质、产业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突破;第二,需要提升产业标准,发展智慧农业,符合国际化需求;第三,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培育利益联结的大型经营主体,真正做到联农带动,由产业强驱动实现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第四,需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副产物功能性提取物的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猕猴桃产业应对经济波动的抵抗能力;最后,需要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消费格局,提升国内消费者对我国猕猴桃产品的认知度,提升国际知名度,实现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保鲜猕猴桃加工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可加工陶瓷精密铣磨加工技术研究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让猕猴桃“跑”起来——眉县猕猴桃产业“销售链”调查
不聊天,感情怎么保鲜?
爱情保鲜术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猕猴桃催熟日记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彩虹花的保鲜